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嵩彬 樊麗莎

鄉村風貌不僅關系到鄉村的人居環境,還影響著鄉村的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河南鄭州方頂村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遺產保護不充分以及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阻礙了鄉村風貌的進一步提升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基于此,文章以方頂村為例,分析其鄉村風貌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鄉村風貌的提升路徑,以期為方頂村及其他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鄉村振興不僅包括經濟建設,還包括組織、文化、生態等多個維度的振興。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風貌的改善不僅影響著村民的生活質量,也有助于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河南省鄭州市方頂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隨著城鄉發展差距的縮小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頂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該村也面臨著經濟發展不均衡、文化遺產流失、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制約了方頂村鄉村風貌的整體提升,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方頂村為例,深入分析其鄉村風貌建設的現狀與挑戰,并提出具體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其他鄉村提供參考,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與鄉村風貌的相關概述
鄉村振興的目標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借助先進的科技,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現代化從要素的構成看,它包括物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公共服務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從核心的內容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農村產業現代化、農民生活現代化、農村文化現代化、鄉村治理現代化和農村生態現代化“五位一體”的有機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前提,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保障,現代化的鄉村治理體系能有效提升鄉村地區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穩定性。
鄉村風貌的重要性
每個鄉村都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這些體現在鄉村的建筑風格、村落布局以及傳統習俗中。保護和恢復鄉村風貌不僅有助于保護文化遺產,還有助于讓新一代鄉村青年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地方文化。另外,鄉村風貌的提升還有助于促進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獨具特色的鄉村建筑、整潔的街道、和諧的自然景觀等形成獨特的鄉村風貌,吸引外來投資和游客,帶動鄉村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河南鄭州方頂村介紹
方頂村位于上街區西南隅,與鞏義市草店村接壤。方頂村周圍分布著多條小河流,為農田的灌溉提供了便利;方頂村的地勢相對平坦,適宜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種植,當地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豐富的自然資源使方頂村具備了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潛力。方頂村靠近鄭州市區,具有地理優勢,城市居民可以駕車來此游玩,感受美麗的田園風光,這為方頂村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客流量和市場。
方頂村中的古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村中現有古民居200余座、500余間。在建筑風格上,方頂村最典型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和三合院。四合院為方形布局,四面由房屋圍合而成,中間設有天井;三合院是三面圍合,一面開放。除了常見的院落式住宅,方頂村還保留有窯洞、單面坡頂房、繡樓等建筑。方頂村有目前鄭州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傳統民居建筑群,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吸引了大量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前來研究和參觀,成為傳授和學習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重要場所。
從交通運輸設施來看,歷史上方頂村由于交通設施落后,與周邊區域的聯系較少。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方頂村的交通設施得到了改善,新建和修復的道路使村民出行更為便捷,也為外來游客提供了方便,還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從教育公共服務來看,隨著當地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村內建立了圖書閱覽室,為村民提供了讀書學習的場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養。教育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不僅提升了方頂村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也保障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文明進步。
河南鄭州方頂村鄉村風貌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礎設施不夠現代化
盡管近年來政府對方頂村的交通設施進行了完善,但與現代化要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例如,村內道路破損情況還未得到改善,尤其是在雨季,道路積水嚴重,影響了車輛和行人的安全通行,不僅制約了外部人員和資源的流入,也制約了農產品對外銷售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公共服務設施不足是方頂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另一突出問題。盡管村中設有圖書閱覽室等教育設施,但這些設施規模小、功能少,難以滿足村民的需求。圖書閱覽室的藏書量少和更新速度慢,不利于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習知識。此外,醫療衛生設施短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村內醫療衛生設施不足,一些設施使用年限過長,出現了損壞等問題,再加上專業醫療人員、設備維護人員缺乏,無法滿足村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盡管旅游業的興起為方頂村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方頂村其他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造成了當地產業結構單一。具體而言,除了旅游業外,方頂村缺乏其他支柱產業,限制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增加收入,但由于其季節性強、易受天氣、經濟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難以支撐村莊經濟的穩定、長遠發展。同時,旅游業的發展對基礎設施,如交通、住宿、餐飲服務等有較高要求,而方頂村在這些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業的結構優化和升級。另外,由于方頂村集中發展旅游業,村中從事旅游相關行業工作的居民收入顯著提升,而從事其他行業,特別是仍依賴傳統農業和小規模手工業的村民,收入則較低,增長速度也較為緩慢。這種收入差距會導致鄉村社會分層和經濟分化,影響社區的和諧與團結。
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足
方頂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歷史建筑遺跡豐富,如四合院、三合院、繡樓以及窯洞等,但當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缺乏系統的規劃和科學的方法。主要表現為部分古建筑缺乏維護和修繕,出現了嚴重的破損和風化問題。由于缺乏專業的文化遺產保護、修繕人員和充足的資金,一些建筑未能得到及時修復,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另外,方頂村村民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較為薄弱,出現隨意拆除或改造古建筑,增加現代化元素的情況。從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是對原有歷史風貌的破壞。
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需求
旅游業和農業的發展影響了地區生物的多樣性,出現了土壤侵蝕、水資源污染等問題。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旅游活動的頻繁造成了植被的破壞,垃圾和廢棄物的不當處理造成了土壤的污染,削弱了方頂村的生態系統功能,制約了該地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隨著方頂村農業生產活動的增加,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過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不當加劇了水質和土壤污染。農田的化肥和農藥殘留不僅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和土壤的肥力,還會造成水體的污染。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對方頂村村民的日常生活、當地的旅游吸引力和經濟發展潛力造成了不利影響。
鄉村振興視角下方頂村鄉村風貌提升路徑
進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改造
方頂村交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部人員的流入和農產品的銷售。因此,方頂村應建設現代化的交通網絡,修繕和升級現有道路,確保道路平整,保證車輛安全通行;建設人行道和自行車道,鼓勵綠色出行;設置電子導航標牌,應用智能交通系統,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這一系列交通建設可以有效提升方頂村的對外溝通和內部流動能力,為鄉村的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提供便利。同時,還應建設現代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圖書閱覽室,增加閱覽室的藏書量,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設備以提高教育服務的覆蓋面和質量;升級醫療設施,引入現代醫療設備和專業醫務人員,為村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此外,還應建設文化中心和體育設施,定期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進而增強村莊的凝聚力。
促進地區經濟多元化發展
方頂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可發展特色農業,引入現代化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的產值和競爭力。具體而言,村內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種植有機食品或藥材,滿足市場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建設溫室大棚延長作物的采收期,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些措施的落實,能夠提升方頂村的農業經濟效益,還能為當地村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方頂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獨特的鄉村風貌,具備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因此,應合理開發古民居、宗祠等資源,以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同時,方頂村也可以舉辦傳統節慶活動、手工藝品制作、農事體驗等文化體驗活動,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增加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此外,方頂村也應整合周邊自然資源,開發徒步、騎行等生態旅游項目,吸引更多尋求自然體驗的游客。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有助于推動方頂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首先,要對方頂村現有的古建筑、歷史遺址、傳統技藝等文化遺產進行整合、登記和分類,記錄其歷史背景、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風化嚴重的古建筑應進行定時修復和加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手工藝,應加大對傳承人的培訓和扶持;定期開展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檢查工作,確保措施得到有效實施,避免文化遺產因管理不善而遭受破壞。其次,方頂村還可以依托其豐富的古建筑資源,發展以文化體驗為主的旅游項目。具體而言,可以舉辦傳統建筑參觀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也能為當地創造經濟效益。最后,方頂村的傳統手工藝品和農產品可以通過品牌化、故事化的方式進行市場推廣,借助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也可以以此為依托開發地方特色食品伴手禮,既保存了傳統技藝,也滿足了現代市場的需求。
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
針對方頂村由于農業生產和旅游開發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應重點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恢復。具體而言,要在土地資源退化區域特別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帶種植根系較為發達的植物穩固土壤,種植綠肥作物以提高土壤質量;對于受到旅游活動影響的區域,應劃分生態敏感區,采取訪客管理,嚴格限制游客數量,采用環保材料和技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于由于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而導致的土壤和水質污染問題,應使用有機肥料替代化學肥料,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害;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合理調配水資源,實施雨水收集和滴灌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針對生活垃圾和廢水處理問題,方頂村應建立垃圾分類制度,宣傳垃圾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生活廢水,減少水污染。
綜上,鄉村振興背景下,文章以河南方頂村為例探討了鄉村風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經濟多元化發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與修復。這些策略的實施有助于改善方頂村的生態環境,同時促進其經濟、文化的發展,也為其他鄉村的振興提供了參考。
(作者單位:河南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