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彥 齊勝娟 劉新燕



摘要 目的: 觀察術前電針預處理對心臟搭橋手術病人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cTnI)、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心臟功能及心臟不良事件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收治的94例行擇期心臟搭橋手術的冠心病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電針組與對照組,每組47例。兩組均于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其中電針組術前進行電針預處理。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2 h與術后24 h血清cTnI、hs.CRP水平;術前與術后5 d左室射血分數(LVEF)、二尖瓣舒張早期最大速度(E)/心房收縮期最大速度(A)比值及術后心臟不良事件。 結果: 兩組術后12 h與術后24 h血清cTnI、hs.CRP水平均較術前升高,電針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兩組術后5 d LVEF與E/A比值較術前無明顯變化,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電針組心臟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01)。 結論: 心臟搭橋手術病人術前電針預處理可發揮心肌保護的作用,避免術后血清cTnI與hs.CRP水平大幅升高,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發生。
關鍵詞 ?冠心病;心臟搭橋手術;電針預處理;心肌肌鈣蛋白I;超敏C反應蛋白;心臟不良事件
doi: ?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0.020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的高發疾病,每年因心血管疾 病死亡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30%,心臟搭橋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易發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造成心肌損傷,不利于預后 ?[1.2] 。有研究顯示,缺血/再灌注可造成約25%的心肌細胞壞死 ?[3] ,如何減輕心臟搭橋手術病人的心肌損傷成為目前醫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以往研究通過低溫、藥物等手段在術中進行心肌保護,病人仍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使術后恢復情況受到影響 ?[4] 。相關研究表明,針灸對心肌缺血可發揮保護作用,其中電針融合了電刺激的生理效應, 在心肌保護中的作用受到認可 ?[5] 。國外研究表明,電針通過模擬缺血預處理作用誘導“缺血耐受”,提高缺血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減輕缺血損傷,基于此提出了“電針預處理”的概念 ?[6] 。本研究觀察術前電針預處理對心臟搭橋手術病人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cTnI)、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心臟功能及心臟不良事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收治的94例行擇期心臟搭橋手術的冠心病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電針組與對照組,每組47例。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擬在體外循環下行心臟搭橋手術的冠心病病人;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或Ⅲ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Ⅱ級或Ⅲ級;年齡<75歲;針刺穴位附近無感染、破損情況;無暈針、體內安裝起搏器等禁忌證。
排除標準:伴腦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伴糖尿病、貧血、肝腎功能障礙;有抗抑郁藥、鎮靜劑使用史;有藥物、酒精依賴;伴惡性腫瘤、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人;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等。
1.2 方法
兩組均于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其中電針組于術前開始進行 電針預處理:電針治療儀為“華佗”牌SDZ.Ⅱ 型電子針療儀, 清潔病人雙側內關、列缺、云門穴位皮膚,將一次性電針治療儀的銀.氯化銀電極片(直徑1.5 cm) 一端貼于雙側內關穴,一端貼在雙側列缺穴,雙側云門穴用電極片一端貼敷,另一端貼敷在無關穴位并壓緊。打開電源,疏密波,頻率為1.5 Hz,疏波5~6 Hz,密波25~30 Hz,強度2~4 mA,每日30 min,連續治療5 d。
麻醉方案:麻醉誘導,咪達唑侖0.03 mg/kg、舒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0.8~1.0 mg/kg、羅庫溴銨0.6 mg/kg;成功插管后連接麻醉呼吸機,呼吸參數:潮氣量8~10 mL/kg,呼吸頻率12~14次/min,呼氣末CO 2維持在35~45 mmHg。麻醉維持:舒芬太尼50 μg/h、右美托咪定50 μg/h,丙泊酚100 mg/h,七氟醚吸入同時使用羅庫溴銨維持肌松。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清學指標
分別于術前、術后12 h、術后24 h采集兩組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后檢測血清cTnI、hs.CRP,其中血清cTnI使用Access acutni分析系統(美國Beckman.Coulter)測定,血清hs.CRP采用雙抗體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1.3.2 心臟功能
分別于兩組術前、術后5 d進行心臟超聲(飛利浦IE33)檢查,評估病人心臟收縮、舒張功能變化,記錄心臟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舒張早期最大速度(E)/心房收縮期最大速度(A)比值,由醫院超聲科醫生完成評估。
1.3.3 心臟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兩組3 d內均進行12導聯心電監護,記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情況。1)無癥狀心肌缺血判定標準:標準心電圖J點后80 ms左右出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1 mm,或ST段出現缺血性改變,但病人未出現明顯主觀癥狀;2)心絞痛判定標準:術前無心絞痛史但術后出現心絞痛癥狀,或術前有心絞痛史術后心絞痛程度明顯加重; 3)急性心肌梗死判定標準:心前區疼痛> 30 min,且心電圖出現Q波、ST段壓低或弓背抬高;4)心律失常判定標準:心電圖證實為室性心動過速、快速心房顫動及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 χ ?2檢驗或校正 ?χ ?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詳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TnI、hs.CRP水平比較
術后12 h與術后24 h,兩組血清cTnI、hs.CRP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電針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詳見表2。
2.3 兩組手術前后心臟功能比較
術后5 d,兩組LVEF與E/A比值較術前無明顯變化,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詳見表3。
2.4 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兩組均無因心臟不良事件造成死亡病人。電針組心臟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01)。詳見表4。
3 討 論
心臟外科術后心肌損傷是影響手術效果及病人術后恢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危病人,心肌保護措施對減少術后心臟不良事件、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7] 。有研究顯示,部分心臟手術病人心肌損傷相對較輕且是可逆的,部分病人術后出現心肌酶標志物明顯升高 ?[8] 。缺血預處理具有心肌保護作用,但操作時需暫時停止血液灌注,對病人機體有一定的創傷性,故應用受限。
電針是我國傳統針灸與現代電刺激結合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目前已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且電針預處理可發揮對心肌的保護作用 ?[9] 。內關、列缺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交會穴,列缺與云門同屬手厥陰心包經,上述3個穴位是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選穴,具有協同作用 ?[10] 。本研究采用電針刺激心臟搭橋手術病人的3個穴位,電針組術后血清cTnI與hs.CRP升高幅度較對照組更小,且電針組術后無癥狀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電針預處理可預防性減少心臟搭橋手術病人的心肌損傷和術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
cTnI是反映心肌損傷的敏感指標,可體現心肌的微小病變及治療效果 ?[11] ;hs.CRP是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標志物,一定程度反映手術損傷引起的心肌炎癥 ?[12] 。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方面,兩組手術前后LVEF、E/A比值較術前均無明顯變化,提示心臟搭橋手術對病人舒張、收縮功能的影響較小。
相關研究顯示,電針預處理對心肌的保護作用通過多途徑實現,包括調節多種血管活性物質與局部心肌組織、影響急性心肌缺血神經遞質分泌及細胞熱休克蛋白基因表達等 ?[13.14] 。
有研究表明,心肌組織存在內源性阿片肽及其受體,心肌損傷時刺激阿片肽的合成與分泌 ?[15] 。電針通過刺激阿片肽及其受體可發揮心肌保護作用。心肌損傷與心臟組織迷走神經.肥大細胞通路有關,心肌損傷時減輕迷走神經的放電活動,并刺激肥大細胞形成,通過脫顆粒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誘發心肌氧化損傷。電針預處理可增強心臟迷走神經的放電活動,并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最終減輕心肌氧化損傷,保護心肌 ?[16] 。心肌缺血或損傷時,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出現線粒體膜結構破壞、糖酵解增強等病理變化。電針預處理可促進心肌能量物質活性,增強心肌細胞能量代謝 ?[17] 。有研究顯示,交感神經節對心臟動態平衡及生命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18] 。電針刺激內關穴可調節心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良性調節心肌缺血與損傷的放電活動,進而發揮心肌保護作用,且低頻電針刺激的效果優于高頻及混頻。電針可抑制或減輕心肌缺血或損傷引起的氧化應激,進而實現心肌保護作用 ?[19] 。
體外研究發現,電針刺激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漿內皮素.1含量,提高一氧化氮含量,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糾正內皮功能紊亂、減輕心肌損傷 ?[20] 。相關研究表明,電針刺激內關穴預處理可提高內源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統酶活性,從而抑制心肌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發揮心肌保護作用 ?[21.22]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未對電針發揮心肌保護作用涉及的信號通路進行探討,未能從分子生物學水平分析電針的心肌保護作用詳細機制,有待動物實驗進行探討。
綜上所述,心臟搭橋手術病人術前電針預處理可發揮心肌保護作用,避免術后血清cTnI與hs.CRP水平的大幅升高,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俞光宇. 低體溫對冠心病搭橋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3):2924.2925.
[2] ?張亮, 林多茂,王成彬,等.不同劑量氨甲環酸用于非停跳冠脈搭橋術患者的血液保護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9,39(8):1016.1017.
[3] ?孟憲策, 徐沖,張野,等.遠隔缺血預處理在多臟器損傷保護中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20,42(1):71.75.
[4] ?時應路, 張成鑫,龔文輝,等.左西孟旦預處理對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20,37(10):1864.1866.
[5] ?肖燕, 丁亮,顧一煌.針灸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胞凋亡信號轉導通路影響的研究進展[J].針刺研究,2017,42(5):463.466.
[6] ?KIM N J, RYU Y,LEE B H, et al .Acupuncture inhibition of methamphetamine.induced behaviors,dopamine release and hyperthermia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mediation of group Ⅱ mGluR[J].Addiction Biology,2019,24(2):206.217.
[7] ?劉洪艷, 劉彬,周翔,等.遠程缺血預處理對心臟術后臨床結局的影響——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21,37(5):290.296.
[8] ?陳玲, 胡陽,王煜,等.遠程缺血預處理.減輕心肌再灌注損傷的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21,37(1):121.124.
[9] ?孫靜, 高原,楊長斌,等.穴位電刺激對人體心血管功能的影響[J].心臟雜志,2020,32(2):182.185.
[10] ?李婷婷. 電針內關聯合右美托咪啶治療AMI急診PCI患者的療效及其對血清NT.proBNP等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20,29(2):240.244.
[11] ?張小蕾 ,黃偉,楊琪琪,等.電針預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線粒體活性氧介導的細胞凋亡的影響[J].針刺研究,2020,45(12):961.967.
[12] ?李靜, 黃曉明,姜友珍,等.聯合檢測RBP4和SOD及hs.CR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0,32(10):1199.1202.
[13] ?LEE D Y, JIU Y R,HSIEH C L.Metabolism modulation in rat tissues in response to point specificity of electroacupuncture[J].Scientific Reports,2022,12:210.
[14] ?李晨, 張小蕾,薛藝璇,等.電針預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及LC3Ⅱ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3(4):5.9.
[15] ?韓永麗 ,陳松,張艷琳,等.電針預處理內關穴調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細胞自噬[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3(2):163.170.
[16] ?郝鋒, 蔡榮林,余情,等.電針預處理對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心肌組織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針灸,2020,40(10):1103.1107.
[17] ?張小蕾, 向麗莉,薛藝璇,等.電針預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1,36(10):1198.1205.
[18] ?ZIMPEL S A, TORLONI M R,PORFRIO G J, et 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post.caesarean pain[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20,9(9):CD011216.
[19] ?ASMUSSEN S, PRZKORA R,MAYBAUER D M, et al .Meta.analysis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cardiac an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J].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9,34(8):652.661.
[20] ?XU B Y ,JIN Y,MA X H, et al .The potential role of mechanically sensitive ion channels in the physiology,injury,and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Hong Kong),2020,28(3):2309499020950262.
[21] ?YIN J K, YANG M,YU S B,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Neiguan point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herapy on early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19,30(6):910.917.
[22] ?DEHYADEGARI S, OLOUMI M M,AZIZI S.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negative electrical charge o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ies on brain and heart tissues in rat[J].Veterinary Research Forum,2020,11(1):15.20.
(收稿日期:2023.03.17)
(本文編輯 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