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過渡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階段,學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找到新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其中,傾聽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能令學生終身受益。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傾聽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傾聽,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筆者闡述了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階段是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關鍵時期,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變和挑戰,學生需要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找到新的學習方式。在這個背景下,語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方面。良好的傾聽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其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聽、說、讀、寫、思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具備的五項基本能力,其中,“聽”是其他能力提高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傾聽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等方式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傾聽這些知識信息,不僅能夠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傾聽過程中,學生需要分析并理解聽到的信息,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一方面,傾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專注力。在課堂上,教師講解各種知識點和概念,引導學生全神貫注地傾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這些知識。另一方面,傾聽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所學知識,積極參與討論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此外,傾聽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等方式傳授知識,學生需要通過傾聽來接收這些信息。在語文學習中,除了傾聽教師的講解,學生還需要通過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傾聽過程中準確理解他人的觀點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
(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傾聽是溝通的基礎,善于傾聽的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意思,做出恰當的回應。小學生的溝通能力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傾聽的技巧,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禮貌地與他人交往,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策略
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熟練地掌握傾聽技巧,重視學生的聽力訓練,積極與家長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為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因此,在幼小銜接視角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應創設安靜、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容易集中專注力,專心聽教師的講解。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活動,并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并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更愿意傾聽他人的發言,以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傾聽。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中學會傾聽。
最后,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批判性思維是傾聽的重要補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和評價所聽到的信息。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傾聽時學會思考、分析和理性判斷,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觀點。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以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禁止學生隨意走動、大聲喧嘩等,確保學生集中專注力,由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調整課堂布局,讓師生之間更好地進行互動和交流。
其次,教師應該通過課堂小測驗、作業檢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傾聽習慣,對表現好的學生予以口頭表揚或頒發獎狀,激勵其繼續保持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幫助其認識傾聽的重要性,并選擇適合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提高其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而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傾聽技巧
掌握傾聽技巧是提高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方式。為此,在幼小銜接視角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傾聽技巧。
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過對話的方式掌握傾聽技巧。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服務員,引導學生全神貫注地聽對方說話,理解對方的意思,并作出回應,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傾聽技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傾聽其他組員的表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需要集中專注力,理解他人的觀點,并主動思考和表達,提高自身的傾聽技巧、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聽力訓練
在幼小銜接視角下,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聽力訓練。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聽力訓練計劃,如聽力訓練的目標、內容和時間安排等,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顯著進步。
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故事、詩歌、對話、新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再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難度的聽力訓練。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材料,如簡短的對話、簡單的詩歌等,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在學生的聽力水平提高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逐漸提高材料的復雜程度,選擇較長的故事或較難的詩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最后,教師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如PowerPoint、Flash等,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將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詩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詩朗誦的音頻,讓學生欣賞詩歌,提高他們的傾聽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故事、歌曲、對話等音頻資料,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片、紀錄片等視頻資料,讓學生觀察畫面中的細節,并思考相關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與家長積極配合
家長的配合在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在幼小銜接視角下,教師應該與家長積極配合,鼓勵家長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家庭環境,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首先,家長應創設安靜、舒適的家庭傾聽環境,減少噪聲和干擾,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注的空間。家長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專門的傾聽活動,如聽音樂、聽故事、聽錄音等,提高學生對聲音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其次,家長應該鼓勵學生在家庭中多聽、多說。家長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經歷。家長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通過提問和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家長應該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給予他們一定的尊重和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再次,家長可以在家中開展不同的游戲活動,如角色扮演,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傾聽技巧。例如,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玩“我說你做”游戲,讓學生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幫助學生學會聆聽和理解他人的指令,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
最后,家長應該樹立榜樣,成為學生的引領者。家長應該展現積極的傾聽態度,主動傾聽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并給予適當的回應和支持。同時,家長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向學生傳遞傾聽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傾聽是一種尊重和關心他人的方式。
結語
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策略,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傾聽技巧,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為其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