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SD能源集團為例,闡述了國有大型能源企業轉型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充分結合產業發展實際,著力解決制約能源集團轉型發展、高效發展、跨越發展的瓶頸問題,力爭探索一條符合能源集團發展定位及中長期戰略要求,具有鮮明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助力集團成為國際化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
關鍵詞:能源企業;產業轉型;發展路徑
DOI:10.12433/zgkjtz.20241314
一、產業轉型發展路徑研究分析
(一)國內宏觀形勢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樞下行,但高質量發展長期向好的新態勢愈加明顯。我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的跨越關口,經濟發展從速度為先轉向質量為重、從追求規模轉向提高效益、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盡管國內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大氣污染和環境治理艱難、產能過剩壓力較大等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將進入中速增長區間,邁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預計到2025年GDP經濟總量將超過23萬億美元,2021~2025年年均GDP增速仍將保持在5.5%左右。
(二)能源發展形勢
1.向綠色低碳化轉型已成定局
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新高。氣候變化引起全球各國的重視,幾乎所有國家均做出減排承諾。根據《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的信息記錄證實,相較于1850~1900年,2021年1~9月的世界平均氣溫值高了大概1.09℃。BP能源數據顯示,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消費占比均呈下降趨勢,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消費總量、消費占比持續上升。
2.雙碳戰略將加速能源革命進程
“雙碳”戰略將加速推動中國能源轉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相較于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50至70年過渡期,我國碳中和目標隱含的過渡時長僅為30年,節能減排、電氣化加速、清潔能源替代以及碳捕集利用存儲等四個最主要的碳減排領域將迎來政策強化期。
3.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能源結構優化
2021年出臺的《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明確,應嚴格審批“兩高”環境評價,促使“兩高”領域降碳減污,并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在環評中設置碳排放評價專章,開展碳排放量核算,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批時銜接落實有關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以控制碳排放。
二、產業轉型發展路徑探索
(一)轉型發展思路
踐行山東省能源產業及其改革的“主推手”、能源合作以及創新發展的“主引擎”、能源服務以及供應的“主力軍”作用,真正維護能源安全“壓艙石”、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經濟社會發展“頂梁柱”作用,創新國內國際互促發展的雙循環模式,帶動山東省經濟轉型發展,變成促進山東省能源產業發展和創新的“指引人”、能源結構進一步改革的“示范者”、新產業加速進步的“執行者”、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先行者”。實現三大傳統(電力、化工、煤礦)產業的深入發展和夯實,積極發展三大創新(現代物流貿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產)產業,變成高質高效發展、國際化布局、產業化協調的優質煤炭開發運營商、綠色能源綜合服務商、高端化工全鏈制造商、新興產業投資發展商、現代物貿集成服務商。
(二)轉型發展路徑
1.夯實礦業基石功能
一是優化礦業組合。存量優化與增量提質并舉,堅決退出一批開采條件差、資源儲量少、產能產量小的礦井,同時抓住政策機遇,通過并購等方式拓展煤質好、儲量大、區位優、開采條件優、預期收益高的大型整裝煤田,進一步提升優質煤炭產能占比。鞏固發展非煤礦產,實現鉬、金、銅、鐵、鉀礦等行業的拓展,確保從煤礦的單純采掘轉型為開發各種礦種。二是建設規模基地。集中優勢資源,建設“3+1”的煤炭產業基地,即本部、陜甘蒙、澳洲三個核心基地,新疆一個培育基地。本部基地,堅持穩產能、轉動能、提效能、保供應,充分挖掘礦井潛力。陜甘蒙基地,拓產提效、并購整合、強化協同,打造煤電、煤化、新能源耦合發展的大型基地。澳洲基地,發揚澳洲的國際運營優勢,增產拓量、深耕亞太,打造國際一流的大型綜合能源基地。新疆基地,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和雙循環的歷史機遇,培育建設煤電化一體綜合發展基地。三是引領礦井智能化、煤炭清潔化發展。加強國際資源獲取與技術合作,成為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領導者。
2.構建高端化工新格局
一是構建“大化工”產業格局。構建“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依托煤化工產業基礎,延伸產業鏈,推動煤化工產業穩健升級。勇擔山東省石油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使命,以靈活合理的方式推進山東省石油化工產業重組與整合,打造產業鏈一體化和產品附加值高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二是打造先進化工材料體系。強化縱深技術能力,推動高附加值新型材料生產,逐漸形成系統化的化工產品研發與生產體系。依托化工上游布局能力,延鏈發展醇基新材料、氨基新材料、高溫費拓合成化工品三大支柱型產業鏈條,做優長碳鏈尼龍、阻燃劑等特色化工新材料,構建先進化工新材料產品體系。三是優化布局產業區域空間。遵循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理念,全面兼顧水資源、土地資源、環保等發展要素指標體系,建設協同發展的高端化工生產基地,實現產業科學布局。四是打造低碳循環發展閉環。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兼顧水資源、土地資源、環保等發展要素指標體系,實現從綠色原料、綠色能源,到綠色工藝、綠色產品,再到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全面升級,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閉環。
3.做強電力聯動效應
一是優化煤電產業結構。緊抓外電入魯政策機遇,通過推動現有項目建設進度、完善煤電板塊管理體系、補強關鍵技術等舉措,穩步推動省外大型煤電項目建設,確保山東省電力需求得到滿足。二是推動熱電聯產創效。依據國家政策及地方熱電聯產規劃推進項目建設,拓展工業熱用戶,擴大熱電比,并通過對標行業標桿、加大技改等方式推動熱電聯產創效。三是加強電力清潔發展。加強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同時配合CCUS技術加強煤炭使用過程中的碳捕捉、封存和利用,實現煤電產業超低排放。
4.加快高端裝備制造轉型
一是整合優化煤機裝備。基于智能化、高品質的煤機裝備提供能力,構筑“制造+服務”的發展模式,整合內外部資源提供成套化智能裝備全生命周期的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端到端服務能力,塑造行業領先的服務“品質”和“效率”。二是做大再制造業務體量。以激光熔覆為核心,構建產業鏈、服務鏈、創新鏈,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定制化輸出解決方案。做好內部市場,大力拓展非煤市場,形成規模化、效益化、科技化的發展新態勢。三是有序發展新能源裝備。依托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契機,以EPC模式切入,與國內一流企業戰略合作方式合作發展,有序布局塔筒、葉片等風電裝備,后續擇機推動布局高價值鏈環節。四是擇機發展環保裝備。按照“切入—壯大—升級”的路徑,圍繞環保材料、關鍵裝備等,逐步打造環保裝備價值鏈體系,構筑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能力。五是優化發展輕合金業務。突出“高端化、輕量化、低碳化”引領,加速“園區化、集群化、基地化”發展,實施“產品高端化、精深加工、集成服務”發展路徑,以全面持續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5.推動物流貿易健體增效
一是做強大宗商品供應鏈。聚焦“煤焦鋼建”,拓展油氣、化工,打造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做實煤炭貿易,依據終端用戶需要,開展煤炭采購、物流倉儲、加工摻配、供應鏈金融等全鏈條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打造煤炭供應鏈核心競爭優勢。延伸“焦鋼建”產業鏈,實現集成服務,依托煤炭下游大型鋼鐵、建材客戶的常年合作關系,延伸產品代銷服務。二是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利用青島自貿區、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聚焦煤炭、原油、天然氣、化工品等品類,圍繞油氣大宗商品現貨、上合國家間人民幣跨境結算以及“一帶一路”國家間能源交流“三大核心”,推動資源高質量匯聚,推動能源規模化交易,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以更加專業的業務能力服務示范區建設大局,建設服務全球市場的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三是增強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緊扣國家物流通道建設趨勢,在鐵路、港口、長江T型水域、運河水域規劃布局鐵路集運站、水運碼頭、海運港口及倉庫、堆場以及專業物流園區等物流資源,形成連接產區、港區、銷區的“聯鐵、通江、達海、接運河”物流體系,提升物流貿易運營承載空間,服務主業發展。四是構建智慧化物流體系。圍繞“數字驅動、協同增效”的產業發展導向,構建資源配置高效的智慧化物流體系,突出鐵運、汽運、航運、園區、平臺“五位一體”,打造大宗商品多式聯運新模式,做實做強現代物流。五是強化金融賦能。整合內外部金融資源,充分發揮信用優勢和規模優勢,以供應鏈管理業務為基礎拓展綜合金融服務。圍繞供應鏈服務嵌入綜合金融服務,利用融資租賃、期貨、創投、財務公司等金融業務,并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為客戶提供專業化、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應用創新區塊鏈技術,立足于區塊鏈技術探究供應鏈上下游的“信用幣”體系,真正變現供應鏈流量。
6.壯大新能源產業體系
一是做大風光儲裝機規模。基于新能源產業成熟度和內部資源能力優勢,積極發展光伏發電、風電和生物質發電業務,圍繞“外電入魯”電源端、省內海上風電、省內鹽堿灘涂地和煤炭塌陷區積極發展風光產業,通過“并購+自建”并舉,快速壯大規模體量。二是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綜合考慮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集團技術儲備情況、未來產業的市場空間以及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產業經濟性等多方面因素,穩步推進氫能及燃料電池、儲能、地熱能等業務拓展。以重組省內天然氣管網為切入點,整合全省天然氣長輸管線,形成東西南北環狀長輸管線。三是建立綜合能源服務能力。圍繞用能需求和多種供能主體,緊抓電改、節能減排、供熱替代等機遇,構建源網荷儲調一體化綜合能源供應體系,實現由能源生產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的轉變。
7.促進新材料集群發展
聚焦發展重點,協同發展優勢,打造產業鏈縱深融合、專精特新載體支撐、技術平臺創新助力的多元材料發展生態。發展鈣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纖維及復合材料,拓展材料應用與制品加工,構建多領域綜合解決方案。一是提質發展鈣基新材料。全面提升鈣基新材料發展能力,推動產業整體向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模式升級,通過智能化、綠色化生產改造,提升運營能力,力爭成為競爭力全面提升、綠色低碳水平先進的鈣基新材料綜合供應商。二是拓展纖維、尼龍及復合材料。充分釋放玻璃纖維、特種尼龍及復合材料領域的產業優勢,探索發展碳纖維等其他高性能纖維業務,逐步推進纖維及其他復合材料制品生產,推動纖維及復合材料向多元化、應用化、制品化轉型升級。三是布局新能源材料領域。結合集團風電、儲能等新能源重點發展領域,通過積極的資本運作拓展布局新型能源材料產業。重點關注集團新能源業務領域的上游材料及制品,延伸發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燃料電池材料、儲氫材料、鋰電池材料等業務。
三、產業轉型發展路徑實踐
(一)煤炭產業向綠色智能高效轉型
大力實施黑色煤炭綠色開采,2020年8月起7對礦井實施充填開采,全年置換煤量近200萬噸。選煤升級挖潛能,完成洗選技改項目125項,原煤灰分同口徑降低3.47%,精煤回收率同口徑提高4.98%,累計增效32.84億元。在建設智能化礦井中投入63億元,建設智能化國家級的礦井9處,打造了5G+智能礦山應用場景24個,建設智能化開采工作面133個。深入推進控員提效,建成8處277、388礦井。
(二)化工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4000噸水煤漿氣化技術開發及示范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魯南化工公司成為省煤基精細化工品產業鏈“鏈主”企業。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深度參與、有序推進。
(三)電力產業布局加快調整優化
目前具備1166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且設計了參數高、容量大的機組,盛魯電廠的發電量業已達到101億度。
(四)高端裝備生產加速發展
目前具備的10米超大采高液壓支架樣機業已跟歐標型試驗標準相符合。完成山能重裝經營效能評價,制定了扭虧止損提質實施方案。
(五)現代物流貿易產業做實做優
貿易規模、風險防控和盈利能力有效提升,實現利潤23.87億元。強化營銷協同,煤炭統銷提效100億元。建設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且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達到了2000億元以上的交易規模。初步完成聯合重組和貿易劃轉,減少貿易平臺40個,副處級以上三級單位7家,在“瘦身健體”的同時,有效提升貿易規模、風險防控和盈利能力。
(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點起勢
搭建省級新能源投資企業,可以主導開發渤中海上風電基地,主動落實前期的裝機工作,且落實了沂水縣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并且在省級新材料產業特級尼龍產業鏈中,東辰瑞森公司處在“鏈主”地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SD能源集團聯合重組為例,重點論述了大型能源企業產業轉型發展路徑,旨在促進大型集團公司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田丹.晉能集團轉型發展的產品多元化戰略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2]杜蕾.JN集團多元化經營戰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
[3]令狐桑楠.HX煤焦化企業轉型戰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
[4]王玉婷.煤炭企業低碳轉型資本投入效率影響因素分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大學,2021.
[5]景文博.“雙碳”背景下BF能源公司戰略轉型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作者簡介:朱傳章(1981),男,山東曲阜人,本科,高級會計師,山東能源集團資本運營部副部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兼并重組等大型股權并購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