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如:在聽力訓練中穿插看圖、問答、討論、記筆記等說、看、寫的活動,在閱讀訓練中穿插看圖預測、提取表格信息、讀前、讀后的討論或寫概要、續寫等看、說、寫的活動,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
讀寫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普遍存在“學用分離”的現象,即學生在輸入(閱讀)和輸出(寫作)之間存在脫節,導致他們在實際運用語言時難以表達得清晰、準確。文章主要探討了通過采用“四步雙翼三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來解決傳統英語讀寫教學中的“學用分離”問題。這一模式是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和實際教學實踐而構建的,其包括四個步驟、雙重任務翼和三個維度。教師通過系統性的設計,不僅能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用能力,還能增強讀寫教學效果。
一、“四步雙翼三維”的構建思路
(一)產出導向法指導構建理念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一種本土化的英語教學理論,其核心理念涵蓋了“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文化交流說”和“關鍵能力說”。“學習中心說”是指課堂應以學習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學習體驗,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導者。“學用一體說”突出學以致用的重要性,即語言學習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這一理念旨在解決傳統教學中常見的“學用分離”問題。“文化交流說”強調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關鍵能力說”著眼于培養學生的遷移、學習和合作能力,使他們在不同情境中能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這些理念構成了POA教學體系的基礎,決定了整個教學流程和任務設計的方向。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假設提出了“輸出驅動”和“輸入促成”的觀點。即教師要通過設定產出目標,激發學生產出的動機,并通過針對性的輸入幫助學生實現這些產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產出時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求知欲,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最終,教學流程形成了“驅動—促成—評價”的循環模式,教師通過不斷的任務設計和學生產出的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產出導向法指導構建理念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本土化的理論框架,并為“四步雙翼三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四步活動設計
四步活動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包括“多層研讀語篇”“多面分析學情”“多重設計讀寫”“多元評價活動”四個階段。
在“多層研讀語篇”階段,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選定的語篇,全面掌握其內容、結構、語言特點等要素。多層研讀的過程不僅有助于教師深刻理解語篇,還有助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語境,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
在“多面分析學情”階段,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情,全面收集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需求、興趣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全面分析這些信息,更準確地設定教學目標,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后續的教學活動。這一步驟是個性化教學的前提,確保了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多重設計讀寫”階段,教師需要遵循反向設計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讀寫活動。這些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產出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有目的地進行寫作,將所學語言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教師設計的讀寫活動應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既要考慮到語篇的復雜性,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科背景。
“多元評價活動”階段是設計過程的收尾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要運用多元的評價手段,全面評估學生的讀寫表現,如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文本組織的連貫性、思想深度等。通過多元評價,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續教學提供反饋和調整的依據。
(三)雙翼活動實施
雙翼活動實施強調學生的參與,而讀寫雙翼循環活動鏈是由“驅動—促成”兩個環節構成的。
在驅動環節,教師要通過布置任務激發學生產出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讀寫活動。這一步驟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他們在產出的過程中更加主動,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在促成環節,教師要明確闡述任務要求,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也是支持者和參與者。通過清晰的任務要求和有效的支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任務,為學生提供所需的語言支持,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讀寫任務。教師需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工具,如小組合作、討論、反饋等,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篇和運用語言知識,并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這種互動式教學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語言產出能力。
(四)三維活動評價
三維活動評價可以檢驗四步活動設計的合理性,監控雙翼活動實施的效果,同時它還特別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師生共同制定評價維度與評價細則,通過合作和討論的方式形成共識,能夠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這種合作評價的方式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使評價更加具有指導性和建設性。
三維活動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綜合性評價,更加注重觀察和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包括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程度、對任務的理解程度、在任務完成后的感受和反饋等。這不僅能使評價更加全面,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高中英語“四步雙翼三維”讀寫教學模式的實踐
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第三單元“The internet”為例,談談如何構建“四步雙翼三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一)四步活動設計
1.多層研讀語篇,促進產出。針對這一單元的聽力材料“Online habits”和閱讀材料“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筆者進行了多層次的語篇研讀。筆者通過指導學生認真聽和閱讀,引導學生了解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的整體結構、主題及作者的觀點。在聽力部分,學生了解了不同人群的網絡習慣,為后續口語表達的產出提供了素材。在閱讀部分,學生深入了解了互聯網是如何改變人們生活的,為后續的寫作提供了相應的情境。
2.多面分析學情,細化目標。筆者分析了學生的英語基礎、閱讀能力和聽力能力,通過課前調查、小組討論等方式,并根據學生對互聯網的了解程度、對聽力和閱讀的學習信心及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后續的教學活動。例如:部分學生對互聯網的了解有限,筆者向學生普及了相應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部分學生的聽力能力較弱,筆者設計了相關的聽力訓練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水平。
3.多重設計讀寫,構建支架。筆者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設計了多重讀寫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這些活動包括課堂討論、小組合作、預測練習和寫作活動等。在聽力活動中,筆者設計了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網絡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閱讀活動中,筆者通過提供關鍵詞,讓學生預測文章內容,培養了他們的閱讀預測能力。在寫作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撰寫一篇關于互聯網改變生活的文章,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4.多元評價活動,及時反饋。在評價過程中,筆者與學生共同制定了評價維度與評價細則,讓學生參與評價,雙方形成共識。在評價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進行了反饋,幫助學生糾正和改進。比如,筆者根據學生的口頭表達、寫作情況和小組討論的表現,評價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反思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對英語學習形成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進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雙翼活動實施
1.閱讀活動實施。在讀前驅動階段,筆者創設了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個剛剛步入互聯網世界的人,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As a novice to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from this unit? What challenges do you anticipate?”在讀中促成階段,筆者提供相應的語篇,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如導入、主體、結尾,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并為學生提供了針對性的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讀后評價階段,筆者提出了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如“What message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through this story?”“What new insights did you gain from reading?”等,并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2.寫作活動實施。在寫前驅動階段,筆者強調了寫作任務的要求,通過明確寫作目的、寫作對象和寫作形式,幫助學生明確了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加深了學生對寫作任務的了解。在寫中促成階段,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小組合作,讓學生共同討論和策劃文章結構,并利用支架提供寫作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后評價階段,筆者組織師生共同評價,指出了學生在寫作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寫作內容,使他們在反思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
(三)三維活動評價
在評價開始前,筆者與學生共同明確了評價標準和維度,通過共同討論的方式,確保師生對評價的側重點和期望的結果具有一致性。評價標準應涵蓋多個方面,筆者在這次教學實踐中將其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知識與技能方面包括任務完成度評價和寫作技能評價。任務完成度評價的標準是學生是否能準確理解閱讀材料和聽力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閱讀后的小組討論,讓學生用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方式回答相關問題。寫作技能評價的標準是學生是否能根據任務要求,合理組織語言,清晰表達,并正確運用語言知識。在評價過程中,筆者對學生寫作的結構和語法、詞匯使用進行評分,并提供了具體的反饋和建議。
二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包括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的評價標準是學生是否表現出對學習的積極態度、是否對互聯網主題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聽力和閱讀任務中的參與程度,收集他們對互聯網主題的看法,評估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個人表現。對團隊合作的表現的評價標準是學生是否能有效地在小組中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觀察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評估了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貢獻。
三是思維品質方面。思維品質方面的評價包括批判性思維評價和創造性思維評價。批判性思維的評價標準是學生是否能深入分析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情況,了解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度及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創造性思維的評價標準是學生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完成寫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評估學生在寫作中是否進行了創新性表達,并鼓勵他們嘗試新的表達方式。
結語
筆者通過理論探討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四步雙翼三維”的英語讀寫教學模式,力求解決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學用分離”問題。這一模式結合了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以產出為驅動,強調輸入性學習與輸出性運用的有機結合。其中,四步活動設計作為基礎,通過多層研讀語篇、多面分析學情、多重設計讀寫和多元評價活動四個步驟,能夠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詳盡而系統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在讀寫活動中更全面地理解語篇,提高閱讀能力,并在產出中更準確地運用語言知識。雙翼活動實施通過“驅動—促成”構成的循環鏈,穩定地完成產出目標,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更自主地參與讀寫活動,提高學習動機,增強輸出主動性。三維活動評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能使評價更加全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作者單位:杭州市蕭山區第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