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2024年3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分子古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付巧妹,榮獲2023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多年來,她不辭辛苦地進行古人類學與古遺傳學研究,潛心追溯與疾病相關的、與機體功能相關的基因來源和演化機制。
付巧妹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熱愛大自然,是個停不下來的孩子。“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自由,從小就在山上玩耍,對自然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與后來從事古DNA(脫氧核糖核酸)研究有很大關系。”她微笑著說。
被西北大學錄取后,付巧妹主修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本科畢業后,付巧妹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2009年,她遠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深造,成為古DNA領域泰斗斯凡特·帕波的得意門生。
2012年下半年,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里接到一個非常重大的項目:西伯利亞西部4.5萬年現代人基因組。帕波決定讓付巧妹成為該項目的帶頭人。付巧妹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地投入古人類學與古遺傳學研究,通過古DNA技術,從一撮骨粉、一抔泥土、一段人類遺骸中尋找史前人類的痕跡,通過微量的DNA片段揭示群體遺傳特征和人類演化特點。
而后,付巧妹對一個4萬年前早期現代人進行研究,發現其遺骸中的DNA片段由于經過漫長的歲月,微生物污染嚴重,只有0.2%的DNA屬于人類,其中又有70%的現代人線粒體被污染。但付巧妹沒有放棄,下了很大功夫進行生物信息分析,最終證實了該遺骸的曾曾曾祖父母中有一個是尼安德特人,首次明確了滅絕古人類和現代人之間的交集。
回國后,付巧妹于2016年初進入中國科學院的古DNA實驗室,并著手組建古DNA研究團隊。2017年,付巧妹與團隊開發的古DNA捕獲技術成功獲取4萬年前北京田園洞人的古基因組,發現田園洞人已呈現亞洲人的遺傳特征,并明確沒有直接后代延續至今。這是中國第一例人類古基因組,也是目前為止東亞最古老的早期現代人基因組。
2020年,付巧妹帶領團隊分析北京、黑龍江地區距今4萬年來人類古基因組,首次解鎖中國冰河時代人群動態遺傳圖譜,揭示黑龍江地區1.4萬年前出現的古北方人群是美洲原住民所含東亞成分最直接的來源。該研究被認為是“古基因組學領域一個標志性突破”。
而后,付巧妹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緣白石崖洞的沉積物中獲取了東亞首例丹尼索瓦人DNA,從遺傳學角度證明丹尼索瓦古人類晚更新世時期在東亞的長期分布及與西伯利亞晚期丹尼索瓦人的緊密聯系。該研究入選國際“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除了科研工作之外,付巧妹還積極投身科普工作。她發表了《我是誰我從哪來?古DNA將揭開人演化的面紗》《阿爾泰尼安德特人含有早期現代人類基因》等系列科普文章,向大眾普及古DNA研究這門交叉學科。“做科研除了興趣,還要保持永久的好奇心,雖然很辛苦,但每當出成果時帶來的喜悅是超越一切的。”付巧妹直率地說。
2023年6月19日,在首屆阿勒福贊獎頒獎儀式上,付巧妹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獎。現在,付巧妹正著力打造一支能夠始終保持前沿,在領域內位于世界前列的中國分子古生物學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