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研究

2024-06-21 03:20:13張偉志陳學剛
新疆農墾經濟 2024年6期
關鍵詞:新疆

張偉志 陳學剛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861033);新疆師范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招標課題(項目編號:XJNURWJD062017B04)。

[作者簡介]張偉志(1998-),男,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陳學剛(1977-),男,四川內江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摘要: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新疆經濟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環境規制對其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文章基于2003—2021年新疆十四地州城市面板數據,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從理論和實證雙重角度研究了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同時檢驗了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該影響過程中的調節作用,進一步探討了經濟發展水平在該影響過程中的門檻作用。研究結果表明:(1)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經過工具變量法以及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上述結論仍然成立。(2)財政分權在環境規制影響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過程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競爭激勵則起到了負向調節作用;兩種調節作用具有區域異質性。(3)經濟發展水平在環境規制促進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上存在單門檻效應,門檻值為10.8944。因此,政府應該加強環境規制力度,通過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合理調整政府考核方式助力提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

關鍵詞:環境規制;綠色經濟效率;新疆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政府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也逐步加強。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逐步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引入環保責任考核制、將綠色發展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以及提出雙碳目標。這些舉措彰顯了綠色發展理念在中國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23年1月,國務院印發《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并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經濟轉型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由此可見,政府亟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環境規制,統籌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主導的環境規制措施旨在遏制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對經濟主體的生產生活方式施加有效約束,進而提高其綠色發展意愿。然而,政府行為對環境規制實施效果的影響不容忽視,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對環境規制產生的不同影響也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證實。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設計,提高環境規制的有效性,以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

新疆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在利用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1]。實現綠色轉型、形成綠色發展模式并提高綠色發展水平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2]。然而,考慮到新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且生態環境脆弱,環境規制是否有效提升了其綠色經濟效率,以及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其中的具體作用仍需進一步探討。因此,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深入研究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并探究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的調節效應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門檻作用。旨在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為提高新疆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提供參考建議。

二、文獻綜述

從文獻梳理來看,關于環境規制與綠色經濟效率的研究結論在國內外并未完全達成一致。國內對綠色經濟效率的概念大多由經濟效率引申而來,即考慮資源約束下的經濟效率[3]。基于波特假說的學者認為環境規制的創新補償效應大于遵循成本效應。環境規制通過減少非期望產出、非期望投入的數量,增加了企業綠色創新意愿,對綠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4]。也有學者從空間效應出發,提出環境規制對鄰近地區的綠色經濟效率產生不確定的影響[5-6]。然而,有學者認為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張子龍[7]和李勝蘭[8]等人提出環境規制的實施在短期內對生態效率的提高產生負效應,需要付出較高的經濟代價。綜合上述兩種理論,更多的研究認為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存在時滯性和非線性影響[9-11]。邵慰[12]等人檢驗環境規制的“遵循成本效應”,提出了環境規制對區域生態效率的影響呈現倒“U”型關系,當環境規制強度高于閾值時,會抑制生態效率的提升[13]。進一步地,不同類型的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可能呈現“U”型或倒“U”型關系[14-16]。此外,環境規制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之間可能表現出倒“N”型曲線關系,當環境規制處于合理范圍內時,會促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17]。

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地方政府通常扮演一個雙面角色。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為受到競爭激勵和財政分權的影響,這可能導致環境規制的實施產生差異化影響。雖然多數研究從實證角度支持財政分權加劇了環境污染的觀點[18-19],但是張平淡[20]認為粗放的發展方式,而不是財政分權,才是中國環境問題的根源。財政分權可以提高地方財政自主權,有助于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中央政府政策實施不及時的問題,使地方政府從被動式環境保護轉變為主動式[21-22]。此外,財政分權還可以提高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實現環境質量公共物品的供給[23]。已有研究表明,財政分權對環境規制實施具有正向影響,當財政分權程度越高時,環境規制的實施效果越顯著[12],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財政自給能力較弱的地區,財政分權可以顯著提高環保投入[20]。同時,政府之間的競爭對環境規制與綠色經濟效率之間產生負向調節作用[24]。地方官員通常受到政治晉升激勵的影響[25],導致在環境規制上的“逐底競爭”[26-27],傾向于采取更寬松的環境保護政策以吸引投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28]。此外,有學者研究表明政府競爭在全國和東部地區對環境規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西部地區具有抑制作用[29]。

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全國或省級層面,關于特定地區的研究文獻較少。現有研究已圍繞財政分權、競爭激勵對環境治理的影響以及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為后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然而,鮮有文獻[30]從政府視角研究環境規制對特定地區(如新疆)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基于現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嘗試從以下方面拓展:首先,本文以新疆十四地州為研究對象,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研究環境規制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之間的關系;其次,從政府視角出發,研究了財政分權與競爭激勵調節下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調節效應在南北疆的異質性,為調節效應的存在提供佐證;最后,分析了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是否具有門檻效應,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研究豐富了新疆在綠色經濟與環境規制方面的研究體系,為提高新疆綠色經濟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環境規制主要通過合規成本效應、技術升級效應、改善地區招商引資偏好來促進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提高。其一,合規成本效應。新疆環境規制的實施主要依靠命令控制性,強調末端治理,即短期內對環境改善的即刻性和強制性[14]。根據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環境規制通過擠出效應和約束效應達成保護環境的目標,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從而使企業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15]。雖然這一行為可能會造成企業發展停滯、削弱自身競爭力。其二,技術升級效應。根據創新補償效應,長期來看,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會采取對產品工藝或生產流程進行技術引進和創新來促進綠色經濟[16],最終企業憑借綠色技術的收益抵消新增的環境成本。同時傳統產業通常存在成本壓力,政府推行的綠色金融服務可以提供技術升級改造、新設備購買等資金支持,降低污染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31],促使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從而提高整體綠色經濟效率。其三,環境規制改善地區招商引資偏好。新疆作為資源型省份,承接內地發達地區重污染產業梯度轉移,環境規制提高重污染行業的環境準入門檻[32]。在進入壁壘的影響下,新的市場進入者面臨嚴格的環境標準,進而影響到潛在者的進入決策。綜合上述兩點,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規模會逐漸萎縮,清潔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33],促進整體產業結構的綠色化、高端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環境規制可以顯著提高新疆綠色經濟效率。

財政分權通過轉變政府環保行為、發揮政府的信息、效率和規模成本優勢,影響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其一,轉變政府環保行為。財政分權代表了中央對地方的權力下放,便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34]。顯然,環境治理和環境污染也屬于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環境目標責任制實施以來,地方政府更加重視環境問題[35-36],將財政收入投向了科技研發和治污項目的實施,從而提升了環境規制的水平。因此,財政分權有助于實現政府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12],強化了環境規制的實施效果。其二,信息、效率、規模成本優勢。相較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擁有的信息優勢較為明顯,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居民的環保需求和地區的環境污染情況,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居民的真實偏好需求提供環境公共產品[37],實現要素資源配置的因地制宜。面對不同地區居民偏好和技術水平的異質性,財政分權使得不同地區的環境產品供給更具針對性,政府自主制定和執行環境政策[38],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最后,財政分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使其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增加環保支出[39],發揮規模優勢,進一步提升環境規制水平。因此,財政分權在環境規制促進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過程中,可能起到調節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2a:財政分權在環境規制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之間具有調節作用,且是正向促進作用。

競爭激勵主要通過經濟發展和官員升遷來影響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是官員的晉升錦標賽[40]。政府官員的升遷主要以經濟發展作為政績考核的核心,因此,地方官員通常以GDP增長為己任,引發了地方政府間的經濟增長競賽。在這種競爭環境中,放松對環境規制的要求成為地方政府實現經濟趕超的重要手段[28]。通過降低環境規制強度,當地企業的合規成本得以減少,并提高了地區的引資能力。新疆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廉價的土地、電力、勞動力優勢,造成支柱產業均以高耗能、高污染為主,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增長,有時甚至會放棄環境保護,從而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緩解了就業和民生問題。同時,經濟發展也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地方政府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必然要求經濟的不斷發展來滿足新疆各族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促進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過程中,可能起到調節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2b: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之間具有調節作用,且是負向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構建本研究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四、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一)基準回歸模型

[GEEit=α0+α1ERit+α2Controlsit+Year]

[? +Individual+εit]? ? ? ? ? ? ? ? ? ? ? ? ? ? ?(1)

式(1)中,[i]表示地州,[t]表示時間,[ER]為環境規制強度,[GEE]為綠色經濟效率,[Controls]為一系列控制變量,[Year]為時間效應,[Individual]為個體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若系數[α1]顯著為負,則說明環境規制顯著促進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提高。

(二)調節效應模型

為了驗證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之間的調節作用,借鑒方杰[41]等人的研究,本文建立如下調節效應模型:

[GEEit=β0+β1ERit+β2GOVit+β3GOV×ERit]? ? ? ? ? ? ? ?[? ? ? ? ? ? ? +β4Controlsit+Year+Individual+εit]? ?(2)

式(2)中,[GOV]為政府調節變量,[GOV×ER]表示調節變量與環境規制的交互項,為消除多重共線性的影響,本文對調節變量和解釋變量進行去中心化處理。在后續分析中將依次檢驗財政分權(FD)和競爭激勵(Govc)的調節效應。其余參數與式(1)相同。

(三)變量說明與指標選取

1. 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GEE)作為被解釋變量。綠色經濟效率克服了以往只關注投入產出的經濟增長效率,將資源投入、環境污染代價納入到測算體系中[42],與新發展理念中的綠色和協調觀點相符。在測算方法上,本文參考多數文獻[43-45]的做法,采用基于非期望產出的SBM-DEA模型進行測算。該模型由TONE在2001年提出,能在數據包絡法的基礎上考慮投入產出變量的松弛問題,準確計算包含非期望產出的效率值。借鑒高志剛[46]等人的研究,從投入和產出的視角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進行度量,如表1所示。其中,資本存量借鑒單豪杰[47]的研究,采用永續盤存法測算,以2003年為基期,折舊率為10.96%,初始資本存量借鑒YONG[48]的方法,采用基期年固定資產投資額除以10%得到;能源消耗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表示;期望產出用實際GDP表示;非期望產出則采用城市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量進行表征,并利用熵值法構建污染綜合指數。所有關于價格的變量均進行平減處理。測算過程采用MaxDEA軟件,相關參數設置為非導向、非徑向,規模報酬不變。

2. 核心解釋變量

本文采用各地州的碳排放強度作為環境規制(ER)的代理指標。具體而言,碳排放強度越高,意味著環境規制強度相對越小。在現有的學術研究中,環境規制的測算方式主要分為直接衡量和間接衡量。直接衡量方式主要采用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達標率或去除率等指標,而間接衡量方式主要包括工業污染項目治理投資額占GDP比重、環境違規企業數占地區企業總數比重、頒布的環境行政法規數、排污費征收金額等。本文借鑒李璇[49-50]等人的研究,采用碳排放強度作為環境規制的代理變量,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新疆的資源稟賦結構主要以煤炭和石油為主,這兩種能源的消費量占據了總能源消費量的80%,因此環境規制的強度與碳排放強度密切相關。當環境規制力度加大時,企業會傾向于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推動生產過程的清潔化轉型。其次,新疆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加強能耗“雙控”管理,降低碳排放強度,以推動資源的高效節約利用,最終實現雙碳目標。因此,選擇碳排放強度作為環境規制的代理指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具體的碳排放測算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排放因子法,并借鑒了周躍[51]等人的研究成果,利用IPCC核算體系,對16種能源進行碳排放核算。電網排放因子取加權平均值,計算公式為[(CO2)it=k=1nEkit×Ck],其中,[i,t]分別代表地區和年份,[Ekit]為地區[i]在[t]年份的第[k]種能源消費量,[Ck]為第[k]種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強度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時將工業增加值進行平減處理。具體的能源種類及排放因子由于篇幅限制,文中不詳細列出,如讀者需要可向作者索要。

3. 調節變量

目前學術界關于財政分權的衡量主要分為財政支出分權、財政收入分權以及兩者的綜合測度。新疆財政支出通常大于財政收入,需要中央給予均衡性轉移支付,AKAI[52]等人認為如果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是無條件的,則財政支出指標可以反映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財力。本文參考姜澤林[53]等人的做法,采用地級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在本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占比衡量財政分權。借鑒卞元超[54]等人的研究,采用基于離差形式的政府增長績效衡量政府競爭激勵,即實際GDP增長率減去該年度所有地區實際GDP增長率均值,不僅體現了以GDP增長為考核指標,也體現了各地州之間相互追趕的行為。

4.控制變量

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模型的干擾,本文參考江紅莉[55]、王冉[56]等人的研究,對可能影響綠色經濟效率的因素進行控制,選取以下控制變量:產業結構(Industry)、綠色創新(Green)、人均固定資產投資(lnpinvest)、教育水平(edu)、財政壓力(FP)。

具體各變量定義和描述性統計見表2。

(四)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研究時間段為2003—2021年,研究新疆十四地州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數據來源于2004—2022年《新疆統計年鑒》《新疆城市建設統計年報》、新疆統計局網站和新疆環保廳等,對于部分缺失值采取插值法和趨勢外推法進行補全。其中綠色創新數據來源于CNRDS(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包括綠色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和綠色實用型專利申請數量。

五、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首先對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4,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其次,為了減少遺漏變量造成的估計偏誤,本文采用穩健標準誤進行報告。表3報告了模型(1)的實證結果。其中,列(1)報告了環境規制單獨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回歸結果,列(2)、列(3)分別報告了個體固定效應和雙向固定效應結果,列(4)報告了解釋變量滯后一期的檢驗結果。回歸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即環境規制強度每降低1個單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減少0.194個單位。在控制變量、固定個體和時間效應后,回歸系數總體保持一致,說明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健性,從而驗證了假設H1。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從內部來看,環境規制可以促進傳統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實行能源清潔化替代,促進生產過程清潔化,利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綠色工廠,建立資源循環利用機制,從而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實現企業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從外部來看,環境規制作為一項命令控制型政策,對政府引入“雙高”“三高”項目具有抑制作用,促使地方政府扶持發展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等產業,加快調整地區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

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產業結構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產業結構轉變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具有促進作用,第三產業一般包含高附加值、低污染排放的服務業,高新技術行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第三產業占比的提升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產生了正向影響;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綠色創新影響系數較小且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了新疆自主綠色創新對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較小,綠色創新能力較弱,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創新人才流失嚴重,存在“重引進,輕消化”“重模仿,輕創新”等現象,從而對綠色經濟的支撐有限;財政壓力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說明財政壓力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教育水平的回歸系數不顯著,說明其對提升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不明顯。

(二)機制檢驗

表4報告了模型(2)的實證結果。表4列(1)和列(2)分別報告了財政分權、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中的調節效應。環境規制與財政分權的交互項在1%水平上顯著,與主效應環境規制同號,說明了財政分權的提高顯著加強了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財政分權對政府提高環保設備投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產品具有直接效應,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相對均衡。環境規制與競爭激勵的交互項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與主效應環境規制異號,說明了競爭激勵弱化了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官員晉升主要依靠GDP增長來考核績效,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地區,導致地區經濟發展優先于環境保護,證實了地方政府競爭的“競爭到底”效應。因此,這里驗證了假說H2a、H2b。

由于新疆十四地州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大,北疆經濟發展明顯優于南疆,且工業主要集中于北疆,南疆主要以農業、輕手工業為主,上述回歸檢驗了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和新疆綠色經濟效率之間的調節效應,而這種關系是否同時存在于南北疆,南北疆的調節效應是否會有不同差異?因此本文將新疆劃分為南疆和北疆兩個區域,檢驗調節效應在南北疆之間的存在性以及大小等差異,同時作為上述調節效應的佐證,結果如表5所示。表5列(1)和列(3)報告了調節效應在南疆的回歸結果,列(2)和列(4)報告了北疆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財政分權的調節效應只存在于北疆地區,財政分權與綠色經濟效率的單因素回歸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北疆工業發展較快、環保壓力相對較大,財政分權顯著加強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同時,競爭激勵的調節效應只存在于南疆地區,說明競爭激勵對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綠色經濟效率提高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即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受到競爭激勵的影響較大,從而更傾向于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問題,進一步證實了假說H2a、H2b。

(三)穩健性檢驗與內生性檢驗

1. 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在穩健性檢驗方面包括以下檢驗:一是更換解釋變量的度量方式。本文借鑒陳詩一和陳登科[57]的做法,采用政府環境治理強度替換解釋變量,即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環境”詞匯占比乘以地級市工業占比來作為各地州環境規制的代理變量,并對其進行取對數和取反處理。二是增加控制變量。以往學者的研究表明,綠色經濟效率可能還會受到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通過加入更多的控制變量來減少模型的估計誤差,參考學界普遍做法,采用地區進出口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開放程度,經濟發展水平采用實際人均GDP來衡量,并做取對數處理。三是對樣本進行1%雙側縮尾檢驗。即對所有變量進行1%雙側縮尾處理。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6,實證結論同基準回歸基本一致,說明前文得出的主要結論具有較好的穩健性。

2. 內生性檢驗

為了解決模型中雙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借鑒李瑞前[58]等人的研究,將環境規制的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來檢驗,由于[t-1]期的環境規制不會直接影響[t]期的綠色經濟效率,并且與當期的殘差項不相關,符合工具變量的要求。進一步地,由于造成內生性問題的不可觀測因素可能存在序列相關,滯后一期的工具變量的外生性存在挑戰,為了更大程度上解決內生性問題,參考BARTIK[59]的研究,構建了工具變量“Bartik instrument”,即滯后一期的環境規制與其在時間上的一階差分的交乘項作為工具變量,同時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和外生性,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兩個工具變量的第一階段的F值分別為141.004和27.44,大于經驗法則的臨界值10,說明工具變量與內生變量存在強相關性,具有較強的解釋力。Cragg-Donald Wald F值分別為490.65和108.09,均遠大于Stock-Yogo在1%顯著性水平上的臨界值16.38,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第二階段估計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具有促進作用,環境規制每降低1個單位,綠色經濟效率分別減少0.213和0.247,相較于基準回歸中的0.194影響效應和顯著性有所提升。

(四)進一步分析:經濟發展水平的門檻效應分析

環境規制的實施不僅受到中央政策的直接影響,也會受到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下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不同。新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能源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以能源消耗為主的重工業,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環境規制不僅能夠降低環境污染,還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從而對綠色經濟效率提升作用較大,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地州環境規制實施的效果不盡相同,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具體影響作用也出現差異。

為了探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是否有非線性影響,本文借鑒HANSEN[60]等研究,以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門限變量,經濟發展水平衡量方式同上文相同,構建雙門檻模型:

[GEEit=γ0+γ1ERi,t-1I(lnpgdpit≤δ1)+γ2ERi,t-1]? ? ? ? ? ? ? ? ? ? ? ? ? [(δ1≤lnpgdpit≤δ2)+γ3ERi,t-1(lnpgdpit>δ3) ]? ? ? ? ? ? ? ? ? ?[+γ4Controlsit+Year+Individual+εi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式(3)中,經濟發展水平([lnpgdpit])為門限變量,[δ]為門限值,且[δ1<δ2],[I(?)]為指示函數,[Controlsit]與以上模型的控制變量相同。

本文采用Boostrap法反復抽樣200次進行門檻效應的存在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門檻變量的單一門檻通過檢驗,并在1%水平上顯著,門檻值為10.8944,且未通過雙重門檻檢驗,門檻值對應實際人均GDP 為53 873.82元,因此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存在單門檻效應。

通過單門檻效應檢驗后,進一步對門檻效應回歸分析,表9報告了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門檻變量的回歸結果。環境規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均對綠色經濟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但是促進作用存在逐漸減小的趨勢,且至少均在10%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環境規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是非線性的。可能的原因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低于門檻值10.8944(取對數后,下同)時,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依靠資源消耗型、高污染型、低技術型企業推動經濟發展,環境規制促使企業增加污染治理成本和技術改造,進而有效提高綠色經濟效率。當經濟發展水平高于門檻值10.8944時,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減小,由于傳統企業已經頗具規模,但是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較短、抗風險性較弱等問題依舊突出,形成船大難掉頭的局面,并陷于兩難處境:一方面中央從國家長期利益出發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一方面是企業以高耗能、高污染持續發展的路徑依賴性。因此,環境規制會對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進一步減弱。

六、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基于2003—2021年新疆十四地州城市的面板數據,建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實證探究了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與綠色經濟效率之間的調節作用,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在環境規制的門檻效應。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表明適當加強環境規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疆的綠色經濟效率。

2.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在環境規制與綠色經濟效率之間具有調節作用。具體而言,財政分權強化了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而競爭激勵則弱化了這種促進作用;財政分權和競爭激勵的調節效應具有區域異質性,財政分權的調節作用在北疆顯著,南疆不顯著,競爭激勵的調節作用在南疆顯著,北疆不顯著,進一步證實了調節效應的存在性。

3.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門檻效應,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

(二)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在經濟綠色轉型的背景下,本文就提高新疆綠色經濟效率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加強環境規制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新疆綠色經濟效率處于較低水平,新疆從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向綠色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規制力度。通過減少政企合謀,嚴格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加速引進具有創新實力的企業,并聚焦重點產業,實施延鏈、補鏈、強鏈的招商策略,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綠色化轉變。同時,強化傳統企業綠色發展意愿,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將降污減排、提質增效納入企業長遠經營目標。此外,加快構建碳市場,并推行用能權交易等制度,以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加大環保資金投入,提高財政制度的支撐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環保類支出,并確保資金的高效利用。利用地方政府信息優勢,為實施綠色轉型的企業提供綠色信貸支持,有效解決融資難題。此外,應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率。對于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以及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給予充分的財政資金支持。在北疆經濟發展中,引導企業走綠色創新轉型之路,通過產業集聚發展,降低企業污染治理成本,實現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

3.轉變政府考核方式,提高環境保護積極性。引導建立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地方競爭制度,將環境治理成效以及地方技術創新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改善“以GDP至上”的考核缺陷,對違反國家環保政策而開展惡性競爭的地方官員給與嚴厲處罰,同時,增強政府和企業環保污染信息的公開和監管,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在南疆經濟發展中,優先將環境保護置于首位,提高環保指標在官員考核中的權重,并重點發展農業、輕工業、旅游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避免經濟落后地區重新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高志剛,田豐.資源型區域綠色經濟效率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新疆為例[J].新疆財經,2022(04):5-18.

[2]夏春芳.基于DEA-Tobit模型的新疆各地州綠色經濟發展效率研究[D].喀什大學,2023.

[3]弓媛媛.環境規制對中國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基于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的分析[J].城市問題,2018(08):68-78.

[4]何愛平,安夢天.地方政府競爭、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效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03):21-30.

[5]趙爽,米國芳,張晶玨.數字經濟、環境規制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J].統計學報,2022(06):46-59.

[6]鄺嫦娥,李文意.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效率的空間影響——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3,42(03):53-59.

[7]張子龍,王開泳,陳興鵬.中國生態效率演變與環境規制的關系——基于SBM模型和省際面板數據估計[J].經濟經緯,2015,32(03):126-131.

[8]李勝蘭,初善冰,申晨.地方政府競爭、環境規制與區域生態效率[J].世界經濟,2014,37(04):88-110.

[9]林麗梅,賴永波,謝錦龍,等.環境規制對城市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基于超效率EBM模型和系統GMM模型的實證分析[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5):102-114,116.

[10]錢爭鳴,劉曉晨.環境管制與綠色經濟效率[J].統計研究,2015,32(07):12-18.

[11]張英浩,陳江龍,程鈺.環境規制對中國區域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機理研究——基于超效率模型和空間面板計量模型實證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8,27(11):2407-2418.

[12]邵慰,金澤斌,陳子琦.環境規制對區域生態效率的空間效應研究:基于財政分權的調節作用[J].財經論叢,2023(06):103-112.

[13]尹禮匯,吳傳清.環境規制與長江經濟帶污染密集型產業生態效率[J].中國軟科學,2021(08):181-192.

[14]王玉爽.環境規制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基于環境分權和空間溢出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09):63-79.

[15]王竹君. 異質型環境規制對我國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20.

[16]岳立,任婉瑜,曹雨暄.異質型環境規制對綠色經濟的影響研究——基于綠色創新的中介效應分析[J].軟科學,2022,36(12):57-64.

[17]王杰,劉斌.環境規制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的經驗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4(03):44-56.

[18]張克中,王娟,崔小勇.財政分權與環境污染:碳排放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1(10):65-75.

[19]羅能生,王玉澤.財政分權、環境規制與區域生態效率——基于動態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04):110-118.

[20]張平淡.地方政府環保真作為嗎?——基于財政分權背景的實證檢驗[J].經濟管理,2018,40(08):23-37.

[21]張欣怡.財政分權與環境污染的文獻綜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06):246-253.

[22]CHENG L S,FAN W,CHEN D J,et al.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O2Emissions in China[J].Energy,2020(192):116685.

[23]沈坤榮,付文林.中國的財政分權制度與地區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05(01):31-39.

[24]鄧慧慧,楊露鑫.霧霾治理、地方競爭與工業綠色轉型[J].中國工業經濟,2019(10):118-136.

[25]周黎安.“官場+市場”與中國增長故事[J].社會,2018,38(02):1-45.

[26]陳曉,張壯壯.地方政府競爭、環境規制與我國污染排放[J].財會月刊,2020(03):117-124.

[27]李強,李新華.地方政府競爭與環境治理——環境分權的調節效應[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0(03):101-110.

[28]黃萬華,王娟,何立華,等.環境規制競爭對區域環境質量影響機理的博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22):58-60.

[29]傅強,馬青,SODNOMDARGIA B.地方政府競爭與環境規制:基于區域開放的異質性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03):69-75.

[30]李明蕊. 環境規制對新疆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22.

[31]李滟,周韓梅.綠色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空間效應及異質性研究——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解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5(03):164-174.

[32]YU X,WANG P. Economic effects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753.

[33]徐開軍,原毅軍.環境規制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基于不同污染物治理視角下的系統GMM估計[J].工業技術經濟,2014,33(12):101-109.

[34]蔣雪梅,周恩波.財政分權、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J].管理現代化,2022,42(05):1-9.

[35]謝貞發,王軒.環境目標壓力下地方政府經濟目標的策略調整——基于環境目標責任制的研究[J].財政研究,2022(04):69-86.

[36]張為杰,任成媛,胡蓉.中國式地方政府競爭對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9(02):133-142.

[37]李政,楊思瑩.財政分權、政府創新偏好與區域創新效率[J].管理世界,2018,34(12):29-42.

[38]劉伯凡,吳莉昀.財政分權理論中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地方政府規制選擇視角下的研究評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9(08):181-190.

[39]李斌,祁源,李倩.財政分權、FDI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基于面板數據動態GMM方法的實證檢驗[J].國際貿易問題,2016(07):119-129.

[40]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07):36-50.

[41]方杰,溫忠麟,歐陽勁櫻,等.國內調節效應的方法學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22,30(08):1703-1714.

[42]余泳澤,楊曉章,張少輝.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時空轉換特征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6(06):3-21.

[43]徐妍,鄭冠群,沈悅.地方政府環境治理目標約束強度與綠色經濟效率[J].中國經濟問題,2022(06):165-177.

[44]王冉,孫濤.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環境規制對中國區域綠色經濟效率影響研究[J].生態經濟,2019,35(11):131-136.

[45]吳傳清,周西一敏.長江經濟帶綠色經濟效率的時空格局演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宏觀質量研究,2020,8(03):120-128.

[46]高志剛,田豐.新疆綠色經濟效率測算及其時空格局演變研究——基于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J].新疆財經,2020(03):5-16.

[47]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25(10):17-31.

[48]YOUNG A.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6).

[49]李璇,薛占棟.低碳經濟背景下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47-53.

[50]李璇.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的異質影響探究[J].嶺南學刊,2015(02):92-99.

[51]周躍,徐妍,王小飛.基于LMDI分解法的新疆工業碳排放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1(02):37-47.

[52]AKAI N,SAKATA 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state-level cross-section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2,52(1):93-108.

[53]姜澤林,葉燚,陳燦平.環境規制、財政分權與區際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8(01):33-41.

[54]卞元超,宋凱藝,白俊紅.雙重分權、競爭激勵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J].產業經濟評論,2018(03):15-34.

[55]江紅莉,蔣鵬程.數字金融對城市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22,36(04):37-43.

[56]王冉,孫濤.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環境規制對中國區域綠色經濟效率影響研究[J].生態經濟,2019,35(11):131-136.

[57]陳詩一,陳登科.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18,53(02):20-34.

[58]李瑞前,張勁松.不同類型環境規制對地方環境治理的異質性影響[J].商業研究,2020(07):36-45.

[59]BARTIK T J.How Do the Effects of Local Growth on Employment Rates Vary with Initial Labor Market Conditions?[J].Upjohn Working Papers & Journal Articles,2009.

[60]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345-368.

責任編輯:管仲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Economy in Xinjiang——The Regulatory Role Based 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Incentives

1Zhang Weizhi? 2Chen Xuegang

(1Business Schoo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China;

2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s a key element in achiev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Xinjiang's economy,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its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highly concerned issue.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14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03 to 2021, and uses a 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the efficiency of Xinjiangs green economy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it test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incentives in this impact proces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threshold ro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is impact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Xinjiangs green economy. After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and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the above conclusion still holds. (2)Fiscal decentralizatio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Xinjiang's green economy, while competition incentives have played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The two regulatory effects exhibit regional heterogeneity. (3)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single threshold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Xinjiang's green economy throug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with a threshold value of 10.8944.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nds, and reasonably adjust government assessment methods to help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Xinjiangs green econom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Xinjiang

猜你喜歡
新疆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在新疆(四首)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4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簡介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環球人物(2021年8期)2021-05-06 08:00:43
懷念新疆
懷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日本免费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欧美第九页| 亚洲永久视频|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91无码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三级a|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制服|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网综合| 中文无码影院|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成年人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色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成人| 亚洲视频四区| 91精品国产丝袜|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亚洲婷婷六月|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她的性爱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另类|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亚洲性网站| AV熟女乱|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a网站|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亚洲激情区|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亚洲第一av网站|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本免费a视频| 免费看a级毛片|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欧美在线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