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鄺良鋒
營造鄉村社區是活化鄉村資源、鑄牢鄉村居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鄉村發展的重要路徑。專業主體是營造鄉村社區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在文獻研究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專業主體敘事視角的三重邏輯,即知識遵循的邏輯、職業自由裁量的邏輯和解決問題的邏輯;其次以成都箭塔村為案例,對照專業主體敘事的三重邏輯分析了專業主體如何利用專業知識挖掘本土資源,依據村莊特色營造鄉村社區,鏈接內外資源破解發展困境;最后提出箭塔村營造鄉村社區的路徑,以期為其他鄉村社區的營造提供有益參考。
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為營造鄉村社區指明了方向。關于營造鄉村社區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是在國家政府主導下,依靠政策環境改造物質環境、社會文化以及社會秩序的方式營造鄉村社區。這種以政府為主體,自上而下,按照政策、規則邏輯研究營造鄉村社區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國家主體敘事。另一方面是以村民為主體,通過激發鄉村社區主體的主動性,構建以人為核心的鄉村社區。這種以村民為主體,自下而上按照社會、文化和個人邏輯研究營造鄉村社區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公民主體敘事。現有研究主要從國家主體敘事角度和公民主體敘事角度探討營造鄉村社區的機制和模式,但少有研究提及參與者的專業性。而營造鄉村社區的方案、組織動員、運作運營很大程度上依賴參與者的專業知識技能。因此,有關營造鄉村社區的研究還需要對參與者的專業知識進行探討。
專業主體敘事的三重邏輯
國外學者Harrits、Freidson和Abbott在相關研究中提到,知識的使用在一線基層主體的決策和日常實踐中非常重要,一線主體能通過掌握專業知識識別和解決公民可能遇到的問題。Abbott還指出,一線主體被國家或公民賦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利,以提升其應對基層復雜治理場景的信心和能力。國內學者在相關研究中也提到,社會治理的專業化發展,政府以項目制的形式通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精準化的公共服務。
知識遵循的邏輯
知識遵循的邏輯是指專業主體在基層工作中利用其掌握的專業知識解釋、干預和決策現實問題。社會學家茲納涅茨基認為,知識是所有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當執行一定功能的人面臨不知如何定義的情境和決策困難時,技術專家因其專業知識和經驗而成為必要的存在。知識是人們判斷事實和選擇行為的基礎,基于相應知識的事實判斷是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在知識遵循的邏輯下,基層社會治理是一個知識生產和運用的過程。掌握知識的專業主體善于將問題解構為知識的組合,將其表現為可量化的數據或是模型等進而加以分析研判,以此向決策者提供與決策直接關聯的專業意見,即他們既“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專業主體能從專業視角對鄉村社會治理中的需求和各類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為準確的指導。
職業自由裁量的邏輯
職業自由裁量的邏輯允許基層的專業人員在特定政策范圍和專業知識范圍內做出決策。職業自由裁量借用了街頭官僚理論中自由裁量權的概念。這一概念源于法學,但學者Lipsky在研究街頭官僚理論時指出,任何一般性的知識應用在特定實踐中都或多或少涉及自由裁量,因而不僅限于法律領域。實際上,自由裁量是基層一線專業主體被允許在特定情境中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作為的自由,其核心是“自我決定”。在職業自由裁量的邏輯中,專業主體憑借其掌握的專門且合法的正式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夠精準識別和解決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因此他們能在知識、自主權、權威與規范性承諾之間取得平衡,并根據現實需求采取行動。
解決問題的邏輯
專業主體敘事邏輯強調以一線工作人員通過參考某種形式的知識和經驗,選擇一種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工具”,將對問題的理解與可能的解決方案聯系起來,這種方案的提出和實踐以解決問題的邏輯為特征。由于多元化的利益關系,人的生存和發展必定涉及利益交換,引發利益糾葛,由此形成以個體為結點的網絡化利益共同體。因此,社會治理本質上是一個消除利益沖突、平衡利益關系、協調利益分配的過程,其中任何一項環節都涉及利益的取舍,不同利益主體也需要做出回應。因此,專業主體能夠協調在政策和公民需要幫助或服務的具體情形之間進行協調,或在必須強制執行的法規之間進行協調。在解決問題的邏輯上,專業主體在面對既損害個體利益又威脅社會公共利益的治理難題時,既是普通公眾的一員,以獲取直接性的生活體驗和切身感受,從而提出利益訴求;又是決策的參與主體,協助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鄉村社區營造中的專業主體敘事:來自箭塔村的案例研究
文章選取箭塔村的鄉村社區營造作為案例,該案例具備下述兩個條件:一是具備中西部村莊的一般特征;二是其發展具有專業敘事特征。研究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實地調研,通過訪談、觀察和體驗的方式進行。
鄉村社區營造中的知識遵循邏輯
專業主體在社會治理中扮演知識的提供者和研究者、決策的支持者等角色。他們能通過知識的下沉、滲透和利用為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提供更為專業的指導。
1.知識下沉:構建參與機制
箭塔村發展的契機源自以“年豬祭”為切入點開展的鄉村文旅活動和圍繞文旅活動發展的社區協商和社區行動的連環。這一連環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從外部引入的專業行動者,包括下派的駐村隊伍和社會組織等。因此,箭塔村營造鄉村社區的第一步就是構建專業主體的參與機制,讓專業主體的專業知識下沉到鄉村治理的實踐中。村委會讓渡一定的實踐空間給專業知識主體,實施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治理措施。專業主體應作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持續扮演好村委會與村民骨干之間的橋梁角色,再通過村民骨干聯系普通村民,以“村委會—溝通平臺—村民骨干—村民”的溝通鏈條形成對“村‘兩委—小組長—村民”溝通方式的配合補充。
2.知識滲透:打造協商平臺
箭塔村在發展初期由于“年豬祭”活動聚集了一批年輕的鄉村骨干,這些鄉村骨干在專業社工的引導下成立了箭塔村社區發展協會(后正式注冊為“蒲江縣箭塔社區發展中心”)。為了提高村民骨干的協商議事能力,加強協商機構的制度建設,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協助村民骨干策劃籌備各類活動,在活動中促進他們互動協商,同時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第二,鼓勵村民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管理,讓社區發展中心成為箭塔村連接村委會和村民的協商橋梁,為村民參與公共事務搭建平臺,讓村民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同時,箭塔村也可以通過公共活動或成員推薦挖掘到更多鄉村發展人才。
鄉村社區營造中的自由裁量邏輯
基層主體通過運用自由裁量權推動社區營造,促進治理的規則體系在基層執行過程中的變通。
1.目標裁量:確立目標方向
目標裁量存在于基層工作者決定達到什么樣的行動目標的時候。專業的鄉村工作者能運用專業的工作方法,充分考慮村莊的過去和現在,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探索鄉村發展的路徑,確立鄉村發展的方向。箭塔村顯性資源明顯不足,“造血”能力弱,缺乏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在驅動力,再加上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限制,不適宜進行農業產業轉型。但是箭塔村擁有可挖掘利用的歷史文化資源。專業社會組織深入調研后認為,箭塔的“年豬祭”已經為社區營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社會組織通過動員行動、分組調研、專題共學和協商研討,建議箭塔村采用沉浸式體驗的方式開發文創業態,并以“年豬祭”為核心開發文創產品,以文化資源為載體營造鄉村文化社區。
2.過程裁量:分擔發展責任
過程裁量存在于基層工作者決定如何最好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箭塔村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各主體充分發揮作用,承擔責任。在箭塔村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村委會把有利于村莊發展但自身難以兼顧的事務交給社會組織完成,并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村莊事務,讓村民在參與村莊事務的過程中獲得存在感和滿足感,讓他們在此過程中體會村干部的難處,增強其對村莊的認同感,從而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專職社工與第一書記、村“兩委”共同梳理社區資源和社區發展脈絡,確立箭塔村發展的公共議題。
3.結果裁量:達成一致行動
結果裁量存在于當基層主體決定是否要采取行動或采取什么行動的時候。專業主體的介入是為了實現治理有效、振興鄉村,這是基層主體一致的行動目標。箭塔村協同安逸舍社區服務中心圍繞“年豬祭”活動繼續盤活其他文化資源,開展了以“年豬祭”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主題活動,盤活了蒲江草席、幺妹燈、漆器等傳統文化項目。箭塔村連續5年成功舉辦箭塔“年豬祭”,每年吸引近5 000人參與活動。箭塔村村民通過自己的行動,創造性地利用當地資源吸引游客,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激活了鄉村的社會資本,激發了村民的主體意識,并通過一整套創業孵化制度支持本土小農創業,為總體規模小、基礎設施不完善、發展緩慢、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參與度低的村莊提供了參考。
解決問題:專業主體破解發展困境
鄉村治理“外生—內生”張力難以彌合,鄉村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例如,如何健全內、外發展模式之間的銜接機制,內外部多元主體之間如何有效協作等。
1.價值困境:樹立“社區為本”的價值取向
社區營造是整體性的發展。但當前中國鄉村發展的整合性較差。箭塔村原來的發展以農業產業轉型為主,但是這種單一的發展方向并不能支撐箭塔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專業主體介入箭塔村發展的過程中強調以“社區”為發展的基本單元。“社區為本”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把地理區域單位看作整體,在此基礎上挖掘帶有當地特征且能聯結當地居民的文化符號,形成文化認同,以此帶動村民參與村莊的建設和發展。其次,“社區為本”的價值取向還要與村莊、村民的需求相結合。專業主體要把村民個體和集體層面的需求整合起來,制定整合型策略,構建整合型的鄉村治理格局。
2.行動困境:搭建城鄉互動平臺
就具體開發而言,受制于“城鄉二元結構”,中國鄉村社區發展資金、技術、交通等方面的限制,需要根據鄉村社區發展的實際需要鏈接外部資源。例如,安逸舍社區服務中心聯合成都農禾之家設計尋寶項目、認識中草藥等活動。外部資金和項目資源的引入不僅能緩解箭塔村資源不足的壓力,也能更好地激發和釋放其內部資源活力,從而賦能鄉村社區發展。在頻繁的城鄉內外互動中,城市居民對村落文化的積極響應讓村民逐漸意識到轉型與改變是可能實現的。因此,在專業組織的協助下,利用城鄉互動的契機,安逸舍社區服務中心動員村民推動本村產業向生態農業轉型,成立了生態小農聯盟,開展了農事體驗和自然教育等活動;同時,更新了種植技術,探索出利用城鄉互動推動農業轉型的路徑,激活了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
箭塔村鄉村社區營造的經驗啟示
引入優質專業人才,確保人才選得準、放得開
鄉村社區營造首先要引入一支專業化的社區工作人才隊伍。一方面,選用人才要準。從各高校、企事業單位中吸收具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完善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注重社區工作人才的專業能力,包括組織和管理能力、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項目策劃能力、教育引領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等。在引入人才后,還要定期對他們開展培訓,提高其解決社區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確保社區工作人才放得開。村委會和上級政府單位要減少隱性干預,消除不必要的控制,強化社區工作人才的獨立性,引導其開展惠及更多村民的活動,充分發揮和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專業主體工作機制:保障專業思路發揮作用
專業主體在鄉村社區營造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專業主體賦能鄉村社區營造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以下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有效的參與機制。專業主體要充分了解村民需求,將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村民的經驗知識相結合,創新性地制訂鄉村社區營造方案,推動營造方案真正“落地生根”。二是建立協同配合機制。鄉村社區營造需要鄉村、政府與專業主體等力量形成發展合力。三方主體既要各司其職,也要有效溝通。此外,還要以村民為核心主體,以村莊發展前景為主要參考,加強政府管治與扶持,發揮專業主體的作用,讓專業主體為村民提供知識培訓與輔導,提高村民參與鄉村發展的能力,促進政府與村民之間的對話。
文章通過專業主體敘事,選取箭塔村社區營造作為案例,指出了專業主體如何通過知識遵循、自由裁量和解決問題的專業主體敘事邏輯進行鄉村社區營造。專業主體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從知識角度思考鄉村的發展,同時通過自由裁量依據村莊特色策劃社區營造方案,破解鄉村發展中資源不足和內生動力缺乏的核心問題。因此,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不能忽視專業主體的重要作用。找到一條適合鄉村發展的道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專業主體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構建科學專業的發展規劃。
(作者單位: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