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生活化是指將幼兒的生活與教學結合起來,將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融入日常生活,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幼兒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诖耍處熞谡n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利用生活元素豐富幼兒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創造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筆者思考了幼兒教育生活化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提出了一些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方法,以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幼兒教育生活化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幼兒園時期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幼兒教育生活化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人都充滿好奇心,教師開展生活化的幼兒教育能讓幼兒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將幼兒的生活與教育教學活動融合起來,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能讓幼兒加深對自己與周圍環境關系的了解,提高幼兒對社會和他人的認識。
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天生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開展教學活動,能夠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從生活中獲得知識。
三是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幼兒教育生活化能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各種知識和各項技能,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喜好和經驗,選擇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手工制作,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其正確使用工具,并告知注意事項。這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方法
(一)選擇生活化的活動材料
在幼兒教育中,活動材料是教師與幼兒互動的重要媒介,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幼兒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幼兒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生活化的活動材料,將生活物品與知識學習聯系起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例如,在教幼兒認識數字時,教師可以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如水杯、書包等,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字的概念。教師還可以使用鐘表和人民幣,讓幼兒更加直觀地認識數字,理解數字的大小概念,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又如,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利用樹葉開展美術活動“好大的樹葉”,利用石頭開展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等。教師使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活動,能吸引幼兒的專注力,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活動,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
教師將生活場景搬到課堂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中學習和積累更多的生活常識,能釋放幼兒的天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成長。
(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開展主題活動
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教育的契機,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將目光局限于課堂,而應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例如,在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公園欣賞美麗的景色,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植物,感受植物的變化。教師還可以開展美術活動“樹葉寶寶”、科學活動“葉子的變化”等,利用這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主題活動,讓幼兒深刻地感受春天的美麗,探究春天的奧秘。
又如,當看到一些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時,教師可以開展“小熊受傷了”主題活動,先利用合適的繪本故事讓幼兒懂得攻擊性行為對他人的傷害,從而改掉壞習慣。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護士為受傷的玩具熊包扎傷口,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再如,為了糾正幼兒挑食、不喜歡吃蔬菜的不良習慣,教師可以開展“我愛蔬菜寶寶”主題活動,讓幼兒自主種植蔬菜,觀察并記錄蔬菜的生長過程。在蔬菜成熟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采摘蔬菜,開展“美味的蔬菜”“美食品嘗會”等實踐活動,鼓勵幼兒品嘗不同的蔬菜,并為幼兒介紹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讓幼兒喜歡上吃蔬菜,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此外,在開展戶外活動時,如果看到有幼兒在觀察螞蟻,教師可以抓住教育契機,根據幼兒對螞蟻的興趣開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動。教師可以先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螞蟻,再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螞蟻的生活習性和行進軌跡,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畫螞蟻,讓幼兒在繪畫活動中了解螞蟻。
為了增加生活化幼兒教育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引入各種游戲,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習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創設游戲情景,促使幼兒更好地在生活中學習。
(三)創設生活情境
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特點,創設與幼兒生活相符的情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選擇教育場景時,教師應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以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增強教學活動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情境,引導幼兒認識貨幣、購買商品、了解水果的種類,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生活常識,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又如,在雪天,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雪花飄落到地面上的過程,觀察雪花的形狀,并組織開展“堆雪人”游戲,讓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如何在冬季保暖,深化幼兒對保暖的認識。
基于年齡和思維特點,幼兒只能通過感覺和形象來理解事物。因此,在創設生活情境開展集體教育活動時,教師要確保生活情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學習特點、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知識、技能和規則融入幼兒日常生活,讓幼兒在生活中快樂地學習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在幼兒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教學策略,以生活為基礎和出發點,依據幼兒的需要、興趣、情感等因素,將學習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以提高幼兒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應引導幼兒從現實生活出發,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分析問題,讓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并掌握新的知識。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開展踏青和觀察活動,豐富幼兒對自然事物的認知。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參觀敬老院,讓幼兒協助工作人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解決敬老院中老人遇到的一些小問題,借此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培養他們的愛心,使其形成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
教師采用以生活為出發點的教育模式,能讓幼兒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的獨特價值,提高自主生活能力,從而健康成長和發展。
(五)注重家園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奔议L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幼兒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幼兒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保證教育的全面性,進一步規范幼兒的言行舉止,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識和技能,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我會做家務”活動,將幼兒教育活動延伸到家庭,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借此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意識。教師也可以組織家長參與課堂活動,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為幼兒講述相關職業故事,加深幼兒對各種職業的深入了解,為幼兒的成長奠定基礎?;蛘哐埣议L進入幼兒園,與幼兒共同參與游戲,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常識,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從而真正提高教育質量。
總結
幼兒教育生活化是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然而,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生活化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師應明確幼兒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以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