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坡書院述略:從蘇軾與書院的關系談起

2024-06-21 00:00:00鄧洪波劉敏
大學教育科學 2024年3期

摘要: 蘇軾在兩次興學運動中認為當“因循舊制”,“使先王之舊物”不廢于今世,也即主張書院與官學并存;但是隨著官學化運動的發展,蘇軾轉而支持官學的發展,甚至參與其中。這與他“學者,王者事也”的學校觀有關。他認為,興王化之教才是地方官員修建學校的目的,而官學與書院均為王化之所。目前統計的10所東坡書院,主要是后人崇拜蘇軾,并以之為主祀對象的祭祀性書院,這也決定了這些書院呈現盡可能地追尋先賢遺跡,但又不完全是蘇軾行跡過化之地的特點。在修建東坡書院祭祀蘇軾的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與地域文化因素。如常州東坡書院的修建緣于晁子健看重家族和蘇軾的交往,而惠州東坡書院的修建則與當地民眾將平安的希冀寄托于蘇軾祭祀有關。這些對于認識書院的形成機理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東坡書院;蘇軾;蘇公祠;興學運動;教育史

中圖分類號:G649.29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24)03-0112-08

蘇軾以其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而在宋代歷史上大放光彩。歷代流傳其故事,甚至將其神化者,大有人在,相關著述可謂汗牛充棟①。但是迄今為止,尚未有論文對蘇軾與書院之間的關系展開討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蘇軾本人并沒有參與書院的建設,但是在其過化之地,后人紛紛建設東坡書院。這對于書院史研究來說,是一個極有研究價值的文化現象。分析其建設的緣由,知其所以然,對于我們理解書院的形成機理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不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還需從蘇軾對書院的態度和認知著手。一個人的態度和認識不一定會主導行為,但卻是認識和理解其行為的一把鑰匙。遵循這一規律,筆者從蘇軾本人對于書院的認識出發,進一步探討東坡書院的修建過程。另外,蘇軾是北宋頗具代表性的文人,我們以蘇軾為例,亦可觀察同時代士大夫與書院的關系。

一、 蘇軾在兩次興學運動中的態度

元代的黃溍為西湖書院撰寫了《西湖書院田記》,其中對蘇軾進行了一番評價:“蘇公,書院之先賢,顯誦其說而推明之以為記,庶幾來者主張是而勿廢,且以勸夫束書不觀,游談無根者焉?!盵1]黃溍為何把蘇軾定義成西湖書院之先賢呢?這跟蘇軾所寫的《李氏山房藏書記》有關。為方便論述,我們迻錄如下:

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于文詞,見于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公擇之藏,拾其余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2]359。

蘇軾這篇文章雖然披露了時人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現象,但是黃溍將其列為書院之先賢的用意,在于引用蘇軾對李氏山房的夸贊,以闡發黃溍本人對西湖書院的觀點。

蘇軾在這篇文章中表示,李公擇將書“以遺來者”,供更多需要讀書之人借閱是仁者之行[2]359。那么,對于具有藏書和教育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官學的書院[3],蘇軾又是怎樣的態度呢?這還需要進一步求證。

熙寧四年(1071),蘇軾明顯地表露了對學校的看法。當時三舍法開始推行,朝廷讓蘇軾上言,其所上書《議學校貢舉狀》對慶歷新政以來學校改革的成果進行了評價:

使三代圣人復生于今,其選舉養才,亦必有道矣,何必由學。且天下固嘗立學矣,慶歷之間,以為太平可待,至于今日,唯有空名僅存。今陛下必欲求德行道藝之士,責九年大成之業,則將變今之禮,易今之俗,又當發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于是,軍旅謀于是,有當以時簡不率教者,屏之遠方,終身不齒,則無乃徒為紛亂,以患苦天下耶?若乃無大變改,則望有益于時,則與慶歷之際何異。故臣以謂今之學校,特可因循舊制,使先王之舊物不廢于吾世,足矣[2]723-724。

從蘇軾這段話可看出,蘇軾對于慶歷以來的興學運動和熙寧興學運動都持悲觀態度,并認為現下當“因循舊制”,“使先王之舊物”不廢于今世。而其中“因循舊制”到底所指為何,需要從仁宗朝的慶歷興學運動之前說起。

景祐年間,朝廷不僅對建立州學的政策逐漸放寬,還給各州學賞賜學田。因此,蘇頌、田況等人認為景祐年間才是天下興學的開始。陳植鍔先生的《北宋文化史述論》曾對于宋代地方州郡建學歷史進行了仔細考察,也將景祐年間作為北宋州郡興學開始的標志[4]147,他這一觀點逐漸為學者們所認可[5]。在支持建學的同時,朝廷對于書院的賞賜也很頻繁。如寶元元年(1038),“賜河南府嵩陽書院田十頃”[6]2872。更有甚者,朝廷還直接將原來的書院改為官學,如景祐二年(1035),應天府書院改名為應天府府學。

而到慶歷四年(1044),形勢有所變化。范仲淹等人復古勸學,標榜“興學校,本行實”,稱:“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學校,然后州縣察其履行,則學者修飭矣。故為設立學舍,保明舉送之法。”[6]3563在接下來頒布的詔令中,更是強調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將這一要求貫徹得十分具體。其中規定“士須在學習業三百日”,禁止“行虧孝悌”“籍非本土”之人學習等[6]3564。從表面上看,這只是對學生行為的規定,但從社會層面而言,卻對書院的發展產生了致命的打擊。

陳植鍔先生注意到,宋初以來書院的興起促成了“四方游士”的跨區域流動[4]168。張方平的《樂全集》收有一篇《朝奉郎守太子中舍騎都尉韋君墓志銘并序》,主要介紹主人公韋不伐的生平。韋君曾經在應天府書院講學,其“尤善與人交,范仲淹希文、石延年曼卿、劉潛仲方,山東豪俊慕君名從游者甚多”[7]。此時,應天府書院尚未改為州學,山東等地的求學之人皆慕名而來,可見書院教學帶來的社會流動。又如石介的《泰山書院記》也大篇幅介紹了其“游從之貴者”,并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8]。士人前往書院游學的事例,見諸史料者頗多,在此筆者不一一列舉。在慶歷興學之前,除了書院外,州郡之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四方游士大開方便之門。如《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中記載,滕元發是婺州人,因胡瑗此時在蘇州州學任教[2]461-462,滕前往蘇州從于胡瑗學習,并成為其門人之一。隨著慶歷興學“本行實”之法的執行和州縣學的建立,游士的流動減少,書院的生源受到削減,而各地官員對于州教授的大力篩選和拔擢,又使州縣之學的教師素質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書院之地位更加“邊緣化”。

對于熙寧年間即將推行的三舍法,蘇軾在《議學校貢舉狀》一文中提到,“又當發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2]723。蘇軾以“又”字起頭,可見在蘇軾的心目中,熙寧興學與慶歷興學之法大同小異。那么,“發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也應該是蘇軾對慶歷興學的評價。所謂的“斂民財以食游士”,就是指耗費錢財興建州縣學一事,而其中招攬游士的,又絕大多數是書院。所以,其所說的現象就是指州縣之學招攬了原來書院的游士。所謂“因循舊制”,其實就是維持慶歷興學之前的書院與州縣學多樣化發展的局面。因此,蘇軾在熙寧興學之前,認為書院與州縣之學同為先王舊物,應該共同存在。

李公擇的山房只具備藏書之職能,按照當時的理解來說,應當是所謂的“私庭”,蘇軾尚且覺得其創建是仁者之舉,那么,書院的活動也以藏書為基礎而展開,且功能更為完善健全,蘇軾對其予以認同,也在情理之中。

蘇軾在建中靖國元年過南安軍,地方請其作《南安軍學記》,蘇軾在文中表露了此時的心境與態度。其曰:“朝廷自慶歷、熙寧、紹圣以來,三致意于學矣。然荒服郡縣必有學,況南安江西之南境,與閩、蜀等,而太守朝奉郎曹侯登,以治郡顯聞,所至必建學。”[2]373蘇軾此時已年過花甲,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回首往事,看到了興學運動推動了地方學校的建設,由此其對于興學運動的態度也有所改觀,甚至大力推薦州學的教授,轉而支持州縣之學的建設。究其實,蘇軾的態度變化只是現象,蘇軾對書院的認識才是他態度轉變的原因。我們接下來對此進行討論。

二、蘇軾及其同時代人對書院的認知

我們若要理解蘇軾態度變化的動因,需要進一步探討蘇軾對書院的認識。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對書院在其時代中的性質作一個定位,而文瑩在《玉壺清話》中的記載或許可以作為切入點。

文瑩的《玉壺清話》對應天府書院成為府學的前史進行了詳細論述:“及設舊學百余楹,遇如庠序之盛。州郡惜其廢,奏乞賜額為本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即綸子也?!盵9]8文瑩的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真宗至神宗年間,與蘇軾活動重合度很高,而且應天府書院興起的時間,發生在文瑩經歷過的年代。因此,文瑩的記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人的認知?!斑^如庠序之盛”中的庠序意指官學,此時的應天府書院還不算官學,而是鄉黨之學。與蘇軾同時代的曾鞏也有同樣的認知,其在《隆平集》中稱:“大中祥符初,應天府民曹誠即戚同文舊學之地造書舍,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戚綸之子舜賓主之。其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盵10]可見,這里也是將書院與“庠序之教”嚴格區分開來的?!扳孕蛑獭本褪侵钢菘h之學,書院則是與之相對應的鄉黨之學。這種認知,也一直延續到南宋。

南宋人程珌在《問學校》一文中表達了他對學校的看法。其曰:“自京師郡縣,莫不置學,前日之書院既已荒蕪不治,近世名卿大儒乃稍訪求葺理,以復承平之遺風,使不以課試為累,而得專心于講習既為之歸,以示講學修身之要,又為之記,以開游學向方之途,其意甚厚。原遠末分,居者未免植門戶之私,游者未免流餔餟之習。豈書院之設特為學者自便之地,又何以甚異于郡縣之學耶?今又因諸老之講明,以仿湖學之規模,推湖學之教育,以還書院之舊貫?!盵11]這是一篇策問。據《宋史全文》載:“庚辰,以禮部尚書程珌知貢舉,刑部尚書鄒應龍、右諫議大夫朱端常、中書舍人程貴誼同知。”[12]這篇策問很可能是程珌給科舉考試者所作的范文,討論的是南宋大儒朱熹等人興建書院講學的狀況。其中提到書院“以開游學向方之途”,與北宋時書院的特征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豈書院之設特為學者自便之地,又何以甚異于郡縣之學耶?”的反問,說明在程珌的心目中,已將書院與“郡縣之學”有意識地分開;南宋的理學家們對于書院灌注了挽救科舉之弊的理念,并將書院視作鄉黨之學[13]。從略早于蘇軾的文瑩、與蘇軾同時代的曾鞏,到南宋的程珌都認為書院是鄉黨之學來看,這應該是一個宋人共知的常識。蘇軾如果不是個特例的話,可能也是如此定位書院的。在蘇軾的心目中,書院是鄉黨之學,屬于“先王舊物”。而蘇軾屬于士大夫官僚階層,在許多地方任過官,其面對的不光是書院,還有州縣之學,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考證蘇軾對學校的總體認識。為了論述方便,我們還需要回到《玉壺清話》的記載。

前文《玉壺清話》在論述應天府書院之事跡時,就提到了此時州郡的態度。其曰:“州郡惜其廢,奏乞賜額為應天府書院?!盵9]94朝廷為應天府書院賜額的時間,當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6]1597。州郡長官支持書院的發展,朝廷也對書院多有賞賜,這是慶歷興學之前長期的狀況[6]2807、P2872。即使是慶歷興學,也是在書院原有發展基礎上才得以推行的。作為慶歷興學主導者的范仲淹,也只是覺得州郡學需要向書院的發展學習,而非否定書院的發展[14]。當時的不少官員并不覺得書院的發展與州郡學之間存在違礙,蘇軾便在其列。而且,許多人還會把書院的興建當作其政績的一部分。如文同撰寫的《都官員外郎錢君墓志銘》便載有錢去私興學之事。其記曰:“(錢去私)遷著作郎,知河南府登封縣??h有嵩陽書院,師席久倚,生徒盡散落。去私盡料邑人弟子之良者,遣往教之;四方之士來者,皆留其中。嵩陽之學,至今為盛。”[15]錢去私去世于治平三年(1066),此時離轟轟烈烈的慶歷興學已有二十余年,但在張方平的筆下,興建書院依然是錢去私生平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跡。元豐八年(1085),湘陰縣令王定民為里人鄧氏所建的笙竹書院作記,就提到里人的看法:“桑梓鄰通城,公有最績,聞以教育講校為先?!盵16]在這篇《笙竹書院記》中,“教育講?!笔峭醵裾兊囊徊糠郑渲幸舶〞旱慕ㄔO。雖然經歷慶歷興學、熙寧興學的浪潮,書院建設在地方官員的意識中,依然是化育地方的政績。蘇軾在《南安軍學記》中也說道:“夫學,王者事也?!盵2]374從地方官員的視角看來,化育一方百姓,是推行王政的需要。作為蘇軾的弟弟,蘇轍也有過類似的表達,并予以進一步闡發。其曰:“然考其行事,非獨于學然也,郊、社、祖廟、山川、五祀,凡禮樂之事皆所以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17]396應該說,“以學為政”是蘇軾和許多同時代士人的共識。

因蘇軾有“以學為政”的觀念,因此他表揚李公擇將書存于僧舍,供人閱讀的仁者之心。這同樣可以解釋他在兩次興學運動前后的態度轉變。蘇軾在熙寧四年持維持“先王舊物”的態度,在熙寧變法之后,依然推薦州學教授的合適人選,并給州學寫記。兩種態度看起來似乎矛盾,但是“以學為政”的主張卻貫徹始終。

三、東坡書院的建立

前文我們已經對蘇軾之于書院的態度和認知作了一番探究。但蘇軾與書院之間的關系到底如何,仍需考察東坡書院的建立情況。筆者目前所見東坡書院共有10所,為論述方便,暫列如下:惠州東坡書院、常州東坡書院、宜興蜀山東坡書院、黃州東坡書院、貴州東坡書院、嘉州東坡書院、瓊州東坡書院、儋州東坡書院、新寧東坡書院、欽州東坡書院。

(一)惠州東坡書院

紹圣元年(1094),來之邵等人上疏,稱蘇軾詆斥先朝,于是蘇軾被貶至惠州。到了惠州以后,蘇軾稱“但以瘴癘之地,魑魅為鄰;衰疾交攻,無復首丘之望”[2]707,可見蘇軾此時已是萬念俱灰。但不久后,他卻寫了許多與佛教、道教相關的文章,心態開始發生轉變,不僅能夠順應當地生活,甚至“買田筑室”,打算長期居住[2]1531。據元代危素《惠州路東坡書院記》載:“(紹圣)四年二月,白鶴峰新居成?!盵18]雖新居已成,蘇軾卻在不久后,因四月十七日接到的一份誥命,于十九日便啟程前往昌化軍[2]707。蘇軾在惠州的故居,就此荒廢。但到了南宋,它卻逐漸有了其他功能?!兑膱灾尽分杏幸粍t故事《盜敬東坡》記載曰:“紹興二年(1132),虜寇謝達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蕩無遺。獨留東坡白鶴故居,并率其徒,葺治如六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盜黎盛寇潮州,悉毀城堞,且縱火。至吳子野近居,盛登開元寺見之,問左右曰:‘是非蘇內翰藏圖書處否?’麾兵救之。復料理吳氏歲寒堂,民屋附近者賴以不爇甚眾。兩人皆劇賊,而尊蘇公如此,彼欲火其書者,可不有愧乎?”[19]此文由兩個故事組成,講蘇軾的相關遺跡在寇亂中受到盜賊的尊敬,故事情節有虛構成分,不足為信,卻暗含著當時的一些社會意識和現象。“民屋附近者賴以不爇甚眾”,這件事也有虛構成分,但是可以看出,蘇軾在潮州的藏書之處在地方民眾的意識中,能起保護生命和財產的作用,蘇軾在惠州的故居亦是如此。在飽經寇亂的當地民眾心目中,蘇軾的形象從一個文人,轉變為維護地方安寧的守護神。正是對安寧的希冀,驅使當地人對蘇軾故居予以保護、擴建,改造成“烹羊致奠”的場所。危素《惠州路東坡書院記》載,“淳熙五年(1178),郡守韓公磊重建寺宇”[17]678。此后,它雖也經過數次翻新,但最后還是毀于兵火。

直到元代,“國朝至元三十有一年(1294),僉廣東道肅政廉訪司事張公處恭稍茀其地樹堂以祀公。大德十年,郡經歷韓公克恭乃拓而大之。延祐四年(1317),僉事張公世榮、出行部使者托爾齊公以供故居為言,張公首出俸錢為祠堂,久之圮壞。至正六年(1346),僉事周公伯琦至惠,敬謁祠下,顧瞻徘徊。會同知總管府事觀魯公治郡成,上下孚信,曰:‘是吾之志也?!闯獯笃潇?,作孔子燕居殿,為東坡書院”[17]678-679。這段文字介紹的是惠州東坡故居入元以后的情況。從發展軌跡來看,惠州東坡書院主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蘇軾在惠州親建的故居,因蘇軾本人在當地特有的保護神地位,而演變成祭祀蘇軾的場所;二是在入元以后,官府在蘇軾故居修建了祠堂,并在祠堂的基礎上興建了書院。

(二)常州東坡書院

蘇軾與常州的淵源頗深。元豐七年(1084),蘇軾曾向朝廷上《乞常州居住表》并獲得朝廷的準許,文中提到其請求居住常州的原因:“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盵2]657此后,蘇軾飽經顛簸,輾轉于各地:“將居許,病暑暴下,中止于常。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月請老,以本官致仕……湛然而逝?!盵20]蘇軾病逝時,正借居于顧塘橋的孫氏之館。到乾道年間,晁子健收集了許多蘇軾的畫像,筑祠于郡學之西,并奠蘇轍和黃庭堅、張耒、秦觀、陳師道、晁補之等蘇門六學士于兩序,而后晁子健請晁公武作《毗陵東坡祠堂記》,刻為兩碑,其中一碑就置于郡學[21]168-169。晁子健崇祀蘇軾,并涉及蘇軾門人,可能與其家族有一定關系。一方面,晁子健是晁說之之孫,晁公武是晁沖之之子,均與蘇門六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有親戚關系;另一方面,修建祠堂參與者主要為晁公武和晁子健,此兩人政治上支持元祐黨人,晁公武的《毗陵東坡祠堂記》有意將蘇軾等人塑造成與司馬光站在同一戰線之人[21]168-169,晁子健修建祠堂應當也是出于同樣的政治塑造意圖。也就是說,蘇軾祠堂,應該是出于地方長官晁子健的政治塑造需要而產生。而晁子健所選的地址為州學所在地,則是為了使蘇軾的祭祀得到推廣且使之深入人心。

在入元以后,書院的情況在《〈永樂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一書有記載:“東坡書院,元至大間建立,在郡城顧塘北。至正庚寅,郡守也速臺重修,今不存。”[22]442晁子健在州學附近建立的蘇公祠,據王繼宗先生考訂,當在“內子城”內,并非在顧塘橋[22]368。在元代至大年間,時人又在蘇軾去世的地方,也就是顧塘橋,重新建立東坡書院,其目的是為了紀念蘇軾,教化百姓。

(三)宜興蜀山東坡書院

前文提到,元豐七年(1084)蘇軾在《乞常州居住表》一文中稱:“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盵2]657但是到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從儋州歸來時,卻只能借居于孫氏,此時蘇軾在常州已經沒有田產和房屋。費袞在《梁谿漫志》中也提到,蘇軾本打算在陽羨(宜興)卜居,但是最終只得寄居于毗陵,可證不誣[21]167?!断檀九曛尽酚洠骸笆裆剑诳h東南三十八里,一峰屹立,水環其麓,亦名獨山,《頤山錄》云:‘頤山東連洞靈諸峰,屬于蜀山?!K文忠因其名而登覽焉。有東坡祠,今不存?!盵23]《頤山錄》是唐人陸希聲所著,可見在唐時就有“蜀山”之稱。由《咸淳毗陵志》可知,在其完成之前,蜀山便已有祭祀蘇軾之祠,而且很快就衰敗了。入元以后,僧人敏機在蜀山建的草堂,可能也有祭祀蘇軾的功能[24]。弘治庚申,本地人沈暉與縣令王鍭躬訪遺址,見已被人占用,于是花錢將之贖回,修蓋了一座蘇公祠。其規模“視州祠深廣略稱,而偉麗過之矣”[25],中置蘇公像,附有兩亭,一刻蘇公書法、詩詞,一刻興造之碑,符合一般祭祀蘇軾祠堂的形制,并以道士居之。所修的《康熙常州府志》記在“東坡先生祠”名目下,“為建祠,名東坡書院”[26]。在時人認識中,“東坡書院”只是一個祠名。到了清代,道士蔣普在原來沈暉所建東坡祠堂的基礎上修建了“東坡書院”。當時有數人為之作記,宣傳其教育的功能,他們一致地將沈暉所建祠堂也認作“東坡書院”,并對沈暉所建“東坡書院”的教學功能進行了詳細描述[27]。

按照規律,離事情發生越近的記載,相對而言比較可靠。涉及蘇公的建筑中,由敏機的草堂,到沈暉的蘇公祠,再到清代的書院,職能越加復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時代的人都將自己修造建筑的目標功能附加到前人遺跡上去,以彰顯自己的法理依據。到明代的時候,書院與祠堂的稱呼相互混用,書院的祭祀職能異常凸顯。而在整個發展歷程中,唯有祭祀蘇軾的中心職能沒有發生變化。

(四)黃州東坡書院

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御史臺案,被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在黃州,蘇軾寓居臨皋亭,并于元豐五年在東坡建造雪樓,號東坡雪堂。但是蘇軾在黃州所待時間并不長,在元豐七年便量移汝州,此時蘇軾給朝廷上了《乞常州居住表》,說自己在常州宜興已買田宅,乞求朝廷批準其在常州居住。這在其《與潘彥明十首之一》中也可以得到證明[2]1583。

蘇軾離開黃州后,應該是將東坡雪堂交給了潘丙打理[2]1584。而《弘治黃州府志》對東坡書院的記載為:“蘇子瞻去后,以雪樓付潘大臨、陳慥開學,教學生徒,名曰書院,今之縣學即東坡故址?!盵28]18b該材料有兩處疑問:其一,雖然蘇軾確將雪樓委托給潘家代為管理,但是來往書信都是交代提醒潘丙時去打掃,不讓東坡雪堂破敗,或者是家里人要去祭拜,希望代為安排。這可反證,此時的東坡雪堂沒有教學活動,而是罕有人居;其二,從來往書信看,蘇軾交付之人當為潘丙,并不包括與蘇軾非常交好的陳慥。蘇軾這樣考慮是有原因的,其《與巢元修一首》稱:“近日牢城失火,燒蕩十九,雪堂亦危,潘家皆奔避?!盵2]1820火災時蘇軾雪堂與潘家同時遭殃,說明兩家可能為近鄰,照顧起來比較方便;而陳慥居住在歧亭,距離相對較遠,蘇軾相訪都需要特意致書,說明將雪堂交給陳慥管理的可能性不大。綜此兩點看來,此材料為偽的可能性較大,因而陳慥開學建書院的可能性極小。

而《弘治黃州府志》對雪堂的記載,與前條對東坡書院的記載史源不同,相對比較符合實際。其曰:“遂以雪堂付潘大臨兄弟居焉。崇寧壬午黨禁既興,堂遂毀。其后邦人屬神霄宮道士李斯立重建……元季,宮亦燬。洪武戊申,移筑城,遂圍舊址在內,建今縣學,即墨池古梅,傍建東坡祠?!盵28]49a這是弘治以前的情況。吳淮任黃州知府的時候,“為之建號舍二十楹于東坡書院”[29]。吳淮離開黃州任不久,于弘治三年(1490)去世。又據《黃岡縣志》可知,“知縣茅瑞徵重建正廳,增置后亭及旁舍為書院,今久廢”[30]。在萬歷三十三年(1595)到三十五年(1607)之間,茅瑞徵在黃岡知縣任上頗有政績,重新修建東坡書院也當在此前后,且此書院很可能也包括了原來東坡祠的功能。

(五)貴州東坡書院

夏言的《夏桂洲文集》載有一首詞《臨江仙》,其序云:“貴州東坡書院次林見素戊寅年作。”[31]夏言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去世,其經歷的戊寅年僅有正德十三年(1518)。又據《貴州通志》載,有一東坡書院,最遲在嘉靖年間就已修建[32]?!都尉纲F州通志》所記與《夏桂洲文集》中所載的東坡書院,是否為同一所,我們不得而知,更勿論其余。

(六)嘉州東坡書院

嘉州離蘇軾的故鄉眉山甚近,蘇軾也確多次到過[2]2529。據《輿地紀勝》載:“邵博記云:‘天下山水之勝在蜀,蜀之勝在嘉州。’嘉州之勝,在凌云寺,寺之南山,又其勝也。東坡字其亭曰‘清音’,又南山之勝也?!盵33]清音亭等景觀,當為蘇軾曾經去過之地。正統十七年(1452),東山居士劉洪禹在此處建書院。其建書院的過程,見于劉春《東坡書院記》。其曰:“遂創為屋若干間,肖公像于中,而名曰東坡書院。復募僧居之,以給灑掃奠獻之役。令其從子肅敬之、子節介之,讀書其間?!盵34]劉洪禹創建書院在于祭祀蘇軾,此后才令其從子肅、節等二人讀書其間。因此,祭祀是嘉州東坡書院興起的基礎功能,在此基礎上才衍生出教育職能。

(七)瓊州東坡書院

《瓊臺志》載:“東坡書院,在府城北隅,以東坡昌化安置時嘗寓此。有雙泉遺跡。后北歸,有鄉人思之,因建肖像以祀之中。外有錦衣堂,洞酌、臨清、濯纓等亭。元設山長,籍儒生為藏修之地,有贍學田租七十石,趙翰林孟頫書扁。國朝天順間遷建小西門外街。成化四年(1468),知府蔡浩復遷于府治東。十二年,知府蔣琪重修,亦呼東坡祠?!盵35]7東坡確曾寓居于此,雙泉、洞酌亭亦可見諸蘇軾的詩文[2]2365。元代亦確有東坡書院,見諸史料的元代山長便有符乙翁[35]5、劉復初等人[36]。而到明代,時人對其既稱“東坡書院”又稱“東坡祠”的現象,則可證明此時書院祭祀功能得以高度強化。

(八)儋州東坡書院

儋州為蘇軾流放之地。據《儋縣志》記:“(儋州)東坡書院即載酒堂,在州城東門外?!盵37]300載酒堂建立相對較早,而東坡書院是在載酒堂的基礎上所建。有清一代,“前清王云清進士、唐丙章舉人掌教在此”[37]328。

(九)新寧東坡書院

《廣州府志》載:“廢行署,在縣西南草蓢街,明萬歷間改為東坡書院,今為節孝祠?!盵38]據筆者研究,暫無蘇軾至此的記載。

(十)欽州東坡書院

《欽州志》載:“東坡書院,在城外上南關天涯亭后,康熙三十四年知州程鼎建,雍正元年董紹美重修?!盵39]程鼎修建天涯亭之時,便重建了東坡書院,兩者可能是同一個工程,有著同樣的用意。蘇軾曾經量移廉州安置,很可能曾去過天涯亭。當時的地方官員往往把自己的政績寄希望于對先賢祭祀之地的修建中,從而使自己的名聲也得以彰顯,而東坡書院的建立,也包含著官員們這樣的為政之心。

總體而言,東坡書院建立地有惠州、常州、宜興、黃州、貴州、嘉州、瓊州、儋州、新寧縣、欽州。惠州、常州、宜興、黃州、瓊州、儋州,欽州都是蘇軾貶謫之地[40];嘉州在蘇軾家鄉眉山附近,且是前往京師的必經之地;貴州、新寧縣則蘇軾未曾去過。從中,雖然有一二例外,仍可看出蘇軾貶謫之地與東坡書院建立地之間有著很高的重合度。

從這10座東坡書院的情況來看,東坡書院是以蘇軾為主祀對象的祭祀性書院?;葜輺|坡書院、常州東坡書院、宜興東坡書院、黃州東坡書院都經歷了從祠堂轉型為書院的過程。其他書院,也都有祭祀的功能。從祠堂轉變過來的東坡書院,在興建蘇公祠堂的時候,其面對的時代背景十分復雜?;葜莘丝軝M行,蘇公祠堂的建立飽含著當地民眾的擔憂和希冀;而常州的地方長官晁子健修建祠堂包含著政治宣揚色彩等等。祠堂的建立,帶有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色,而從祠堂到書院的發展,則更像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貴州、嘉州、儋州、瓊州、新寧、欽州的東坡書院,雖然史料記載的面相較單薄,暫時無法深入挖掘,但其具有祭祀蘇軾的主要功能則毫無疑問。

四、結論

本文圍繞蘇軾和其身后的東坡書院,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作了一個綜合性的探究,發現蘇軾對書院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在兩次興學運動中,蘇軾主張保留書院和州縣學并存的局面,說明蘇軾是不反對書院發展的。但是在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施展后,他便轉而支持州縣學,向朝廷推薦州學教授。雖然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但其中維持不變的是他“學者,王者事也”的認識。這一認識也就限定了其強調的是作為官員的興學身份,而并不在意書院在政治之外學理上的傳播,這一點與后來的理學家是完全不同的。蘇軾為何生平與書院沒有多大關聯,亦可從這里獲得解釋。

蘇軾對書院的態度與東坡書院的建立并沒有多大關系,東坡書院的產生,主要是后來地方社會追崇并祭祀蘇軾的結果。換言之,東坡書院是后人塑造的產物。但東坡書院又是建立在以蘇軾為主祀對象的基礎上的,這就要求它盡可能追尋蘇軾的過化足跡。正是對這兩者的追求,給東坡書院創造了發揮空間。東坡書院為祭祀性書院,雖然其主祀的對象均為蘇軾,但是各個書院的祭祀行為或者祭祀場地最初的產生卻富有地域和時代特色,既有地方長官的意志和發揮、蘇軾過化的歷史積淀,也有地方信仰的推動、地方士人的促成等諸多因素,因此每個東坡書院又別具特色。當下全國東坡書院的重建,同樣是祭祀蘇軾,且以教育教學為主,這與歷史上東坡書院的修建也不無偶合之處。東坡書院所具有的祭祀功能,在現存的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均有實物可證??梢哉f,祭祀是書院的特征之一,它對于我們當代大學書院制如何借鑒傳統書院文化有重要意義[41]。除此之外,本文對于東坡書院修建機理的探討,為當代各地修建書院的文旅開發活動,以及怎樣更好地和地方文化積淀結合,提供了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溍.文獻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〇九)[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34.

[2] 蘇軾.蘇軾文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

[3]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增訂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78.

[4]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9.

[5] 劉沖.論景祐興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7-35.

[6]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14.

[7] 張方平.樂全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一〇四)[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89.

[8] 石介.徂徠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〇九〇)[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18.

[9] 文瑩.玉壺清話[M].楊立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 曾鞏.隆平集校證[M].王瑞來,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2:58.

[11] 程珌.洺水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一七一)[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77.

[12] 佚名.宋史全文[M].汪圣鐸,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2628.

[13] 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1:1339-

1340.

[14]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李勇先,劉琳,王蓉貴,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20:162.

[15] 文同.丹淵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〇九六)[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72.

[16] 李瀚章,卞寶第,龐際云修.曾國荃,郭嵩燾,李元度纂.光緒湖南通志[A].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六六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1.

[17] 蘇轍.蘇轍集[M].陳宏夫,高秀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

[18] 危素.說學齋稿[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二六)[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678.

[19] 洪邁.夷堅志[M].何卓,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87.

[20] 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四五〇)[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05.

[21] 費袞.梁谿漫志[M].金圓,點校.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

[22] 王繼宗.《永樂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3] 史能之.咸淳毗陵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5:3084.

[24] 徐一夔.始豐稿[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二九)[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195.

[25] 李東陽.懷麓堂集[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五〇)[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12.

[26] 于琨,陳玉璂.康熙常州府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384.

[27] 崔書黼.東坡書院志略[A].趙所生,薛正興.中國歷代書院志(六)[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752-754.

[28] 盧濬,舒旌,張縉.弘治黃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29] 何紹章,等修;楊履泰,等纂.光緒丹徒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508.

[30] 茅瑞徵,呂元音,王同軌.乾隆黃岡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26.

[31] 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A].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C].濟南:齊魯書社,1997:381.

[32] 謝東山,張道.嘉靖貴州通志[M].成都:巴蜀書社,2006:457.

[33] 王象之.輿地紀勝[M].北京:中華書局,1992:3940.

[34] 黃廷桂.雍正四川通志[A].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五六一)[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02.

[35] 唐胄.正德瓊臺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36] 戴熺,歐陽燦,李鳴陽,等修;蔡光前,陳于宸,吳玄鐘,等纂.萬歷瓊州府志[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2002:50.

[37] 彭元藻,修;王國憲,纂.民國儋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公司,1970.

[38] 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光緒廣州府志[M].臺北:成文出版公司,1966:478.

[39] 阮元修,陳昌齊,等纂.道光廣東通志[A].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六七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8.

[40] 李常生.蘇軾行蹤考[M].臺北:城鄉風貌工作室,2019:12.

[41] 董志霞.書院的祭祀及其教育功能初探[J].大學教育科學2006(4):86-88.

A Brief Discussion of Dongpo Academy:Start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 Shi and the Academy

Deng Hongbo" "Liu Min

Abstract: Su Shi believed in the two academic movements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e old system and keep the old things of the previous leaders alive in present world, that is, he advocated the coexistence of academies and official school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fficial school movement, Su Shi turn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schools, and even participated in it. This is related to his school view of running schools is king's tasks. He believed that promoting education was the purpose of local officials in building schools, and both official schools and academies were the places of enlightement. The 10 Dongpo Academies currently counted are mainly sacrificial academies where later generations worshiped Su Shi and used him as the main object of worship. This also determines that these academies trace the remains of the sages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they are not entirely Su Shi's d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place of transformation. There are complex political and regional cultural factors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ngpo Academies to worship Su Shi. For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of Dongpo Academy in Changzhou is related to Chao Zijian's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family and Su Shi,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Dongpo Academy in Huizhou is related to the local people's hope for peace in offering sacrifices to Su Shi. These are of great va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formation reasons of academies.

Key words: Dongpo Academies; Su Shi; Su Gong Ancestral Hall; movement of constructing schools; history of education

(責任編輯" 黃建新)

收稿日期:2024-03-10

基金項目: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項目“歷代儒學機構圖像史資料整理與研究”(19GZGX14)。

作者簡介:鄧洪波,湖南岳陽人,歷史學博士,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書院歷史與文化研究;劉敏,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博士研究生。長沙,410082。

①可參考王水照.蘇軾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5;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限于篇幅,不一一列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年人片|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欲色天天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91视频精品| 69视频国产|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av色爱 天堂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深爱婷婷激情网|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激情网址| 天天操精品|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国产欧美高清|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91视频区|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性视频一区| 一级毛片网| 午夜精品影院|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lhav亚洲精品|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午夜网站|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激情99|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视频| 中国毛片网|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国产伊人| 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日韩免费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96在线 |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