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平
近年來,人們對高校圖書館館員服務質量與服務態度的期望值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加,難免產生職業倦怠,具體表現為情緒衰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等。現針對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倦怠的具體表現和產生原因,提出一系列對策,幫助他們緩解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一種社會心理問題,也被稱為工作倦怠。它是指個體在長時間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時,由于身體和精力的極度消耗,所引發的一種對工作情緒和人際關系的負面反應。1974年,美國紐約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首次提出“職業倦怠”的概念,指的是當個人對工作投入高度精力,但付出與回報不匹配時所產生的挫敗感和疲勞感。197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拉奇等人認為,“職業倦怠”是個體長期面對工作中的情緒壓力和人際壓力源所產生的心理綜合征。職業倦怠作為一種職業病,廣泛存在于工作強度高、人際接觸廣泛的服務行業中,成為困擾眾多工作者的一個普遍問題。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圖書館面臨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深刻變革。這一變革圍繞著數字化、大數據和云端等關鍵詞,推動高校圖書館向著更前沿、更高水平的方向邁進,同時也給高校圖書館館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壓力。根據相關研究報告,職業倦怠與技術壓力之間呈正相關性,這已成為高校圖書館館員產生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心理狀態與工作表現關乎高校圖書館整體形象,影響高校圖書館工作氛圍、服務內容與質量。針對這一現象,必須對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發展過程以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探討職業倦怠背后的心理機制、工作壓力來源以及技術壓力對高校圖書館館員心理狀態的影響等。通過深入剖析這些問題,可以更準確地把握職業倦怠的痛點,為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奠定基礎。
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倦怠的表現
生理層面
在生理層面,當個體在工作中長時間處于身心疲勞狀態時,極易出現失眠、情緒波動(如急躁、低落)、意志消沉等問題。長時間久坐和缺乏運動,都可能導致高校圖書館館員出現頸椎疼痛、腰背酸痛等不適現象。這些影響會逐步累積,使得個體的健康水平逼近臨界點,導致個體的反應遲鈍、適應能力下降,從而嚴重降低工作效率。
心理層面
在心理層面,由于高校圖書館工作通常具有較高的重復性,缺乏足夠的挑戰性和新鮮感,可能使高校圖書館館員逐漸產生厭煩情緒,對工作失去原有的熱情,進而忽視讀者的需求。更為嚴重的是,一些高校圖書館館員可能會對自己的工作價值產生懷疑,認為自己的工作成果并未得到應有的認可與尊重。長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可能導致高校圖書館館員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感到迷茫,缺乏繼續前進的動力。
行為方面
當高校圖書館館員產生職業倦怠時,他們可能會對工作表現出敷衍了事的態度。原本應當認真細致完成的工作,如圖書的整理、歸納編排等,可能會馬虎草率了事。例如,他們可能會忽視圖書的擺放順序,導致讀者難以找到所需的資料;或者未能及時對借閱和歸還的圖書進行登記和整理,進而造成圖書的丟失或混亂。
產生職業倦怠的高校圖書館館員可能會對讀者的反饋和咨詢變得漠不關心。他們可能會從最初熱情回答讀者疑惑、積極記錄讀者反饋,轉變為冷漠應對,對讀者的意見置若罔聞。這種態度會降低高校圖書館的整體服務品質。
此外,由于職業倦怠的影響,部分高校圖書館館員可能會逐漸失去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甚至出現早退、曠工等不良行為。更為嚴重的是,他們可能會逃避工作,對待工作敷衍塞責,對工作對象和環境表現出淡漠的態度,這種逃避行為不僅會讓其他同事承擔更多的工作壓力,還會對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高校圖書館館員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
自身原因
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本質上具有服務性質,如為師生提供借閱、咨詢以及文庫整理等服務,這些服務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數字時代下,為了為讀者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幫助,高校圖書館館員需要熟練掌握數字化設備的操作方法,這給高校圖書館館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高校圖書館館員在工作中未能得到服務對象的認同與支持,他們往往會感到無助與疲憊,進而產生職業倦怠,對工作以及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社會原因
當代人的社會地位與其從事的職業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密切相關。從事高技術和有成就感的工作會給予從業人員一定的內在動力和自豪感,這些動力也會促使從業人員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熱情。然而,社會上普遍存在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職業存在誤解和偏見,認為高校圖書館只是年長人員的“養老院”,這些偏見會打擊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自信心,造成他們的工作期許與實際落差過大,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高校圖書館館員對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失去信心,產生厭倦情緒,并陷入悲觀,失去原有的工作熱情。
制度原因
許多高校為提高科研和教學水平,建立了一系列教師激勵制度。然而,在薪資和福利待遇方面,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回報往往低于其他部門相同職稱的公職人員。更為嚴重的是,為了保障科研和教學的優先發展,部分高校甚至犧牲了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晉升名額,這種機會的不均等導致高校圖書館館員心理失衡,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感受日益強烈,從而容易對職業產生倦怠甚至抵觸情緒。
職業原因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館員的主要工作是為高校師生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性質常常使得外界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產生誤解,認為其工作簡單、入職門檻低、缺乏技術要求。這種觀念導致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難以得到服務對象及社會的尊重和認可。此外,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相對單一,工作內容重復率高,嚴格的坐班制度使得他們難以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這容易打擊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熱情,使原本的積極投入逐漸轉變為消極怠工,進而產生職業倦怠。
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倦怠的緩解對策
職業倦怠直接影響高校圖書館館員在實際工作中的心理狀態,并可能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導致其在實際工作中產生職業倦怠,這種惡性循環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因此,認真剖析職業倦怠出現的內外因素,并針對如何有效緩解高校圖書館館員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倦怠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對提高高校圖書館館員工作效率、打造高效工作團隊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高校圖書館職業準入及定期培訓制度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高校圖書館職業準入制度,并將這些規章制度作為選拔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標準和準則。該制度應當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館員的錄用條件,包括專業技能、服務態度等,并要求候選人在入職前接受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倦怠預防培訓,通過相應的考核測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高校圖書館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館內數據規模不斷擴大,內容價值不斷上升,應用范圍不斷拓展,這些變化使得高校圖書館內的職業角色發生了轉變,數據管理員成為當今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當在不同階段科學規劃相應的高校圖書館館員技能培訓,提升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水準和能力,使其掌握國際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并將其應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和完善整體服務水平。在此過程中,高校圖書館館員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工作范圍、工作能力,減輕因種種原因產生的自卑和壓力感。這將從根本上增強他們對于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改革職稱晉升、薪酬及崗位聘用制度
在職稱晉升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對職稱晉升制度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其更加符合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在評定職稱時,除了要考慮其學歷水平、論文與課題數量等指標外,還應結合其工作水平、服務能力、在職期間繼續教育等因素,形成更加全面、合理的評價體系。這樣的改革旨在引導高校圖書館館員更加注重實際工作表現,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晉升產生的壓力。
在工資薪酬方面,應基于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表現進行合理評估,并建立健全獎金績效分發與考核機制。通過科學、公正、透明的評價體系,激發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熱情,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加強對獎金績效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制度的有效實施,進一步激發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崗位聘用方面,應當充分尊重和認同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社會地位及其勞動價值,鑒于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可以將高校圖書館崗位的最高級別與高校教師設定為同級同薪,以體現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尊重和認可。在招聘過程中,應優先聘用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高校圖書館館員,他們能夠將自身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技能,能夠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完善組織管理制度
隨著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也需與時俱進。高校圖書館是保存學術資源和知識交流的重要平臺,傳統的管理模式雖然注重效率和規則,但往往忽視了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心理需求。信息時代背景下,現代技術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可能性,然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卻愈發凸顯。
首先,高校圖書館管理者應當明晰各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目標、責任范圍、權限及職權等,明確各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高校圖書館館員提供明確的工作方向和目標,確保高校圖書館館員明確自身的任務、目標、定位以及職責。
其次,應當發揮高校圖書館館員的主觀能動性,給予高校圖書館館員一定的自主性有助于其更好地開展工作,掌握工作節奏,優化工作方法、流程,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這不僅可以體現高校圖書館對館員的尊重與信任,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再次,應當制定彈性工作機制,即規定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任務量或工作時長。允許高校圖書館館員在完成規定任務量或工作時長的前提下,靈活自主地安排具體的工作內容。對于部分工作負擔較重的崗位,合理實施彈性工作機制,允許高校圖書館館員自主調整工作節奏和休息時間,有助于減輕其工作壓力,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最后,管理者應當重視制度的公平性。在高校圖書館內部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是維護組織秩序穩定的關鍵。為確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管理者應當明確各崗位職責,確保每位館員享有公平的待遇和平等的發展機會。建立透明的評價體系,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法,讓館員明確自身工作目標和績效考核標準,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在分配環節,應嚴格依據工作貢獻和績效水平實行按勞分配,調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在考核過程中,應當體現科學和公平原則,制定明確的獎罰制度,緩解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職業倦怠。
積極應對壓力,重構自我認知
高校圖書館館員應當積極面對客觀存在的壓力。不同的人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高校圖書館館員應當學會正確認識和對待壓力,積極面對壓力。只有充分認識和分析壓力,才能夠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應對壓力,這也是緩解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倦怠的關鍵。壓力承受能力較強的個體往往會將壓力視為自身前進和提升的動力與機遇。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能夠讓高校圖書館館員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從而有效緩解職業倦怠。
高校圖書館館員應該積極重構自我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重構自身的認知及思維方式,可以樹立積極的職業價值觀,增強對工作的認同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勝任工作。同時,高校圖書館館員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價值體系,豐富內在的精神世界,實現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此外,應當倡導高校圖書館館員結合自身的愛好、特長、性格特點,對整體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以職業晉升為主線,以提升個人能力為輔助,將二者有效結合。將個人的長遠目標階段化,腳踏實地,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由點到面,逐步實現自我價值。
(作者單位:溫州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