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葛根芩連湯治療對其胰島功能及炎癥指標的影響,并評估其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吉林省長中大傳統診療醫院收治的11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降糖方案(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服用葛根芩連湯,兩組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連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胰島功能、炎癥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治療后兩組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胰島素(FINS)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患者血清脂聯素(APN)水平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均Plt;0.05)。結論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葛根芩連湯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胰島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
【關鍵詞】2型糖尿病 ; 二甲雙胍 ; 葛根芩連湯 ; 胰島功能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8.0016.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8.006
2型糖尿病為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病理機制為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糖脂代謝出現紊亂。隨著病情不斷發展,該病最終還可能導致患者全身多器官損傷,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各項機能退行性減退,免疫功能逐漸衰退,患該病后更易對機體各器官造成嚴重不良后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與其預后息息相關,西醫多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糖尿病發病原因復雜,臨床發現部分患者單獨應用西醫治療血糖控制效果不佳[1]。在中醫范疇中,2型糖尿病屬于消渴病,其病位在五臟,以脾、腎為主,為本虛之證,其產生與發展與脾胃功能失調、脾虛濕盛及胃腸濕熱等密切相關[2]。葛根芩連湯為中醫清熱燥濕的經典方劑,方中葛根、黃芩、黃連等藥物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與2型糖尿病病機較為契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葛根芩連湯治療對其胰島功能及炎癥指標的影響,并評估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吉林省長中大傳統診療醫院收治的117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8例)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齡65~83歲,平均(73.59±5.21)歲;病程1~8年,平均(4.58±0.73)年;BMI 18~26 kg/m2,平均(21.37±0.93) kg/m2。觀察組(59例)中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齡66~84歲,平均(74.24±5.33)歲;病程2~9年,平均(4.62±0.81)年;BMI 18~25 kg/m2,平均(21.05±1.03) kg/m2。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⑵符合中醫《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 [5]中糖尿病濕熱困脾證(主癥為胸脘腹脹、頭身困重、食后飽滿,次癥為體型肥胖、四肢倦怠、心胸煩悶、大便不爽、小便黃赤,舌脈為舌紅苔黃膩,脈滑而數)的診斷標準;⑶入組前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⑷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⑴合并臟器功能不全;⑵伴有慢性消化性疾病;⑶近2周內有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經吉林省長中大傳統診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基礎降糖方案治療,患者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丹東醫創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77,規格:0.25 g/片)治療,起始用藥劑量為0.5 g/次,2次/d,后續逐漸變為0.75 g/次,1次/d。監測血糖水平,對其膳食攝入進行精確計算,并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指導,確保患者攝入的熱量與其體質量及活動量相匹配。同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給予降壓、降脂等西醫常規基礎治療,并在治療期間嚴格控制降脂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以確保治療效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服用葛根芩連湯,該方劑的具體組成為:葛根40 g,黃連10 g,黃芩10 g,炙甘草6 g,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至400 mL藥液,囑患者早晚溫服,1劑/d。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連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以《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 [5]中的相關標準評估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臨床療效。患者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且中醫證候積分下降70%以上,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或較治療前降低40%以上,糖化血紅蛋白下降至6.2%以下或較治療前下降20%以上可判定為顯效;患者癥狀明顯緩解,且中醫證候積分下降30%~70%,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較治療前下降20%~40%,糖化血紅蛋白較治療前下降10%~20%可判定為有效;患者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且中醫證候積分無下降或下降不足30%,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無下降或下降不足20%,糖化血紅蛋白無下降或下降不足10%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參照《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 [5]對兩組中醫證候進行量化評估,根據其癥狀(脘腹脹滿、頭身困重、大便黏滯不爽、心煩胸悶)無、輕、中、重分別給予0、1、2、3分。⑶胰島功能。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為20 min)取上層清液后,依據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依據放射免疫法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INS×空腹血糖/22.5,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20×FINS/(空腹血糖-3.5)]。⑷炎癥指標。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方法同⑶,依據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脂聯素(APN)、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組間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HOMA-IR、FINS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HOMA-β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PN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血清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發病因素較多,2型糖尿病為其主要病理類型,此類患者臨床常表現出胰島功能不完全喪失、糖脂代謝紊亂等特征,老年患者發病較為隱匿,易伴發多臟器功能衰退及心腦血管疾病。西醫常以二甲雙胍治療該病,該藥可降低肝臟葡萄糖的產生,并增加其在外周組織的利用,以維持患者血糖穩定,但單獨西醫治療對患者胰島功能改善效果欠佳[6],臨床需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2型糖尿病的病理機制在于燥熱偏盛、陰液耗損,老年群體的脾胃運化功能逐漸減弱,若飲食習慣不佳,偏好肥甘厚味,可能進一步加劇脾胃功能的衰退,導致濕濁之氣在體內滋生,長此以往,濕濁之氣可能轉化為痰濕、痰濁,進而化熱,形成濕熱內蘊,耗傷體內的津液,因此本病治療的核心在于燥濕清熱、滋養陰液、潤燥生津[7]。葛根芩連湯源自《傷寒論》,主要用于治療太陽表邪未盡,病邪深入陽明,濕熱蘊結,氣機升降失序,導致津液外泄的病證,與老年2型糖尿病胃腸濕熱、燥熱傷津的病機較為契合[8]。其藥方中葛根入陽明經,可除陽明內熱,升脾胃清陽之氣,為方中君藥,具有陰虛消渴、生津止渴之效;黃連與黃芩均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黃芩主要針對中上焦濕熱之證,黃連則專注于除脾胃濕熱,兩者聯合使用作為方劑中的臣藥,黃芩能夠有效制約黃連的燥性,使其更為溫和;炙甘草作為佐藥,起到調和各藥物的作用,使整個方劑達到生津潤燥、清熱燥濕的功效[9]。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葛根芩連湯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
當患者出現2型糖尿病時,血糖水平異常升高,機體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FINS、HOMA-IR水平升高,胰島細胞功能受到破壞,HOMA-β水平下降。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HOMA-IR、FINS較對照組更低,HOMA-β水平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葛根芩連湯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胰島功能。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葛根素可通過多種信號通路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機體胰島素活性信號,促進APN分泌,調節糖脂代謝,能夠有效減輕機體的氧化應激損傷,進而防止β細胞功能衰退,還可促進對胰島細胞的修復,從而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10]。此外,葛根素還具有阻止蛋白質糖基化的作用,能夠有效減少糖基化產物的生成,進而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11]。黃芩內含的黃芩苷成分通過介導特定的信號通路,能夠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12]。
APN、IL-6、CRP均為脂肪細胞所分泌的細胞因子,其中APN為抗炎因子,IL-6、CRP屬促炎因子,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臨床研究發現上述三者在血糖調節與胰島素抵抗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連中的黃連素可改變腸道菌群結構,同時還可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情況,減少機體慢性炎癥反應;黃連中小檗堿可有效控制游離脂肪酸表達,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14]。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IL-6、CRP水平較對照組低,APN水平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葛根芩連湯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緩解機體炎癥反應。
綜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葛根芩連湯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保護胰島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有限等,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增加樣本量,并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分析葛根芩連湯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療中確切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麥健, 劉燕霞, 雷宇, 等. 自擬中藥方劑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胍治療肝腎陰虛型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 世界中醫藥, 2018, 13(11): 2811-2814.
[2]錢紫星, 陳俊. 基于“脾胰 - 胃 - 腸”探討葛根芩連湯治療2型糖尿病[J]. 中醫藥學報, 2023, 51(7): 91-95.
[3]馬琳娜, 薛毅, 王韌舟. 葛根芩連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2, 17(10): 2092-2095.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4): 315-409.
[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 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M]. 北京: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10: 39-43.
[6]王雪勇, 沈江龍, 管壽明, 等. 加味葛根芩連湯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血脂代謝的影響[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3, 30(4): 722-724.
[7]林有為, 李林森, 何扎西草, 等. 2型糖尿病中醫體質的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0, 26(8): 1210-1213.
[8]倪青, 倪炎炎, 張美珍, 等. 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胃腸濕熱型老年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 疑難病雜志, 2021, 20(6): 569-573.
[9]周笑漪. 葛根芩連湯聯合利拉魯肽對肥胖2型糖尿病濕熱困脾證的臨床療效[J]. 天津中醫藥, 2020, 37(12): 1363-1367.
[10]薛金濤, 黃寧, 孔文艷,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葛根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的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 2018, 53(20): 1748-1754.
[11]劉靖芳, 張瑤, 湯旭磊, 等. 葛根素對糖尿病大鼠的視網膜中糖基化修飾蛋白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8, 34(18): 2195-2198.
[12]高書春, 杜卓琦, 馬世平,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研究黃芩治療糖尿病腦病的作用[J]. 中成藥, 2023, 45(9): 3115-3122.
[13]王祺, 蔣磊. 加味桃核承氣湯治療2型糖尿病血瘀脈絡證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 西部中醫藥, 2022, 35(7): 6-10.
[14]趙金龍, 湯順莉, 陳國銘, 等. 基于系統藥理學的葛根芩連湯治療2型糖尿病作用機制探討[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8, 24(12): 19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