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更曉
蘇東坡是百科全書式的全才,更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的千古英雄。園山實驗學校位于曾留下東坡足跡的深圳市龍崗區,2017年11月掛牌成為深圳市第一所“全國東坡聯盟學校”。學校從東坡文化中汲取力量,結合辦學實際,探索創新育人策略實踐,著力培育新時代好少年,奮力書寫鑄魂育人新篇章。
一、東坡蘊格,構建育人培養體系
1.一蓑煙雨任平生,以東坡人生蘊育心格
追溯東坡人生,鼓勵學生向東坡學習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正確對待生命成長中的挫折,蘊育心格。學校成立了由黨總支書記、班主任、語文教師組成的東坡講師團,通過東坡詩詞,結合東坡的生命故事,以思政第一課、主題班會課的形式,從蘇東坡是誰、蘇東坡有什么才情、我們從蘇東坡身上學什么三個部分,在豐富的詩文中感受到他隨遇而安,不以謫為患,面對生命逆境坦然處之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個性。
2.黃州惠州儋州,以東坡足跡蘊育品格
蘇東坡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更是積極的勞動者。追隨東坡足跡,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蘇東坡的人生智慧,在勞動中學習他樂觀開朗、熱愛生活的情懷,蘊育品格。學校以蘇東坡的勞動貢獻與經歷,如東坡肉、豆粥、農業勞動,創設東坡足跡下的勞動教育課程。以觀察、體驗、實操等活動重現東坡勞動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因地制宜組織學生參加系列勞動課程,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3.老夫聊發少年狂,以東坡精神蘊育國格
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讓學生在“大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中向東坡看齊,蘊育國格。學校組織師生前往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惠州西湖、東坡祠探尋革命精神與東坡精神的關聯,賡續紅色血脈;到甘坑客家小鎮追溯東坡斗笠與客家涼帽的淵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嶺南東坡足跡等中華優秀文化,結合新時代現實場景,創設更多地項目實踐學習;同時,在實踐中融入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錘煉意志,像蘇東坡一樣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人生選擇和現實行動,為青少年構筑精神基石、夯實人生根基。
二、東坡勵格,構建育人激勵體系
學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成立“追夢少年”成長銀行,通過發放“成長幣”對學生校內外行為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并以少年蘇東坡為原型設計了吉祥物“小坡坡”,并依托此IP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手辦、中性筆、貼紙、書簽、鑰匙扣、書包……每位同學都有一個“成長賬戶”,通過在校“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優異表現,獲得“東坡幣”,集齊一定數量的“東坡幣”便可換取包括文創產品在內的種種獎勵。同時,將成長銀行與學生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定期評選“東坡少年”,促進養成學生良好習慣,也讓班級管理更加有效率、有秩序、有溫度。
三、東坡樹格,構建育人支持體系
1.共聚西園漫話,同話學生成長
古有西園雅集,今有西園漫話。在學校“西園漫話”班主任主題沙龍上,教師也可各盡所能,展現自我,碰撞智慧火花,助力學生成長。在“西園漫話”班主任沙龍的實踐基礎之上,學校又進一步成立“班主任工作坊”,打造班主任學習共同體,不斷提高班主任科學管理班集體的能力。工作坊以德育話題為核心,以班級主題活動為抓手,以激發自身潛力為目的,以集聚和傳遞集體智慧為宗旨,通過小組研討和集體分享,化被動培訓為主動探討和交流切磋,切實提高工作坊成員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成為助力班主任成長的平臺。班主任在坊內進行思想碰撞,在沙龍會議上展現自我,不斷涌現出德育的新思路和新鮮血液,同話學生成長,助力東坡少年追夢。
2.傳承三蘇家風,實現雙向奔赴
家庭是人生第一課堂,學校通過成立家長服務中心,組建家委會、義工隊,組織幸福家長學校、家校開放日、校園親育工作坊、家長會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容,及時了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改進措施,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傳承三蘇家風,實現雙向奔赴。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