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講道理”三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出思政課的本質,這一科學論斷是對思政課課程本質認識的新命題新要求新境界。為深刻把握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要求,就要從何為、為何和如何三個維度對思政課本質進行深層理論思考。從內涵意蘊分析,思政課要講的道理內涵豐富,需要搞清楚思政課關鍵講的是什么道理。從意義角度出發,需要搞清楚思政課的本質為什么是講道理。從實現路徑而言,思政課講道理路徑多維,需要搞清楚思政課如何講道理。這一重要論述對認識思政課本源本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思政課守正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持續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思政課;本質;講道理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堅定政治信仰,樹立正確三觀。思政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那么思政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人們看待一件事情,無非三個層次:現象、規律和本質,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思考、推理、總結,擁有大格局和大智慧的人能夠看透事情背后的本質。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1]”這一重要論述對認識思政課本源本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思政課守正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持續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思政課講的是什么樣的道理
從內涵意蘊分析,認識思政課講道理的豐富內涵,需要搞明白思政課講的是什么樣的道理。思政課要講的道理意蘊甚廣,關鍵是講清楚道和理。從道的層面來說,思政課講的是自然之道、歷史之道、文明之道、世界之道;從理的理念來講,思政課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成功之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之理、青年學習成長之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要把‘道’貫穿于故事之中。[2]”可見,“道”是中國故事的核心理念,離開“道”,故事就會空洞無內涵。古往今來,大家都非常喜歡聽寓言故事,一則好的寓言不僅記錄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更承載著貼近生活的深刻道理。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道為體,術為用;術易學,道難悟。相對于術(實操技能性學科),從道的層面來說,具體講的是:一是自然之道。講清唯物辯證的自然觀,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來認識、理解和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視為生命共同體,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歷史之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中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動力,明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主線,汲取歷史進程中積淀的砥礪奮進精神力量。三是文明之道。講清人類文明發展的演進規律,包括一般規律、特殊規律、文明互鑒規律、歷史規律等,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奮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四是世界之道。世界是由眾多國家和民族組成的一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科學判斷世界發展大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全球治理新體系,昭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人類社會的光明前途。
學之有道,言之有理,道在人們心中,理規定日常行為。道和理的關系好比規律和規則的關系,如果只認理而不講道,社會沒有道,理將會非常地僵硬、教條,而先講道,人人都守道,理會自然而順。思政課除了上面要講的道之外,從理的理念來講,思政課還要講的是:一要講明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道理,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之理寓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中,堅定科學信仰;二要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成功的道理,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理寓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之中,賡續紅色血脈;三要講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道理,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之理寓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之中,凝聚奮進力量;四要講實個人處理問題的道德和法理,將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之理寓于《思想道德與法治》之中,提升道德法治素養。
二、思政課本質為什么是講道理
從意義角度出發,深刻領會思政課講道理的深遠價值,需要想透徹為什么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思政課“講道理” 三個字言簡意賅點出思政課的本質,明確思政課的任務要求,契合了學生認識成長的發展規律;領悟思政課的理論真諦,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指明思政課的前進方向,推動了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意義。
第一,明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任務要求,契合了學生認知成長的發展規律。思政課與知識傳授性、技能訓練性等課程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強調以深刻的思想來教育啟迪學生,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解決學生“知不知”的問題,還要進行價值引導,幫助學生解決“信不信”的問題。“‘講道理’是一種啟發式的理性教育原則,蘊含著培養人的理性教育理念[3]”,新時代的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知識充滿渴求,對真理執著追求。思政課通過講道理的教育方式,帶領學生尋找在社會現象、時代問題、人類實踐、歷史進程之中蘊含的寶藏,用理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用哲理的偉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用思想的活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達到以理啟人、以理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第二,領悟“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理論真諦,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思政課講的不是一般道理,而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治性和學理性、真理性與價值性高度統一的道理,其教育內容是有理可循、有據可依。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在于能夠指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中國的發展和建設,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充分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從根本上來講,思政課只要講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魅力,講好講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故事,就能被大學生所接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就會彰顯出更強大的說服力。
第三,指明“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前進方向,推動了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從表達方式來看,“講道理”本身就是一種中國式表達,“理”在中國社會從古至今被廣泛應用,比如:“讀書明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等。梁漱溟曾說過,中國文化的宗旨說到底就是“講理”兩個字,“講道理”具有豐富的中國哲學意蘊,思政課的力量來自其所說道理的力量,道理令人信服,才能被人所接受;從溝通技巧來看,思政課是觸動心靈的課程,講好思政課不能單純地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必須做好理論學習與實際運用的結合文章,貼近社會、貼近實踐、貼近學生,深入挖掘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最鮮活的素材,找準切入點、聚焦關鍵點、把握結合點,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揭示出其背后的道理,用小故事講大道理,擺事實講道理,讓黨的科學理論走心走深,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三、思政課如何講道理
從實現路徑而言,準確把握思政課講道理的實踐要求,就要弄清楚如何把道理講好、講準、講深、講透、講活,即協同育人因素、精鉆教材教學、深耕學理研究、融合社會實踐、講求方式方法,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實效。
第一,協同育人因素,把道理講好。打造師生共同體,凝聚育人新效能,講道理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輸出,教師和學生是主體間性的關系,兩個主體是緊密結合、互促互進,“教與悟”在思政課發揮著重要育人作用。一方面,教以生為本,教師用心教,是講好思政課的關鍵。“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需要用心為學生感悟、體悟、追悟、醒悟、覺悟創造條件,堅定政治信仰,強化人格塑造,聚焦青年學生的本質需求,將“經師”與“人師”統一起來,回應青年學生的合理關切,把價值觀念準確清晰地講授給學生,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肩負起思政教師的使命擔當。另一方面,學以悟為根,學生用心悟,是學好思政課的重要方式。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西游記》中,悟空、悟能、悟凈都含“悟”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師傅點化和教導如何,最終還是要徒弟們去領悟、去修行。“拔節孕穗期”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理求理需要,也有一定的悟理明理能力。因此,學好思政課,大學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學習主體性,明晰知識脈絡,把握理論內容,掌握社會規律,感受思想魅力,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地進行學思踐悟,不斷把道理轉化為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行動遵循,從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第二,精鉆教材教學,把道理講準。提高教學質量,吃透教材是關鍵。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南。思政課教材與一般課程教材注重理論與知識的不同在于,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與思想性,從思政課教材統編制度實施以來,思政課教材選用要求高度統一、使用要求最高,這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思政課道理有沒有講準,與教師如何使用教材有著很大的關系。當前,有些青年教師對教材內容和學科體系沒有吃透,不能脫離教材甚至照本宣科,陷入教條式教學;也有部分年長教師以多年的教學經歷為托詞,撇開教材進行教學,造成隨意化教學。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思政課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力不強、政治領悟力不足、教育感召力不夠。“對于教材中高度凝練的結論和觀點,要引導學生把握其來龍去脈,掌握其基本原理,從學理上全面闡發”[4]。思政課不是簡單說教,思政課教師要以教材為藍本,在教材研讀上下功夫,重視教材、精耕教材、鉆研教材,立足教材又跳出教材,守正創新講準道理。
第三,深耕學理研究,把道理講深。內容是思政課的靈魂,“理論性”是思政課基本屬性,思政課有其內在的研究范式、內在邏輯和體系建構。思政課“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于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5]。當前有的教師追求課程內容的“通俗易懂”而放棄理論的深入研究,用案例淡化理論,用話題弱化知識,用段子虛化問題,用形式虛化內容,學理支撐不足降低了理論的說服力,知識碎片化影響了理論的系統結構性。打鐵必須自身硬,思政課教師要想站穩三尺講臺,需要跳出學科看學科,不斷借鑒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等學科研究視角,全方位開闊思路,更新知識結構,提升理論素養,錘煉黨性修養,推動教學內容學理性深化,推動教學目標思維轉型,推動調查研究成果轉化,深度剖析教學理論,以理服人講深道理。
第四,融合社會實踐,把道理講透。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如何講透思政課的道理,很重要的就是融匯社會實踐講道理”[6]。當前存在脫離社會講政治、脫離生活講價值、脫離實踐講理論等問題。思政課堅持知行合一、篤行致遠,有機融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志愿服務、義務勞動、實地訪談、調研參觀、校企合作等活動,挖掘思政素材,引領學生去洞察社會、探究真理,把理性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將紅色文化資源、優秀身邊事例、典型中國故事作為鮮活素材融入思政課教學,用事實證明觀點,用事例體悟人生,用故事闡述道理,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洗滌學生靈魂,加深理論與實踐的鏈接,觀照社會講透道理。
第五,講求教學方法,把道理講活。課堂教學是思政課主渠道,豐富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增強思政課吸引力,有機組合講述式理論課堂、問題式翻轉課堂、對話式思維課堂、智慧式網絡課堂、沉浸式情景課堂、關聯式立體課堂等課堂進行講道理,多說讓人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話,多做小事善事好事,讓授課語言接地氣、教學內容引共鳴、教學方式有藝術、課堂教學有活力。根據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實現橫縱貫通、有效覆蓋、精準傳播,多樣方式講活道理。
結束語
概而言之,深刻把握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要求是時代要求和現實任務,思政課教師有必要從為何、何為和如何三個維度對思政課本質進行深層思考,學習研究新表述新論斷,踐行教育新使命新任務,筑牢思政教育主陣地,譜寫鑄魂育人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3]殷玲玲.“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內在意蘊與實踐理路[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2022(5):92-100.
[4]趙冶,余一凡.“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科學論斷的內在依據和實踐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22(9):131-136.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6]張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意蘊[J].教學與研究,2022(11):89-96.
作者簡介:汪菲菲(1993— ),女,漢族,安徽無為人,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2020年度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研究”(課題編號:azcg3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