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22
[摘 要]財務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目前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模式較為滯后,不符合現實要求,仍需創新和升級。業財融合是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主趨勢,能夠突破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間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到各管理層,幫助企業更好地運營和決策,摒棄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基于此,文章闡述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分析業財融合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相應優化措施,以期真正落實業財融合,實現預期目標。
[關鍵詞]民營企業;業財融合;重要性;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現如今,民營企業各項活動的開展都會產生較多的信息,涵蓋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涉及多個部門,呈現的數據、信息多樣且復雜。民營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較大,不少財務人員將工作重心放在財務會計核算、記錄等方面,導致業務、財務相脫節,無法輔助企業做好決策和經營,不能保障企業良好發展。因此,民營企業必須注重業財融合,加快財務管理轉型,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真正將業財融合貫徹到位,以發揮其效用,幫助企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1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的重要性
起初,民營企業財務會計多局限于會計核算、記賬報賬等方面,在企業中定位多為“賬房先生”。隨著業財融合的推廣和落地,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發生了變化,財務管理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業財融合是指在原本的基礎上,逐步轉移工作重心,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會計工作,而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等提供指導,充分使用財務、非財務數據信息,針對計劃、控制、決策等進行深層次分析,從而展示出與財務管理相關聯的內容,主動參與到企業管理、控制和決策中,切實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強化業財融合重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提高企業抗風險水平和能力。民營企業在實務中,由于多個因素的影響,仍面臨不少風險,有效識別、應對這些風險,能夠創設良好的工作氛圍,保證各項活動順利開展。民營企業必須注重業財融合,確保財務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會計核算、數據分析等方面,還可以從業務、財務融合的層面入手,對各項活動進行分析,挖掘其中隱藏的風險,及時做好風險管控,增強抗風險水平和能力。
第二,加快部門間信息溝通和交流。在傳統工作模式下,民營企業各部門間各自為政,不能相互協同和交流,導致各項活動開展的成效并不理想。通過實施業財融合,可以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消除各部門間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財務部門制定各項決策、方案時可基于業務數據層面,業務活動開展可參考財務數據,實現財務管理的精細化、集約化。
第三,科學配置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民營企業運營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最為關鍵的是科學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支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業財融合能夠實現各類信息互聯共享,并且根據各部門現實需求科學配置各類資源,解決信息不對稱引發的信息浪費問題,縮減成本費用,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1]。
2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的現狀和問題
2.1 業財融合思想認識較為滯后
業財融合建設和實施屬于民營企業戰略管理層面的任務,要求從高層領導者至員工都必須保持思想統一、目標一致,才能懷揣先進、正確的理念,高效支持業財融合,使企業獲取理想的經濟效益。但在實踐中,部分民營企業管理層、中層人員缺少長遠考慮,僅僅注重短期效益,片面認為業財融合實際投入成本較多且時間較長,所以給予的重視度、配合度較低,也沒有學習最新的業財融合理念為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削弱了業財融合的實施效果。另外,民營企業業財融合需要全員的配合和支持,但部分民營企業內部缺少全方位的宣傳和再教育,導致人員不能正確認識業財融合,無法做好配合和溝通,難以形成合力參與到業財融合中,不能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
2.2 業財融合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
在民營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要想獲取較好的成效,必須有完善的管理秩序體系做支撐,才能實現各項活動有章可循,推動企業穩定健康地發展。但是,目前部分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處,沒有充分考量現實情況,制定一套嚴密、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不能為業財融合提供制度支持,在具體實務中產生問題時不能立即問責,導致人員開展活動無章可循,削弱了業財融合實施的成效。除此之外,隨著民營企業業財融合持續深入,對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的要求愈發嚴格,必須及時更新和改進制度體系,但部分企業忽視了這項工作,沒有在實踐中對其加以更新和優化,致使管理制度體系缺少先進性、可操作性,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的良性發展。
2.3 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有待完善
伴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領域對信息化的需求不斷增大,同時許多企業也迎合時代發展潮流,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實現管理的精細化、集約化。民營企業在推進業財融合時,為了實現多元化的功能,必須擁有完善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但實踐中不少企業缺少健全的信息系統,信息傳輸速度較慢,并且難以實現資源共享,無法發揮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的優勢和價值。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缺位,主要是企業無法從整體層面做好統籌規劃,致使各系統各自為政,不能高度集成和銜接,難以自動化搜集最新的信息并進行分析,掌握各項管理中的問題和缺陷,也不能及時調整和改進存在的不足,難以轉變財務部門的職能。另外,民營企業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功能有待擴展和延伸,不少企業信息系統僅僅支持目前業務,沒有準確分析未來的新業務,使得業財融合信息系統適用場景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業財融合實施的效果[2]。
2.4 忽視績效考核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需要全員配合和支持,做好績效考核至關重要,可以引導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以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獲取較為理想的工作效果,同時這也是明確業財融合實施漏洞、及時改進和調整的關鍵舉措,有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部分民營企業業財融合中績效考核不到位,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也無法明確績效考核的內容、方法和對象,難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各部門實施業財融合的成效,不能真正發揮績效考核激勵的效用,尤其是業務部門對其重視度不夠,難以推動業財融合的高效實施。并且,部分企業忽視了對績效考核結果的使用,難以將其與人員薪酬獎金、人員晉升等聯動,也不能高效配置獎懲機制,無法激勵工作人員主動參與到業財融合中,難以加快財務管理轉型。
2.5 財務BP人員素養有待提升
財務商務伙伴(BP)是一個新興崗位,國內不少企業的財務BP崗位除了要履行傳統的財務管理職能,還要逐步向一線業務端前移,掌握業務工作重點及必備技能,熟悉業務運營模式,為業務提供財務支持,創造更大的價值。然而,部分民營企業忽視了對財務BP人員的培養和引進,主要表現在人員缺少專項化、常態化培訓,不能通過培訓更新自身知識庫,提升業務素養、綜合水平等,不能真正做好財務、業務部門間的合作伙伴,不能高效推進業財融合,制約了民營企業的良性發展。此外,民營企業也忽視了對財務BP人員的招聘和引進,沒有適當提高人員招聘標準,無法吸引優秀的人員,難以壯大整個人員隊伍,不能高質量開展業財融合,不同程度地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的優化策略和方法
3.1 樹立先進的業財融合思想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內驅力,民營企業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就是解決好方向和內驅力問題,所以推進業財融合時,首要任務是統一思想和認識,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幫助民營企業高效推進業財融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議緊扣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強化管理層意識。民營企業管理層要注重業財融合,主動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理念,將其融入企業文化中,不斷熏陶廣大員工給予業財融合全面的配合和支持,這有利于獲取較為理想的業財融合成效。第二,轉變員工理念。民營企業業財融合需要全員的參與和支持,所以員工業財融合思想認識的水平直接影響了業財融合的實施成效,所以要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對業財融合相關知識進行闡述,確保員工掌握業財融合的價值、意義,相互間做好協同和配合,主動參與到業財融合中,以便于獲取理想的工作成效[3]。
3.2 建立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
民營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進程中,要想將其貫徹到位,必須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做支撐,借助完善的制度約束人員的實際操作,保障每項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以便于獲取較為理想的工作成效。因此,民營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建立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體系,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可以使用制度約束人員的行為和操作,確定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按照相關制度開展各項活動,在實務中出現問題立即問責,明確業財融合實施中的突出問題、薄弱點和不足,進一步調整和糾偏,展示業財融合的成效。此外,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具有動態性,隨著其程度持續加深,對管理制度體系的精細化、具體化要求愈發嚴格,要在實踐中進行靈活改進和調整,保障其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高效落實業財融合,推動企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3.3 完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在人工智能、云計算時代下,民營企業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必需品”。為了加快業財融合實施腳步,建議應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搭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有利于整合數據、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要求民營企業準確做好自身定位,投入充足的資金,建立兼容性強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真正突破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并且快速將信息傳遞到各部門、各層級,降低各部門溝通成本,確保質量控制、過程控制、風險控制,最終提升決策水平。與此同時,使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能夠動態、實時追蹤財務、業務工作,對于各類數據進行全方位分析,從中找到異常數據,找到管理中的缺陷和痛點,第一時間改進和優化,從而實現財務管理、業務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此外,民營企業還要擴展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功能,結合當前業務和未來新衍生業務,主動升級和改進系統,保障其適用于多元化場景,更好地展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的優勢,幫助民營企業盡快實現可持續發展[4]。
例如,某企業是一家“智能硬件+教育”科技公司,主打產品為智能鋼琴,將平板電腦和鋼琴相結合,支持學琴、彈琴、打分、記錄、分享等。在互聯網技術盛行的背景下,該企業進入智能財務時代,財務不僅聚焦于反映價值,更多地轉向挖掘、創造價值等,為了加快財務管理轉型速度,必須強化業財融合,使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搭建高效、兼容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突破各部門間壁壘,實現信息共享,為各部門提供信息支持。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重塑業財流程,實現閉環控制。構建和應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重塑和改進業務、財務工作流程,并有效整合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基礎工作歸集到系統內,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切實提升整體效率及質量。第二,輔助企業科學決策。為了使企業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可以通過使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自動化歸集相關信息,并且將其轉變為多元化的財務報表、圖形,輔助管理層科學合理地決策,提升決策水平。第三,實現降本增效。使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自動化追蹤每項成本費用支出,尤其是一些大額成本費用,可以主動分析其應用的合法性、合規性,明確成本升降的因素,制定解決策略和方法,實現降本增效目標。
3.4 注重績效考核工作
民營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愈發復雜,需要全員的配合和支持,才能達成既定目標,通過實施績效考核工作能夠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吸引全員參與到該項工作中。具體來說,民營企業必須構建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全方位評估和反映員工的具體行為和組織目標,呈現員工績效優劣的同時,展示業財融合開展的成效。因此,民營企業必須確定績效考核對象、范圍和主體,結合實際狀況設定績效考評指標,真實評估各責任部門業財融合實施效果,發揮績效考核效用,幫助民營企業展示業財融合優勢。此外,民營企業還要注重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將其與廣大員工的薪酬獎金、人員晉升等掛鉤,配置相應的獎懲機制,真正做到獎懲分明,保證全員參與到業財融合中,進一步加快業財融合實施的腳步。
3.5 培育復合型財務BP人員
財務BP是財務業務合作伙伴,其核心目的是增加企業價值,為了保證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到位,復合型財務BP人員必不可少。民營企業要明確該崗位主要職責,加大現有人員培訓和外部優秀人員的引進,打造一支高端、復合型的財務BP人員,參與到企業業財融合中。對于財務BP人員,民營企業要加強人員培訓,通過培訓人員熟悉業務重難點,對接公司業務線,對業務線項目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蹤管控;同時,具備較強的協同溝通能力、信息素養、市場洞察力等,真正支持業財融合,幫助企業實現良性發展。另外,必須要加大優秀人員的引進,適當提高人員招聘門檻,真正引進復合型人員,壯大整個人員隊伍,支持業財融合高效實施,發揮業財融合的優勢和價值,幫助企業取得理想的經營成效[5]。
4 結語
在財務管理實施中,業財融合是重要的環節,民營企業應提高認識水平,采取財務管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真正將業財融合貫徹到位,發揮其自身效用,幫助企業高質量地發展。由此,民營企業人員應主動轉變思想,融入業財融合工作中,分析業財融合中的困境和不足,追溯各類問題的形成原因,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法,打造一套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會永. 淺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民營企業加強業財融合管理[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9):88-90.
[2]王悅. 業財融合導向下中小型民營企業財務流程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J]. 山西財稅,2023(2):39-42.
[3]劉永鋒.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的管理現狀及應對策略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1):48-51.
[4]姚璇. 內外雙循環下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廣度和深度優化研究[J]. 當代會計,2022(17):7-9.
[5]張彩鋒. 民營企業推進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及路徑探究[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6):170-171.
[作者簡介]焦雪萍,女,山東青島人,小葉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