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艷
離開家鄉,也就遠離了農田和稼穡,然而故鄉的田野連同田野的四季,卻深深地烙進我的腦海。哪個時令的田野該是什么模樣,如一幀一幀的圖畫,時常在我的腦海浮現。
故鄉四季分明,一年收兩茬兒莊稼。在五月底至六月初收割冬小麥后,人們會及時播種經濟作物,諸如棉花、大豆、芝麻等;待收了秋,再播種冬小麥。如此,莊稼跟著季節循環往復,歲歲年年,鮮少變更。和秋季那些豐富多樣的經濟作物相比,我更關注小麥的長勢和收成。若小麥收成不好,有人可能會因此餓肚子,而沒有什么事比填飽肚子更重要了。這是祖輩口口相傳的說辭,也是根植于我們血脈中的認知。
進入五月,冬小麥在完成揚花授粉后,便進入至關重要的灌漿期。這是決定麥子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期,此時的麥子面臨旱澇、病蟲、熱風、倒伏等自然災害的考驗。深諳氣候和莊稼習性的村民時刻關注著天氣變化和麥田動靜,一刻也不敢放松。即使沒有農活,村民也會時常騎車或步行去田地里看一看。望著廣闊的田野,嗅著麥田的清香,摩挲著麥穗的顆粒,在心中殷殷地期待著老天賜予這片土地風調雨順,這大概是每一個在田間地頭耕作的百姓的愿望。這,自然也是土地和麥子的愿望。
此時的麥田,仍是一片蒼翠,像墨綠色的無邊大海。微風徐徐吹來,送來淡淡的麥香和清甜,鼻子一嗅,嘴巴里似乎就吃到了尋常卻讓人深感熨帖的饅頭,令人心里安適。綠浪在原野上翻騰,麥稈和麥穗也跟著風兒搖擺,一波接一波地,重復著不知疲倦的、單調的舞蹈,卻看得人心曠神怡。
麥子一天天地變化,它像不動聲色的魔法師,先是在綠色中泛出點點斑駁的淡黃色,接著那淡黃色便逐漸取代了綠色,直到麥子的綠衣在陽光和高溫的烘烤下完全消失,麥子就要成熟了。即將成熟的麥子一天一個樣兒,這時候,麥子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努力吸收陽光、水分和營養,結出飽滿的、沉甸甸的果實,實現它們扎根土壤的夢想,在鄉親們充滿喜悅的目光里等待著收割。
即將收割的麥田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在陽光的照耀下,麥田閃著燦爛而絢麗的色澤,那是世上最美麗的風景,也是最令人心動的畫卷。看著那片金燦燦的海洋,你會覺得大地如此豐碩而慷慨,你會覺得自己如此富有而滿足,你會覺得世界如此澄澈而美好……金黃色的麥田是收獲的開始,也是播種秋莊稼的開始。另外,麥田還會在人們的心中播下一粒叫作幸福和期待的種子,指引著人們腳踏實地向前走。我曾深情地望著那片無邊無際的金色田野,試圖把它印在我的心底,生怕手里閃著寒光的鐮刀劃破了它的完整。
然而,遠離故土多年,我也遠離了麥田和收麥,父親給我的那柄打磨得锃亮發光的割麥鐮刀,早已在歲月的風化中銹蝕。可是不知為何,不管我身處何方,五月的熱風不管從哪個方向吹來,都會令我恍惚并生出幻覺,它讓我嗅到麥田的味道,那是混雜著大地和野草的清新,卻又有著麥子獨特氣息的田野的味道。那味道有一種神奇的魔法,它像母親溫柔的手,像母親的呢喃,總能慰藉漂泊在外的游子。
家鄉的那片麥田牽動著我的心。我時常關注家鄉的天氣和麥子的狀況,并懷著深沉的祝愿,希望每一粒麥子都能以飽滿的狀態顆粒歸倉。我雖遠在千里之外,我雖早已遠離農活,卻每到麥子成熟的季節,時常隱隱地感覺我的手掌仍握著一柄锃亮發光的鐮刀,金黃色的麥田在等待著我,等待著我手里那柄沒人看得到的鐮刀,與它親密接觸。于是,每到麥子成熟的季節,我的心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向家鄉那片遼闊的麥田。這是沒有收割過麥子的人們永遠也無法理解的情愫。
而在我遠離故土的這些年里,皮膚曬得像麥子一樣顏色的父親時常告誡我,即使身在繁華的城市,也不要忘記家鄉的土地和麥田,要記得它們的味道,要記得食物的來源,要記得“粒粒皆辛苦”。只要記住這些,人生就會少走一些彎路,少犯一些錯誤。父親的話樸實純粹,就像他腳下的土地,沒有一絲浮華,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是啊,哪怕遠離了麥田,只要記得麥子的成長過程和它的味道,就不會丟掉麥子那金燦燦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