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新與舊
20世紀80年代,落魄青年陳洛軍從外地偷渡到香港,在大老板管制的地方打黑拳,想著賺了錢就買個身份,結果大老板耍無賴,不但不給錢,還弄了一張假證給他。陳洛軍氣不過,搶了大老板的東西逃難,誤打誤撞逃至九龍城寨。在九龍城寨,陳洛軍得到了“城寨治安委員會主任”龍卷風的關照。長久以來孤身一人、顛沛流離的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善意與溫情,找到了家的感覺。自此,熱血青年陳洛軍,自小跟著龍卷風闖蕩的“龍城一刀”信一,會醫術、會日語、總是戴著面具的“疤面郎中”四仔,敏捷揮刀、利落出招的“城寨浪子”十二少四個人組成“城寨四少”,結下兄弟情誼,共同維護九龍城寨的治安。
多年前,陳洛軍的父親陳占和城寨的大業主狄秋有仇,而私下里,陳占與龍卷風一直是兄弟般的關系,因為陣營不同,龍卷風在與陳占的對決中殺死陳占,但完成了陳占的遺愿:把陳占的妻兒送出香港。而今,陰差陽錯重回九龍城寨的陳洛軍成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導火索。以大老板、王九為首的外部勢力覬覦城寨許久,在與狄秋達成秘密交易后,他們大鬧九龍城寨要殺陳洛軍。其中,“最癲反派”王九使出獨門絕學硬氣功,刀槍不入、大開殺戒。“城寨四少”走投無路、身負重傷。命懸一線之時,龍卷風用手死死抓住大門,命喪王九的鋸刀之下。被迫離開九龍城寨的“城寨四少”不堪受辱,再度集結后,他們與王九為首的勢力血戰,最終為龍卷風報了仇。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動作設計很出彩,高強度的打斗場面,呈現出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熱血激昂的九龍城寨世界。該片是一部變種的現代武俠片,城寨里“臥虎藏龍”:龍卷風一手拳法出神入化;狄秋長褂傍身打洪拳,穿搭像極了霍元甲;虎哥用的是虎爪功;反派王九的絕學是硬氣功,時刻不忘大喝一聲“神功護體”。不難發現,換個故事背景,把這些功夫放在傳統武俠影視劇里毫無違和感。
影片的動作編排,既有對傳統武俠的傳承,又有創新。影片將漫畫中夸張的動作、瞬間爆發力以及動態分鏡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個招式都顯得威力巨大,漫畫式的打戲風格,兼具了美感與痛感,是一次極大膽的嘗試。比如龍卷風把煙頭彈飛,一招“烏龍絞柱”,把陳洛軍打趴下,立地站穩后,兩指還能夾住剛剛彈飛的香煙;十二少的橫刀打出來行云流水;信一的小刀,總是寒光乍現。陳洛軍最后自焊一對加長的榔頭,扔出去還自帶回旋效果,有古代武俠的飄逸感。然而,美感之下,是明顯的痛感。很多打斗硬朗又直接,拳拳到肉。
暴力與正義
九龍城寨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充滿了港味情懷,影片對于城寨細節的還原讓人驚嘆。劇組花巨資搭建了城寨內部的樓宇、街道,并精心挑選了大量懷舊道具,力求還原城寨內部居民的生活細節。潮濕的街區、骯臟的窄巷、破舊的樓房、交錯的電線和水管等,都被導演用鏡頭描繪得生動形象。
影片中的打戲,充分利用九龍城寨內部結構逼仄、狹窄曲折的環境特點,極大增加了動作場面的緊張度和觀賞性,每一次近身搏擊、每一處輾轉騰挪都冷靜機敏又驚心動魄。
最近,觀眾似乎迷上了暴力爽片。今年3月初,《周處除三害》火得一塌糊涂,通緝犯陳桂林以為自己生命將盡,于是除掉通緝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兩大罪犯,并借此揚名;《九龍城寨之圍城》則是刻畫20世紀80年代香港黑道幫派間的斗爭和生存困境,“城寨四少”最終戰勝了王九,城寨又恢復了秩序。
影片爆火,是因為觀眾喜歡暴力嗎?
這兩部影片并沒有局限于對黑幫文化的刻畫,而是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中的善與惡、正義與邪惡,暴力背后盡顯溫柔。陳桂林解救了小美,讓她從香港仔的掌控中解脫出來。陳桂林被執行槍決之前,小美為他刮了一次胡子,讓陳桂林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和慰藉。陳洛軍剛到九龍城寨又累又渴又餓,還負了傷,無處可去,躺在房頂上喘粗氣,一根竹竿吊著的吃食和孩子遞來的汽水,讓他感受到溫暖。陳桂林原本窮兇極惡,陰差陽錯殺了其他“二霸”,最后幡然醒悟,還了社會一個太平。在九龍城寨這個充滿危險和誘惑的環境中,陳洛軍和龍卷風等人始終堅守著內心的正義和良知,用自己的行動捍衛家園的安寧。
雖然在兩部影片中,暴力是家常便飯一般的存在,但是暴力并不只是為了表現暴力本身,而是通過暴力,表達對背后和平的渴望。陳洛軍選擇打拳是為了以后能夠平靜地生活;信一和初入城寨的陳洛軍對抗,是為了維護城寨的秩序;“城寨四少”替小女孩出頭,暴力毆打殺害她母親的仇人,是為了守護公平和正義;影片最后,“正”與“邪”的集體沖突則是為了守護九龍城寨這一家園。在《九龍城寨之圍城》中,暴力從來不是被歌頌的對象,而是為了努力維護社會秩序。
影片結尾,九龍城寨即將被拆除,“城寨四少”登高望遠,“多看幾眼吧,香港變得很快……但有些東西不會變的。”是的,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人們對于自由和正義的向往永遠不會消失。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