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貝 解曉悅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要途徑。近年來,農村集體經濟雖然發展態勢迅猛,經營模式持續創新,但是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文章從農民對集體經濟滿意度的視角出發,探究影響河津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因素,以期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但能夠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而且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是“三農”領域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對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河津市以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助農政策,積極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持續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效益,推進共同富裕。雖然河津市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但在具體實際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滿意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河津市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理論研究和研究假設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環境有利于農村獲得豐富的市場信息、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資金支持,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利于農村吸納更多的技術管理人才,進而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專業性。同時,良好的經濟氛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可以為農村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農村產業的競爭力。由此,提出第一個研究假設:
H1:地區環境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會產生顯著性的正向作用。
扎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具備管理技能的人才可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大學生的加入能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注入新的活力;高質量的領導班子能夠協調各方矛盾,緊抓發展機遇;優秀的財務人員能夠提升資金利用價值,增強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的透明性。由此,提出第二個研究假設:
H2:人才隊伍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能夠帶來顯著的正向影響。
從直接手段來看,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特色產業,這既降低了農村集體經濟的運營成本,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又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從間接手段來看,政策采取人才引進、發放低息貸款、完善基礎設施等舉措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政府的支持還體現在規范土地流轉交易、鼓勵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由此,提出第三個研究假設:
H3:政府支持能夠顯著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
集體收益分配不公平會降低農民參與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村干部若存在自私行為,也會削弱農民的滿意度,進而降低農民的生活質量。此外,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產權邊界模糊等問題也會影響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由此,提出第四個研究假設:
H4:公正的收入分配會顯著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
發展潛力大的農村能夠不斷吸納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留住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加快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同時,發展潛力大的鄉村能夠通過增強自我“造血”功能,降低對財政補貼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綜合競爭力。由此,提出第五個研究假設:
H5:廣闊的發展前景會顯著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可以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員加入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其次,深入宣傳和解讀政府政策,能夠鼓勵和支持農民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最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能夠使農民認識到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幸福農村的重要性,有助于促進城鄉經濟的互動和融合,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由此,提出第六個研究假設:
H6:大力宣傳可以顯著提升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
成熟的村“兩委”能夠及時把握發展時機,帶領和組織農民發展優勢產業。他們不但可以高效協調各方工作矛盾,還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經營模式。村“兩委”致力于確保農民能夠獲取必要的生產要素,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由此,提出第七個研究假設:
H7:村“兩委”帶動引領會顯著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
實證分析
在借鑒相關學者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將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滿意度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地區環境、人才隊伍、政府支持、收入分配、發展前景、宣傳力度、村“兩委”帶動引領等作為解釋變量,通過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分析河津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測量題
變量 編號 問題 作用
地區環境 Exp1 所在村莊附近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條件良好 正向
Exp2 所在村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順暢,通勤方便 正向
Exp3 所在村莊發展集體經濟氛圍良好,自然資源
稟賦高 正向
Exp4 所在村莊集體經濟發展好,有農村特色產業支撐 正向
人才隊伍 Img1 本村集體經濟管理知識人員的專業水平高 正向
Img2 本村集體經濟人才之間協同合作良好,分工明確 正向
Img3 大學生愿意參與本村集體經濟建設 正向
Img4 村“兩委”安排一些更加專業的人員,優化領導結構 正向
Img5 農村集體經濟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高 正向
政府支持 Pay1 政府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土地整理 正向
Pay2 政府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村內資源開發 正向
Pay3 政府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第二、三產業 正向
Pay4 設立獎勵基金,對優秀村級集體經濟項目
予以獎勵 正向
收入分配 peV1 農民能夠準確判斷集體經濟凈收益 正向
peV2 村集體經營收入合理分配的認同度較高 正向
peV3 村級財務民主監督和審計制度健全 正向
peV4 村集體資產未出現流失、被挪用等現象 正向
peV5 產權的模糊性無法真正體現集體成員的個人利益 正向
peV6 村集體經營積極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 正向
發展前景 Lgt1 本村發展集體經濟不斷開發新型創業項目 正向
Lgt2 本村的發展前景良好,發展空間充足 正向
Lgt3 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正向
Lgt4 村內產業發展定位準確,創業機會充足 正向
宣傳力度 Sev1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村發展整體目標的
宣傳力度足夠 正向
Sev2 經常收到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信息和
宣傳材料 正向
Sev3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宣傳內容能夠清晰地傳達其意義和價值 正向
村“兩委”帶動引領 Sat1 村“兩委”在農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正向
Sat2 村“兩委”在農村發展集體經濟能起到協調與
指導 正向
Sat3 村“兩委”負責農村資源的整合和管理 正向
農民對集體經濟的滿意度 Loy1 愿意積極配合農村發展集體經濟并作出貢獻 正向
Loy2 愿意長期發展所在村落的集體經濟 正向
Loy3 非常看好所在村落的集體經濟未來發展 正向
通過效度檢驗、信度檢驗以及提取主成分矩陣,將數據納入SPSS26.0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實證結果如表2所示。實證結果表明,每個解釋變量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的影響系數均為正向,并都通過了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地區環境、人才隊伍、政府支持、收入分配、發展前景、宣傳力度、村“兩委”帶動引領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同時也驗證了七個研究假設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表2 回歸分析
系數a
模型 未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顯著性 共線性統計
B 標準錯誤 Beta 容差 VIF
(常量) 0.147 0.148 0.993 0.321
exp 0.174 0.047 0.160 3.663 0.000 0.525 1.903
img 0.122 0.044 0.115 2.760 0.006 0.573 1.745
pay 0.161 0.043 0.152 3.749 0.000 0.605 1.654
lgt 0.141 0.046 0.137 3.097 0.002 0.508 1.967
pev 0.119 0.039 0.114 3.002 0.003 0.687 1.455
sev 0.117 0.039 0.118 2.962 0.003 0.631 1.585
sat 0.111 0.040 0.111 2.800 0.005 0.633 1.579
研究結論
良好的地區環境能夠顯著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區位優勢有助于農村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技術和資金的支持,同時也因更靠近消費市場,能夠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繁榮,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第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為鄉村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良好的經濟氛圍有助于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者的創新精神,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凝聚力,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此外,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色農業可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人才隊伍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高素質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夠為農村集體經濟帶來新的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創新與發展,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第二,具備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的人員能夠更好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的開展,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水平。同時,他們能夠制定科學的經營策略,實現合理的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帶領農民發家致富。第三,教育者和培訓者可以幫助農民提升農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培養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創業精神,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
政府支持可以顯著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特色項目,這既降低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運營成本,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又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政府通過采取人才引進、發放低息貸款、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滿意度。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還包括規范土地流轉交易、鼓勵發展新型工業和服務業等。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穩定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滿意度。
收益分配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可以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推動農村社會朝著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當農村集體經濟獲得一定收入時,通過公平、透明的方式將收益分配給每個參與者,能夠提高農民的參與意愿和積極性,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凝聚力,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認同度和滿意度。與之相反,不合理的集體收益分配會打擊農民參與集體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產權邊界模糊等問題也會削弱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降低農民的幸福感。
農村的發展前景能夠顯著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發展潛力大的農村能夠不斷吸納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留住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這有利于加快農村集體經濟建設,不斷開拓新的市場,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滿意度。
加大宣傳力度能夠顯著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滿意度。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可以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加深農民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加入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為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其次,廣泛宣傳政府政策能夠幫助農民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含義和重要性,使農民積極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
村“兩委”的帶動引領作用能夠顯著提高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滿意度。成熟的村“兩委”能夠緊抓發展機遇,帶領和組織農民發展優勢產業;同時,在協調生活工作矛盾、引進人才和資金、制訂發展規劃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村“兩委”還積極推廣新的農業技術和經營模式,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