在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選擇問題前置,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的生涯規劃知識,提前了解大專院校的專業設置及就業前景。文章探討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使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教育與常規教育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并發展集約高效的教育模式,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一、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概述
生涯規劃教育,也稱為“生涯教育”,這一術語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生涯教育的廣義概念是指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開展的各類課程及相關教育活動;狹義概念則是指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設計的過程,包括確定生涯目標、選擇生涯角色、尋找適合自己生涯發展路徑的專業課程及相關教育活動。生涯教育在本質上是跨越年齡和學段的,這意味著個體的每個人生階段均應接受相應的生涯教育,以達到不同人生階段所需要的知識水平,并掌握對應的技能。
高中階段作為連接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開展的生涯教育的質量、深度和廣度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對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1909年,“職業輔導”這一專有名詞首次出現于美國學者弗蘭克·帕森斯所著的《職業選擇》一書中。20世紀80年代,生涯教育被納入心理輔導和現代教育學習的范疇。20世紀90年代,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始逐步設立專門的生涯規劃指導機構,開設相關的生涯規劃課程,并配備專業的生涯規劃教師,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啟發和引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方案。
我國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最早由教育家郭秉文先生于1915年提出。目前,隨著大學擴招、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生涯規劃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有的教師針對廣東省高考綜合改革,以需求為導向,開發了七部高一生涯規劃教育微視頻資源。有的教師嘗試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有的教師針對浙江省高考改革,分析了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生涯規劃教育的需求,并研發了高中政治生涯規劃教育的微課程。有的教師從師資優勢、建檔立案和慕課模式等方面探討了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新路徑。有的教師對首屆新高考考生開展訪談,并建立了新高考生涯教育模型。
隨著河北省2021年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3+1+2”的科目組合模式。在這種新模式下,學生必須選擇3門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和英語),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門,從生物、化學、地理和政治中任選2門。這樣的改革提供了12種科目組合方式,與之前的文理分科相比,學生的選擇大大增加。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并對未來的大學專業錄取和職業規劃作出明智的選擇,高中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涯規劃,掌握必要的生涯規劃知識和技能,提前熟悉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就業前景。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專業選擇的問題不再局限于高考結束后,而是前移到高一階段。高中生需要系統地進行生涯規劃,以作出有利于未來發展的決策。
二、新高考背景下滲透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開展高校專業及就業情況科普課程
在開展常規教育的同時,學校可以前置安排涉及高校專業和就業情況的課程內容。比如,在高一階段,教師可以利用班會課或自習課的時間向學生提供大學專業設置的講解及相關就業情況的介紹。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未來的大學專業選擇及就業方向的認識,為后續深入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奠定知識基礎。
1.專業學科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專業的設置也在不斷進行調整。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逐漸被淘汰,而新興行業的出現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催生了許多新專業。2023年,我國的大學新增了21個本科專業,使得本科專業總數從2022年的771個增加到792個。目前,我國的大學專業主要分為12個學科門類:哲學門類下設4個專業;經濟學門類下設26個專業;法學門類下設52個專業;教育學門類下設29個專業;文學門類下設124個專業;歷史學門類下設9個專業;農學門類下設47個專業;醫學門類下設62個專業;藝術學門類下設56個專業;理學門類下設50個專業;管理學門類下設68個專業,涉及的行業領域廣泛;工學門類下設265個專業,是數量最多、種類最多的門類,覆蓋了廣泛的行業領域。
2.專業就業情況。例如,哲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學術研究、教育、文化藝術、咨詢、傳媒和人力資源等工作。經濟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一般就職于金融機構、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主要從事經濟政策分析、項目評估等工作。法學類專業的畢業生通常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工作,也可能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相關工作。教育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于學校或教育機構,從事各類學科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文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于企事業單位、宣傳出版機構、新聞媒體、對外貿易部門等,從事翻譯、編輯、新聞報道、商務談判等工作。歷史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于黨政機關、高等學校等,從事歷史教學、文物鑒定或考古等工作。農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在農業、園林、生態環境、動物生產、林草業等領域就業。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臨床醫學、藥學相關行業及教學和科研工作。管理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多在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等從事管理、咨詢服務工作。藝術類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相對多樣化,考生選擇專業時需考慮個人特長和興趣等因素。理學類畢業生具有廣泛的就業方向,包括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政府機關等,擁有多元化的就業選擇。工學類是下設專業最多的一個門類,涵蓋的工作領域廣泛,就業方向多樣,可就職的工作崗位眾多,就業前景良好,涉及材料科學、工程、能源、技術、建筑和制造業等多個領域。
(二)在各學科滲透生涯規劃教育
在高一階段,學生需要完成全科課程的學習。因此,學校可以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相關生涯規劃教育的培訓活動,使他們能夠在常規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涯規劃的理念。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如播放與生涯規劃教育相關的微視頻、開展基于微信平臺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組織角色扮演活動,以及利用假期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參觀和職業體驗,從而實施滲透式的生涯規劃教育。
第一,目前已有種類全面的針對生涯規劃教育開發的微視頻資源,這些微視頻多為專題性質的資源。各學科教師可根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選擇合適的專題微視頻引入課程。這樣不僅完成了學科課程的引導環節,而且在無形中融入了相關的生涯規劃教育知識。通過觀看生涯規劃教育視頻,高一學生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學習該學科,同時了解整個學科課程的框架,明確未來學習的目標,從而更有動力和方向。生涯規劃教育視頻短小精煉、生動形象,能對傳統課堂起到彌補作用。
第二,目前,微信是使用最廣泛的社交應用程序之一。基于此,微信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在任何地點進行學習的需求。學校可以通過官方公眾號進行內容推送,方便學生和家長根據個人需求隨時隨地查閱相關課程。微信平臺的留言功能還提供了與專業生涯指導教師進行交流的途徑。此外,在微信平臺上,學生和家長可以靈活運用各種資源,如閱讀文章、觀看視頻、瀏覽圖文并茂的內容及進行興趣測試等,這能夠滿足學生全方面了解生涯規劃信息的需求。
第三,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應用于不同學科的課堂中,如生物、化學、物理、政治和英語課堂都可以設置角色扮演環節。這不僅能增強課堂趣味性,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科知識,還能滿足學生對生涯規劃教育的需求,使學生體驗不同的職業。例如,講解“人類遺傳病”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開展生物實踐活動,讓學生分組扮演醫生和遺傳病患者或咨詢者的角色,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人類遺傳病的遺傳特性等知識。這樣既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又無形中為他們提供了職業體驗的機會。又如,在政治課上,教師可以開展法律援助的模擬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辯論,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和職業體驗。
第四,教師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深入企事業單位進行現場參觀。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制造工廠,觀察工廠的生產流程,并了解從事該行業所需的職業技能。這樣的實地考察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還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到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相關行業的宣傳日活動組織學生參觀,以了解各行業的情況。例如,在氣象宣傳日,氣象部門會向公眾提供參觀機會,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組織學生近距離了解氣象工作的環境和方式,以及從事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結語
通過上述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環節,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并幫助他們探索出既清晰又適合自身特點的未來職業規劃路徑。職業生涯方案大體方向的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成就感。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改革既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又給學生帶來了新的任務。對于高中教學來說,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是不可回避的責任,也是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師要在掌握原有專業教學知識的同時,掌握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內容,并將其融入日常的學科教學中。學生要在學習眾多專業科目的同時,根據個人興趣、能力和高校專業課程設置選擇合適的選修科目,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作者單位:邢臺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