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一對聾啞夫妻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唐帥。唐帥聽力正常,但父親不讓他學手語,送他去外婆家寄養。
4歲那年,父親突發闌尾炎進了醫院,疼得在病床上打滾,卻說不清自己的病情。自此,小小的唐帥下定決心學好手語。自己能講話,他有責任照顧父母。
父母工作的福利工廠有200多位聾啞人,唐帥瞞著父母,到工廠纏著聾啞叔叔阿姨,一個手勢一個手勢地學。到6歲時,他能用重慶方言手語溝通。上五年級時,家里來了外地客人,唐帥發現不同地方的手語是不一樣的,便到重慶解放碑、朝天門等熱門旅游景點,為來自各地的聾啞游客服務,順便學手語。
讀到高三時,唐帥放棄高考,輟學打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到公安局協助辦理聾啞人涉罪案件。
那是一個犯罪團伙,聾啞學校的兩名老師協助警方做翻譯,但犯罪嫌疑人根本不理會他們。從小和聾啞人生活在一起的唐帥太熟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了,他用自然手語跟對方交流,先安撫他們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不到一小時,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
“你是用什么辦法讓他們交代的?”警方問道。
“我可能比較了解聾啞人,以心換心,他們就說了。”唐帥說。
他知道,社會上超過90%的聾啞人使用自然手語(聾啞人自然而然發展形成并經常使用的手語),懂法律、懂各地方言手語的翻譯缺口很大。唐帥的使命感被“擊中”了,他重拾課本,從頭學習,最終考入西南政法大學。
畢業后,唐帥原本有望被特招進入重慶市公安局,但左思右想后,他還是選擇當律師,直接為聾啞人服務。
一名被指控盜竊的聾啞女子找唐帥喊冤。唐帥調取案件材料后發現了問題,證據材料當中的筆錄與公安機關訊問時的同步錄音錄像不一致。
筆錄內容上,翻譯人員問:“你是不是在某年某月,于某個商場,盜竊過一部手機?”“是,我盜竊了,是一個金色的某某品牌手機。”同步錄音錄像卻顯示,女子比畫的手勢是:“我沒偷任何東西。”
唐帥向警方澄清,普通話手語里的舉手,是“承認”的意思,而方言中同一個手勢,是“我”的意思,而這可能就是曲解的原因之一。
語言能還原真相,而真相關乎人的命運。為了還原無法“說”出口的真相,唐帥成了另類的“語言天才”。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