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清 劉曉慶 王小超 楊為民 田源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當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不斷增大,從而高校引進的新晉導師數量也隨之增多。但是,高校引進的新晉導師中,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導師占比較大,并且普遍比較年輕,在培養研究生時通常會遇到一些困境,比如海外留學的經歷使得新晉導師不注重加強自身思政以及學生思政的學習,并在培養研究生方面沒有經驗,達不到學校規定的培養要求等。因此,該文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例,闡述該類專業新晉研究生導師培養學生存在的困境,并且針對存在的困境提出解決思路。
關鍵詞:新晉導師;海外留學;交通運輸;研究生培養;思政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7-0054-04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a major judgment that talents are a strategic resource for real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winning the initia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has made major arrangements for all-round supervising,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talents to promote the historic achievements of talent work in the new era. A historic change has taken place. At present, the scale of postgraduate supervising continues to increase, so the number of new advisors introdu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increases. However, among the new advisors introdu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ose with overseas study experience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and they are generally relatively young. Therefore, when supervising graduate students, they usually encounter some difficulties. New advisors have no experience in cultivat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cannot meet the supervising requirements stipulated by the school.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portation major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difficulties in supervising students for new advisors in such majors,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Keywords: new advisors; overseas study; transportation; postgraduate supervis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udy
黨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人才發展戰略[1]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近年來,盡管受到經濟危機、地緣政治、新冠感染疫情影響,國際人才流動仍持續增長。疫情催生出一個更加多極化、相互依存、數字化,并以高漲的區域主義和地緣經濟為特征的后疫情世界,世界各國努力擺脫疫情陰影,國家及區域間人才爭奪愈演愈烈,全球人才競爭進入新格局。高等院校作為人才戰略的核心,也是人才的第一培養地、創新地和聚集地,每年都吸引大量國內外高素質、高層次人才鸞翔鳳集。在國家“交通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雙一流”建設政策引領下,交通運輸學科迎來了蓬勃發展時代,各高校開啟了“搶才大戰”,匯聚和造就了一批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和具有創新研究能力、國際化視野的優秀青年人才。人才的引進在為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學科的科學研究注入了新鮮力量的同時,也不斷推動教師質量的提升。高校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必須依靠高水平教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加文化科技貢獻,擴大社會服務,都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21世紀以來,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不斷增大,高校加大了引進人才力度,措施越來越多樣化,人才的引進催生了一批有活力、有動力、有沖勁的年輕研究生導師,但是,新晉研究生導師呈現年齡低齡化、海外占比高等趨勢。隨著越來越多新晉研究生導師的加入,亦師亦友演化為輕師重友、角色轉換滯后,“同理心”過重,經驗不足、政治學習欠缺等困境與問題也日漸凸顯。從而,本研究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例,首先闡述該類專業新晉研究生導師培養學生存在的困境,接著采用與資深研究生導師交流、查閱相關資料、觀看研究生導師指導視頻以及研究生理想導師問卷調查等方式,針對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決思路。
一? 困境
(一)? 亦師亦友,演化為輕師重友
新晉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年齡相差小,共同話題多,兩者之間的交流從學術延伸到游戲、購物等話題,容易建立起朋友關系[2]。導師與學生亦師亦友的關系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推動科研、項目的進展,但由于新晉研究生導師經驗不足,對學生的思想變化觀察不敏感,從而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動態,進一步惡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處于成年早期的研究生們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但思想較為單一,自我意識較強,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對事物的判斷較為武斷,分辨不清導師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角色,從而導致對“朋友”身份的導師缺乏一定的尊重和重視。
(二)? 角色轉換滯后,“同理心”過重
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例,三年的研究生學習轉瞬即逝,每一學年都至關重要,而有些研究生無法正確看待個人所處階段和暫時境遇,感情較為脆弱,缺乏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勇氣。對于剛剛從學生角色轉換到教師崗位的新晉研究生導師來說,對學生的科研壓力、學習任務更能夠感同身受,對科研任務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學生遇到困難,打退堂鼓的時候,新晉研究生導師不能夠堅持對學生的高標準嚴格要求,更容易向學生妥協,因而導致部分導師對學生無限制包容,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懈怠、科研進度滯后等問題,從而延誤了指導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
(三)? 經驗不足,“直接給予”主義盛行
新晉研究生導師入職時間短,缺少實際工程項目經驗支撐,在指導研究生科研時,容易將自己博士或者博士后積攢的成果分享給學生,“直接給予”主義盛行。同時,不注重科研補助制定的合理性,造成學生享樂主義嚴重。正如山東大學辦學宗旨“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的人才。直接給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學生和導師的成果產出,論文、專利、軟件著作權等成果數量短時間內增長較快,但極易造成學生拿來主義思想嚴重,過高的科研補助又助長了學生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的消費理念,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刻苦專研、艱苦樸素精神的培養,更不利于新時代獨立自主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
(四)? 任務繁重,指導時間少
新晉研究生導師處于事業起步期,為達到崗位考核要求,科研任務繁重,需要學生貢獻個人成果。同時,新晉年輕教師生活中又處于成家立業階段,可自由支配指導學生的時間較少。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匱乏的指導時間導致了新晉導師缺少對學生循序漸進的引導和科研成果的分配不均,極易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發表不當言論,產生巨大的負面輿論影響。
(五)? 海歸教師政治學習欠缺,亟需落實立德樹人理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工作者承載著傳播知識、思想、真理和塑造靈魂、生命、新人的時代重任,要身正為范、言傳身教,銘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近年來,西方國家不斷調整意識形態滲透戰略戰術,更新滲透路徑,持續加大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力度。交通運輸學科新晉研究生導師海外占比高,這部分教師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更容易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導致了政治學習的欠缺,對黨和國家最新教育理念貫徹落實不足[3]。
針對以上交通運輸類新晉研究生導師培養學生的困境,本研究采用了與資深研究生導師交流、查閱相關資料、觀看優秀導師指導視頻以及給研究生與導師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數據采集中,研究人員共發放了調查問卷25份,收到反饋的有效問卷共22份,其中收到研究生問卷14份,資深導師問卷8份,導師的平均教齡15年,并包括齊魯青年學者2人、國家“優青”1人、泰山學者1人。問卷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模塊:個人信息、如何提升新晉導師的思政意識及個人能力、新晉導師應如何帶領團隊發展、導師與學生應該怎么良好相處。通過對收集的問卷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4],針對新晉導師培養研究生的困境總結出以下的解決思路。
二? 破局
(一)? 提高思政意識
1? 加強新晉導師的思政學習
學院或者團隊應經常性組織新晉導師進行黨校學習、支部學習、中心組學習的活動[5-6],共同學習黨的形成背景、發展歷程、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會議內容和會議精神,學習我們黨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優異成績,以及目前已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以此加深新晉導師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學習和認識,進一步明確黨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與促進作用,引起年輕導師的政治共鳴,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同時也要引導新晉導師對國內交通運輸的發展背景、發展歷程、未來趨勢以及取得的相關成就進行主動學習,例如我國自主研發修建的橋梁界“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可被稱為“世界奇跡”。港珠澳大橋極大地縮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以此加強新晉導師對交通運輸專業、對民族、對國家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2? 加強課題組成員的思政學習
新晉導師帶領學生進行思政學習,能夠推動個人與學生思政意識的共同進步。在日常的工作中,將學生的思政工作放在科研工作的前面,時刻注意自身言論規范,加強自身思政理論的學習,在團隊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并經常關注學生學習動向,防止學生私下“結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定期組織課題組進行思政學習的相關組會,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章、黨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在遇到黨的重大會議、重大事件時,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并進行充分討論,書寫學習報告,提升政治意識。定期組織有利于樹立團隊正確價值觀的活動,例如觀看革命老電影,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團隊形象。并積極引導學生在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中保持理智頭腦,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不在網絡上發表不正當言論,時刻注重自身的思政理論學習。
(二)? 加強團隊建設
1? 樹立團隊規矩
團隊要定期開展組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避免形成懶散、拖拉的心理,以起到監督促進作用。并能防止學生長時間不與導師交流,從而出現研究“跑偏”的現象,通過組會導師可以進行實時的監督和指導,了解學生的優勢和劣勢,能更好地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安排工作,最大化團隊利益。在開會的同時,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聽取他人的匯報,互相學習,給自己的課題注入新的想法。針對遇到的問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討論,提升個人學習效率,有利于推動團隊整體的發展。另外,團隊內應制定明確的賞罰規則。對于研究生工作日的出勤情況、辦公室的衛生情況、個人的科研工作進展,以及團隊活動的參與度等內容制定相關的賞罰規定,以月為單位進行定期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合理地制定補助金額和相關懲罰,考核結果避免平均主義,造成學生享樂心理。同時考核過程中也要注意擺正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明確研究生的定位是學習方法,而不是為了評獎或者是賺錢。以此來約束研究生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
2? 增強團隊意識
引導學生增強團隊意識,注重團隊合作,明確個人與集體的定位。交通運輸類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現場實踐面臨著危險系數高、實驗周期長、費用開銷大等現實難題,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不利于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理論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通常借用無人機、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現代化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再使用虛擬仿真軟件等現代化軟件進行模擬駕駛等實踐操作。但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的過程都不是個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成員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該類專業的學生更需要樹立團隊意識,正所謂“一滴水匯不成大海,一朵花集不成花壇,一棵樹組不成綠云”。在面對個人與集體的利益沖突時,要優先考慮課題組、考慮團隊的整體利益,不過分計較個人得失,樹立正確的得失觀,一切以團隊為主,把團隊當成“家”,將個人利益放在團隊利益之后,要時刻樹立只有團隊發展好個人才能發展好的思想。
(三)? 注重團隊發展
1? 師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新晉導師要與學生保持安全、舒適的距離,日常相處不能只講兄弟情誼,要講原則、講規矩,對待學生寬嚴并濟,既要讓學生感覺溝通無礙,又要樹立一定的威嚴,不能一味地縱容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惑,或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給予一定的關懷,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避免學生長期積累造成嚴重后果。當學生犯錯誤時,根據問題的原因,不該犯的要進行嚴厲的教導,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懲罰,避免賞罰不明導致學生對待問題不認真,形成僥幸心理。如果錯誤是無心或無意造成的,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避免再次出現。總之,新晉導師在對待學生時,要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遇到事情不能一味地批評,也不能一味地贊揚,要贊揚與批評相結合,在寬與嚴中尋找平衡。
2? 平衡團隊成員的發展
導師與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通常存在合作關系,而在利益訴求方面可能會存在差異,比如成果的署名爭議、對投稿期刊的要求不一等問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導師要主動與學生要加強溝通,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要努力和學生尋找互惠空間,減少目標不一致和利益沖突對這種合作關系造成的損害[7]。另外,尤其是新晉導師,很容易將自己博士階段積攢的科研成果直接給學生,作為學生畢業達標或者評獎評優的成果,這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成長,反而容易造成學生對導師的依賴心理,其余學生也會形成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因此,新晉導師更需要在個人發展和學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在科研工作中應注重培養合作關系,而不是交朋友、講情誼。團隊工作中應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加強團隊核心競爭力。對待共同完成的成果署名爭議的問題,要進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現學生付出與收獲不對等現象,造成學生逆反心理。同時,新晉導師應注重個人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自身科研能力、團隊綜合能力的加強,同時也要多給學生制造實踐學習、去國際交通論壇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四)? 提升師資水平
1? 積極參與師資培訓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推進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服務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育部及各高校院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每年定期舉辦多場教師研修培訓,課程內容涵蓋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師德典型引領專題、教師關愛講堂以及團隊建設引領教師發展等各項專題,從思想道德、行為規范、授課技巧等方面展開培訓。新晉研究生導師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到此類培訓中來,通過線上、線下課程的培訓,拓寬視野,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和教書育人的能力。
2? 主動學習資深導師教學經驗
中國教育史,有文獻記載的可追溯到有虞時代舜所設庠,發展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縱觀華夏五千年歷史,出現了孔子、孟子、朱熹和蔡元培等教育大家,各所高校、各學院也都有很多教學經驗豐富、指導能力高超的資深導師。新晉研究生導師應該主動學習前輩同事們的教學經驗和技巧,快速全面地掌握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教態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大大地縮短新環境的適應周期,薪火相傳,共同促進學科教育的快速發展。
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高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新晉研究生導師更應理論聯系實際,將掌握的知識應用在實際教學任務中。通過研究生的實際指導工作,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作出相應完善,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指導水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身處創新基地、人才搖籃的高等學院,新晉研究生導師更應深刻認識指導研究生面臨的困境和不足,從完善自我道德做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理念,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三人行,必有我師,新晉研究生導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指導學生的同時,不斷以學習者的身份學習資深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提升自我指導水平,并在教學科研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批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斷在指導學生中積累教學經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感、有扎實學識和有仁愛之心的好導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新晉研究生導師應及時認清培養學生的困境,尋找正確破局方法,當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晉導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群體,如何加強自身思政學習、如何提升個人能力,以及如何高效正確地帶領團隊發展,是高校在引進新晉導師后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文章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例,從新晉導師的特點出發,首先闡述了該類專業新晉導師培養學生存在的困境,先通過采用與資深研究生導師交流以及給研究生和導師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然后再對調查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針對新晉導師存在的困境,從思政意識提升方面、團隊建設、團隊發展以及個人水平提高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為同類高校新晉導師培養學生時所遇到的困境提供了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1] 邱君.人才強國視域下高技能人才開發與管理的實踐探索——評《高技能人才開發與管理——基于勝任力模型的研究》[J].領導科學,2022(11):2.
[2] 孟強,劉琨.研究生導師素質與學生創新能力的關系研究[J].商情,2018(37):216.
[3] 李麗.“三全育人”理念下美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究[J].理論觀察,2021(9):41-43.
[4] 任崢,楊宏.學生視角下研究生導師制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9(2):54-59.
[5] 徐潔.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海歸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資料,2019(23):162-163.
[6] 吳敏.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38(3):12-14.
[7] 陳星.研究生與導師的合作沖突及其治理思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12):10-17.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新興學科及技術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2102290003)
第一作者簡介:吳建清(1988-),男,漢族,山東煙臺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慧交通。
*通信作者:田源(1990-),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