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傳統的磁共振成像屬于斷層成像,側重于形態學評價,而磁共振腦顱灌注成像(PWI)屬于磁共振功能成像“新”家族中的一員,可以反映受檢區域內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磁共振頭顱灌注成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需要注射造影劑的灌注加權成像(PWI)和不需要注射造影劑的動脈自旋標記(ASL)。兩種磁共振頭顱灌注成像主要區別在于提供不同參數類型,PWI可以通過后處理技術提供4個主要參數,即腦血流量(CBF)、腦血容量(CBV)、平均通過時間(MTT)和達峰時間(TTP),而ASL主要測量一個參數,即腦血流量(CBF)。
腦灌注成像主要是用來評估腦血流與腦代謝狀態,它與以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為代表的腦血管解剖結構檢查一起,共同對腦血管病原貌進行勾畫。首先,通過觀察大腦的血流灌注情況,醫生能夠判斷缺血區域及程度,為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具體說來,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階段,最初的變化主要是CBF下降,接著是CBV的降低以及MTT的延長(CBV減少主要是因為腦組織灌注不足;MTT延長是血液通過受損區域的速度變慢所致);同時,缺血性腦卒中區域的CBF值通常會比正常值低20%~30%,這也是區分健康腦組織和受損腦組織的重要指標。通過上述參數的綜合分析,能夠準確識別出腦梗死的核心區和缺血半暗帶,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明確的指導。
其次,磁共振顱腦灌注成像還可用于鑒別腦腫瘤的性質。對腦腫瘤患者進行檢查時,其腫瘤區域的CBV值普遍會有明顯升高,這是腫瘤內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所致。特別是惡性腦腫瘤,其新生血管數量、密度普遍會明顯高于良性腫瘤和正常腦組織,因此導致CBV顯著增加。例如,高級別膠質瘤的CBV值可以是正常腦組織的2~3倍。磁共振顱腦灌注成像還可用于放療后對腫瘤活性進行鑒定。臨床上,一些腦腫瘤患者在放療后做磁共振增強掃描,發現腦實質病變區強化范圍擴大了,這時就需要做磁共振灌注成像,如果病變區呈高灌注,說明病變區還需要大量血供營養,提示腫瘤仍然存在;反之,則提示為放療后改變,并無腫瘤組織。
再者,在炎癥性、退行性腦病診斷方面,磁共振顱腦灌注成像也能夠提供診療依據。例如,多發性硬化病灶周圍的CBF可能會有所增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顳頂葉皮層腦血流量會減少。
除了以上應用,磁共振顱腦灌注成像還可與其他磁共振成像技術相結合,如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譜成像(MRS)等,共同對腦部疾病進行全面評估,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加精準的方案。
雖然磁共振顱腦灌注成像是一種無創、無痛的檢查技術,但患者在接受檢查前仍需注意以下幾點:1.請務必告知醫生您是否對含釓對比劑等物質有過敏反應,這有助于醫生評估您的風險并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2.如果您是孕婦或可能懷孕的女性,應提前告知醫生;3.在進入磁共振室之前,請確保移除所有金屬物品,如首飾、眼鏡、假發、牙套等;4.在檢查過程中,請保持身體靜止以確保圖像的清晰度;5.如使用了對比劑,檢查后需要適當增加水分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