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公司律師制度的順利推行,公司律師執業人數逐步增加,公司律師隊伍已經成為企業風險防控、法治文化宣傳貫徹的重要力量。公司律師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思維、商業思維,深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承擔企業參謀助手角色。公司律師執業中存在的問題是,雖受多方管理,但未形成統一的考評機制,工作成效不明顯,執業影響力有待提升。完善公司律師管理機制、提升公司律師執業效能,建議從優化公司律師管理方式、提高公司律師業務素質著手,全面提高企業風控能力,加快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關鍵詞:公司律師;執業效能;依法治企;法律實務
中圖分類號:D9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1-0062-04
The Positioning of Corporate Lawyers
and the Path to Enhancement of Practice Efficiency
Cai Zhangyan
(Fujian Exppressway Financing Investment CO., LTD, Fuzhou 350028)
Abstract: With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porate lawyer system, the number of corporate lawyers in practice has been rising, and the team of corporate lawy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porate risks and the propa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Corporate lawyers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use legal thinking, business thinking, in-depth participation in business management, to assume the role of corporate consultant and assistan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lawyers are that, although they are subject to multi-party management, they have not formed a un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ir work is not effective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practice needs to be enhanc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rporate lawyers and enhance their practice efficiency, it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tyle of corporate lawyers and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quality of corporate lawyer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control risks and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orporate lawyers; practice efficiency; governing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law; legal practice
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關于建設公司律師隊伍的目標以來,公司律師制度日趨完善,公司律師逐步成為依法治企的中堅力量。大力推行公司律師制度,充分發揮公司律師的參謀助手作用,對于全面提高依法運營能力、規范企業經營決策水平意義重大。本文以公司律師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公司律師制度沿革過程、公司律師的身份定位及執業思維特點,著重關注該群體在執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探討發揮律師執業效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重在探究如何進一步發揮公司律師的社會價值,如何更順暢地完善律師執業保障機制,為法治企業建設建言獻策。
一、公司律師制度推行情況
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構建公司律師制度: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1]。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6〕30號),要求推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兩公律師制度,爭取全面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服務需求相適應的中國特色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體系[2]。2018年12月,司法部頒布《公司律師管理辦法》(司發通〔2018〕131號),正式確認了公司律師身份,并對公司律師的申請程序、權利保障、監督與管理予以規范。
公司律師制度推行以來,公司律師人數逐年增加,成為律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福州市為例,自2018年開始推行公司律師制度,同步啟動公司律師執業申請工作,截至2023年12月福州市共有執業律師6 590人,其中公司律師共計591人,占比8.97%(見圖1),已初具規模。由于推行時間不長,公司律師數量現低于社會律師數量。
二、公司律師的身份定位
(一)公司律師的定位
作為公司律師制度的主要指導性文件,《公司律師管理辦法》明確定義公司律師的概念:“公司律師,是指與國有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依法取得司法行政機關頒發的公司律師證書,在本企業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的員工”[3]。該辦法提出公司律師具體任職條件:除了要求公司律師執照申請人員必須遵法崇法、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以外,還要求依法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或律師資格,與國有企業訂立勞動合同,并已累積一定的法律實務經驗(指法律事務工作年限達二年以上,或曾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一年以上)。
公司律師深度參與企業事務管理、業務開展全過程,承擔企業參謀助手角色。其提供的法律服務包括:為企業經營項目、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審查企業合同、章程、制度;參與企業重大合同談判,起草合同范本、法律文書;處理糾紛、代理企業訴訟、仲裁案件;法治教育工作等其他法律事務。
(二)雙重身份屬性
公司律師具有雙重身份屬性。其一,員工屬性。公司律師與社會律師的主要差別在于服務對象的不同。公司律師的服務對象限定為同意其申請律師執照的企業,不得在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兼職法律事務工作。公司律師作為公司員工,承擔對企業的忠誠、保密義務,根據企業委托事項辦理具體法律事務,接受企業管理、監督。其二,律師屬性。公司律師取得司法機關發放的律師執業證書,擁有律師執業權利,受執業紀律約束。公司律師依法享有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和發問、質證、辯論、辯護等律師執業權利,有權獲得與履行職責相關的信息、文件、資料和其他必需的工作職權、條件。公司律師除接受所在企業的日常管理外,還應接受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監督指導和律師協會的行業管理。
三、公司律師的執業思維
(一)法律思維
公司律師負責為所屬企業提供日常法律服務、風險防控建議,必須熟悉法律知識,具備法律思維。法律思維是指按照法律的邏輯(包括法律的規范、原則和精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王澤鑒先生認為法律思維的要義:“依循法律邏輯,以價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論證,解釋適用法律。”[4]法律思維的內核在于以法律、法理為準繩,追求法有所依、權責相當,用法律思維指導工作是公司律師的基礎能力。公司律師須熟悉基本法律法規、擅長分析法律關系,經常需要以提供法律意見書的形式答復法律咨詢。法律意見書作為法律思維的運用成果,一般需要界定咨詢問題所涉及的概念、論證咨詢問題背后的法律關系,引用關聯的法律條文,復雜問題還需要引用相關裁判案例,并提示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最終得出法律意見結論。
(二)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是指在熟悉企業運行模式、所處行業動態的基礎上,圍繞交易目的展開分析,在處理企業事務過程中充分考慮商務可行性,其內核在于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初入職場的企業法律從業人員往往以法律思維為主,日常工作精力集中于合同文本審查工作,追求構建完美的法律關系,對公司業務的關注度較弱。作為法律事務資深從業者,公司律師在處理法律事宜時需要兼容商業思維。公司律師通常要面臨復雜的商業情況,直接參與項目決策、業務模式設計、商務談判。故而,公司律師需要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日常性的法律服務,除了采用法律視角以外,還應當充分了解商業背景,考慮雙方交易地位,圍繞著商業目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意見。
(三)綜合思維
公司律師既是具備法律思維的商人,也是具有商業思維的律師[5]。公司律師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思維、商業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幫助企業控制經營風險、化解潛在危機,運用法律管理手段輔助企業良性發展。公司律師需要知悉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內控制度,確保項目決策事項高于合規底線,為公司領導決策提供具備操作性的風險防控建議;還需要了解企業業務發展方向、行業動態,在把控底線的同時,從成本最低、實操性最強的角度為企業選擇利益最優化的處理方案。
四、公司律師執業面臨的問題
(一)存在分散多頭管理現象
《公司律師管理辦法》第四條提及公司律師管理內容:“司法行政機關對公司律師業務活動進行監督、指導。公司律師所在單位對公司律師進行日常管理。律師協會對公司律師實行行業自律。”司法行政機關是指公司律師所在地的司法局。一方面,由于公司律師分散就職于各家單位,從事各行各業的法律服務,較難形成統一的公司律師管理方案。公司律師雖受多方管理,但未細化各方對公司律師的管理規范,導致管理相對松散。另一方面,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與公司律師所在單位之間欠缺交流,未深入了解公司律師實際工作情況。可見,各方就公司律師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重視程度不夠,公司律師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二)尚未出臺合理考評機制
公司律師雖受多方管理,但缺乏統一考評機制,執業成效未得到充分兌現。由于公司律師崗位特殊性,企業往往未對律師工作設置量化考核指標、未明確職級晉升通道。公司律師工作成果缺乏科學評價機制,工作成效未與考評結果、職級晉升相掛鉤,律師職稱等級評定工作亦被長期擱置[6]。司法機關、律師協會亦未形成統一、規范的公司律師考評機制,年度評價工作流于形式。公司律師執業目標未設科學引導,業績成果難以認定,工作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工作認可度較低
一是企業內部未設獨立的公司律師管理組織機構。目前,仍有多數企業未設置單獨法律事務專門機構,常見形式系將法律職能機構與后勤部門合署辦公。囿于企業管理隸屬關系,公司律師的工作關注點更多集中于修訂合同文本、被動回應法律咨詢,工作成果不易被發覺。二是公司律師視角與業務視角存在天然分歧。公司律師追求業務風險可控,講究法律關系清晰、雙方責任義務對等。業務部門關注經營工作進展、追求效率,有的人認為公司律師的審查意見增加溝通成本、阻礙業務序時推進,故而公司律師與業務部門極易產生分歧、沖突,企業對公司律師工作認可度會受到影響。
五、提升公司律師工作成效的路徑
(一)優化公司律師管理方式
發揮公司律師制度作用,保障公司律師履職權益,需要各方管理機構共同配合,完善管理運行機制,激勵公司律師在法治建設中發揮作用。
1.司法行政機關層面
出臺公司律師管理細則,細化公司律師執業權利的行使方式,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出臺公司律師考評推優方案,公示考評結果。可以采用綜合積分評價制,綜合統計律師業績、學術成果、參訓情況、公益服務參與度,結合行業大類對公司律師分類推優,科學評價律師年度工作成果。構建與律師所在單位之間的聯動機制,司法機關要加強與國有企業的聯系交流,了解公司律師執業實際情況,切實改進管理方法。
2.律師協會層面
發揮律師協會在公司律師與當地司法局之間的橋梁作用,依法爭取和保障公司律師群體的權益。為公司律師群體提供學習、交流機會,組織法律實務培訓、企業管理沙龍、論文指導講座等活動,助力公司律師提升執業能力。
3.企業層面
科學規劃公司律師職業發展路徑,具備條件的應單列公司律師管理序列,鼓勵公司律師參評職稱,設置公司律師職級,打通職業發展通道。推進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專業化,著力構建公司律師梯度隊伍,由公司高管擔任總法律顧問,暢通公司律師報告機制。從制度層面為公司律師履職提供保障[7],把法律事務管理納入企業合同管理、項目開展的必經環節,鼓勵公司律師對企業內控管理提出專業的建議。
(二)提高公司律師業務綜合素質
1.以解決實務問題為導向,推進業法融合。公司律師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思維、商業思維,提升法律實務能力,尤其要注重與業務部門密切聯系,積極對接企業發展戰略,主動為業務部門答疑解惑。在回復法律咨詢時應將晦澀的法律術語轉變為日常話語,盡量采用提問方式引導思考,幫助咨詢人員梳理爭議焦點,明晰法律關系。對于較為復雜的案件還可以采取類比方式,提供相關司法案例,簡明扼要地分析潛在風險、法律后果,提供針對性處理方案。簡而言之,公司律師需要掌握風險與利益之間的平衡,提出合乎底線的最優處理方案,通過解決實務問題爭取企業對律師工作成果的認同[8]。
2.運用統計、分析方式,發揮律師工作效能。在大數據時代,公司律師應掌握統計分析方法,用數字、圖表展現工作成果,定期梳理公司合同、案件,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合同分類可采用不同維度,對應不同的效果。(1)按照法律關系區分合同類型,可以知悉公司現階段主要合同類型,并為之設計合同范本,有效提升合同審批效率。(2)按照法律審查意見的接受情況將合同類型區分為常規審查型合同以及風險提示型合同,通過分析二者占比可以了解到公司在此類交易中的地位以及相應業務合規程度。公司律師在年度法治報告中應采用數據分析形式量化工作成果,直觀顯示律師工作為公司糾紛處理、業務順利推進所做出的貢獻[9]。
3.創建合規文化,展現公司律師價值。依法治企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程度、企業合規流程與企業業務開展的契合程度,與公司律師開展法律事務工作的難易度息息相關。作為法治文化的宣傳者、建設者,公司律師應根據企業經營特點牽頭創建企業合規文化,形成合規指引規范。為推動合規文化與法務工作的融合,公司律師應以法律專業為根基,以公司內外部環境特征作為切入點,將法律條文、內控制度轉化為簡明易懂的合規流程圖、風險提示表,引導企業各部門按照預設流程開展業務,提升合規工作能力。公司律師應帶頭做好合規文化的宣傳貫徹工作,推動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10]。在創建合規文化的過程中,公司律師應主動“融入業務、牽引業務”,構筑企業守法經營的底線,彰顯自己的工作價值。
六、結語
公司律師是企業風險防控的守護者,是依法治企戰略的踐行者,需要兼具法律思維與商業思維,熟練運用法律手段,切實解決商業問題。公司律師隊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公司律師管理工作存在分散多頭管理問題、缺乏合理的考評機制,公司律師工作獲得的認可度仍較低等。為解決公司律師執業困境、充分發揮律師工作成效,提出了若干建議:一是多方配合,優化公司律師管理方式;二是展現價值,強化公司律師業務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DB/OL].(2014-10-28).
https://www.gov.cn/zhengce/2014-10/28/content_2771946.
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DB/OL].(2016-06-16).
https://www.gov.cn/zhengce/2016-06/16/content_5082884.
htm.
[3]司法部關于印發《公職律師管理辦法》《公司律師管理辦法》的通知[DB/OL].(2018-12-13).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0371.
htm.
[4]王澤鑒.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
[5]郭建軍.公司律師身份再定位[J].法人,2014(11):39-41.
[6]馮道松.兩公律師制度的法律困境解決方案研究[J].法制博覽,2021(34):75-77.
[7]陳超.建筑施工企業推行公司律師制度的五化理念實踐探索[J].四川建筑,2020(4):353-354,357.
[8]張志偉,劉京衛,劉艮路.電網企業公司律師作用的發揮與轉化[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0(16):70-71.
[9]熊定中,楊一星.公司法務:定位、方法與操作[M].2版.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497-521.
[10]杜曉軍.激勵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推進法治建設的對策與思考:以貴州省銅仁市為例[J].中國法治,2023(4):102-105.
作者簡介:蔡張妍(1990—),女,漢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高速公路融通投資有限公司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法律。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