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肖依
摘?要:一直以來,企業管理教育的發展速度比商業實踐要慢得多,研究者和管理者經常批判正規的管理教育,不能讓學生把管理理論和知識成功地應用到實踐中。商學院的教育和教學過多關注理論、量化分析方法、工具、模型,短期績效和公司目標的實現,更少地關注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如整合性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決策能力及誠信正直品格的培養,以至于管理者批判商學院的教育者不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知識和技能來幫助其應對真實商業世界的挑戰。為此,本文認為企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和教學模式應該以該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去不斷地探索和優化,才更有可能培養出具備實際企業問題解決能力、決策能力及誠信正直品格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企業管理專業;核心素養導向;教學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75
1?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
根據國家商學院學會(AACSB,2013)的新標準,商學院應該在創新(innovation)、影響力(impact)及參與(engagement)3個方面持續優化,并且認為商學院和企業管理的教育應該為雇主和社區創造價值,改變商業和社會,與商業專業人士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提供真實企業實踐的學習經驗。培養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硬技能”如計劃、組織、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及自我管理能力,“軟技能”如溝通、團隊合作、沖突解決及人際關系能力是來自真實企業實踐中的預期。事實上,從以教學為中心到以學習為中心(非常強調體驗式學習)的范式轉變,是實現管理學教育中所需的專業效能的最為有效的路徑。
企業管理專業本科生旨在培養具備人文素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和誠信品質,掌握管理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經濟學、法學、社會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具備熟練應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協作與開展團隊工作的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承擔、創新精神、沖突解決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在現實的企業實踐中,管理面對的是實際的企業、組織和人,管理工作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復雜性,面對現實企業中管理工作的復雜性,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僅需要學習管理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還需要具備該學科領域的核心素養,才更可能應對復雜的管理挑戰。
2?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將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人最富有人性的一種本質力量,蘊涵著人的道德性、精神性與利他性。能力是人最引以為傲的一種本質力量,蘊含著人的創造性、能動性與內發性(余文森,2017)。余文森(2017)認為核心素質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發現的綜合性品質。企業管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企業管理學科本質和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開展企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時候,如何優化教學模式,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本文旨在解決的關鍵問題。
2.1?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
獨立思考意味著學生具備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教師在上完一堂課之后,學生都沒有提問、沒有問題,那就意味著這是一堂比較失敗的課。張楚延(2007)認為一堂能引發出許多問題的課是好課,能引發出難倒教師的問題的課是更好的課。因此,在面對當今快速多變的外部環境以及學生每天接受海量信息的雙重挑戰之下,作為商科教師的職責更應該是去不斷地激勵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尤其是深度獨立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不確定、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增強其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能力。培養問題解決技能也是AACSB認證的商學院最為重要的學習目標,實踐者也把問題解決能力作為考察商學院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一個必需的技能。
2.2?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決策的時空觀
決策結果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是定義決策智慧時非常復雜的因素(馬奇,2013)。管理者當時當地的行為不僅會在當時產生結果,也會在以后的某個時間產生結果,由于未來遠期結果很難預測,因此,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利弊權衡會導致決策出現偏差。當前的利益往往是即時的、清晰的,這會使時間上和空間上遙遠的利益處于不利地位。因此,管理者在決策制定過程中,象征性和實質性的滿足感會占據其主導地位,對短期結果的偏好,會導致管理者忽視某些模糊的、長期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對企業管理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長期取向及決策的時空觀。
2.3?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誠信正直的品格
企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未來商業系統中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能力和操守對企業乃至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德魯克在其《管理的實踐》一書中也提出,對于管理者來說誠信正直的品格最重要,僅僅依靠知識和概念方面的教育,管理者無法獲得完成未來任務的能力。管理者越成功,越需要具備誠信正直的人格,管理活動的開展本質上是一系列決策構成的,管理者的決策、決策跨越的時間幅度及其風險都會對企業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管理者必須把企業的整體利益置于個人的利益之上,使企業的利益與社會的利益相一致,企業獲取的利潤能夠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公允分配。因此,企業管理專業培養未來的管理者不僅需要學習管理理論、知識、技巧和方法,還需要培養其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正直的品格。
3?企業管理專業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模式
適用于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共同研討法、歸納教學法、仿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育的現實主義觀主要關注的是理解事實,幫助學生獲取理解外部世界的知識,教育的實用主義觀主要關注的是培養學生的精神和道德態度,使他們能夠處理不斷演化的社會問題。現實主義強調的是學習的認知構成,實用主義強調的是學習的經驗構成。現實主義是包括管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的主要觀點,這也是為什么講授法能夠成為最廣泛的教學方法的原因。講授法被認為是通過認知被動方法向大批量學生提供想法、理論、原則、框架和概念的最有效方式,它是一種正式的、系統化的方法,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發揮主要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的,他們僅有有限的機會來發展他們的管理技能,而且僅有有限的機會進行創造性和創新性的學習。但是講授法可以給學生提供內容基礎、思維模式,進而為經驗學習塑造基礎。
3.1?案例教學法
3.1.1?案例教學法的教學與育人效果
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將學術世界和企業實踐聯系在一起,通過對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將所學的理論和企業實踐整合在一起,并且為管理和組織問題找出可替代的解決辦法。案例研究常常被認為是一種主動學習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接觸到決策環境的多樣性,體驗團隊合作和人際關系,通過實踐學到比理論更多的東西,在案例分析中,學生有很大的機會去應用和測試他們的思維模式和知識。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概念,有機會進行知識的整合,給學生進行團隊合作提供環境,為學生承擔風險提供安全的實驗環境,給學生提供識別管理問題的機會,在受控的環境下進行商業分析、做出合理的決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戰略決策的能力。
3.1.2?案例教學法在戰略管理課程中的應用舉例
在講解戰略管理課程合并與收購戰略這一章時,引入了兩個案例讓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其中一個案例是聞泰收購安世,2019?年3月21日,聞泰(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生產商,兼智能設備和4G/5G智能終端的頂級制造商)以36億美元收購安世(Nexperia,荷蘭半導體元件制造商)。這筆交易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半導體并購事件,而聞泰是并購全球領先半導體制造商的第一家中國公司,那么并購之后這家新公司會成功嗎?第二個案例是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2013年5月28日,雙匯以708億美元,309%的溢價收購美國的一家豬肉生產商斯密斯菲爾德,該并購行為是盲目沖動還是物有所值。通過這兩個案例的深度分析,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公司并購決策的動因,并購后的整合問題,并購溢價及如何通過并購創造價值等問題。
3.2?共同研討法
3.2.1?共同研討法的教學與育人效果
共同研討法有助于提高個人和集體的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分享他們關于共同研討法的經驗,由此形成一種小組內的伙伴關系,他們通過觀察其他同學對某一概念或問題的反應來相互學習。共同研討的程序有助于構建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這有助于增強個體的自尊,在共同研討時每個學生坦誠地擁有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是維持這種平等的伙伴關系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研討形成的氛圍和樂趣能夠使得害羞或者在課堂中不敢主動發言的學生得到激勵,進而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這可以提高群體的凝聚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喬伊斯等,2021)。
共同研討法有助于提高個人及群體的創新能力和冒險精神,研究發現創新能力能夠在后天得到提高,教師通過每堂課程的設計可以盡可能地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對每堂課學習目標的設定、情感的培養、商業倫理價值的研究、企業實際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冒險精神,也能夠增加對課程概念、知識、理論的理解和課程學習的成效。
資料來源:參考借鑒布魯斯·喬伊斯等著《教學模式》(第9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3.2.2?共同研討法在戰略管理課程中的應用舉例
在戰略管理課程的第一章戰略管理導論和戰略競爭力這一章中,講解戰略的主要構成要素時,其中一個構成要素是進攻的次序,也即管理者或公司的戰略決策者投入承諾的節奏和競爭的次序是什么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可以采用共同研討法,讓學生分組研討以下問題,通過共同的研討,每個小組繪制出該公司的行動路線圖。
情境:一家區域的小型保險公司,想要通過一系列的并購成為一家全國范圍內的公司。
困境:他們計劃通過大量投放廣告建立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但是高管面臨一個“chicken-and-egg”(雞生蛋or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沒有知名的品牌形象,他們不能以有利的條款進行并購。但是憑借他們當前有限的地理范圍,他們不能擔負建立品牌所需投入的廣告的量。
問題:這家公司應該怎么行動?行動的次序應該是什么樣的?
3.3?大數據背景下的歸納教學法
3.3.1?歸納教學法的教學與育人效果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的信息獲取速度和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新技術開展學習,就要首先引導學生如何識別信息及將其組織成概念,這是歸納工作的基本內容,建立概念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管理和運用信息。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搜集和組織信息,形成分類和假設,同時有意識地發展歸納的技能,這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更為重要。歸納過程要求學生通過組織、分組和重組信息以形成概念,這樣就會使我們關注的領域知識變得清晰。
3.3.2?歸納教學法在戰略管理課程中的應用舉例
可以將歸納教學法應用到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首先,聚焦于戰略管理課程中重要的探究點,試著讓學生圍繞該探究點進行歸納的練習,如戰略管理領域的發展進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等問題,圍繞探究點引導學生先接觸與該概念相關的信息。然后,去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源等線上和線下渠道搜集和列舉信息和材料,并尋找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再通過分類形成概念。歸納模式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形成概念、學習概念以及應用概念,它能夠培養學生關注邏輯,以及關注知識本質的能力,這對于企業管理專業的本科生來說至關重要,邏輯和對事物的洞察力是管理者做出科學的戰略決策的前提。因此,具備歸納能力的學生,在成為未來的管理者時,更可能平衡和歸納概念出企業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它們之間的張力,更可能具備決策的時空觀。
4?結束語
相比于傳統的講授法,僅僅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地學習企業管理領域的理論、知識、方法、模型和工具,但是卻很難培養學生的“硬技能”如問題解決能力、決策能力,“軟技能”如溝通、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具備誠信正直的優秀品格。因此,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傳統的講授法的基礎上,多元化地采取能夠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共同研討法及大數據背景下的歸納教學法,進而有助于培養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決策能力,創新和創造力,以及具備商業倫理道德、誠信正直品格的專業化、復合型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布魯斯·喬伊斯等.教學模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張楚庭.大學里,什么是一堂好課[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376.
[4]詹姆斯·馬奇.決策是如何產生的[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