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瓷藝術作為一種古老而有魅力的藝術形式,其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都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陶瓷肌理的表現形式是陶瓷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陶瓷繪畫中展現多樣性的手段。本文探究了陶瓷肌理在陶瓷繪畫中的表現,從陶瓷肌理的組成、對陶瓷繪畫的影響以及在陶瓷繪畫中的應用等方面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陶瓷繪畫;肌理;多元呈現;應用
0引言
陶瓷藝術作為一種古老而有魅力的藝術形式,其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都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陶瓷肌理是陶瓷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對陶瓷肌理的相關論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陶瓷繪畫的內涵和特色,從而進一步推動其發展和創新。本文旨在探究陶瓷肌理在陶瓷繪畫中的多元呈現,并深入了解其歷史淵源和應用技巧。
1肌理的定義
肌理是指在陶瓷繪畫中畫面表面的線條、紋路、顏色等各種不同元素所形成的外觀效果,肌理的呈現可以是一個靜態的形態,也可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視覺和觸覺兩個方面來觀察,肌理可以是光滑、平整、細膩或者是粗糙、凸起、刻痕等。
2陶瓷肌理的組成
陶瓷肌理是指在陶瓷表面形成的肌理樣式,陶瓷肌理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包括陶瓷材料、制作工藝、工具和燒制工藝等。陶瓷肌理可以分為自然肌理、制作肌理和缺陷肌理三大類。
2.1自然肌理
自然肌理是指陶瓷材料本身形成的肌理特征,例如受陶瓷材料的不同成分和純度等因素的影響,陶瓷表面會自然形成不同的肌理樣式和顏色效果。自然肌理是指陶瓷材料本身形成的肌理特征,具體來說,陶瓷材料的成分、純度、大小、形狀和質量等因素會影響陶瓷表面自然形成的肌理樣式和顏色效果。因此,不同種類的陶瓷材料會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肌理,而且同一種陶瓷材料也會因為不同的產地、工藝、燒制方式等因素而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肌理效果,自然肌理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陶土的成分和純度。陶土的成分和純度對陶瓷的質地和顏色起著重要作用,也影響陶瓷表面的自然肌理效果。例如,陶土中含有的鐵、鈷、錳、鉻等金屬元素可以在燒制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不同種類的陶土還會因為礦物質和其他物質的存在與否、含量等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肌理效果。
(2)陶瓷材料的形狀和大小。陶瓷材料的形狀也會對其表面自然肌理產生影響,在制作中通過對陶瓷材料的壓制、塑形、切割和處理等工藝,可以改變陶瓷材料的外形和大小,進而影響其表面自然肌理的特征。
(3)燒制工藝。燒制工藝對陶瓷肌理的形成影響也很大,不同的燒制溫度、持續時間和氣氛等因素都會影響陶瓷表面的自然肌理效果。燒制溫度越高,燒制時間越長,陶瓷表面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就會越加豐富和復雜,而且不同的氣氛條件也會對陶瓷表面自然肌理的形成產生影響和改變。
以自然肌理為基礎,在繪制陶瓷作品時,藝術家可以更好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和效果,從而展現出陶瓷藝術的高度和獨特性。
2.2制作肌理
制作肌理是指陶瓷制作過程中,由于制作工藝的不同而形成的肌理特征。例如,手工捏制的陶瓷表面會呈現出手指印痕、紋路和肌理效果,美化和增強了陶瓷作品的藝術感受和自然風韻。制作肌理是一種陶瓷制作中的手藝,它是人為創造和加工出來的一種將瓷面刻畫成特定形狀和紋理的工藝。在制作陶瓷作品時,制作肌理可以幫助藝術家制造出獨特的紋理、圖案和質地效果等。
制作肌理的具體手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板模肌理,通過木板、模具或在瓷坯上紋刻,讓作品展現出特定形態和紋理特征,例如用木板壓紋、模具塑成圖案、刻字刻畫等,這種方法適用于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器皿,可以做出線條或是修邊等效果。另一種是手工肌理,這種方法需要藝術家在制作過程中,用自己的雙手雕刻出所需的形狀和紋理特征,例如用刀雕刻,用泡沫、海綿撫平畫面或涂刷出顏料等。
制作肌理的效果取決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技藝,除了上述常見的模板和手工制作方法外,還有其他方法,如刮泥坯、堆積局部陶泥增厚感、避重抑輕,運用各種刷子、起泡、角抹方式等等,這些技藝可以當作一個意象的表現手法,亦可以使器物本身變得有趣并增加使用的樂趣。
總之,制作肌理是一種用于制造出具有圖案、紋理和質地效果的制造工藝,它使得陶瓷藝術家可以創造出獨特的肌理和紋路,讓陶瓷作品更加鮮明、生動和引人注目。
2.3缺陷肌理
缺陷肌理是指由于陶瓷材料制作過程中產生的缺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例如,陶瓷制作中出現的裂紋、疤痕和氣泡等缺陷,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肌理效果,且呈現出的效果常常令人驚艷。缺陷肌理是一種人為或意外造成的陶瓷表面特征,它是陶瓷制作工藝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或不完美的表現,這些不完美可能來自制作過程中的失誤,或在原料中的小石子摻雜、加熱時溫度不均衡等原因造成的斑點和細小爆炸等。
盡管缺陷肌理可能是意外的,但它們并不一定是不受歡迎的美學元素。實際上,收藏家專門尋找這種表面肌理,因為它可以為作品增添雜亂的情感,讓陶瓷具有無可替代的自然感覺,展示其原始與自然的生命力。
總之,雖然缺陷肌理可能是一個陶瓷制作中的失誤或不完美的表現,但是它們可以成為陶瓷作品中獨特的美學元素,為作品增添自然、原始的感覺,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3陶瓷肌理在陶瓷繪畫中的應用
陶瓷肌理在陶瓷繪畫中的應用既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表現方式。具體來說,陶瓷肌理在陶瓷繪畫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紋理設計
陶瓷肌理在紋理設計上可以創造出多樣的圖案和肌理效果。例如,在繪制青花瓷時,通過對釉色的控制和局部的涂畫,可以創造出深淺不一、豐富多彩的紋理效果,增強了陶瓷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美感。
3.2質感塑造
陶瓷肌理在質感塑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觸感和肌理效果。例如,在繪制仿古陶瓷時,將人工制造的缺陷融合到陶瓷表面的肌理當中,可以創造出仿古的質感效果,讓藝術品呈現出豐富、深刻的歷史感受和文化內涵。
3.3美學表現
陶瓷肌理在美學表現方面也具有很好的表現力,通過運用陶瓷肌理的豐富變化和多樣性,可以讓陶瓷繪畫呈現出更為自然、細膩和富有生命力的效果。同時,陶瓷肌理的表現也可以讓藝術家憑借自身的感知和想象,創造出更為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效果。
4結語
肌理在陶瓷繪畫中的多元化呈現方式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陶瓷繪畫的創作內容和形式,而且也對作品有著較深的影響。其一,肌理的呈現可以使作品更加立體和自然,讓觀眾在拍攝這些作品時能夠感受到更真實的質感;其二,肌理的呈現也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審美體驗,增強作品的美感和表現力;其三,肌理的表現能夠為人們帶來新的創意激情,為陶瓷繪畫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倪帥.肌理在水彩畫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美學(下),2022(01):86-88.
[3]葉喆民.中國陶瓷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4]鄒偉.繪畫肌理淺談[J].藝海,2017(11):90-92.
作者簡介:胡崇蔚(1998—),女,漢族,安徽池州人,藝術碩士,研究方向:陶瓷繪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