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態勢、問題及對策

2024-06-21 00:00:00歐陽鵬
大學教育科學 2024年3期

摘要: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其外在環境之多重“勢”的影響。除了深度認知和充分把握外在的“勢”,各方還應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內在的“失道”“無法”“乏術”“近器”問題保持高度警惕,進而著力創新督導工作的運行體系,有效推進督導工作“弘道”“合法”“馭術”“成器”:以關于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建設的中央文件精神為理念指引和行動依據;超越認知藩籬,消弭理念赤字,豐富督導工作的內涵和外延;深化督導工作制度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定位督導工作的職能;根據教育規律和師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完善督導工作的目標與方式;有效把握時代機遇,全面剖析督導工作的科技需求點,充分依托科技賦能;采用“立體環繞”的督教督學和看課聽課評課方式,注重對教學過程的全方位深入考察;優化督導工作隊伍的年齡與素質結構,在督導員選聘時注重對申請人綜合素養尤其是德性修養的嚴格把關;強化針對督導員的督導評價和教育培訓。

關鍵詞: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督導理念;督導制度;督導方式;督導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4)03-0063-10

在我國“雙一流”建設、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成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重點關切的問題。教學督導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質量監控評價與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全面優化教學效果的關鍵保障,是穩定教學秩序、規范教學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發展和推進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法寶。高校教學督導工作體系有其外在的“勢”,有其內生的本原的“道”“法”“術”“器”。本研究從“勢、道、法、術、器”的中國哲學視角出發,分析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運行態勢、要素本質及現實問題,探討其“道不遠人、令修法成、寓需于術、懷才抱器”的對策,尋找其“利而不害”“常與善人”的生動答案。

一、高校教學督導工作面臨的“勢”

高等學校不是象牙塔,不是桃花源,它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都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高校內部和外部都面臨著各種各樣新的形勢和變化。教學督導工作作為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其外在環境之多重“勢”的影響?!皠荨敝饕侵笐B勢、趨勢和時勢,督導工作主體只有深度認知和充分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善于觀大勢、謀大勢,才有可能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一是中央對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高度重視。高等教育是國之大計,“大思政課”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途徑。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圍繞這些指示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教學督導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訴求本身就是高校教學督導工作走向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就“大思政課”建設而言,高校教學督導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推動力量和質量把關環節,應當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把牢把準工作方向上大有作為——這是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在新時期的使命任務,而且并非易事。

二是新興科技的發展與教育技術的迭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興科技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也對教育領域產生了諸多影響。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科技的賦能下,教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對于推動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大有裨益。然而,新興科技自帶的風險也乘勢進入教育場域,沖擊原有教育生態,掣肘教育的繁盛之路。這些風險包括知識異化風險、學生主體性異化風險、教學過程異化風險、數字倫理風險及數字教育治理風險等等[1]。而且,新興技術的倫理問題可能限制甚至損害學生的人格發展;“數字鴻溝”“智能鴻溝”可能因短期內難以逾越、彌合而造成更嚴重的教育公平缺失。顯然,新興科技對于教學督導工作而言亦是“新因素”。教學督導工作應充分利用和內化科技發展之“勢”,敦促和助力一線教學活動對于科技能量的巧用與妙用,及時發現和掐滅新興科技可能給高校教育教學制造“麻煩”的苗頭,幫助任課教師找準科技與教育的具體結合點及作用邊界,有效處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技術濫用和倫理困境問題。

三是高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階段,高學歷、高質量的人才資源愈發豐富,高校教師招聘的基本條件即是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實力較強的名校幾乎只招收科研成果豐碩的博士畢業生,有的甚至還要求有博士后流動站或海外留學經歷。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僅表現在學歷層次和學術素養方面,還包括其它許多內容,比如扎實的基礎知識、強烈的創新意識、開闊的國際視野、高超的科技應用水平、良好的跨學科素質[2]、過硬的師生交往能力、對于個適性和積極愉快教學氛圍的營造力、對于學科前沿熱點的敏銳感知力等。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勢必會對督導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傳統的督導工作理念、制度和方式愈發難以適配和“駕馭”新的師資所主導的教學活動,這就倒逼督導工作之理念、制度、方式及隊伍的優化與變革,呼喚對于教學督導工作“道”“法”“術”“器”的新探索。

四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都尤為重視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因而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取得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理論的新發現和新突破蘊含著教學督導工作之“道”的悟得和證成,有助于促進教學督導工作制度與方式的創新,也對督導員保持“樂學、好學、善學、勤學”的學習品質和求索態度提出較高要求?!敖虒W督導”顧名思義是要督導教學,它有責任將最新高等教育理論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并通過教學實踐來精煉和升華理論,有序實現對教育理論進入、匯入、融入教學活動各個具體環節的“督”和“導”。值得一提的是,事物是永恒發展的,人們對于高等教育本質的認知并非一成不變,理論的建構不是為現實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只是更廣闊、更深入理解的開始。我們既不能將理性的解釋寄希望于一種普適的理論,也不能陷入一種理論的“無政府主義”[3]。督導主體應該始終秉持一條原則,即過多的理論會增加理智的負擔,單一的理論會限制理性的邊界——“在學術領域永遠不應該只有一個真正的信任”[4],要在督導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審視、反思、檢驗、精煉和升華理論。正如杜威所說,“只有在經驗中,任何理論才具有充滿活力和可以證實的意義?!盵5]

五是在校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代際特征。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產力在不斷發展,社會關系在不斷變遷,每一代人都有著不同于上一代或下一代的許多特點。這些特點是社會關系的縮影,也是時代發展的印記。當代大學生幾乎都是“00后”,他們趨向于個性獨立化、表達直接化、思想多元化;他們知識面廣、接受的間接知識多、獲取信息的能力強,內在情感豐富細膩,規則意識、公德意識、環保意識強,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飽滿的“四個自信”;他們率真、開明、包容、易于接受新觀點和新事物,對弱勢群體具有同情心,對傳統的人際交往方式較為拒斥,動手能力和技術操作能力較強……教學督導工作要能充分助力教師認知、適應和悅納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行為表現及發展規律的新常態,輔翊教師為新生代量身定制教學活動的新方案和新模式。譬如,鑒于“0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較強,那些他們能自主檢索、提煉和剖析的知識內容,課上便不必贅述;鑒于大學生們普遍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課程思政建設就應盡可能地與這一特點有效銜接;鑒于大學生們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矛盾性,教師應搭建基于宏觀社會代際和微觀成長實際相結合的分析框架,科學把握新生代大學生成才的矛盾和張力,不斷加強對其價值觀念的培育和督導[6]。

二、“失道”“無法”“乏術”“近器”:當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問題

“勢”是外在的科技發展態勢、文化生態形勢、政策變化趨勢等,欲讓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因勢而謀、順勢而為,除了應及時感知和洞悉其外在的“勢”之外,還須深刻剖析其內在的本質的“道”“法”“術”“器”問題。

(一)“道”之不存,“導”將焉附:教學督導 工作的理念問題

不諳督導工作之道,便難成師生發展之機?!暗馈敝傅囊蚬⒈举|、原理,它是高校教學督導工作開展所應秉持的理念、所當遵循的規律、所要堅持的原則、所將去往的方向。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之道蘊含著黨的教育方針、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蘊含著“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踐行《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理念,蘊含著“有效監督、指導、評價及幫助教師發展”的原理,蘊含著教師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蘊含著教學督導工作的設計、規劃、管理與評價的原則。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失道”問題:

一是督導工作主體在理念層面對中央關于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文件精神的敏感性及洞察力不強。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課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現象,強調“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教學督導工作是督察、引導、把關及評價“思政元素進入融入各類課程”的重要方式,督導員在第一次開展督導工作之前,就應已是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專家與行家——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了然于心,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依據和實踐辦法如數家珍,進而在每個具體的工作環節都能對課程思政建設要求保持高度敏感性,并能通過多元督教和導學的方式,來實現思政要素、思政元素與各級各類課程的深度融合、自然融合。然而,現階段有些督導員的課程思政意識較為淡薄,他們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僅停留在“不能有消極反動言論”的基本層面,未將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和任務視為督導工作的重中之重,缺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建設之文件精神的高度敏感性、充分自覺性及強大行動力,且有部分督導員本身并不十分具備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素養,并不十分熟稔這其中的辯證法和方法論。

二是督導工作主體在督導理念和教育理念的認知上存在偏差。由于對現代化督導和教育的理念、原理及本質存在認知偏差,有些督導員只督導教師的“教”而不督導學生的“學”。實質上,教與學本是一體,不可分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本就是在不斷交互中實現和成就彼此發展的意義。教師的教育生命乃是活在師生關系之中,教師必須置身于自己與學生的關系中來選擇合理的教育行動,由此來形成教師向著學生的實踐姿態[7]。督導員之“督”和“導”的對象,不僅有教師,還有學生,更準確地說,是師生的互動關系。現在有些督導員僅督導教師行為,不督導師生教學關系,更不督導學生成長。他們只是純粹地根據自身經驗,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建議,卻嚴重忽視了對學情的督導,對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體察,對“此時、此地、此班”之特殊性的考究。調查研究顯示,每個學期結束后,學生評教得分高的教師,督導評教得分不一定高,甚至區別很大、走向兩個極端[8]。這充分說明,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并不一定是能獲得督導員好評的教師;反之,得到督導員肯定的教師,有時并不受學生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大概率是不能很好地促成學生進步的,大概率是不能讓學生受益良多的。但他們又為何得到了督導員評出的高分?一是督導員聽課時間短,對課堂的了解不如學生客觀全面;二是督導員給分時并未深入考察學生的發展狀況。學生怎樣學,學了些什么,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是否收獲了符合預期的成長?這本應是督導工作的明確指向和重要內容,現實卻遠非如此。

(二)法治不彰:教學督導工作的制度問題

先有教學督導工作的良法,后有教學質量提升的善治。“法”主要是指教學督導工作的戰略、制度、政策、規章及流程,是以“道”為基礎制定的不可違背的標準、規定和原則,是“道”的顯象,是可見的“道”。“法”的確立至關重要,其執行和遵守同樣不可或缺。法治不彰或令松法馳,將嚴重制約教學督導工作職能的發揮。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存在以下“無法”的問題:

一是督導員權責清單制度尚需完善,督導工作職能定位有待優化。有些高校的督導工作之“法”尚是一片空白,有些高校盡管專門針對督導工作管理出臺了規章制度,但這些規章制度對督導員之具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十分模糊,權利與責任的關系未體現出對等性和一致性,也缺乏獨立的督導管理組織機構。這就可能導致督導員有時越權辦事,卻疏于責任的承擔。另外,有些高校對督導工作職能的定位不準確。一方面,督導工作的部分職能內容范疇太窄,需要擴大。如,督導更多地表現為課堂督導而非教學督導。教學的效果從本質上說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它既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設施設備,也涉及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考風等。事實上,教學設計、知識傳授、實踐應用、作業完成及其檢查批閱、學業成績考核評定等都決定或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效果并非全然決定于課堂教學。高校本應采用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督導模式,而非簡單地局限于課堂督導。另一方面,督導工作的有些職能范圍過于寬泛。如有些高校從制度上設定“全覆蓋”的教育督導(而非限定于教學督導)職能,在此制度框架下,督導員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所謂既管政策,又管對策,既為領導盡心,又為師生負責,既為行政背書,又為教學服務。此時,督導職能嚴重超寬超限,以致在職能發揮的實踐過程中或困難重重,或難以為繼[9]。

二是督導工作制度對推動實現過程督導與結果督導的有機銜接和辯證統一未能產生較大功用。人的勞動是有目的的活動,很多時候,人所進行的勞動只有效果好才算是勞動得好。教學是一種高級勞動,判定教學的好壞必然需要評估最終的教學效果。然而,過程評價也很重要,只有對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進行深度考察,才有可能正確鑒定和評價教與學的質量,規避單純結果評價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當下有些高校督導員所出具的教學評價,既非過程評價,也非結果評價。通常是學期中的某一天隨機去觀摩一節課,給定一個簡單的評分和評語。此評價很可能是不客觀、不準確和不全面的。譬如,有督導員現場批評任課教師缺少板書,其實恰是他所觀摩的那節課不需要板書。然而,這個不客觀、不準確、不全面的評價關乎教師的核心利益,甚至可能攸關教師前途命運的重要事項,如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評獎評優、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如此評價,便會對教師的教學意愿、教學熱情和教學信念產生負面沖擊,甚至導致教師將應然的教學能力提升自覺異化成只為應付督導檢查的敷衍行為。

(三)馭“督”乏術、馭“導”乏力、馭“時”乏謀:教學督導工作的方式問題

“術”主要是指督導工作的行為、方式、戰術和技巧,是以督導工作之“道”為指導原則做出反應和選擇的行動,是對督導工作之“法”的遵守、落實和踐行,是靜態之“法”的動態化。優“術”在于取“勢”、明“道”和守“法”。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存在以下“乏術”問題:

一是督導員的課堂觀摩時間短,對現場情境的考察不夠深入細致,對課堂的“把脈”有失精準。要正確鑒評一門課的質量,單聽教師講一堂課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它需要長期的跟蹤觀察和動態審視。教師的教育影響施加于學生的身心,其作用點是細微到難以察覺的,作用方式大多是悄無痕跡的,發揮功效的過程是漸緩和漫長的。而且,任何教育活動所引致的不同受教育者身心的變化,是既有共性又有顯著差異性的。目前,督導員們通常不愿“換位”成學生,他們很少且事實上也幾乎不可能從學生的視角去評價教師(他們的年齡、經驗、思維方式及身心發展狀況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上無法獲得與學生同質同頻同品的感受和體驗),外加現場聽課的時間極短,他們就更難準確地判斷學生是否獲得了進益。然而,學生是否獲得進益恰恰應是督導員評價教師、監督教師和引導教師的最重要依據。于是便出現了矛盾。換言之,有些督導員并非無力從“學生視角”這個重要向度去鑒定教師的教學業績或專業水平,而是全然站在自身立場、站在“看不見”學生的立場、站在無“人”的教育立場來“作出指示”。他們的“指示”所基于的認知和判斷,卻常常是過時的、籠統的、浮于表面的,或是未經深思熟慮的。另外,督導員往往過度偏愛自己所傾向的內容,過度看輕自己所不了解的方面;過高關注自己所精通的領域,過低認同自己所拙于的范疇[10]。這種種偏見和習性無疑會影響到他們對于課堂的評價。

二是督導工作的目標設立和實施方式不妥當。督導工作過程的問題意識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施行“找問題”“查漏洞”的“彌補式督導”或“管理式督導”方式,就會出現問題多、效果差、管得寬追得細、行政部門有微詞、教職員工不滿意的狀況,從而容易失去發展的基礎[11]?,F實中,有些督導員過于理想化和偏執化,他們看不到一線教學過程中種種難以短期攻克的結構性難題和實際矛盾,忘記了自身的最主要職責是幫助師生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而把監督、批評甚至懲罰教師當成了督導工作的終極目的。重“督”輕“導”、只“督”不“導”的工作方式或取向,會讓教師們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無益于問題的解決。事實上,失卻了溫度及人情味的大面積否定和質疑,會讓教師們意見很大,他們不會心悅誠服,最多只是表面配合——欲使一線教師在“督導”這種交互方式中收獲進益根本無從實現。

三是督導工作未能把準和抓好時代機遇,對新興科技的應用不夠靈活和巧妙。新時代,是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新形態、“數字中國”的政策新藍圖、“5G應用”的技術新動力、“線上教學”的需求新變革、“互聯網+”的聯動新引擎、“云計算平臺”的服務新生態、“物聯網環境”的協同新模式、“智能化設備”的監控新手段、“融媒體傳播”的交互新渠道等,為新興科技賦能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之“術”營造了新氣象、帶來了新機遇、釋放了新活力。在以上多元新興科技利好因素的加持下,教與學的方方面面都更為可視化、可感化和可及化,教學督導工作本應大幅提質增效,現實卻并非如此,只因部分督導員依然“滯留”在幾十年前的講臺,對于“執教鞭、寫板書、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模式有著近乎極致的熱忱、忠誠和專一,對于新興科技的涌現帶著本能的拒斥,幾乎所有的新元素、新嘗試、新變化都會讓他們顰蹙。他們本應及時更新技術理念、靈活依托技術賦能、巧妙利用技術便利,實際上卻是技術認知較為落伍、操作水平較為欠缺、對于新型教學或督導設備設施不夠具有掌控能力——且不說無法在先進的教學及督導辦公硬件設施和應用軟件的使用上駕輕就熟,有些督導員連最簡單的通訊設備或會議工具都難以輕松駕馭。對“奇技淫巧”興趣的缺乏導致他們對新技術的功效、對教師們試圖發揮新技術功效的努力熟視無睹,在打分評價中尤其不愿對此置以積極的客觀的應然肯定。

(四)不琢不器:教學督導工作的隊伍建設問題

“器”指的是從事教學督導工作的人才隊伍。“督”與“導”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督導員先須成為善“督”會“導”之“大器”,方能助力教師們做好老師、做“大先生”、弘揚教育家精神,進而助力學生學有所得、終成大器。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督導隊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督導工作隊伍的年齡與素質結構不合理。有些高校的專職督導員多為退休人員,普遍存在精力和體力不足的問題,由他們組成的督導工作隊伍,其結構無疑是存在缺陷的。部分老年督導員在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和技術素養方面無力做到推陳出新,“沉迷”在舊方式、老傳統的窠臼陳規里故步自封卻不自知,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強制勒令年輕人向他們“看齊”。時代在不斷發展,年輕教師在知識傳授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往往更具創新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更能走在學科領域的前沿,更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更能與新生代的學生們“打成一片”。老齡督導員與新生代大學生隔著幾個年代,他們對于“年輕大學生的日常見聞是什么,每天在想什么、做什么,剛性的需求和訴求是什么”缺乏了解也難以共情。這就導致他們難以深入扎根于現實教學情境,無法切實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有些督導員欠缺作為合格督導員所應有的理論認知、心性氣質和言行舉止,處處顯現著不合時宜的“威壓”和不容置喙的“傲慢”。這樣的督導員其實并不適合站在高校最關鍵的工作崗位、最重要的育人關口上“指點江山”,否則必將成為一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和大學生們前進路上的嚴重阻礙和極大束縛。

二是高校對督導員的督導和培訓缺位。督導員是學校教職工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但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手中所握實權并不小。廣大教師尤其年輕教師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對他們畢恭畢敬、過于客氣,即使心存憤懣也不敢聲張,唯恐得罪了他們以致公報私仇。長此以往,某些督導員“驕氣日盛”就日漸張狂。發生這種現象的最直接歸因就是監管缺位。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有瑕疵,但他們的工作內容自始至終公開透明,所有環節都置于學校相關部門、學生及學生家長的全過程可視化監管之下,此類監管的制度體系和技術手段在現階段已較為健全。但督導員不同,在一些高校,督導員手握實權卻幾乎無人監督監察,行有差錯也幾乎沒有管治,以致有些督導員肆意指責一線教師,出言不遜,絲毫不顧及教師們的切身感受。另外,教學督導工作本是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它對于從業人員的資質有著各方面的較高要求,督導員本應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科學化的培訓才能上崗?,F階段,制度化、規范化的督導員培訓在許多高校是缺位的。由于未曾受過專門的精細化的崗前培訓,督導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通常是參差不齊的,他們對于同一問題的看法、同一課堂質效的評價經常大相徑庭,甚至存在諸多沖突之點、矛盾之處,進而讓一線教師們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信誰。

三、“弘道”“合法”“馭術”“成器”: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提質對策

提升高校教學督導工作質量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而非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高校內外各級部門高度重視、協同聯動,需要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作為堅實支撐。教學督導工作只有從“道”“法”“術”“器”方面多管齊下、有序著力、統籌推進,才有可能取得符合預期的改革成果。

(一)道不遠人:教學督導工作理念創新的應有之義

其一,以中央關于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建設的文件精神為理念指引和行動依據,是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應然堅守之道。欲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辦好講好用好“大思政課”,解決當前課程思政存在的“硬融入”“表面化”問題,提升教學督導工作質量是關鍵處和基本點。高校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桃花源,而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唯有將思想政治元素充分融入各級各類課堂,融入大學生學業生涯發展的各方各面,才能有效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賡續中華文脈,增強四個自信,進而待到他們入職就業后,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匯到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上。“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督導員是教育者,也應是政治人,他們應對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建設的具體要求如數家珍,對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類會議精神、各項文件指示和各種決策部署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并在督導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對教學活動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內容的質量、教學材料所蘊含的意識形態元素的鮮活性與針對性、任課教師的“思政思維、情懷、視野、水平及自覺”、學生的思政素養與道德素質發展狀況、課程思政教學評價與支持體系的建構水平等進行嚴格把關。督導員要切實將“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的要求作為教學督導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基本原則,推動實現思政元素對于各級各類課程的潤物無聲。

其二,超越認知藩籬,消弭理念鴻溝,豐富教學督導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指向不能僅局限于課堂,而應全面涉及整個教學體系及教學評價體系的諸多環節。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助力學生獲得符合預期的應然成長的過程。因此,與學生獲得預期成長相關的全部教學環節,都應被納入教學督導工作的范疇。有關部門應敦促督導員及時調整認知,不可將教師課堂教學視為督導工作的唯一對象。督導工作的指向,既包括教師的活動,也包括學生的活動,準確地說是包括師生教學交往活動的全部內容。教師將教學活動的所有“光”和“熱”、“好”與“壞”,都投射到和蘊藏于學生學的具體實踐之中。教師教得好不好,不能片面地從督導員自身的視角來審定和評鑒。督導員應更多地從學生的視角、從學生成長的立場,立足于對學生身心發展狀況進行深入體察的基礎上,來全面客觀評價教師工作的“功”與“過”。當然,“督導學生的學”也并非是作為“督導教師的教”的附屬品,“督導學生的學”本身就是督導工作的指向,是目的而非陪襯,是督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12]。督導員作為課堂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應深諳督導之“道”、教學之“道”,并通過種種科學的方式,給受教育者施加積極的教育影響,助力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令修法成:教學督導工作制度設計的終極關懷

其一,深化督導工作制度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定位督導工作的職能。良好的制度設計是確保督導工作有序性和高效性的前提,只有制度科學、全面、切實可行,督導主體在工作過程中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相關督導制度應對各方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規定,且確保權利與義務的相互依存和彼此適配。教學督導工作是一份既特殊又普通的工作:特殊在于因其關涉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而尤顯重要;普通在于它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都是為人民和社會服務。這份職業不僅沒有任何特權,還因為它是與為人師表的教師打交道、與發展中的學生打交道而更應體現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更應彰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關懷。督導工作的領域不是法外之地、德外之境,要建立從上至下的監督監管機制和從下至上的舉報投訴機制,嚴格限定督導員的權力配置,禁止越權辦事。要對督導員的違規越權行為施以及時的矯治和懲處,敦促他們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并承擔應當承擔的義務。要通過制度建設來確立教學督導系統的運行模式,推動建立完善的教學督導管理體系,確保督導工作者有位、有威和有為[13]。要明確教學督導工作的價值取向,清晰把握督導工作的職能定位,不將“分外之事”加之于督導員,同時也要深度治理督導員不管“分內之事”的現象。要理順“學校督導教師發展”與“教師自主自覺發展”之間的關系,引導和指導教師自主提升有效教學的意識與能力。要完善“三結合”(監督與指導相結合、服務與引導相結合、督導與被督導相結合)的督導組織體系,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反饋與循環系統,牢牢抓住督導工作的重點和主要任務,充分借助校際督導的共通力量,以聯盟的方式促動督導工作質量上臺階[14]。

其二,通過制度設計確保人力、物力、財力要素的投入,推動督導工作做充分、做扎實、做精細。首先,要創造性地借鑒和活用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專門的、獨立的教學督導管理機構和組織部門。早在1992年,英國便通過立法,讓督導部門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行使教學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權力的機構,并給予專項財政撥款[15];法國的教學督導部門側重發揮監督功效;日本的教學督導機構基本只發揮咨詢和指導的職能作用[16]。其次,要改變傳統的點到即止的45分鐘聽課模式,增加對于具體教學班的督導時長和督導力度,不以課時作為督導時長單位,而以教學內容的具體構成、呈現特點為依據來確定特定教學班的督導時長。不同學科專業的課程、同一學科專業的不同課程,可有不同的督導時長。例如,有些課程可以一個專題內容的教學時長作為督導工作的單位時長??傊?,督導員必須以系統聽完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容單元所需時間為基本單位來擬定參與時長。教學督導員唯有對課堂進行為期較長的持續跟蹤并進行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深入調研,才有可能給出客觀的督導評價。再次,要盡可能減少督導工作本身對課堂的干擾,若有必要可通過課中實時電子監控或課后錄像回放的方式來觀摩課堂。若采用參與式觀察的辦法來考察教學效果,就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表現傾注更多的注意力,要適度、適時地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現場考核,對學生的課堂滿意度與獲得感進行調查摸底,盡可能從學生的視角與立場、以學生的“所學、所獲、所長”為依據去評價課堂。最后,教學督導工作的開展不僅要以課堂為著眼點和切入口,還要從其它的切面、角度、視域和子系統發力,采取多元辦法全面調適教學督導工作的運行機制。譬如,完善人事任免系統、構建績效激勵機制、施行目標管理辦法、建立薪酬適配體系等[17]。

(三)寓需于術:教學督導工作方式優化的必由之路

其一,根據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實際需求,完善高校督導工作的目標與方式。在設定具體的工作目標前,督導主體先要明確目標設定所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如系統性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導向性原則、差異性原則、激勵性原則等[18]。督導管理部門和督導員應該對督導工作的本質有深刻體認,深知督導工作的最主要目標是促進師生成長、提升教學質量——找問題、查漏洞也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管理部門不能任由督導員本末倒置,總是上綱上線或吹毛求疵地挑毛病、給差評。對一線教師們的非原則性教學問題進行程度不適配的嚴厲指責,可能導致一線教師尤其是剛上講臺的青年教師充滿挫敗感且不知所措——這就完全背離了督導工作的初衷。另外,高校在宏觀目標、遠景目標或戰略目標之下,要精準把握具體戰術目標或近期目標的設定,讓督導工作具有適當的標準、明確的要求和合理的剛性,不能讓師生在不同督導員的不同口徑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見下無所適從。同時,由于班與班、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目標要求的設立及工作方式的選擇應當充分體現彈性和個適性,教學督導工作要根據現場摸底和調研的結果,實事求是地因應施策。在與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中,督導員應保持最大的耐心、細心和熱心,秉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的姿態,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手段,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有效助力師生成長和進步。

其二,有效把握時代機遇,全面剖析督導工作的科技需求點,充分依托科技賦能。依托科技賦能是要將新興科技靈活巧妙地應用于督導工作的各方各面,讓督導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乘技術之機、用發展之利。激發和釋放科技的“良善特性”,以生成督導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及精細化,有賴于相關部門協同處理好三層關系。首先是價值觀念、制度規范與科學技術的聯動協同?!凹夹g領先了,思維卻沒能跟上”是目前我國許多行業或崗位在技術應用上的痛點問題,督導工作領域正有此“患”。新的理論或技術生成后,在價值觀念培育和制度規范建設層面需及時跟進,讓新興科技在督導工作的實踐中得以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而非與時代發展的機遇失之交臂。這也是督導工作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其次,積極應對、妥善處理“傳統”與“生成”的相互掣肘和沖擊。異構的或異類型的新興科技由于跟傳統督導工作的發展戰略及心智模式相沖突,很容易遭到排斥和稀釋;新興科技的進入則同樣可能對傳統督導方式的優勢要素產生激蕩[19]。做好解構與重構,降低轉型過程中的成本代價,并最終完成“傳統”“現在”“將來”的無縫聯結,需要著力的地方有很多。譬如,要及時更新、引進新興技術與設備,構建良好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生態,讓高科技成為督導工作過程中得心應手的助理;要及時引導督導員轉變觀念,實現督導工作之技術應用從學用到會用、到活用、再到善用的能力水平轉變。再次,應妥善把握新興科技與督導工作的基本結合點。教學督導工作并非所有環節都能依靠新興科技賦能,也并非所有新技術都能為督導工作所用。督導管理部門應對“科技”與“督導”的具體結合點進行精準定位,進而有效梳理和正確處理以下問題:科技賦能是賦能督導工作的哪些方面,在多大的程度上賦能;新興科技能否解決督導工作領域現存的難點、堵點或焦點問題。

其三,采用“立體環繞”的督教督學和聽課評課方式,注重對教學過程的全方位深入考察。前文已述及,現在許多高校的督導考察方式既非過程考察,也非結果考察:督導員隨機選取一節課觀摩,既無課中的聚精會神也無課后的反復研究,下課后督導員就匆忙朝著另一教師的另一堂課“飛奔而去”。不僅如此,督導員在這短短的45分鐘內,除了聽課觀課,還需“一心多用”:完成各類材料或表格的填寫,譬如記錄、打分、寫評語……顯然,督導員的聽課效果和效率是大打折扣的,督導員對于課堂所做評價的客觀性是值得懷疑的。采用“立體環繞”的督教督學和看課評課方式,振裘持領之舉在于加強督導員與課堂的立體交互,確保督導員對教學活動的“環繞式”全面觀照。為充分實現督導員對教學活動的“過程+結果”全面立體考察,從時間維度來說,應實事求是地根據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及課程本身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具體的督導時長;從空間維度而論,督導員必須能徹底融入教學,不斷調整和轉變角色,一會兒是作為教師,一會兒是作為研究者,一會兒是作為尖子生,一會兒是作為差等生……[20]而非永遠作為“查課者”,而非總是浮在表面、飄在外面,充當教學活動的旁觀者和邊緣人。督導員唯有深度浸淫于教學過程的“道”與“術”,精準識別師生發展的具體需求,寓需于“術”,才有可能充分洞悉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而正確鑒評教學活動的品相與品質?!傲Ⅲw環繞”意味著要動態地、近距離地觀照教學體系的所有截面,要深入調研教學系統的所有子系統,要對學生學習的知、情、意、信、行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課終考核等環節的具體情況有全過程跟蹤、全要素監測、全時空評查和全方位問效。

(四)懷材抱器:教學督導工作隊伍建設的" 時代要求

其一,有關部門在選聘督導員時應注重對申請人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德性修養進行嚴格把關。督導員是教師,但他同時還是督導教師教學的教師,這種雙重身份要求他的品行及修養必須過硬,必須堪為師生的榜樣。他們在督導過程中首先應做好教師們立德樹人工作的模范引導。督導的“導”有“引導”“向導”“指導”之意,換言之,督導員是領頭羊,是帶路人,是教學前沿陣地的開拓者,是教學新風尚的引領者。督導員應當深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辜負組織和師生的信任。從職業能力和專業水平來說,督導員既應是卓越的教學理論研究者、教學改革推動者,又應是學科、專業及課程建設的中流砥柱,還應是懂得管理科學、領導藝術和教育規律的優秀的教育管理者[21]。從職業道德和品性修養而論,督導員應是低調務實的“大咖”,平易近人的“先生”,高風亮節的“模范”,甘為人梯的“師者”。他們深知自己所從事之工作的神圣性與嚴肅性,應為自己能站在高教陣地不可或缺的崗位上助力師生發展而甘之若飴,應為自己能代表學校有關部門把好教學質量的重要關口而竭盡全力。他們應能適時轉換角色,多站在一線教師的立場、多從受教育者的視角去體驗和審思,去感受師生的真實需求,去聆聽師生的反饋意見,去提供師生所需要的幫助,并最終促成師生的教學相長。

其二,優化專職督導隊伍,根據年齡、學歷、教學科研成就、教育管理能力、思政工作經驗以及督導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等來確立和調整隊伍結構。有些高校督導員隊伍的大多數甚至全體成員都是退休人員,這顯然是不合適的。退休教師因年齡原因可能導致精力、體力、觀念等因素已不能再勝任原先工作。教學督導工作事關一線教師成長、事關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多安排退休教師擔任教學督導員,只能說明高校未充分認識到督導工作、督導崗位的重要性,進而也恰恰說明高校有關部門或管理人員的決策理念和教育思想亟需調整。優化專職督導隊伍,要盡可能推動督導隊伍建設邁入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年輕化發展的快車道,既不能讓督導隊伍多是“退而不休”的老年人,亦要嚴格規避督導崗位多由一線教師兼任的現象,還要盡量確保督導員是教育學專業科班出身或接受過教育科學正規訓練。最后,在同等情況下,要選擇更受學生歡迎、更讓學生覺得沒有距離感、更能與學生平等親切交往的教師擔任督導員,如此,他才更能傾聽學生心聲、理解學生處境、共情學生感受,并盡可能多地從助力學生發展的視角和立場去尋求有效辦法,切實促進學生成長。

其三,強化針對督導員的督導評價和教育培訓。督導工作的重要性決定了它必須有較高的任職資格門檻,必須交由值得組織和師生信賴的人員去完成。一方面,要加強對督導員的“督”。須以公開透明方式助推督導員督導能力現代化,讓督導系統在陽光下運行、督導員在眾目昭彰下工作。督導工作的所有內容都有記錄和備案,是確保督導員認真履職,敦促督導員與師生互相尊重、平等交往的重要條件。有關部門應當針對教學督導工作建立起專門的監督監察機制,既要完善從上而下的監督管理辦法,又要開拓師生對于督導員的自下而上的意見反饋路徑[22],還要定期對督導員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考評,考評結果與薪酬待遇及是否續聘直接掛鉤。另一方面,要完善對督導員的“導”。如上文所述,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是專業化、職業化的工作,有其自身的本質規律和崗位特點,不能與教學科研崗位或教育行政崗位全然等同——有著豐富教學科研或教育行政經驗的人員,不一定就能勝任教學督導工作。有關部門應針對準督導員開展系統的、科學的專業化培訓,并規定他們只有經過扎實的培訓和全面的考核后方可上崗上位。

參考文獻

[1] 周洪宇,李宇陽.ChatGPT對教育生態的沖擊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4):102-112.

[2] 霍忠義,戴生岐.大學理工科教師人文素質構建探析[J].江蘇高教,2016(04):101-104.

[3] 王建華.論“高等教育理論”的建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01):12-22.

[4] 約翰·塞克斯頓.據理必爭:教條主義時代中的大學[M].劉虹霞,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90.

[5] 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8.

[6] 韓麗穎.新生代大學生發展的特征、矛盾與對策[J].社會科學戰線,2022(03):215-233.

[7] 劉鐵芳,顏桂花.教師:活在師生關系之中[J].大學教育科學,2015(03):76-81.

[8] 包水梅,陳嘉誠.高校學生評教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基于L大學2139門課程學生評教數據的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22(06):54-63.

[9] 楊文杰,范國睿.教育督導制度改革:1977-202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督導改革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發展研究,2017(21):1-15.

[10] 徐美.高校教學督導員課堂教學評價的權威性: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6-8.

[11] 徐愛萍.高校教學督導制度的路徑選擇[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01):17-22.

[12] Deng Wenjing, Jiang Bo.Improving the Effect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Real-Time Supervision of College Students[J].Advances in Multimedia,2022(09):67-79.

[13] 薛國鳳.從“局外”走向“局內”:高校教學督導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4(06):86-90.

[14] 張勤.高校教學督導聯盟組織的實踐與發展趨向[J].教育研究,2014(01):154-158.

[15] Hechuan Sun.Accountability and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M].Shenyang: 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4:13-20.

[16] 顧明遠.外國教育督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45-157.

[17] 陳企盛.怎樣督導員工[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43.

[18] 孫河川.教育督導與評估指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49.

[19] 歐陽鵬,胡弼成.教育在積淀與生成聯結中:為何及何為[J].大學教育科學,2022(05):31-38.

[20] 沙利文,格蘭仕.美國教學質量監管與督導[M].翟帆,譯.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107.

[21] 莫斯利,麥根森,彼特瑞.督導管理:授權和培養員工的藝術[M].劉慶林,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16.

[22] 姚相全,周東明.高校教師對教學督導的認識與期望的調查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05):66-69.

The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Ouyang Peng

Abstract: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is inevitably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potentials of their external environment.In addition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fully grasping the external potential, all stakeholders should remain highly vigilant about the problems of unfairness, imperfect systems, imperfect methods, and lack of skill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There should be a focuson innovating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supervision work and effectively promoting supervision work that follows the essential laws, has a reasonable system, efficient working" methodsand a high-quality work team. Furthermore, central government's series of spiritual instruction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taken as conceptual guidance and action basis; transcend cognitive barriers, eliminate conceptual deficit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supervision work; deepe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resources, and accurately define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supervision work; based on the laws of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he goals and methods of supervision work; deeply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mand points of supervision work, and fully rely o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dopt a three-dimensional surround methods of supervised teaching, supervised learning, observing classes, listening classes, and evaluating clas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and in-depth inspec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e the age and quality structure of supervision team,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trict control of applica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especially the moral cultivation when selecting supervisor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training for supervisors.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supervision concept; supervision system; supervision methods; supervisor team

(責任編輯" 陳劍光)

收稿日期:2024-03-06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數字化賦能家庭德育促進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22YBQ-013)。

作者簡介:歐陽鵬,湖南湘潭人,法學博士,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長沙,4100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操| www.精品视频|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国产丝袜91|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91在线|日本|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亚洲二三区|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h在线观看| 97综合久久| 久久超级碰|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av在线无码浏览|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天堂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11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在线国产三级|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自拍欧美亚洲| 久久熟女AV| 国产色婷婷|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麻豆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jizz|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在线天堂| a级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99热最新在线|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