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24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各類事業單位在推動國家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這些機構也面臨著日益復雜多變的財務風險挑戰。為確保事業單位能夠持續穩定地運營并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文章旨在呼吁事業單位重視內部控制管理并采取相應措施,以確保財務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財務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
作為為公眾提供基本社會服務的法人組織,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質、政府或其他組織設立與管理、收入來源多樣化、組織結構穩定以及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機制等特征。只有通過不斷完善自身治理結構和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防范應對財務風險,事業單位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并為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1 事業單位性質與特征分析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組織設立,以提供公益性服務為目的的法人實體,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質。其主要目標是為公眾提供各種基本服務,如教育、醫療、文化等。這些服務對于社會的發展和穩定至關重要,并且在市場經濟中往往無法完全由市場機制來調節和提供。第二,事業單位通常由政府或其他組織設立并管理。這意味著它們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監管和指導,并且需要遵守相關法規和規章制度。與私營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第三,事業單位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捐贈以及自身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雖然一部分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效益,但其核心任務仍然是為公眾提供基本服務。第四,事業單位具有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人員編制。相比于市場競爭激烈的私營企業,事業單位更加注重長期發展和人才培養。它們通常擁有一支專業化、穩定的員工隊伍,并且在管理上更加注重規范性和程序性。第五,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以及財務風險防范機制。由于其特殊性質和公共利益屬性,事業單位面臨著一些特殊的財務風險,如資金浪費、腐敗等問題。因此,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對于保障事業單位正常運行和提高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2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在國家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質和運營模式,事業單位面臨著一系列的管理和財務風險。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具有重要意義。第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能夠提高組織效率和工作效益。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并明確責任分工和權限限制[1]。第二,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事業單位面臨著各種外部風險挑戰。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能夠幫助機構及時識別、評估并應對這些風險。例如,在資金運作方面,通過建立健全的預算編制、執行與監管機制以及內部審計制度,可以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時,在人員管理方面,通過建立完善的招聘、培訓與考核機制,可以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水平,減少人為因素對組織運作的不利影響。第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還有助于提升組織形象和信譽度。一個具備良好內部控制體系的機構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并樹立起誠信、透明、規范的形象。這不僅有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事業單位,也能夠增強其與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其他相關方之間的合作關系。第四,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是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政府對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而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實現治理現代化目標所必需的基礎條件之一。只有科學規范地開展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事業單位改革,提高其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方法
3.1 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方法是積極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至關重要,它能夠幫助機構規范運作、提高效率、防范風險,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第一,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明確責任分工。每個崗位都應該有明確的職責和權限,并且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監督與協調機制。通過明確責任分工,可以避免職權濫用和責任推諉等問題的發生。第二,建立健全的審批流程是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關鍵環節之一。審批流程應該包括對各個環節的審核、核準和備案等程序,并且需要經過多級審批以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在審批流程中還應當設立相應的風險評估機制,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風險。第三,加強財務管理是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財務管理涉及資金使用、收支情況記錄、會計核算等方面,在這些方面必須建立起嚴格的制度和規范,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2]。第四,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也是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之一。內部審計機構負責對組織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定期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優化組織運行。第五,在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時需要注重監督與評估。事業單位應該設立獨立的監督機構或委員會,對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然,事業單位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內部審計等方式來檢查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3.2 有效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機構,其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一,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健全的預算編制制度。這包括明確預算編制的程序和責任分工,確保各級負責人對預算編制有清晰的認識,并能夠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同時,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以便更好地評估和監控各項經濟活動。第二,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與檢查。通過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等方式,及時發現并糾正違反預算執行情況的問題。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展等方面的跟蹤與核查。第三,在全面預算管理中,事業單位還應該注重信息化建設。通過引入先進技術手段和信息系統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數據共享、信息透明,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進行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等工作[3]。第四,事業單位還應該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宣傳與培訓。通過組織各類培訓班、研討會等形式,提高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和理解,并掌握相關操作技能。此外,還可以通過內部刊物、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眾普及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
3.3 增強內部控制觀念和能力
事業單位要想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就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觀念和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強培訓教育。通過組織內部培訓班、邀請專家舉辦講座等方式,向工作人員普及內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并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同時,還應該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開展具體技能培訓,提高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內部控制知識的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建立適合自己的內部控制框架和流程,并明確各級崗位職責和權限。同時,在執行過程中要注重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糾正措施。此外,在關鍵環節上設置審批程序、雙重核算等防范性措施也是必要的。第三,加強溝通與協作。內部控制管理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溝通。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健全內外部信息交流渠道,促進不同崗位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此外,還可以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座談會等形式,讓工作人員分享經驗、交流問題,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矛盾。第四,加強內部控制意識。事業單位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可以通過組織內部控制知識競賽、開展內部控制宣傳活動等方式,讓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到內部控制對于事業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在日常工作中,也應該注重對違反內部控制規定行為的糾正和懲處,以此來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
4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的策略
4.1 落實財務風險管控目標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制定和落實財務風險管控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保障資金安全是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的首要目標。事業單位通常涉及大量公共資金,如何確保這些資金不被挪用或濫用成了關鍵問題。因此,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審批程序以及加強對資金流向的監督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第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也是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的一個重要目標。事業單位需要合理規劃和使用自身資源,確保每一筆投入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優化項目選擇機制、加強績效評估以及推動科學決策等方式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三,規范經濟行為也是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的目標之一。事業單位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在經濟活動中堅持誠信原則,杜絕違規操作和不當行為。同時,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評估工作,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規范性。第四,加強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目標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明確各級崗位職責和權限,并進行有效監督和檢查。此外,還需要加強對人員素質培養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訓,提高人員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4.2 加強財務風險預警工作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預警是保障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為了做好財務風險預警工作,事業單位應該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特點和規模,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并確保其嚴格執行。同時,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與權限,并加強對關鍵崗位人員的培訓與監督,以提高整體風險防范能力。第二,加強對財務數據的監測和分析。事業單位應及時搜集、整理并分析相關財務數據,通過比較、趨勢分析等手段識別出潛在風險因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和預防。在進行數據分析時還需注意將其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避免盲目依賴數字結果而忽視實際問題。第三,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注重風險因素考慮。在編制年度預算時,事業單位應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并進行合理的預測和評估。同時,還應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和預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第四,加強與外部機構的溝通與合作。事業單位可以通過與銀行、審計機構等外部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相關政策變化,并獲取專業意見和建議。此外,在面臨重大決策或發生重大財務風險時,事業單位還可以尋求專業咨詢服務,以提高決策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4.3 重視現代技術手段運用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要注重對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現代技術手段已經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財務風險防范方面,事業單位也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提高效率、減少錯誤和欺詐行為。第一,事業單位可以運用電子支付系統來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控和管理。傳統的紙質支付方式容易出現資金流失、挪用等問題,而電子支付系統可以實時記錄每一筆交易,并且能夠自動生成相應的報表和賬目。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還能夠更好地進行預算控制和內部審計。第二,在采購過程中引入電子招投標系統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電子招投標系統,事業單位可以將整個采購過程公開透明化,并且能夠有效避免腐敗行為和偏向性選擇。同時,該系統還能夠自動生成相關文件和合同,并且具備追溯功能,有助于保證采購活動的合規性。第三,在財務數據處理方面,事業單位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來進行風險預警和數據挖掘。通過對大量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潛在的風險點和異常情況,并且能夠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此外,大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事業單位更好地了解自身運營狀況,為未來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第四,在信息安全方面也要注重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隨著網絡攻擊日益增多,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對財務信息的保護。事業單位可以利用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技術手段來防范黑客攻擊和惡意軟件感染。
5 結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提高組織效率和工作效益,還能夠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提升組織形象和信譽度。因此,在當前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已成為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全面深入地開展相關工作,才能夠確保事業單位健康穩定地發展,并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彭麗. 論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策略[J]. 經濟管理文摘,2021(23):156-157.
[2]李瑞. 基于財務風險防范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4):164-165.
[3]黃麗榮. 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分析[J]. 當代會計,2021(19):118-120.
[作者簡介]劉曉紅,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昌吉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消防技術服務中心),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