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時,班里突然來了一位教數學的劉老師。她身材瘦小,卻走路帶風,每天都是一副精神頭十足的樣子,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劉老師每次上課講完重點部分后,都要說上一句:“再強調一遍?!比缓蟀阎攸c內容再復述一遍。同樣的內容,一節課下來往往要“強調”三四遍,甚至更多。時間久了,有些同學嫌劉老師啰嗦,調皮地給她起了個“劉一遍”的外號。慚愧的是,我也在這幾個同學之列。
每次考試前,“劉一遍”老師都要給我們開一次考前培訓會。不出意外,一場培訓會下來,她至少會說上幾十遍“再強調一遍”。
可是漸漸地,同學們察覺到,在“劉一遍”老師日積月累的“強調”下,我們班的數學成績竟有了顯著的提高。我們發現,同一張卷子,其他班同學容易出錯的地方,我們班的同學幾乎不會出錯。這不是因為我們班“底子”好,而是“劉一遍”老師已經把這些知識點給我們“強調”過“N+1”遍了。
同學們改變了對“劉一遍”老師的看法,對她越來越喜愛、尊重了。
研究生畢業后,我到政府機關工作,卻從未停止追逐心中的教育夢。幾年后,我毅然辭去了父母眼中的體面工作,到大學里面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教書匠”。
初登講臺,我像一匹時刻準備奮鬃揚蹄、馳騁草原的小馬駒,滿腔熱忱,只想把所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們。但是時間久了,我發現學生們上課經常容易走神開小差。尤其當我講到重要知識點,急切需要得到他們回應時,他們那迷茫而又飄忽不定的眼神,時常讓我束手無策。因此,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強調,以加深他們的印象。時間一長,我發現每當我說到“再強調一遍”的時候,同學們的注意力就會有短暫的集中,迷茫的小眼神也依稀可見片刻的湛然。這給了我出乎意料的驚喜。
有一次上大學語文課,我講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當我講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原因時,為了確保每個同學都能準確理解這個知識點,我向同學們反復強調:“因為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境遇相似,因此產生了情感共鳴?!蹦菚r,我已在課上強調過兩遍,臨下課時,還是不太放心,準備再強調一遍。還沒等我說完,同學們就學著我的語氣異口同聲地說道:“因為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境遇相似……”等學生們說完,我們師生相視而笑起來。我想,在教育環境中,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靈魂默契吧。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學生們還算給面子,至今我也沒聽過有哪位學生給我起了“翟一遍”的外號。
古羅馬思想家奧古斯丁曾說過:“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弊隽死蠋熞院?,我對求學路上所遇到的以“劉一遍”老師為代表的那些認真負責的好老師產生了更加欽佩和感激的情感,而我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加入了“一遍”老師的行列。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采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