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樞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關注,自2017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提出“無抗減抗”養殖,2018年全國首個蛋雞無抗養殖聯盟在青島成立,對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及作用機理也逐漸深入,并相繼研發上市。本文從疫病流行特點的角度出發,以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為切入點,探討“無抗減抗”大背景下的蛋雞養殖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控及抗生素替代品的種類和應用,旨在發展蛋雞綠色健康養殖,提供無抗綠色蛋品。
關鍵詞:無抗;減抗;蛋雞;飼養管理;替代品
中圖分類號:S831.4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6-0104-04
我國為畜牧業大國,發展規模相對滯后,現代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各地區差異顯著,同時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長期不合理使用或過度依賴抗生素,產生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株、藥物殘留、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且對動物性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2017年,農業部印發《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明確提出了推進獸用抗菌藥物規范化、減量化使用等行動目標。農業農村部又陸續發布了《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和《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同年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第十六屆中國畜牧業博覽會暨2018年中國國際畜牧業博覽會上宣布我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正式啟動實施;與此同時,全國首個蛋雞無抗養殖聯盟在青島成立[1]。農業農村部公布2020年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抗菌藥物添加劑品種、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等,飼料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作為動物促生長劑的人畜共用抗菌藥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逐步退出。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農業農村部等13部門發布《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開啟了“無抗”“減抗”新篇章。我國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提出了“端口前移”,將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防控放置在飼養環節。
“無抗減抗”養殖以保護人類和動物健康、生產無藥物殘留的安全營養畜產品為目的,最終以無抗畜牧業生產發展為結果。“無抗減抗”蛋雞養殖即在飼養過程中減少或不使用抗生素,以達到蛋雞產品檢測結果中無藥物殘留的綠色養殖。
我國在疫病防控方面一直秉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施策的原則。本文從疫病流行與預防控制角度出發,綜合闡述在國家“無抗減抗”大背景下的蛋雞飼養管理及抗生素替代品。
1? 控制傳染源
1.1? 選址和布局
蛋雞養殖場選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或營造自然屏障,降低被疾病侵害的風險。
場內不同功能區,如生活區、生產區、無害化處理區等,要有嚴格的隔離措施、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生產區內人車分離、人貨分流;場內凈道、臟道應分開設置;要有完備的消毒設施和完善的消毒制度;蛋雞飼養過程中育雛、育成期,蛋雞要分群或分場飼養;雞舍采用全封閉式、自動通風、自動上料、自動除糞等物聯網系統;建立全面、完善、切實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護體系,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制定完善的記錄可追溯體系。
1.2? 安全可靠的雛雞來源
可追溯的雛雞來源主要指父母代種雞或祖代種雞無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無可經種蛋垂直傳播的雞白痢沙門氏菌病,對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具有良好的母源抗體等。
2? 切斷傳播途徑
2.1? 防鼠滅蠅防鳥
針對可通過媒介傳播的疫病預防,要定期對養殖場內各功能區進行防鼠滅鼠、夏春季滅蠅,全年均要在養殖區內防鳥。
2.2? 良好的飼養環境
提供蛋雞各生長階段良好的生長生存環境,如適宜的溫度、濕度;適當的通風、光照;合理的飼養密度;嚴格的空舍消毒、帶雞消毒、雞舍周圍環境消毒制度和流程等;經常對水源、水線、水體、器具消毒,以保證水質的清潔。
3? 減少易感動物
3.1? 提供營養全價的飼料
參照各蛋雞品種的飼養手冊,針對蛋雞的不同生長階段,提供充足的能量,足夠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禁用動物性蛋白和發霉的飼料原料,防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3.2? 提高自身的免疫保護力
依據當地的疫病流行特點及病毒血清型,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制定全面合理的免疫程序。選擇國家準入或已注冊的進口疫苗或經國家批準生產的、正規、優質、信譽好的國產疫苗;選擇適合的毒株/菌株及毒力;選擇適當的免疫部位和免疫途徑;保證運輸和保存過程中、使用前無異樣;最終以達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和群體保護率。
4? 抗生素替代品
4.1? 中草藥
中草藥具有低毒、無藥物殘留等特點已被廣泛關注并使用。中草藥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抗內毒素等功能,對引起呼吸道疫病的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中藥復方制劑對輸卵管炎以及由輸卵管炎引起的砂皮蛋、花斑蛋、畸形蛋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2]。
4.2?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是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的提取工藝,從植物原料中獲得的一類天然生物活性物質,主要通過抗氧化、免疫調節、改善腸道菌群結構等,提高畜禽生產性能與腸道健康[3]。如大蒜素具有誘食功效,可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提高蛋雞的產蛋率、蛋重,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破損率;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增殖;提高機體免疫力,緩解熱應激;改善飼養環境;大蒜素在體內可氧化成大蒜辣素,排泄后可抑制或阻斷蠅蛆和螨的生長,從而減少疫病傳播;還可以降低糞中氨氣的含量,從而改善舍內空氣質量[4]。還有研究表明,在蛋雞飼料中添加青蒿和黃芪兩種植物提取物可提高蛋雞產蛋率,單獨添加一種可提高雞蛋蛋黃抗氧化能力,促進卵泡發育[5]。在蛋雞飼料中添加山銀花和姜黃提取物可明顯改善產蛋后期的蛋品質,提高輸卵管抗氧化能力及減少輸卵管炎癥因子的表達[6]。
4.3? 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物質制備的制劑,即益生素。微生態制劑能夠抑制有害菌群生長繁殖,調整和重建胃腸道內的微生態環境,進而對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產生刺激,可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生長和產品質量[7]。如蛋雞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乳酸菌,可顯著提高蛋白高度、蛋殼厚度,改善鈣磷的保留率;對蛋雞飼養過程中常出現的細菌病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以及病毒性疫病如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均有抑制作用;對雞球蟲病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8]。芽孢桿菌同乳酸菌也能夠提高蛋雞的產蛋性能;降低腸道內沙門氏菌的定植及其感染機率,降低腸道內產氣莢膜梭菌的數量,從而起到抑制致病菌生長繁殖的作用[9]。此外,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
有研究表明,利用益生菌發酵的配合飼料可提高蛋雞免疫因子,包括IgG、IgM的含量,能顯著提高機體內抗病毒的干擾素,改善腸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含量如芽孢桿菌、乳桿菌等,減少有害菌如大腸桿菌、鏈球菌,從而改善腸道微環境[10]。
4.4? 酶制劑
酶制劑是以酶為主要功能因子并通過特定生產工藝加工而成的飼料添加劑,是一種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物質,也稱為生物催化劑。酶制劑可改善飼料轉化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如復合酶制劑可提高蛋雞各生長階段粗蛋白的攝入量,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抑制有害菌群生長繁殖,降低沙門氏菌存活率,增加有益菌含量,減少腸道損傷[11-13]。如植酸酶能夠顯著降低糞中磷的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14]。
4.5? 酸制劑
酸制劑分為有機酸和無機酸,是一種無殘留、無污染、生態友好型添加劑,也可用于水線消毒。有研究表明,有機酸中的檸檬酸、延胡索酸可減緩蛋雞的熱應激,調節機體酸堿平衡,還可起到鎮靜作用[14]。蛋雞養殖中,有機酸已被越來越廣泛地關注和應用。有機酸可通過降低飼料和消化道內的pH值,殺滅和抑制致病菌,同時促進有益菌的快速生長繁殖,促進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強蛋雞各生長階段的抗應激能力[15]。
4.6? 生物活性物質
如抗菌肽、噬菌體、細胞因子、免疫佐劑(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噬菌體可通過產生溶菌酶殺死或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免疫佐劑可提高免疫抗體水平及維持較長的高峰期,降低免疫應激反應[16]。抗菌肽不僅提高蛋雞生產性能,改善蛋品質,還可強化機體免疫調節能力[17]。
5? 總結
蛋雞“無抗減抗”養殖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完全無抗養殖,在蛋雞飼養過程中均不使用抗生素;第二不完全無抗養殖,只在疫病發病過程中,科學合理并適量地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且要嚴格遵循休藥期的原則;第三飼養過程中減少抗生素使用量,以滿足蛋產品檢測結果中無藥物殘留的要求。
實現無抗養殖過程任重道遠,減抗是過渡,無抗勢在必行。從疫病防控、動物營養、飼料衛生及飼養管理、環境改善等方面減少外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保證動物健康,減少動物源性食品中藥物殘留,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實現養殖過程的“無抗化”,從而提高畜牧業養殖效益,改善生態環境,并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全國首個蛋雞無抗養殖聯盟在青島成立 [J].家禽科學,2018(12):54.
[2]? 潘漢江,孫春標,朱立達,等.中草藥制劑替代抗生素在蛋雞中的應用[J].國外畜牧學,2019,39(10):34-35.
[3]? 趙倩明,孫鵬,李志威.無抗政策下植物提取物在養殖生產中的研究進展[J].廣東飼料,2022,31(9):34-36.
[4]? 楊振燕,劉傳教,李強,等,孫宗署.淺析大蒜素在蛋雞無抗養殖中的應用[J].中國畜禽種業,2022(6):179-180.
[5]? 肖宇航,萬曉莉,楊海明,等.低蛋白飼糧添加青蒿、黃芪對海蘭褐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卵泡發育及蛋黃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J] .中國家禽,2022,44(5):75-80.
[6]? 葛昕,王元智,龍美貞,等.山銀花和姜黃提取物對蛋雞輸卵管組織形態、抗氧化指標和炎癥因子的影響 [J].中國畜牧雜志,2022,58(9):264-270.
[7]? 董佳琦.微生態制劑對畜禽實現無抗養殖的重要意義[J].飼料博覽,2019(10):15-17.
[8]? 張炎達,潘慧青,李珠金.家禽無抗養殖中飼用乳酸菌應用研究進展 [J] .中國家禽,2018,40(1):41-46.
[9]? 潘慧青,張炎達,肖建設.飼用益生芽孢桿菌在畜禽無抗養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飼料,2019,(3):50-56.
[10] 魏越波.益生菌發酵配合飼料在蛋雞無抗養殖上的應用[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20:24-32.
[11] 馮定遠.酶制劑在飼料養殖中發揮替代抗生素作用的其機理 [J] .飼料工業,2020,41(12):5-14.
[12] 龐業麗,字向東.飼用酶制劑的功能及其在畜牧業中的應用[J].現代畜牧獸醫,2020,(09):61-64.
[13] 郭亞麗,莊佳榮,刁青青,等.復合酶制劑對生長蛋雞粗蛋白代謝率、腸道發育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山東畜牧獸醫,2023,44(09):5-9.
[14] 江國托.獸用抗生素替代技術[M].1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248-249.
[15] 朱振鵬,蘇小先.家禽抗熱應激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進展[J].家禽科學,2013(08):16-20.
[16] 張園,馮鵬,王瑩,等.蛋雞無抗養殖生產技術初探[J].陜西農業科學,2023,69(08):95-98.
[17] 林秋娟,林福忠.淺談抗菌肽在肉雞蛋雞養殖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9,39(1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