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廣利
摘要:現如今,在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國民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態勢,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關鍵時期。旅游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適應新常態下的時代需求,我國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進一步優化人民生活水平、調整居民消費結構、擴大消費群體內需等多方面著手實施調控,推動旅游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同時,面對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旅游行業需要緊跟形勢,作出調整以尋求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旅游;經濟
DOI:10.12433/zgkjtz.20240910
一、新常態概述
新常態一詞最先出現于20世紀初期的歐美國家。2014年,新常態在我國第一次正式應用于形容經濟,在此之后被廣泛使用。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所指的是國民經濟在二三十年快速發展之后,經濟局面形成全新的機遇、特征以及挑戰。新常態經濟特征表現為:經濟發展的局面有所改變,由原本的高速發展進一步轉化為中高速發展;經濟結構在各行各業逐步落實著優化與調整、經濟增長動力由原本的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技術驅動。
(一)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減緩,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
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迎來較多的發展機遇,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問題與壁壘,具體表現如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并且發展壓力較大,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需求增加,人口數量所帶來的紅利逐漸減少,整體宏觀調控具有較大的壓力,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態等方面的問題對經濟發展也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經濟結構多變,發展中調整
按照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現狀,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占比和產出逐年遞增,服務業將會成為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產業,轉化為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從需求結構和消費能力來看,居民已成為需求主體,具有較高的消費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會持續優化升級,居民消費力在服務總消費內所占比例會越來越高;按照區域結構分析,已逐漸打破城鄉壁壘,中西部地區較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更為迅速、高效。
(三)技術、創新要素取代投資轉變成新型發展驅動力
現階段,無論是勞動力價格、資源價格還是土地價格上漲,都難以延續以往通過低要素推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驅動力相對不足,技術和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更加明顯,經濟增長點相應發生調整。
二、旅游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一)新供給模式下形成新的營銷模式
我國人均收入大幅增加,人們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在消費領域的投資逐步增加。交通方式和信息技術的創新升級與提升,為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和營銷模式帶來有利條件?;诖?,旅游行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全新的資源整合,科學規劃服務流程,使旅游行業能夠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在經濟新常態下,旅游行業的營銷模式、市場的營銷策略也有所改變。旅游行業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推出全新的營銷模式和產品體系。現如今,較為常見的營銷模式是渠道營銷與景區營銷相結合、員工營銷與景區營銷相結合等。
(二)旅游市場中產生新需求
我國人均收入整體向好,消費觀念也由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求轉變為更高的精神需求。旅游作為提升幸福感體驗的有效行為,使得旅游行業的消費等級與體驗均顯著上升。立足于消費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國內入境以及出境是消費者主要的三個消費市場。數據顯示,三個消費市場都增長快速,且呈現逐年上漲趨勢。當前,出現了度假游、鄉村游等多元化、個性化的全新發展趨勢,由此可見,消費者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推動著行業經濟不斷提升,標志著我國旅游行業已進入全新的發展新常態。
(三)旅游產業在跨界融合下呈現新業態
旅游行業作為朝陽產業,顯示出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旅游行業在發展中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目前,旅游行業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安排食宿、交通、游覽、購物等環節,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隨著行業跨界整合的趨勢來臨,旅游產業也面臨新的挑戰。旅游產業由于人口結構和經濟水平不同,具有覆蓋面積廣、推動力強等特點,在跨界融合的帶動下,旅游資源與其他社會性資源進一步整合,形成新的旅游形態。
三、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的發展和就業環境的變化
當前,影響旅游消費的重要因素:時間和資金。若人們所擁有的經濟條件和就業環境無法滿足需求,首先考慮的是日常生活問題,會將旅游需求放置靠后。因此,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人們會從工作中擠出時間,從而達到去全國、世界各地旅游消費和旅游體驗的目的,又或者會在經濟水平能夠滿足基本生活的情況下,使用部分資金來滿足旅游需求。另外,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波動性也會對我國經濟形勢造成影響,使得就業環境并不理想,旅游行業憑借市場活動單一化發展,已經難以滿足自身要求,呈現出增長速度緩慢的困境。
(二)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備不足
在旅游期間,游客需要較為便捷的交通設施與優質的公共服務,以此來保障旅游的整體體驗。我國擁有較多種類的旅游資源,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需要依靠便捷的交通才能順利地到達景區,但是大多數的景區遠離城市,交通條件不夠便利,游客往往需要耗費較大的體力、費用以及較長的時間才能抵達。除此之外,部分景區所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較為落后,公共服務并沒有立足于游客的需求進行人性化設置,也使得游客數量減少。因此,便利且完善的交通設施、優質的公共服務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而目前在該領域所存在的問題,嚴重地制約了旅游行業的發展。
(三)旅游景區缺乏高質量的治安管理
我國私家車數量逐年增加,自駕游已經成為旅游出行的重要方式。自駕游能夠有效地提高游客的體驗感,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體驗景區的文化與自然環境,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自駕游客與景區周邊居民之間的沖突問題時有發生。游客看到有關治安環境較差景區的信息時,便會將其從旅游目的地中排除,從而選擇治安環境較好的景區。因此,當景區受到周邊治安的影響,從而對旅游行業發展造成負面沖擊,這意味著治安管理標準也會對景區的發展造成影響。
除此之外,部分景區往往將核心收入的發展重心放置于產品銷售中,而對于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有所忽視。這也是造成旅游團常常存在強制消費的重要因素,也是對旅游熱情有所降低的重要原因。
(四)景區管理人才的欠缺以及服務質量較差
目前各地區旅游行業對服務質量并不重視。服務質量較差是旅游行業的普遍問題,無論是大景區還是日常小景點,服務人員、酒店的管理人員所呈現的服務水平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景區對各類景點形象的塑造較為重視,而對服務窗口的口碑過于疏忽,使得游客頻頻遭遇宰客、搶客等問題。景區中較多的不文明行為以及不安全行為,都使得該地區的旅游質量有所下降。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吸引了較多的外國游客,因此景區應設立英語指示牌或者配備專業的外語導游,從而有效提高景區的服務質量。
旅游經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的發展依賴于各種專業和技術的支撐,所以旅游行業需要匹配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成效并不理想。例如,更多以旅游酒店和旅行社管理等教育為主,但對環境管理、產品開發等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近年來,旅游人力資源的開發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進展,但在數量上仍然供不應求,尤其缺少復合型管理人才。
四、在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的優化路徑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也有新的追求,紛紛在假日外出旅游,愉悅身心。隨著游客的增加,旅游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為了旅游行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相關部門提出更新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策略來配合,有效挖掘消費潛力,創造經濟效益。
(一)深入健全市場
在新常態經濟下,旅游行業與其他行業跨界資源融合。旅游行業一方面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考量,另一方面還需要立足于市場的改革波動調整。旅游行業可以與餐飲行業、運動行業以及娛樂行業等多種行業進行跨界資源融合,以達到提高市場合作強度的有效目的。目前所構建的管理模式存在粗放管理的顯著問題,如若想抓住全新發展機遇,旅游行業便需要有效地提高管理強度、增強管理精準度,對市場的發展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并打造全新的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經濟的全面穩定發展。
(二)加強對景區周圍的交通設備的建設
旅游行業經濟發展更加多元化,游客并不單一地進行景區的人文環境游覽觀光,針對景區所具有的情懷和人文精神也更為注重。景區更加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有效增強游客的旅游體驗感,也可以增加游客數。游客獲得誠信服務,也可以提升景區的口碑形象,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
(三)加強對旅游景區治安標準化管理
國家旅游局對旅游景區存在的治安問題需要重視,確保游客在景區旅行的人身安全,構建誠信、可靠的旅游環境。目前,自駕游已經成為旅游熱點,選擇自駕游的游客數量也在不斷提高,但絕大多數的游客斟酌之后,仍然會選擇參加旅游團的方式。
但是,景區旅游治安管理不達標的現狀,使得旅游團強買強賣的惡劣行為出現,游客對景區的主觀印象并不友好。因此,對景區的治安管理并不局限于當地居民,對旅行社的所作所為也應科學與嚴格管理。各地旅游局對旅行社進行定時、定期的評估。對于不符合要求和標準的旅行社給予警告與處理,而對于服務質量優秀的旅行社給予獎勵,推動旅游行業的服務市場更加優質與標準化。
(四)著力建設文化旅游
現如今,旅游對于景區發展而言,并不局限于設施游玩、產品消費等,可以依靠自身所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構建特別的文化景區,帶給游客所需要的高質量旅游體驗,讓游客獲得與眾不同的旅行感受,以此來構建獨有的文化旅游IP。文化旅游對當地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的挖掘,并提煉其所具有的獨特之處。在這一過程中,景區也不能套用全國各地的文化旅游行程模板,需要突出與其他景區之間所具有的不同之處與創新性。景區依托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也是各地旅游局所注重和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內容,對景區的構建也可以融入當地所獨有的文化內容,進一步宣傳該地區的文化故事、匹配優質服務,讓游客收獲豐富的文化知識,并獲得不一樣的旅游體驗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旅游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需進一步認識與分析新常態、了解與接受新常態,重視旅游內容與發展方向。旅游行業需要有效地發揮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優勢,積極落實產業創新,并塑造產業優質結構,有效地發揮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穩定消費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琨.淺析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J].全國流通經濟,2022(04):126-128.
[2]郎霄.試論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及其特征[J].旅游縱覽,2023(04):152-154.
[3]伊紀榮.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路徑[J].中國市場, 2023(23):20-23.
[4]陶麗.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及其特征分析[J].今日財富,2020(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