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14
[摘 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立醫院作為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運營效率和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受到了廣泛關注。公立醫院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要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與經濟效率提升為主題,探討如何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管理策略,提高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章旨在探討如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管理和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社會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公立醫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僅影響著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直接影響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療設備利用效率低下、醫療人才流失浪費等嚴重影響了公立醫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因此,研究公立醫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的路徑和策略,對于提高公立醫院服務水平、降低醫療成本、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公立醫院資源配置現狀分析
1.1 人力資源配置
一些公立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相對薄弱,導致人力資源浪費和醫院整體運營效率下降。一些公立醫院沒有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招聘流程,導致招聘人員與醫院需求不匹配,缺乏專業人才,影響了醫院的運營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在人力資源結構方面,高層次醫療人才短缺,基層醫療服務人員過剩。這種不合理的結構導致醫院醫療服務供給不平衡,影響了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在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薪酬與績效掛鉤不嚴、薪酬分配不公等問題,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降低,影響了醫院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對員工培訓和發展的投資有限,員工缺乏必要的培訓和發展機會,限制了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創新和發展[1]。
1.2 物資資源配置
盡管公立醫院通常擁有相對豐富的物資資源,但不同醫院和醫院內各科室的資源分配水平可能有所不同。一些地區可能擁有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而另一些地區可能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市區的公立醫院通常擁有更豐富的醫療資源和更高的服務水平,而農村地區可能面臨醫療資源不足和服務質量低下的問題。
在設備配置方面,雖然公立醫院一般都有基本的醫療設備,但設備的水平和先進性取決于醫院的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一些醫院可能存在設備老化和更新不足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在人員配置方面,公立醫院人員相對充足,但不同科室、不同崗位的人員分布可能不均衡。例如,一些部門的醫生可能過多,而另一些部門可能面臨醫生短缺的問題。此外,護理人員的配置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高強度和高壓的部門。
在床位配置方面,公立醫院的床位數量通常是根據醫院的規模和實際需求進行配置的。然而,在某些地區或特定時期,由于醫療資源有限或患者需求增加,可能會出現床位短缺的情況。
2 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提升的理論基礎
2.1 資源優化理論
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理論主要包括公平理論、適宜性理論和效率理論。公平理論是指所有參與者獲得公共資源的平等機會。公立醫院在優化資源配置過程中,要考慮公平原則,確保每個人都能公平獲得醫療資源,避免因地理、經濟等因素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公。適宜性理論是指提供與需求相匹配的資源,不僅包括內容和數量,還包括質量。公立醫院在優化資源配置時,需要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提供適當的醫療服務,確保醫療資源的配置與患者的需求相匹配。效率理論從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出發,利用技術效率指標進行效率分析。公立醫院在優化資源配置時,需要考慮資源利用效率,確保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這些理論為優化公立醫院資源配置,幫助醫院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資源,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實現醫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指導原則。
2.2 經濟效益理論
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理論主要包括效益理論和成本管理理論。效益理論主要探討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相關性。在公立醫院的經濟活動中,投入包括資本、勞動力、技術、管理和信息等因素,而產出是指所獲得的結果和效果。當獲得的勞動成果超過投入生產要素的消耗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效益。公立醫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保持醫院的持續穩定發展。成本管理理論建立在管理學研究的基礎上,注重企業和事業單位資源開發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在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涉及兩個關鍵方面:預算和控制。技術水平、醫療質量、醫務工作者的素質和道德標準、醫院工資和日常開支等內部因素都會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例如,技術水平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治療效果,這與醫院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密切相關[2]。此外,醫院的收支水平也是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主要涉及醫院實施的經濟政策和藥品價格等因素,支出水平涉及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2.3 社會效益理論
公立醫院社會效益優化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公共服務理論是公立醫院作為公共服務的基礎,其首要任務是滿足公眾的基本醫療需求。要求公立醫院在提供服務時,確保所有患者都能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其次,福利經濟理論認為,社會福利最大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公立醫院作為社會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助于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第三,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理論是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公立醫院應通過科學地管理和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最后,醫療體制改革理論是推動公立醫院社會效益提高的重要動力。公立醫院應積極響應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號召,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促進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
3 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提升的策略
3.1 優化人力資源
醫院需要根據其戰略目標和業務需求制訂長期和短期人力資源計劃,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預測未來的人員需求、制訂招聘計劃和設定培訓目標;調整醫生、護士、醫療技術人員和其他職位的比例,以符合行業標準;通過招聘和選拔,確保引進的人才符合崗位要求;通過改進工作流程和引入信息技術,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確保高峰期和特殊時期的人力資源需求得到滿足;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培訓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員工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培訓和晉升;根據醫務人員的表現和貢獻,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獎勵制度;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通過團隊建設、溝通等活動,增進員工之間的理解和信任,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外部人才和技術資源,為醫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3]。
3.2 優化物資資源
醫院需要對其物資需求進行全面評估和分析,了解各部門的物資使用情況,分析物資消耗的模式和趨勢,并預測未來的物資需求。通過這些評估和分析,可以為后續物質資源的分配提供依據。根據物資需求評估結果,制訂具體的物資資源配置計劃,確定各類物資的采購數量、采購周期、儲存方式等。同時,還需要考慮材料的庫存管理,以確保材料的及時和充足供應,避免出現材料短缺或過剩的情況。為確保物資資源的合理使用,要建立健全物資使用監督評估機制,定期對各部門的物資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物資使用中的問題,確保物資資源合理使用和節約。通過建立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實現物資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方便各部門間物資的調配和利用。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物資使用情況的實時監測和分析,為優化物資資源配置提供數據支持。
3.3 優化管理流程
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引入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錯誤,使管理流程更加透明和可追溯,實現醫療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積極推廣網上預約、電話預約等新掛號方式,有效解決患者就醫難的問題,減少現場排隊等候時間;合理配置門診資源,建立階段性預約制度,進一步優化患者就醫流程;整合優化診室、檢查室等功能區域,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在檢查和檢測過程中,可以采取集中預約和結果共享等措施,縮短患者等待時間。建立有效的部門間溝通機制,加強醫療團隊之間的協作與協調,減少“信息孤島”現象,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患者獲得全面的醫療服務。明確醫務人員的分工和職責,確保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職責和工作標準,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沖突,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準確的醫療服務。建立嚴格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安全;通過定期進行質量評估和反饋,不斷改進和優化管理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定期開展患者滿意度調查,搜集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滿意度。
4 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效益分析
4.1 成本效益分析
通過科學合理地配置和優化資源,公立醫院能夠從多個維度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醫院的運營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具體而言,通過精準地調配和培訓員工,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和專業能力,還能有效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或冗余,從而降低相關成本;對醫療設備實施恰當的維護和管理,不僅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還能顯著降低因設備損壞或過度使用而產生的維修及更換成本;優化藥品和耗材的采購、儲存及使用流程,可以減少浪費和損耗,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此外,通過加強醫院管理、完善醫療流程,還能顯著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而降低醫院運營成本,包括水電費、房租以及人員工資等[4]。
4.2 運營效率分析
優化資源配置可以使公立醫院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提升,可以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通過合理配置和優化人力、物力、設備資源等,公立醫院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投資,更充分地利用資源,從而提高運營效率。
資源優化配置還可以幫助公立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減少浪費和損失,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實惠的醫療服務。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公立醫院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吸引更多患者就醫,提升公立醫院的社會聲譽和形象,為其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4.3 服務質量分析
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公立醫院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醫療資源,減少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從而提高服務效率,使患者更快地獲得醫療服務。此外,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優化資源配置也有助于醫院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更全面、更細致的醫療服務。
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公立醫院可以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醫療資源,擴大服務范圍,為更多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提高醫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更合理地使用醫療資源,可以減少浪費和費用,降低服務成本,并為患者提供更經濟實惠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為醫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5 公立醫院資源優化配置的社會效益分析
公立醫院在優化資源配置過程中,可以更加注重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縮小城鄉、區域、不同群體之間的醫療服務差距,緩解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通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公立醫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梢蕴岣吖⑨t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吸引更多患者選擇公立醫院就診,從而擴大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還可以促進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醫療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6 結語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提高醫院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科學合理地配置,可以實現醫院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醫療資源的整體效率。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公立醫院資源配置領域的最新動態,以期為推動公立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正瑋. 淺析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策略[J]. 財訊,2024(4):66-68.
[2]萬翠翠. 醫院資源管理系統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 財經界,2023 (33):132-134.
[3]李峰. 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優化[J]. 中國產經,2022 (22):82-84.
[4]黃軼凡. 優化縣級醫院設備資源配置的運營管理實踐[J]. 經濟師,2023(10):263-265.
[作者簡介]房奕含,女,陜西咸陽人,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級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出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