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房地產行業政策頻出,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樓市政策都迎來更新,而與樓市政策關系密切的戶籍政策調整,也透露出城市間人才資源爭奪再度升級。
落戶寬松
進入5月,許多一、二線城市開始調整樓市政策,房地產政策與戶籍政策的“房戶聯動”尤其明顯。記者梳理發現,5月,全國已有多個城市先后推出買房或租房即可落戶政策,其中就包括合肥、南京、佛山、沈陽等城市。而且,放松落戶限制的城市名單,正逐步擴散至熱點二線城市。
繼2月份降低積分落戶門檻之后,南京再度放松落戶要求。時隔6年,南京市重啟“買房落戶”的政策頗受關注。5月11日,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關于合法穩定住所落戶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到,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南京市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以直接辦理落戶。2023年,南京常住人口954.7萬人,“十四五”的目標是突破千萬,邁入超大城市行列。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后,南京人口增量已經連續3年居江蘇省第一。2023年,南京新增人口5.59萬人,離千萬人口目標,只差不到50萬人。
5月15日,“合肥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合肥市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從實施購房補貼、優化銷售政策等十方面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買房可實現全家落戶”。
短短5天內,南京、合肥兩大熱點二線城市相繼優化落戶政策,推出“買房落戶”政策,被業內認為是通過放寬落戶條件,吸引年輕人、新市民前來落戶,釋放樓市內需和消費潛力。
然而,在人才爭奪中,還有比南京、合肥“買房落戶”政策更為激進的城市,推出了“租房落戶”政策。5月12日,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沈陽市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在沈租賃房屋即可落戶。在沈陽市城鎮地區租賃房屋的外地居民,其本人及近親屬可在沈陽市落戶。5月13日,佛山市出臺新政,明確即日起持有佛山房產即可入戶;且在隨后政策中指出,在佛山市合法穩定就業滿3年(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3年,或連續經商滿3年,可互補疊加)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非佛山市戶籍人員,可以申請入戶。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隨著一線城市成本上升和競爭加劇,二線城市看到了通過吸引人才來提升自身城市競爭力的機會。因此,各地放松落戶限制已成為重要趨勢,長遠來看,人口、人才持續流入,不僅能促進城市產業升級,而且將為樓市提供更多住房需求,利好樓市發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從“買房落戶”到“租房落戶”的政策趨勢,反映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對人口流動和居住需求認識的深化。而政策的轉變,也說明政策制定者開始重視租房市場的發展,認識到租房同樣能夠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并且有助于緩解購房壓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人才爭奪
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各種人才政策,或推出政策禮包,吸引高校畢業生和高質量人才落戶當地,以此提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涵質量和城市競爭力。
如今,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態勢,許多熱點城市通過放寬落戶政策,吸引外來人口購房,“搶人”已不僅是搶人才,而且是更為廣泛的搶人口。為何諸多二線城市紛紛出臺優惠的人才政策,打開“買房落戶”“租房落戶”的窗口,投身于白熱化的“人才爭奪”呢?
柏文喜表示,二線城市加入“搶人”的根源是城市競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人才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資源。城市之間為了吸引人才,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會通過提供優惠的落戶政策、改善公共服務、提供職業發展機會等手段來吸引人才。此外,產業發展需要相應的人才支撐,二線城市通過“搶人”,可以為本地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王鵬認為,“搶人”反映了二線城市對人才的渴求和發展愿望,是城市間競爭的一種體現。通過吸引人才和外來人口流入,有利于城市加快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城市競爭力。
當然,如果“搶人大戰”僅僅實現人口流入和常住人口增長是不夠的,關鍵還在于如何留住人、用好人?柏文喜建議,城市要做好后續配套工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等,以滿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要優化就業環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供職業培訓和創業支持;同時推進租售同權改革,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權利等。
王鵬認為,城市在吸引人才的同時,要注重提升城市自身實力和服務水平,以留住人才并發揮其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
(摘自《中國經營報》黃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