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鷹
中山市三鄉鎮平嵐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像是一只美麗蝴蝶的成長史。學校立足培養健康之“蛹”,致力破除束縛之“繭”,努力成就個性之“蝶”。平嵐小學在隊伍建設中,尊重教師,敬畏教師,上下一心,迎難而上,實現了美麗的嬗變,飛翔在幸福的天地之間。
一、成“蛹”——教師發展的入格
成蛹是蝴蝶新生的基礎或可能。健康的“蛹”才會破“繭”而出,迎接新生命的開始。平嵐小學圍繞“以黨建帶師建,以師建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孕育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蛹”,使之成為每一位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源泉。
(一)黨建引領,鑄教師發展之魂
學校在“黨建引領”的核心理念下,培育出“嚴謹治學、和諧有序、務實高效、追求卓越”的平小精神,為每一個“蛹”提供發育沃土。
1.強化政治引領。平嵐小學確立教師隊伍培養“必有政治培訓、必講師德師風”的原則,堅持系統學習深入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著作選讀》等,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提高全體教師政治站位。
2.優化師德建設。平嵐小學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活動,挖掘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深入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細化師德師風考核評價,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原則,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評先的首要內容;構建了社會、學校、同行、家長和學生“五位一體”的師德監督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學校生態,全面落實從嚴治校。
3.激發向上動力。學校實施的《平嵐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積分制》,分成二十八個子項目,每一個子項目有明確的指標,與教師的績效,年度考核掛鉤,教師們在發展上有方向、專業上有追求。學校制定的《平嵐小學教研先進分子獎勵方案》,每學期評選一次,鼓勵教師們自覺追求專業成長。
(二)實施工程,煉教師發展之劍
平嵐小學以“書香工程”和“課堂工程”為抓手錘煉教師,為每一個“蛹”打造一把破“繭”的利劍。
1.書香工程,增進才氣。一個健康的“蛹”,離不開良好的精氣神。學校堅持每學年開展二期讀書工程,寒假里,全校教師分成若干個團隊,每個團隊共讀一本教育名著;暑假里,全校教師從“課程管理”“班級管理”“人物傳記”“心靈修養”“兒童文學”等書目類型中自行選擇一個類型閱讀。開學初,學校組織教師們以團隊的方式匯報交流讀書心得,在書香中為每一個“蛹”積攢破繭能量。
2.專注課堂,加強底氣。課堂教學是一位教師的立根之本,是教師成長的主戰場。一是抓嚴常態課。學校組織科組以年級為單位開展開門課,要求每位教師均上一節公開課,年級組教師參與聽課評課。以《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鏡,對照學校教師課,對照專家名師課,發現各自的不足,研究共同疑難,過好課堂關。二是抓精交流課。學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打通教師成長的渠道,給教師們搭建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每一次交流課,學校給參賽老師組建團隊,發揮同伴互助作用,人人參與,共同探討。
二、破“繭”——教師發展的變格
破繭是蝴蝶新生的必經階段。這一階段,繭越來越大,越來越硬。如果不變,則身在“繭”中,停滯不前,無法蝶化。平嵐小學的師資隊伍培養,大膽創新,為每一位教師增強破“繭”成蝶的巨大能量。
(一)團隊合作:單一教師走向團隊教師
俗話說,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學校在培養教師隊伍中積極倡導團隊合作,從以前的“單一教師”走向現在的“團隊教師”。學校鼓勵教師們與同學科,或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一個個學習型團隊。學校形成了青年教師共同體、論文寫作共同體、年級備課組,森林課程研發組、專項活動組等十多個或長期或短期、或大或小的教師團隊。
(二)課題研究:課題資料走向教師成長
平嵐小學堅持用標準的質量管理引導課題的開展研究,真做、真研課題,用課題引導教師專業發展。
1.下好一盤棋。平嵐小學制定《課題管理實施方案》,做好課題規劃,避免做資料現象,向課題要效益。我們的課題方案,經過研討產生,一個學期有計劃總結,研討課、論文、交流、反思、活動、讀后感、研討活動等九個“規定動作”和課題組的“自選動作”。學校要求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保證課題的生根落實。
2.抓好質量管理。平嵐小學的課題重視過程管理。學期初,學校公布課題研究工作安排表,列清課題研討、資料上交、課題上課、總結交流等規定時間。每一個課題組都清楚學期內要完成的“規定動作”。學期中,學校了解課題研究進度,監管課題研究過程。學期末,學校舉行課題總結交流會,課題主持人對學期課題研究工作做總結。并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把脈指導。
3.寫好課題論文。平嵐小學每一位教師每學期均按要求提交一篇論文。以前教師是自定主題、自選內容撰寫。現在學校定好主題,要求教師結合課題研究內容寫,避免資料論文。從教師提交的論文看,大家以課題研究為基點,實實在在地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論文寫作的思維深了,內容真了,體會實了。
(三)青藍工程:隨意活動走向規律培訓
平嵐小學以青藍工程為依托,按照新教師成長規律,有規律培訓,幫助青年教師化蛹成蝶。
1.循規律,建機制。平嵐小學按照新教師發展規律,分階段分目標建立培訓機制。一是崗前培訓,主要是幫助新教師適應崗位要求,為此,學校制定了《新教師暑假培訓方案》。二是前期培訓,主要是幫助新教師上好一節課。新教師上崗的第一個月,學校制定《“青藍工程”前期培訓方案》,師徒結對指導,科組團隊輔助,多角度全方位為青年教師磨練課堂。三是常態培訓,主要是幫助新教師提高綜合素質。學校制定《“青藍工程”培訓方案》,指導年青教師制定《三年成長規劃》,從粉筆字課堂教學、論文寫作、語言藝術等方面,明確培訓的內容與要求、過程的監督與管理、評價的組織與實施。
2.按規律,搭平臺。平嵐小學按照新教師發展規律,搭建校內、校外平臺,給予新教師成長力量。一是校內平臺借助青年教師共同體,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聽課評課,讀書分享、主題沙龍等活動,解決青年教師難題,幫助青年教師成長。二是校外平臺借助拉手活動,平嵐小學要求每個科組每個學期至少1次“走出去”和“引進來”,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成長。
(四)科組建設:單調無序走向豐富規范
學科科組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師成長的“孵化器”。學校借助英語科組被定為三鄉鎮潛力發展學科為契機,大力推動科組建設,統籌安排科組教研活動,以周為單位,制定每一周科組的教研任務:課題研討——試卷分析——集體備課——教材分析。四周為一個循環,把每一周的教研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和內容,滿足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實現自我發展。
三、化“蝶”——教師發展的升格
化蝶是蛹的重生。對于一名教師來說,化“蝶”是他的最高境界,標志著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有鮮明個性的教師。平嵐小學堅定“讓研究更自由”的理念,積極探索“一師一課程”“一科組一項目”,助推教師們個性化發展。
(一)“走教”教研,探索一師一課程
走教,即充分發揚一部分優秀教師的專長,鼓勵到其他班級進行授課,各揚其長,充分展示教學風格的教學行為,樹立“一師一課程”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平嵐小學的“走教”教研,激發了活力,點燃了激情,像野草一樣生長。學校教師依據教學優勢,建構個性化課程,從班級教師走向年級教師、學校教師、區域教師。學校確立“走教”的流程:個人備課——發揮個人優勢,備好“走教”內容;集體備課——發揮備課組集體力量,集體備課;全體認知——“走教”教師與原任課教師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達成一致;借班上課——教師到“走教”班教學;多形式評課——“走教”過后分別進行多種形式的對比、評價,包括班級之間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教師之間的評價。“走教”的開展,為學校教師形成教學風格鋪就一條五彩的成長之路。
(二)素養課程,孕育一科組一項目
近年來,學校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構建起以培養學生幸福素養的森林課程,形成“道德、人文、科學、身心、藝術”五大領域課程。語文科組的“整本書閱讀”,英語科組的“繪本閱讀”,數學科組的“魔方計算”等特色項目孕育而生。學校制定《森林課程建設評價方案》,建立課程管理機制和督導評價機制,規定特色項目的內容,課時數,責任人等細則要求,形成了適合特色項目的規劃、實施、評價等系列管理細則。
四、展望——教師發展的新格
蛹之所以能夠羽化成蝶,是因為擁有了高飛的夢想。每一位“平小人”,期待著自己的專業發展,能擁有這份羽化成蝶的美麗,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一)森林文化,培養幸福教師
森林教育的建設,將會給我校帶來再次騰飛。在森林文化的框架下,尊重教師的個性需求,建立共同的哲學觀和價值取向,進一步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
(二)森林團隊,打造幸福高地
在組建價值認同的教師團隊基礎上,如何讓“團隊力量服務教師成長”為策略的隊伍培養,盡快在每個教師的身上體現,遵循教師發展規律,打造教師成長高地。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