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瑰 陳鳳
教師的師德師風至關重要。師德師風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展現出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體現了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以及對社會公德的遵守。師德師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師風的重要性與塑造方法。
一、農村小學師德師風現狀分析
農村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師德師風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職業形象和教育教學質量。
然而,在有些農村小學,師德師風的現狀不容樂觀。部分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師風不佳。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教育資源匱乏,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對待學生不認真、對待工作不負責任的現象。其次,師德師風教育缺乏有效手段。農村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多以課堂教學和校內活動為主,缺乏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教育手段。由于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有限,學校無法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再次,師德師風評價體系不完善。目前,農村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評價主要依靠學校領導和同事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往往主觀性較強,難以客觀反映教師的師德師風。師德師風評價缺乏科學、公正的標準,使得評價結果缺乏有效說服力。
二、樹立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師風的重要性
1.師德師風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師德師風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沒有了師德師風,教育事業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師德師風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風師道,如此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為并成為學生楷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和感染學生;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學生要認真負責,關心愛護,以學生的成長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教師是學生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師德師風是教師的工作作風
一個具有良好師德師風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過程中,他們會用心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僅是對學生的教育,更是對社會的影響。一個有良好師德師風的教師,能夠影響和感染周圍的人,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的進步。師德師風對教師自身發展也有重要影響。一個有良好師德師風的教師,能夠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會時刻關注教育教學的新動態,不斷學習、積累和創新,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樣的教師,才能在教育事業中取得更高的成就,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師德師風是教師的社會責任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一個具有良好師德師風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他們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還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師風的塑造方法
1.加強環境建設
一是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良好社會環境的建設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指出:“強化權利保護,維護教師職業尊嚴。”維護教師依法執教的職業權利,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教師教育管理學生的合法職權,研究出臺教師懲戒權辦法。學校和相關部門依法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對無過錯但客觀上發生學生意外傷害的教師依法不承擔責任。相信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教師的權益會不斷受到相關法律保護,這為教師安心從教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二是建設良好的輿論環境。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是關鍵所在,因此必須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輿論環境和氛圍。
2.強化宣傳教育
一是加強師德師風教育。開展多層次優秀師德師風先進教師宣傳活動,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樣在身邊、人人可學做的局面。組織教師中的“師德楷模”開展師德宣講。二是加強法治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建設,全面梳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關愛學生、師生關系、學術研究、社會活動等方面的紀律要求,依法依規健全規范體系,開展系統化、常態化宣傳教育。加強警示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提升師德師風意識。
3.提高自身認識
提高自身認識,就是要努力做“四有”好老師。一是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教師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努力以“傳道授業解惑”為第一責任和使命,為學生點燃更燦爛的夢想。二是有道德情操。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范,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發生師德失范行為,本人要承擔相應責任。立德就是要立職業道德。三是有扎實的學識。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教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教師學識淺薄。教師要始終處于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鉆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四是有仁愛之心。好教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教師。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師愛是永恒主題。愛心是教師打開學生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滋潤澆開學生的心靈之花。教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護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有愛心是教師從教的基本素養。
總之,農村小學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從自身做起,樹立高尚的師德師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小學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