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萍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資源,在旅游業發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然而,當地鄉村旅游業面臨著諸多困境,阻礙了經濟發展。為此,文章提出一系列發展路徑,旨在推動恩施州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首先,加強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通過優化教育培訓體系、實施人才引進與激勵政策等豐富鄉村旅游人才儲備;其次,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最后,挖掘鄉村特色資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引領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這一戰略框架下,恩施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深入發掘恩施州鄉村產業的潛力,走農業、工業、服務業“三產”深度融合的發展道路,以實現產業振興。在此基礎上,恩施州通過探索鄉村旅游,有效推動了鄉村的全面發展。
恩施州鄉村旅游發展優勢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重慶市、湖南省、湖北省交匯地帶,是連接華中、西南地區的重要節點,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不論是自駕游還是團隊游,游客都能通過多條線路輕松到達恩施州,享受鄉村之旅。恩施州地形地貌多樣,既有雄偉的山脈,也有秀美的河谷和盆地,以神秘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聞名,這為恩施州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壯麗的山川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恩施州作為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多種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景觀。游客在恩施州旅游時,可以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傳統手工藝和民間藝術,感受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氛圍。此外,恩施州還毗鄰多個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景區,如宜昌、張家界等,這使得恩施州鄉村旅游可以與周邊地區的旅游資源形成互補格局,共同打造旅游線路和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
恩施州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困境
旅游基礎設施薄弱
首先,交通設施不完善是恩施州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顯著表現。盡管政府加大了對鄉村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但部分鄉村地區的交通條件仍然相對滯后。部分景區道路狹窄、彎多坡陡,通行能力有限,給游客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此外,公共交通體系尚不完善,游客前往鄉村景區的出行選擇有限,這限制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其次,住宿和餐飲設施的短缺也是恩施州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體現。鄉村的住宿條件普遍較為簡陋,缺乏高品質的酒店和民宿。同時,餐飲設施也相對匱乏,游客在鄉村難以品嘗到地道的特色美食。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游客的停留時間和消費意愿,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最后,旅游信息服務設施的不完善也是恩施州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一個方面。部分鄉村尚未構建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務體系,游客在獲取旅游信息、規劃旅游路線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
特色資源挖掘不夠
首先,特色資源挖掘不夠導致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恩施州鄉村旅游產品大多停留在傳統的農家樂、觀光采摘等初級階段,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旅游產品。游客在恩施州鄉村旅游中難以體驗到獨特的民族風情、傳統手工藝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這使得恩施州的鄉村旅游缺乏差異化和個性化,難以激發游客的興趣。同時,由于特色資源挖掘不夠,恩施州鄉村旅游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形象,且缺乏特色旅游產品,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其次,特色資源挖掘不夠影響了恩施州鄉村旅游的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恩施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然而,由于缺乏對特色資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往往被忽視,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同時,特色資源挖掘不夠也限制了恩施州鄉村旅游在創新產品方面的能力,其難以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最后,特色資源挖掘不夠制約了恩施州鄉村旅游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需求日益增長,鄉村旅游逐漸演變為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此外,由于特色資源挖掘不夠,恩施州鄉村旅游在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存在困難,難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體系。這使得恩施州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限,難以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缺乏鄉村旅游人才
首先,缺乏鄉村旅游人才導致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滿意度下降。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感的關鍵因素。然而,恩施州目前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導游解說詞不準確、服務態度冷淡、旅游線路設計不合理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不僅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也對恩施州鄉村旅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其次,缺乏鄉村旅游人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創新發展。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樣化,鄉村旅游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才能保持競爭力。由于人才短缺,恩施州鄉村旅游在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旅游產品,在市場推廣方面也顯得捉襟見肘,難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最后,缺乏鄉村旅游人才還導致了鄉村旅游管理水平的滯后。由于缺乏具備現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專業人才,恩施州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組織,在景區規劃、設施建設、游客服務、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這不僅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也制約了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水平。
恩施州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旅游基礎設施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游客的旅游體驗,影響著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對此,恩施州應利用本地區的區位優勢,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完善交通網絡。交通是旅游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恩施州應首先關注鄉村旅游交通的可達性和便利性。具體而言,要加強鄉村公路的建設和改造,提高道路等級和通行能力,確保游客能夠順暢抵達各個鄉村旅游點;要優化公交線路和班次,增加鄉村旅游專線的數量,擴大其覆蓋范圍,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務。此外,還可以考慮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實現不同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方便游客換乘和集散。二要提升住宿設施品質。住宿舒適度是影響游客體驗的重要因素。恩施州應加大對鄉村旅游住宿設施的投入力度,提升住宿品質和服務水平。一方面,可以鼓勵和支持當地農民利用自有住房發展民宿,為其提供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以提升民宿的品質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引進社會資本,建設一批高品質的鄉村旅游度假酒店或度假村,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時,還應加強住宿設施的監管和評估,確保設施安全、衛生、舒適。三要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除交通和住宿外,旅游服務設施也是提升游客體驗的關鍵因素。恩施州應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包括廁所、停車場、游客咨詢中心、旅游標識系統等。完善旅游服務設施不僅可以方便游客出行和游覽,還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象。同時,還應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從而為游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四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旅游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恩施州應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建立旅游信息平臺,整合旅游資源信息,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詢和預訂服務。同時,還應加強旅游目的地的網絡營銷和推廣,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渠道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智慧旅游系統,實現旅游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
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是關鍵。恩施州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當地鄉村特色資源可以吸引游客,促進鄉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首先,有關部門應對恩施州鄉村地區的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和整合。這包括對其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農業資源等進行全面梳理,明確各類資源的分布、特點以及潛在價值。通過實地考察、村民訪談、專家咨詢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構建詳盡的資源數據庫。同時,要注重資源整合,將各類資源進行有效串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線路和產品。其次,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科學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規劃要充分考慮資源的可持續性、市場需求以及游客體驗等因素,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在布局上,要根據資源特色和空間分布規律,合理規劃旅游項目,避免同質化競爭和過度開發。同時,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旅游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再次,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有助于推動旅游產品創新。恩施州鄉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包括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民間藝術等。要深入挖掘這些文化資源,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例如,可以開發以鄉村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旅游項目,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結合當地的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開發故事性強的旅游線路,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此外,在農業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方面,恩施州可以通過深度開發茶葉、蜂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資源,打造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例如,可以建立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向游客展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和制作過程;也可以舉辦農事體驗活動,讓游客親自參與農作物的種植、采摘等環節,感受鄉村生活的樂趣。最后,應對這些鄉村特色資源加以宣傳與推廣。恩施州可以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如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對當地的特色資源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也可以舉辦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文化節等,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同時,還可以與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等合作,將恩施州的鄉村旅游產品納入旅游線路,擴大其市場影響力。
加強培養鄉村旅游人才
鄉村旅游作為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有關。恩施州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要想將這些資源轉化為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關鍵在于加強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一是優化教育培訓體系。首先,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的合作,開設鄉村旅游相關專業和課程,確保學生掌握系統的鄉村旅游理論知識。同時,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安排學生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此外,應對在職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定期開展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通過邀請行業專家授課、組織實地考察和案例分享等方式,幫助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更新觀念、提升技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鄉村旅游市場的新變化和新需求。二是加強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是培養鄉村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徑。恩施州應積極推動旅游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共同開展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同時,加強產學研結合,推動鄉村旅游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鄉村旅游相關的研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項目中,推動鄉村旅游的創新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三是實施人才引進與激勵政策。針對恩施州鄉村旅游人才短缺的問題,應實施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外地優秀的鄉村旅游人才,并鼓勵本地專業人才外出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能。同時,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對在鄉村旅游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四是完善人才評價體系。通過建立科學、公正的人才評價體系,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專業素養、工作業績、創新能力等進行全面評價。同時,注重評價結果的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人才晉升、獎勵和選拔的重要依據,確保人才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鄉村振興背景下,恩施州的鄉村旅游發展有利于提升社會經濟收益、改善村容村貌和傳承民俗文化。然而,在全面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恩施州鄉村旅游仍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恩施州鄉村旅游應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機遇,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通過深度挖掘和整合本地資源,不斷優化旅游產品供給,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吸引力。同時,加強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和配置,為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