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企業預算管理已經不再是單一的財務工作,而是一項涵蓋企業戰略、運營、風險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工作。特別是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預算管理不僅需要滿足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實現社會效益,這就需要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優化預算管理的方式。本文從業財融合的角度,對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面臨的困境及優化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表明,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環境下強化預算管理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原則缺位、特點不明、流程性差、方法單一和人才不足等問題仍然突出。為此,本文提出了包括明確預算管理原則、優化管理流程、培養管理人才、加大技術投入、優化管理制度并強化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等在內的優化策略,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提升預算管理效率,還能優化管理制度,提升預算水平。期望通過本研究,能為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的預算管理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業財融合;國有企業;預算管理
前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業財融合已成為國有企業追求高效運營的必然選擇。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成本控制、經營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業財融合的新環境下,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優化預算管理,提高其效率,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業財融合下國企加強預算管理的意義
首先,預算管理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合理配置資源,科學決策,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業務目標。其次,良好的預算管理可以增強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對預算的精細管理,企業能夠提前預見并應對潛在的風險,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再次,優化的預算管理還能提升企業的決策效率。在業財融合的環境下,企業決策更加依賴于準確、及時的財務信息。通過加強預算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獲取和利用這些信息,支持高效的決策制定。最后,加強預算管理對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需要通過優化預算管理,精確控制成本,提升財務效率,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業財融合下國企加強預算管理具有深遠的意義[1]。
二、業財融合下國企預算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原則缺位
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原則缺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國企預算管理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管理原則和規范,導致預算管理工作的混亂和無效。例如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的公開性、透明性原則常常被忽視,使得預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挑戰。同時,預算管理的全面性、連續性和靈活性原則也往往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導致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嚴謹性原則在實踐中也常常被置于次要地位,使得預算管理的可信度和決策價值大打折扣。這些都顯示出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原則缺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著手解決[2]。
(二)特點不明
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特點不明也是一個顯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對企業自身特性的忽視,導致預算管理的個性化和針對性不強。具體來說,國有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業務特點、行業特性以及市場環境等因素,導致預算管理無法真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缺乏對企業規模、管理水平、業務模式等內在因素的充分考慮,使得預算管理的適用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此外,企業在預算管理中還常常忽視了業財融合的特性,未能充分利用業財融合具有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等優勢,使得預算管理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3]。
(三)流程性差
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流程性差主要表現為預算管理的流程設計不合理,因此導致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低下。例如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調整等關鍵環節的流程安排混亂或重疊,使得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率大打折扣。同時,預算管理的流程沒有形成統一標準,使得各部門在執行過程中各自為政,導致預算管理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嚴重受損。此外,預算管理的流程過于僵化,缺乏對市場環境變化和企業需求變化的適應性,使得預算管理的靈活性和實時性大大降低[4]。
(四)方法單一
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方法單一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過程中缺乏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導致預算管理的質量和效果不盡如人意。具體來說,許多國有企業在預算管理中過于依賴傳統的預算編制和執行方法,忽視了對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的引入,例如動態預算管理、滾動預算、零基礎預算等,導致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受到限制。同時,由于忽視了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預算管理中的應用,導致預算管理無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帶來的優勢。
(五)人才不足
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人才不足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上,導致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具體來說,許多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團隊規模較小,人員配備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復雜的預算管理任務。同時,預算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往往不高,缺乏對預算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理解,使得預算管理的專業性和精準性無法得到保證。另外,由于缺乏對新技術、新方法的學習和掌握,預算管理人員往往無法有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預算管理,導致預算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受到限制。此外,預算管理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團隊穩定性不強,也對預算管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造成了影響[5]。因此,人才不足的問題在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并采取措施解決。
三、業財融合下國企預算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明確預算管理原則,凸顯管理特點
為了解決業財融合下國企預算管理中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預算管理原則,凸顯管理特點。在預算管理原則的設定上,企業應確保公開性、透明性、全面性、連續性和靈活性,這些原則不僅可以保證預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有助于提高預算管理的效率。同時,為了提高預算管理的可信度和決策價值,企業還應強調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凸顯管理特點上,企業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業務特點、行業特性和市場環境,使預算管理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若企業處于高科技行業,那么在預算管理中需要給研發投入更多的重視;若企業處于成熟行業,則在預算管理中需要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其次,企業還應審視自身的規模、管理水平和業務模式,以此提升預算管理的適用性,例如大型企業需要更復雜的預算管理體系,而中小型企業則可能需要更靈活、簡潔的預算管理方式。最后,企業應充分利用業財融合的優勢,如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以此提升預算管理的價值,例如通過業財融合,企業可以更好地協調資源分配,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從而提高預算管理的精度和效果。
(二)優化管理流程,豐富管理方法
在優化管理流程上,應設計出合理的、流暢的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調整等關鍵環節的流程,避免流程重疊和混亂,提升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率,這對于提升預算管理的效果至關重要,例如可以通過引入流程圖、流程模型等工具,清晰地描述和規劃預算管理流程,提升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另外,還應建立統一的流程標準,確保各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的協調性和一致性,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預算管理的效率,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控制預算管理的質量。同時,應保證預算管理流程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環境和企業需求的變化。在豐富管理方法上,應摒棄過度依賴傳統預算編制和執行方法的觀念,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如動態預算管理、滾動預算、零基礎預算等,這些新的管理方法不僅可以提升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和業務的變化。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預算管理中的應用,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帶來的優勢,提升預算管理的效果,例如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和分析預算數據,為預算管理決策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三)優化管理機構,培養管理人才
為了解決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中的問題,需要優化管理機構,并培養管理人才。在優化管理機構上,應擴大預算管理團隊的規模,合理配置預算管理人員,以滿足日益復雜的預算管理任務。例如可以根據業務的復雜性和規模,設立專門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控等職能部門,以保證預算管理的專業性和效率。同時,需要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的機構設置,確保各級預算管理機構的權責明確,例如可以制定并實施明確的預算管理職責和流程,提升預算管理的整體運行效率。在培養管理人才上,應提高預算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通過專業培訓、繼續教育、實踐經驗的積累等方式實現,使其對預算管理理論和實踐有深入理解,從而提高預算管理的專業性和精準性。另外,還應鼓勵預算管理人員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方法,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使其能有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預算管理,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和效果。此外,還需要提升預算管理人員的穩定性,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職業發展機會、激勵機制等方式,降低人員流動率,保證預算管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四)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為了提升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的效率,企業應積極引入先進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實時收集和處理來自各個業務部門的預算數據,自動進行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以此大幅提升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確性,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減少人為操作的錯誤和偏差。這種系統還可以實現預算數據的可視化,使預算管理的過程和結果更加透明,便于管理者進行決策。企業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預算數據的快速處理和精準分析。例如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和分析預算數據,發現預算執行的問題和癥結,從而有效地提升預算管理的精確性和實效性。此外,企業還應加強對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可以通過研究新的預算編制方法,如零基礎預算、滾動預算等,提升預算管理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通過研究新的預算管理工具,如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工具等,提升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預算管理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同時也能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因此,加強技術投入是提升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效率的重要策略,值得高度重視和積極實施。
(五)優化管理制度,提升預算水平
為了提升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水平,需要優化管理制度。首先,企業應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的制度框架,包括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調整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規定,這將有助于規范預算管理行為,提升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其次,企業應實施嚴格的預算審批和監控制度,以保證預算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最后,企業應引入動態預算和滾動預算等先進的預算管理制度,以提升預算的靈活性和應變性。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預算管理的專業性、規范性和實效性,從而提升企業的預算管理水平。
(六)加強預算管理的績效考核
為了提升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水平,加強預算管理的績效考核是至關重要的。首先,績效考核能夠有效地激勵預算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從而提升預算管理的整體效果。其次,績效考核也能幫助企業發現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為此,企業應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的績效考核制度,設定合理的、科學的績效指標,以反映預算管理的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和實效性。企業還應實施嚴格的績效考核,公正、公平、公開地評價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以此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企業還應根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合理的獎懲,以此激勵預算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最后,企業還應定期對績效考核制度進行評估和調整,以保持其科學性和適用性。由此,通過加強預算管理的績效考核,可以有效地提升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水平。
結語
解決業財融合下國企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升預算管理水平,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通過優化管理流程、豐富管理方法、優化管理機構、培養管理人才、加大技術投入、優化管理制度,以及加強預算管理的績效考核等,能夠構建出更加高效、專業和適應市場變化的預算管理體系。這樣的體系不僅能夠提升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還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當然,以上策略的實施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業財融合下的國企預算管理的優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淑影.基于業財融合的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J]. 現代經濟信息,2023,38(05):146-148.
[2]柳艷.淺析國有企業以業財融合為基礎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22(32):64-66.
[3]林綠透.基于業財融合的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當代會計,2022(06):4-6.
[4]梁金嬋.基于業財融合的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21(31):69-70.
[5]展詩墚.業財融合視角下的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策略分析[J].財會學習,2022(29):5-8.
作者簡介:張雅楠(1993.12-),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人,本科,會計師,研究方向: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