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鄉村面臨著人口外流、資源短缺等問題。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不僅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還能保護和傳承鄉村的獨特文化,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基于此,文章探討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發展實踐路徑,旨在為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助力。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能給農民帶來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還能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有利于一攬子解決“三農”問題,促進鄉村振興。但是傳統鄉村旅游更加注重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忽視了對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文旅結合,鄉村振興”是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課題,其強調將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與服務,讓游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這為鄉村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鄉村振興”取得的成就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進入21世紀,中國鄉村旅游開啟跨越式發展歷程。2006年,原國家旅游局確立“中國鄉村游”為旅游主題,并以“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為宣傳口號;同年8月,原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促進農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各地農村旅游發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原國家旅游局聯合原農業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的通知》,明確要充分利用“三農”資源發展旅游業。2015年,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在黃山市召開。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扶貧開發中的戰略作用,著力將鄉村旅游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游村鎮和鄉村旅游示范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游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營銷能力。同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旅游發展新領域。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的《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7年)》提出,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創新發展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健全市場監管環境,強化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風貌保護,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旅游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了全面部署,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產業的日趨成熟,鄉村旅游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
在政府的支持和文旅融合戰略的引領下,鄉村旅游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根據有關數據,截止到目前,我國已有50%以上的鄉村積極開發旅游項目,鄉村旅游業的收入在村民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斷提高,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紛紛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投資力度,加強鄉村公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整體環境的改善。同時,鄉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得到了完善,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隨著生態恢復、環境治理等工作的深入開展,不少鄉村的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相關調查結果表明,“生態旅游”已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增長,還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鄉村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年增長率高達15%。鄉村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以浙江省某地為例,當地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使村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番,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推動了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例如,湖南省某古村落通過建設文創園區,引入藝術家駐村創作,創新了當地手工藝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相關數據顯示,該村落文化創意產業的年產值增長超過30%,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
“文旅融合”也為村民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廣西某村通過發展鄉村民宿、鄉村美食、鄉村手工藝等項目,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調查顯示,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和環境面貌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鄉村旅游業起步較晚,還處于發展階段,許多鄉村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容易出現產品雷同、缺乏特色、商業化嚴重、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這不僅無法給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也限制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應該積極探索更為適宜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結合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設計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不斷完善產業鏈,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高質量發展
傳統旅游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為旅游產業鏈的構建奠定了基礎。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旅游業融入了“商、養、學、閑、情”等要素,為旅游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鄉村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深入挖掘有競爭優勢的鄉村旅游文化資源。其次,強化制度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在保護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合理開發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經營活動。再次,優化人才結構,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知識、經驗、技能等能力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勝任高質量的旅游文化服務工作。通過培訓本地人才、引進外來人才、實施激勵政策等多種方式,打造一支專業、高效、創新的旅游人才隊伍。最后,注重創新,引導消費升級。通過開發有文化內涵、創新特色的旅游產品,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不斷拓展旅游產業鏈,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推動鄉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發展實踐路徑
挖掘鄉村文化資源,激活鄉村旅游文化要素
鄉村應該以鄉土文化資源為基礎,激活鄉村旅游文化要素。挖掘鄉村文化資源,不僅能夠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還能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因此,鄉村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旅游產品和服務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體驗。比如,推出以鄉村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線路,如“紅色旅游”“傳統手工藝品制作”“民俗活動”等,引導游客深入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體驗傳統手工藝品制作過程,參與豐富的民俗活動等,使游客對當地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引發游客的情感共鳴。這有利于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
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受多元文化的沖擊,許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面臨著困境。通過挖掘和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將其融入旅游產品中,可以增強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使更多人參與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來。
值得注意的是,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要保持地方的特色,合理開發景區資源。同時,應巧妙地將商業活動與文化特色相結合,將商業行為融入旅游活動中,如展示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讓游客在體驗傳統文化的同時產生購買欲望,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
立足于本土特色產業,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項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發展實踐的路徑更加多樣化。立足于本土特色產業,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項目,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不僅能夠充分挖掘鄉村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還能夠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
鄉村要想成功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項目,必須充分發展鄉村的本土特色產業。以烏鎮為例,當地政府和企業利用烏鎮的文化資源和傳統產業,打造了具有烏鎮特色的文旅融合品牌項目,讓游客在欣賞江南水鄉風景的同時,也能深切感受到當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吸引了大量游客,為當地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其他地區在發展旅游產業時,也可以借鑒烏鎮的成功經驗。比如,江西景德鎮可以依托陶瓷文化,河北唐山可以依托皮影戲文化,陜西鳳翔可以依托彩繪泥塑文化等。如此便可以提升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文旅產品,從而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還要建立起完善的文旅融合品牌項目體系。例如,舉辦沉浸式民俗活動,如西雙版納的潑水節、大理的三月街、貴州羌族的火把節等,不僅能豐富游客的旅行體驗,還能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發展創意旅游,引領新消費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創意旅游成為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意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模式,巧妙地融合了文化、歷史和自然資源,通過富有創意的設計,為游客帶來了個性化的旅游體驗。在鄉村發展過程中,發展創意旅游不僅可以激發鄉村的文化活力,還可以引領游客的消費潮流,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比如,某地利用當地的美食文化,成功打造了美食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美食愛好者前來。又如,哈爾濱巧妙利用自身的冰雪資源優勢,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冰雕創作中,既讓游客欣賞到了精美的冰雕藝術,又使他們深入體驗到了當地的冰雪文化魅力,實現了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此外,與傳統旅游產品相比,創意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在具體實際中,鄉村可以組織游客參觀并親身體驗傳統手工藝制作過程,這樣不僅能極大地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還能有效傳承和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旅游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旅游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當地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還可以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比如,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文化特色小鎮等舉措,可以吸引更多的創業者和文化創意人才參與文化創意產業,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鄉村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以旅游服務為重點,構建旅游服務體系
針對當前我國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的現狀,鄉村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應該以旅游服務為重點,建立科學合理的旅游服務體系。旅游服務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鄉村必須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是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應著力改進停車場、廁所等公共設施,確保游客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提供多樣化的住宿和餐飲服務,以滿足游客個性化的旅行需求。
另一方面,提升景點導覽、娛樂活動及購物服務的品質也至關重要。通過精心設計的導覽服務、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以及獨具特色的購物體驗,全方位滿足游客在鄉村旅游中的多樣化需求。
網絡時代下,鄉村旅游可以利用智能化技術打造智慧旅游平臺。通過該平臺,游客可以便捷地獲取旅游目的地的景點、美食、民俗文化等相關信息,享受在線預訂、導航、語音導覽等智能服務,從而深入了解鄉村文化,實現文旅深度融合。
此外,人才培養和服務質量提升不容忽視,特別是景區解說人員的培養。應通過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同時,增設游客服務中心、觀景臺、文旅驛站等設施,為游客提供休閑放松的場所,讓游客在欣賞鄉村美景的同時得到真正的放松,獲得良好的旅游服務和旅游體驗。這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更多游客,進而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總而言之,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深入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開發出更多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真正實現農業、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村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效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在探索鄉村發展路徑的過程中,在保護和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開拓創新,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