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34
[摘 要]國有企業在發展中會基于業務發展、擴大規模等情形而產生融資需求,通過與金融機構等第三方合作,獲得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以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部分國有企業在融資管理過程中,會因為債務償還能力不足、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因素出現融資風險,使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受到負面影響。為了解決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市場與決策體系不完善、融資渠道單一、風險管理意識不足等問題,文章以國有企業加強融資風險管理的意義及路徑為研究對象,分析國有企業中面臨的融資風險,如籌資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等,闡述融資風險管理的意義,明確融資風險在企業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并針對融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如做好融資風險防控、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市場信息收集、完善決策體系等。
[關鍵詞]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融資風險管理是降低融資風險、提高國有企業風險防范能力的重要舉措。當前部分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市場決策體系不完善、重視程度不高等,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也無法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助力。那么如何解決融資風險管理問題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
融資的目的是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的利潤創造能力。國有企業在融資工作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在影響企業自身發展同時,還會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體風險類型如下:第一,融資風險。國有企業普遍具有資產規模大、資金需求量高的特點。若國有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出現資金不足或者資金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則會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影響。企業融資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經營管理資金不足問題,也可以推動經營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由于市場環境的復雜性,部分企業出現籌資渠道單一的情況。第二,政策風險。國有企業在運行中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發展方向或者經營管理模式出現一些問題。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會因為國家政策的調整而面臨一些風險,如融資成本增加、融資難度加大等,進而增加了企業資金管理壓力[1]。第三,市場風險。國有企業融資會因為市場價格波動而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使企業各項工作的實施受到局限。若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出現市場波動,那么企業的收入或者效益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不僅會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還會影響企業資金使用效率。第四,流動性風險。所謂的流動性風險,是指國有企業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產品銷售不能及時有效回款或新增融資無法及時獲得,造成缺少足額資金以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從而產生流動性不足的風險。第五,信用風險。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會由于自身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不佳或出現惡化,而出現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及時還款的情況,使企業出現融資風險。
2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意義
2.1 推動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改變原有的經營體制與管理模式能夠提高國有企業環境適應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降低融資風險,也可以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提供資金保障,使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融資風險管理的實施有助于管理人員發現企業融資問題,并在原有的融資渠道基礎上進行調整創新,優化企業資金結構,提高國有企業改革成效。
2.2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實施,有利于減少資金風險,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風險管理實施的目的就是降低潛在風險,提高企業效益、創造能力與風險抵御能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2]。國有企業承擔著較多的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調整自身經營管理模式,以提高企業各項工作質量,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有效開展。通過融資風險管理,可以降低政策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動力,促使國有企業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
2.3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國有企業融資的目的是充實企業資金,解決企業經營管理方面資金不足的問題。 融資風險管理有助于降低融資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強化企業資金創造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融資風險管理發現國有企業潛在的融資風險與問題,并輔助管理者、財務部門制訂風險預防、識別、控制方案,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推動國有企業穩健發展。
3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融資風險管理意識不足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的情況,沒有針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與融資風險,制定相關的制度,使融資風險管理出現形式化的問題,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國有企業管理層是融資風險實施的媒介,也是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與政策的核心因素。由于企業管理層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忽略了對融資風險的管控與防范,無法有效防范融資風險。部分人員認為融資風險管理是財務部門的職能,只需要該部門人員的參與即可,其他部門人員不需要為此投入過多的時間與精力,無法將融資風險貫徹落實在實際中。此外,國有企業缺乏風險管控機制,無法及時獲取企業資金管理情況,不能為資金分配、規劃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最終增加了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發生的概率。
3.2 市場體系有待完善
在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中,市場體系發揮著促進作用,是提高風險防范效果、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有序開展的關鍵因素。國有企業在運行中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受到影響。完善的市場體系可以規范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解決企業運行問題。然而受歷史因素與相關制度的影響,國有企業的市場體系并不完善,不能解決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不利于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成功經驗較少。由于部分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壟斷地位,企業競爭的對象相對較少,所以無法體現競爭機制的作用。第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工作效率低下、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時等,無法為融資風險管理的開展提供支持。
3.3 融資方式單一
受規模、地位、資質、信譽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國有企業融資渠道與方式相對單一,增加了融資風險發生的概率。多數國有企業采用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方式,通過與銀行的合作獲取發展資金。這一行為雖然可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但是會影響企業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資金結構單一。國有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的根源是國有企業受自身資質、規模、經營收入及地域限制等綜合因素的影響[3]。此外,雖然國有企業信用風險較低,但是市場風險較高,在融資過程中,會因為市場風險而出現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影響企業經營發展,不能保證資金的利用效果。
3.4 融資決策體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國有企業融資決策體系,具有規范融資人員的行為、優化融資流程、降低融資風險的作用。而當前部分國有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自身融資決策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出現過度依賴政府指令或者行政干預的情況。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國有企業市場化思維不足,未針對融資建立決策體系。由于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壓力相對較小,所以使部分國有企業失去發展動力,從而影響企業的融資決策,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數據分析與評估不到位,不能保證融資決策的科學性。部分國有企業沒有意識到融資風險防范的意義,沒有在融資決策活動開始前進行財務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影響了風險防范與控制效果。
4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路徑
4.1 做好融資風險防控工作
為增強融資風險管理效果,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第一,樹立融資風險防控意識。企業管理者應提高自身融資風險防控意識,并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召開會議或組織培訓的方式,明確融資風險防控的重要價值,并將此體現在崗位工作中,利用管理理念、經營手段,營造良好的風險控制氛圍,為國有企業融資計劃的實施奠定基礎。第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利潤收益就會越高,企業就具備更強的還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財務狀況,也有助于國有企業選擇更為適合的融資方案,有效降低融資風險。第三,加強資金流管控。穩定資金流是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手段,企業應結合企業融資項目發展計劃和目標,建立資金流滾動計劃,分析項目實施中可能發生的資金風險,并制訂資金風險防控方案,降低資金風險,增強國有企業風險預警能力。為確保融資風險防控效果,企業可以引進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信息化風險預警機制,設定風險識別、管理、防范應急指標,確保融資工作的有序開展。
4.2 加強對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
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實施,需要大量數據信息的支持,通過對市場信息、企業內部信息的分析,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并聯系實際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提升風險防范水平。為應對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應做好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基于此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推動國有企業融資發展。第一,樹立主動獲取市場信息的意識,并建立相關的制度,為國有企業掌握市場信息提供依據。市場中有較多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對國有企業融資有很大的幫助。國有企業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可以了解更多與融資有關的信息,對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具有積極作用。第二,基于市場信息制訂融資計劃,選擇實施的融資方案與渠道,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提高融資效率。第三,加強與金融機構的互動,利用市場信息共享的方式,獲得更多優質的金融服務,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推動國有企業融資活動的順利
開展。
4.3 樹立多元化融資意識,拓寬融資渠道
國有企業應做好融資結構的優化,根據市場需求與自身情況,選擇多個不同的渠道進行融資,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提升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水平。第一,企業應樹立多元化融資意識,明確不同融資渠道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并形成從多元化渠道融資的意識。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動員全體員工深刻意識到多元化融資的重要性,并在原有融資渠道基礎上進行創新,選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方式開展工作,降低融資風險,提高企業融資效果。例如,企業可以利用債券融資的方式,解決自身融資問題,為自身項目的實施與經營管理活動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企業債券是一種非常直接、有效的融資手段,具有成本低、期限長、規模大的特點。
第二,拓寬融資渠道。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較強,通常將其作為主要的融資渠道。單一的融資媒介會使企業面臨較多的融資風險,不能保證融資風險管理效果。鑒于此,企業可以將多個不同的融資方式整合在一起,通過多種渠道融資的方式解決自身資金問題,提升融資風險管理水平。此外,企業還應提高融資效率。國有企業融資的過程中,應保證工作效率,防止出現拖延的情況。國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管理需求,制訂融資計劃與方案,要求工作人員按照流程或者規定開展工作,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價值。
4.4 建立科學的融資決策體系
國有企業建立融資決策體系不僅要加強對融資風險管理的重視,還要培養一支專業的融資管理人才隊伍,這對提升企業資金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幫助。融資決策體系的建設應從融資申請、融資審批、融資執行等方面入手,利用完善的規章制度與科學的工作流程提高融資管理效果。第一,成立一支專門負責融資管理的機構,為融資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融資管理機構的建設,促使融資決策體系落地,降低融資風險。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選擇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增強融資管理機構的專業性,為高質量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建立融資管理機構后,要求該機構人員制訂融資目標和方案,并要求相關人員根據目標開展工作,以此增強融資管理效果。第二,構建融資項目決策評估體系和融資決策風險管理機制。國有企業融資管理機構應對融資項目所處的市場環境、項目預期效益及未來還款能力等進行多維度的評估,探討和論證融資項目的可行性,構建科學完善的融資項目決策評估體系。同時,企業還應構建融資決策風險管理機制,對融資活動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實現對國有企業融資活動的管控。通過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優化國有企業風險防范能力,促使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融資風險多樣,涵蓋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等內容。由于部分企業缺乏科學的市場體系與風險防范制度,影響了融資風險管理效果。為提升國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水平,使國有企業獲得發展的動力,應明確融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收集市場上相關的信息,利用風險防范與多元化渠道融資等手段,優化國有企業的資金結構。同時,建立科學的融資決策體系,提高國有企業融資決策水平,以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為國有企業實現自身戰略發展目標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黃佳. 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質量與市場,2022(24):169-171.
[2]管敏敏. 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J]. 市場周刊,2022,35(10):17-19,69.
[3]崔武海. 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產經,2022(8):61-63.
[作者簡介]劉佳,女,天津人,天津市北辰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融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