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梓瑜

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媒介的不斷改變,媒體傳播方式和載體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新媒體憑借其較強的時效性、互動性和傳播性迅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傳播媒介。融媒體背景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多種媒體交互融合,改變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生存環境。基于此,現立足于融媒體背景下,對媒體融合的相關概念和內容展開闡述與分析,指出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并提出廣播電視順應媒介融合趨勢和浪潮,積極向新媒體轉型的具體策略,為其他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沒有被拋棄,也不會被替代,但是不可避免地會被改變,而廣播電視的新媒體轉型發展需要從內而外地進行改變。一方面,融媒體為廣播電視的內容制作、內容傳播、剪輯編導和互動交流等提供了新技術、新平臺,使得廣播電視得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和新媒體技術,依托互聯網傳播資訊。另一方面,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擠壓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自上而下和單向輸出觀點與資訊的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因此,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需要順應時代變化進行轉型升級。廣播電視作為具有較強公信力和權威性的主流媒體,傳播的新聞資訊往往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因此,廣播電視需要堅持“內容為王”的根本性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新媒體轉型升級和媒體傳播方式的改革,從而實現廣播電視的可持續發展。
媒體融合背景介紹
媒體融合的含義
媒體融合指的是不同類型媒體和資訊傳播媒介的融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創造出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媒體傳播方式和資訊流通形式,媒體形式和媒體內容實現較大程度的創新。在信息化時代,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傳統媒體技術的創新,為媒體融合創造了客觀可行的條件。
媒體融合的重大意義
媒體融合是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趨勢做出的適應性舉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媒體融合打破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壁壘,使得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得以實現深度融合。既能夠保障資訊傳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能夠提升資訊傳播的速度,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媒體融合的主要形式
1.跨平臺傳播
跨平臺傳播是媒體融合的一個重要表現。信息資訊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平臺的跨平臺傳播和同步,實際上是傳統媒體以互聯網為載體,不斷向外延伸傳播渠道,將信息資訊延伸和同步到移動終端,從而得以快速地傳播信息,使得各平臺用戶同步獲取相應的信息資訊。
2.多媒體的內容整合
媒體融合還包括了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運營主體之間運營內容和傳播內容的整合。例如,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的節目、新聞報道等內容,以推文、視頻、短視頻等新形式出現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廣播電視也可以通過小視頻、“動圖+文字”等形式推出新聞報道內容和其他節目。
3.互動體驗
媒體融合增強了與受眾的互動,多平臺互動也是媒體融合的一大表現。廣播電視的受眾可以在廣播電視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號、官方抖音號等新媒體賬號下進行實時互動和反饋。
媒體融合面臨的挑戰
媒體融合代表著新媒體技術的更新迭代或者傳統媒體技術的創新。首先,媒體融合需要依賴于新的信息技術,但是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也會給相應的媒體機構帶來技術成本壓力。其次,媒體融合要求媒體傳播內容的創新性。不僅要求媒體擁有自己的內容,還要能夠合法合理地整合其他媒體內容,實現內容的實時高速生產。最后,媒體融合還面臨商業模式轉型的挑戰。每一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結合,都會對傳統的廣告和訂閱模式帶來挑戰,媒體機構需要迫切轉變付費模式。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面臨的挑戰
廣播電視傳播時效性相對較低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傳播時效性相對較低。新媒體趨近于實時的信息資訊傳遞使得廣播電視的時效性優勢不再明顯,已經無法滿足受眾追求實時獲取資訊的需求,選擇廣播電視節目作為了解社會資訊的渠道的受眾相對較少。
廣播電視節目與觀眾互動性不強
一方面,廣播電視的傳統傳播方式受到時空制約,受眾不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接收新聞資訊。另一方面,這種單方面的觀點和新聞資訊輸出使得受眾難以參與到節目中,需要通過撥打節目熱線電話或者短信、郵件留言才能實現雙向互動,與新媒體時代實時和靈活交互的互動方式相比不具備優勢。
傳統廣播電視的生存空間受到多方擠壓
融媒體時代最顯著的特征是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介的廣泛應用。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的傳播模式快速更迭,特別是各類移動新聞資訊端和“微”資訊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沖擊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人們在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可以通過關鍵字搜索或者新聞熱點推送,較為快速和簡單地了解社會新聞資訊。同時,新媒體的內容垂直細分,具有專業化和差異化的特征,能夠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下受眾對娛樂消遣和新聞資訊的獲取需求。
線性傳播方式和碎片化資訊獲取需求不匹配
廣播電視的新聞播報、電視節目、綜藝節目和其他娛樂節目屬于線性傳播,播放完后無法重復播放,且無法拉動進度條重復收看或者收聽。但是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人們很難在新聞或者其他節目上花費大量時間,線性播報方式導致廣播電視流失了一大批年輕受眾。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新媒體轉型策略
明確融媒體發展方向,積極拓寬傳播渠道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順應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正確認識和理解媒體融合的原因和價值,明確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主動進行新媒體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廣播電視必須積極拓寬傳播渠道,改變傳統的單向信息資訊傳播方式,用好互聯網媒體、數字化媒體。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大致包含了數字化階段、臺網聯動階段、全媒體融合階段以及渠道和內容的分流階段,各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征。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應當理清與新媒體融合的方向,創新傳播方式。廣播電視拓寬傳播渠道,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上平臺”,即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互聯網節目端設立獨立模塊或者開設官方賬號,同步相應內容與節目;第二步,“建平臺”,廣播電視可以打造獨具特色的網絡平臺和網絡傳播體系,設計能夠在移動終端使用的網站、 App或者小程序,發布節目信息、資訊和觀點,從而有效擴大廣播電視在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上的傳播范圍,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的時代背景,提升廣播電視的傳播力。
深化融媒體領域改革,構建多元化廣電傳媒內容制作結構
廣播電視需要堅持“內容為王”的競爭優勢,找準自身定位,與網絡媒體平臺和相關運營主體區分開,深化融媒體改革,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創新盈利模式和內容運營模式。根據互聯網信息傳播規律以及平臺經濟、粉絲經濟的發展動態,優化自身內容制作方式和內容結構,加快推動廣播電視采編和內容制作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應對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和個性化偏好,構建多元化廣電傳媒內容制作結構,滿足多層次、多類別受眾的需求,增強廣播電視的核心競爭力。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傳遞、快餐式閱讀成為流行趨勢,廣播電視也需要順應碎片化閱讀趨勢,做好差異化內容生產。例如,可以打造“微廣播”和“微新聞”系列節目,節目以2至10分鐘為宜,力求短小精悍,將傳統的大板塊、大時段的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分段化、濃縮化改造,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推出,并打造獨立的篇章,以此有效地滿足融媒體時代下碎片化閱讀和“微”傳播的需求,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可選擇性和組合靈活性。
推進新舊媒體資源整合,加強與新媒體主體的合作
在信息化時代,傳統媒體以及傳統傳播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既需要肯定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也需要保留傳統媒體,推進新舊媒體資源整合。首先,廣播電視通過與新媒體平臺展開合作,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其次,廣播電視還可以和互聯網企業、新媒體企業等達成合作。廣播電視具有權威的內容生產體系以及標準化的采編體系,而互聯網企業和新媒體企業具有較強的新媒體運營能力,通過雙方合作,廣播電視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批量編輯和發布節目信息和內容,提高采編效率。例如,各地方廣播電視可以和互聯網企業聯手打造“網絡電臺”或者“網絡廣播站”,用電腦替代編錄設備,用手機替代收音機,同時還可以提供文字、音頻的下載服務,通過會員服務有效提升廣播電視的網絡服務價值。最后,廣播電視還可以和各大社交媒體進行合作。在微博、微信、嗶哩嗶哩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節目,進行跨媒體合作播報。在廣播電視上播放相應節目的同時,在各大新媒體社交平臺發布宣傳信息和網絡觀看通道的鏈接,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知名度。
完善網絡傳播監管體系,健全融媒體背景下的行業法規
在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廣播電視需要引領行業規范的建設,發揮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優勢,加強新媒體行業監督管理,促進行業規范,促進新媒體行業準入條件的制定和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監管。在廣播電視的市場準入方面,仍然保持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并且做好內容審查,保持高頻率的內容質量審查確認,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另外,廣播電視也需要自覺遵守媒體行業規范,規范自身經營行為,規范融媒體背景下的媒體經營秩序。
培養優質新媒體人才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應當深入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推動新媒體轉型升級。廣播電視應當做好人才儲備和培養工作,培養一批真才實學,熟練掌握新媒體運營技術的綜合性人才。首先,需要優化新聞采寫一線人才隊伍。創新新聞采寫方式,更新傳統設備,培養新聞采寫一線人才的數字化采寫能力和新聞熱點事件的敏感性。其次,需要推動新聞記者年輕化建設。廣播電視可以直接與各大傳媒院校對接,培養青年記者人才。最后,做到因材善用,內部孵化優秀的新媒體運營人才和技術人才。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應當積極學習和利用新媒體平臺或者新媒體軟件的運營模式和資訊傳播與輸出方式,將單向的觀點和新聞資訊輸出模式轉換成多項、多維度的交互式傳播,使受眾得以參與廣播電視節目和內容的選材、編輯、制作,生產出受眾喜歡的節目。同時,廣播電視需要通過資源整合有效轉變廣播電視的信息傳播方式,將單一的“視頻形態”和“音頻形態”轉換成“信息網絡傳播+音頻+視頻”的模式。依托互聯網,利用用戶終端最大程度地擴大資訊傳播的范圍。憑借傳統媒體的優質內容吸引大批受眾,順應“流量經濟”和“網紅經濟”的發展,敢于推陳出新,在保證自身內容核心優勢的基礎上廣泛應用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傳播技術,促進車載廣播、移動終端、電腦終端的內容制作和內容搭載傳播,探索一條高質量的融媒體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