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在此背景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建設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圍繞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建設和優化進行深入探討,首先概述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的內涵和要點,其次分析其在促進農村發展中的作用,指出當前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和建議,以期為鄉村振興提供實踐指導。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建設尤為重要,關系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也是實現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概述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包括一系列綜合性的措施和策略,該體系通過優化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環境,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質量和生活水平,推動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該體系建設的核心在于實現農村勞動力的有效就業,同時促進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這需要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就業幫扶網絡,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能培訓、信息服務等方式,形成一個全面、長效的農村就業幫扶機制;需要對農村勞動市場的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加強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和素質的培訓,為農村勞動力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務。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的要點是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全面就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農村就業幫扶體系需要關注農村勞動力的結構性就業問題,通過定向培訓、職業教育等方式,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農村就業幫扶體系應當促進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引導和支持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如農村旅游、電子商務、農產品加工等行業。農村就業幫扶體系還需要加大對村民創業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創業指導、貸款支持等,激發村民的創業熱情,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與自我增長能力。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業就業幫扶體系建設的價值分析
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開發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幫扶體系通過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可以有效促進剩余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還能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助力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
建設農村就業幫扶體系不僅可以助力農村實現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促進農村產業的發展,增強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還可以培養一大批農村人才。這些人才可以在農村地區創業就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還能憑借自身的努力和示范效應帶領更多村民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形成良性循環,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就業幫扶易脫離實際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就業質量和效率的提升。由于缺乏對農村實際就業需求和勞動力技能水平的了解,農業就業幫扶項目往往脫離實際需求。許多幫扶項目只是基于理論或上級指示進行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地方的具體情況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導致幫扶效果不明顯,資源浪費嚴重。
農村就業幫扶主體較為單一
目前,農村就業幫扶的主體較為單一,主要是政府,缺乏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這種單一的幫扶主體結構不利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同時也影響了幫扶措施的多樣化和創新性。由于缺乏多主體的支持和參與,很多有潛力的幫扶項目和創意無法實施,影響了農村就業幫扶工作的成效。
農村就業幫扶的形式相對固化
農村就業幫扶的形式相對固化,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傳統的就業幫扶形式如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等雖然有效果,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這些傳統形式已經難以滿足農村勞動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就業需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新產業的興起,需要多樣化的新型就業幫扶形式來適應這種變化,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
農村就業幫扶保障力度偏低
農村就業幫扶保障力度偏低是一個顯著問題。盡管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政策往往受資金、人力等資源的影響而無法落實,或執行效果不佳。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也是導致農村就業幫扶保障力度偏低的一個原因,這直接影響到幫扶措施的落實效果和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效果。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的具體策略
以農村就業需求為導向進行針對性幫扶
針對性幫扶是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建設的核心,其實質是緊密圍繞就業需求,憑借精確的服務和支持,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效就業。針對性幫扶策略的制定和實施需要基于對農村就業需求的深入分析和了解,確保幫扶措施符合農村勞動力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幫扶的措施很多,例如,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優化就業服務體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在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方面,應重點關注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環境和未來就業趨勢,通過定制化的培訓項目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這要求培訓內容既包括傳統農業技能,也包括新興的非農領域技能,如數字技術等。通過培訓,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就業服務體系的優化則需要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和靈活的就業信息平臺,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全面、及時的就業信息。平臺應整合多方資源,提供從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到就業培訓等一系列服務。這樣的服務體系可以有效縮小農村勞動力與雇主之間的信息差,提高就業匹配率。為農村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則需要從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入手。例如,支持和鼓勵農村地區發展新興產業,如鄉村旅游、綠色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這些產業可以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政府應加大對村民創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創業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激勵更多村民創業。
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就業幫扶模式
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就業幫扶模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核心在于打破傳統單一主體提供就業服務的模式,轉而構建一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農村社區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就業幫扶網絡。這種模式可以整合各方資源和優勢,形成合力,更有效地解決農村就業問題。在該模式中,政府的角色是制定政策、提供指導,進行監督,確保就業幫扶工作的正確方向和高效開展。政府應當出臺有利于促進農村就業的政策,如創業扶持政策、職業培訓政策等,并對就業幫扶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確保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企業作為就業幫扶的直接主體,對農村就業幫扶至關重要。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的方式直接吸納農村勞動力,還能通過開展企業社會責任(CSR)項目,如建設培訓基地、開展職業指導等,參與農村就業幫扶工作。企業、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可以合作探索出更多新型就業幫扶模式。例如,共同投資建設農村產業園區,既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又可以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社會組織在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就業幫扶模式中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這些組織具有較強的社會動員能力和服務創新能力,可以深入農村社區直接接觸農村勞動力,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服務。社會組織還可以通過開展就業培訓、提供職業咨詢等方式幫助農村勞動力提升自身能力,獲取更多就業機會。農村社區作為就業幫扶的直接受益者,其參與同樣不可忽視。農村社區可以依托本地資源和特色,實施適合本地情況的就業項目,如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加工;還可以通過組織農民互助小組等形式,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意識和能力,形成自我幫扶和互助幫扶相結合的良好就業氛圍。
多角度驅動農村就業幫扶形式創新
鄉村振興背景下,創新成為推動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發展的關鍵因素。多角度驅動農村就業幫扶形式創新可以更有效地解決農村就業問題,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質量和效率。多角度驅動農村就業幫扶形式創新涵蓋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新和文化創新等。在技術創新方面,應當鼓勵和支持農村地區引入新技術、新工藝,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先進技術,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技術創新可以開辟農村就業的新領域,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在模式創新方面,需要探索適合農村的就業幫扶模式,如發展共享經濟、合作社經濟等新型經濟模式。這些模式可以更好地調動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通過集體經營、分紅等方式,實現勞動力的有效就業和收入增長。政策創新則需要政府在制定就業幫扶政策時,更加注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以便為農村就業幫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文化創新方面,應通過教育和培訓等活動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創新創業意識,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新的就業途徑和創業機會。多角度驅動農村就業幫扶形式創新可以有效提升農村就業幫扶的效果,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村勞動力的發展。
在政企聯合基礎上加強就業幫扶保障
鄉村振興對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就業保障方面,政企聯合是加強就業幫扶保障的有效途徑。其可以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在資源配置、信息共享、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促進農村就業的強大合力。政府在該合作模式中起到引領和規范的作用,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財政支持等措施,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農村就業幫扶工作。政府還應加強對農村就業市場的監管,確保就業幫扶政策可以順利落實,保護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企業則是該模式中的直接執行者,通過提供就業崗位、開展職業培訓、實施扶貧項目等方式,直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政企聯合還需建立多方協作機制,包括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及社會組織等主體,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進農村就業幫扶工作;通過建立就業服務平臺,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一站式的就業服務,如職業咨詢、職業培訓、就業推薦等,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政企聯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完善農村就業幫扶的保障機制,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豐富的就業機會和更有力的就業支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非農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就業技能和就業觀念等方面的挑戰。農村勞動力普遍缺乏非農領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這限制了他們進入非農領域工作。目前,農村就業幫扶體系在資源配置、服務供給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農村就業幫扶體系不完善,農村勞動力獲取就業信息和就業培訓的渠道有限;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在人才引進、創新創業支持等方面,影響了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村地區面臨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等問題,這對農村就業幫扶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農村地區的就業問題,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高效利用,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者單位:青島市即墨區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