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東
摘 要:在當前課程改革與轉型的背景下,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實施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是順應新課改發展方向的創新教學手段。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遵循大單元視角,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將知識點進行合理整合,從而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文章聚焦于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的特征,并探討如何有效地開展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從而促進學生高效的知識掌握,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特征;策略
大單元整體性教學以主題單元為依托,擺脫了傳統單一知識點的講解,實現了學科內知識的整合。其在對大單元內知識點進行提煉整合的基礎上,形成系統性知識體系,更便于學生從整體上連貫知識點,實現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全流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對其進行運用,可以通過在宏觀層面上整合課程內容,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擬定大任務和設計評價機制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實現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目的。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認識到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優勢,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中去,實現深度學習的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的特征
(一)整合性
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不是以單一課時作為教學內容開展,而是立足于單元統籌,去進行教學目標的明確、內容結構的合理分配、資源體系的建立以及單元評價方式的訂立。在大單元整體性設計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以大單元教學內容為基礎,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過程進行有機整合,從而構建一個統一而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各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形成協同效應[1]。在整合性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課標和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融合,建立知識點間的關聯,讓學生在完整、統一的教學過程中,去進行知識的遷移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思想政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聚焦性
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整體性特征不言而喻,其注重多個知識點的有機整合,但同時其也具有聚焦性的特征。大單元整體性教學以核心概念或主題為焦點,旨在圍繞核心概念進行知識點的輻射講解,讓學生更高效地把握學科的本質和核心,實現高效的學習目的。在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明確單元教學目標,集中資源和精力,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或難點。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圍繞單元主題進行,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深入理解和掌握核心內容,提高教學的高效性,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關聯性
以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指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注重單元內知識點的關聯性,旨在融合大單元知識點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掌握。關聯性強調不同知識點間、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注重知識的融合,更便于學生在大情境中對思想政治知識點的連貫運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深度研讀單元內容,建立單元內知識點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宏觀的知識結構,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遷移和應用所學知識,獲得扎實的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實現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2]。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策略
(一)凝練大單元,提取大單元教學主題
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高效開展離不開單元主題的確定。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開展超越了傳統以單一知識點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而以大單元為基本單位來組織教學內容,其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全面、系統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依據課標和學情,深度研讀教學內容,并從中提煉出單元主題,并使之貫穿整個教學單元的主線,將不同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從而促使學生對這一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單元主題的引導下去進行整體性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第一單元《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內容教學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梳理單元教學內容,依據課程綱領和育人目標,圍繞“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單元教學內容,明確本單元教學主題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在凝練大單元教學內容,提取出大單元教學主題后,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立足于單元主題,將本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合理串聯,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及決定性因素。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學生可以進一步明確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我國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通過在明確大單元主題的基礎上,將單元內不同知識點進行串聯,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明確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和融合,可以讓學生在明確的思路引領下去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實現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的高效開展。
(二)綜合考慮,明確大單元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內容和掌握程度的濃縮體現,也是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依據。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深入理解課程內容,明確學生學習需求,并將教學內容中的核心概念、重難點與價值觀轉化成具體的教學目標,從而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提升[3]。在這個過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保障學習目標的貼合性和挑戰性,保證其既能夠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概括,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又要能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大單元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去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深入,實現高效的學習目的。
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第一單元《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內容教學時,教師通過對課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課標內容要求為:了解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對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認同。通過對學情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明確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達到什么樣的學業質量以及實現怎樣的素養目標。在結合課標要求和學情的基礎上,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1.學生了解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價值和內涵,以及其在經濟發展歷程中的具體體現;2.學生能夠初步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觀念,去進行社會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觀察和分析,明確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通過教學目標的明確,可以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確切的依據,也能幫助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這對于高效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三)情景真實,創設大單元整體教學情境
大單元是一種學習單位,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學習事件、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因此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微課程。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立足于大單元理念,從知識的整體性出發,為學生創設大單元整體教學情境,將單元知識聚集于一個完整的情境中,從而在真實的情境發展中,激活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知識吸收效率,助力學生高效知識掌握。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內容,打造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使學生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探索和理解思想政治概念,并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去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索和深入,從而獲得更為深刻的知識感悟,提升課堂學習效率[4]。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情境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情境的適用度和參與度,提升學生對情境發展的關注度,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大單元教學情境中去,實現學習效率的有效性和教學過程的活躍性。
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內容教學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通過對課標、學情和教學內容的分析,明確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圍繞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促進關系開展,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1.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并探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2.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目前個人收入分配的制度、方式,并在思考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基礎上了解我國社會保障。”在明確大單元主題和目標后,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父母的工資福利情況,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內容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在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真實生活情境中,可以引發學生的了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從父母工資的現狀出發,分析工資的構成,包含哪些社會保障福利,是否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國家設置的福利保障?為什么?在深度思考和探索中,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大單元情境中去將各個零散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鏈接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現實問題和真實情境解決中實現學生深度的知識掌握。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借助生活實際合理聯系單元學習內容,在大單元整體教學情境實現對單元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升課堂教學
效率。
(四)擬訂大任務,推動學習力進階提升
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整體性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擬訂大任務,以知識問題為引導,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設計涵蓋整個教學單元核心內容和技能的綜合性任務,從而讓學生在任務執行過程中,體驗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的整個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單元教學內容,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基礎,設定貼合教學目標的大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去進行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獲取。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習現狀,合理規劃探究路徑,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高效的知識掌握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內容教學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將創設的探究“父母工資和社會保障的現狀”情境轉化為:1.我國公民應該享受的經濟義務和責任有哪些?2.探究社會經濟發展和公民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關系。通過大任務的提出,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單元內容的深度挖掘和合理運用去進行任務的完成,實現大單元教學內容的貫穿交織,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單元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立足于大單元教學內容開展知識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要根據學生的探究方向和探究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直面任務的本質,并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進行學習探究,從而獲得深刻的知識理解,實現自身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改進。
(五)評價可測,設計指向真實學力的評價任務
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中,設計指向真實學力的評價任務是確保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環節。其與傳統評價形式相比,更突出對學生知識深層理解和素養培養的關注。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進行評價設計時,要保障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目的緊密對應,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在核心概念、關鍵技能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真實學力水平[5]。為了提升評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教師要依據具體的教學活動設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和評分細則,以明確學生在哪個學習環節需要達成的具體學習任務。在這樣明確的指導規范下,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達成的學習成果,而且在這種評價環境下,學生還能獲得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明確努力方向,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自我提升的欲望,促進高效的課堂的構建。
結束語
大單元整體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關聯性,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知識碎片化、孤立化的問題,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大單元整體性教學符合當前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是落實新課改的重要舉措,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認識到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優勢,并通過整合大單元內容、創設單元教學情境、擬訂大單元任務以及設計評價機制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永翔.高中思想政治課大單元整體性教學設計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6):39-41.
[2]劉石成,黃盈.高中思政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J].中小學德育,2024(2):23-26.
[3]鐘賢君,黃志勇.把握新結構教學評框架設計大單元整體性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6):19-20.
[4]劉佳麗.當前高中思政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實施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3.
[5]楊林靜.大概念視角下高中思政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