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樂天
“零首付”貸款買車,“高薪招聘”等虛假信息,讓個別急于求職的貨車司機非但沒有找到理想的崗位、獲得預期收入,反而被誘導掉入不法分子編織的“套路運”“套路貸”陷阱。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風險提示,包括求職者在內的消費者遇到這種“頗具性價比”的招聘廣告時,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謹防各種形式的誘騙貸款風險。
近年來,套路貸款詐騙不斷變化形式,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拿近期有所抬頭的“套路運”“套路貸”亂象來說,其環環相扣的陷阱暗藏巨大風險。不法分子在網絡發布“空殼”物流公司招聘貨車司機的信息,并承諾貨源充足、運價高、月收入誘人。不少貨車司機被誘導后申請貸款購車,辦理“入職”或繳納加盟費,可等到應聘司機提車后,卻屢遭接活難、退車難。
類似的套路中還伴隨讓求職者支付保證金、材料費等多種名目費用,一旦逾期將加劇利滾利,消費者最終背負大額債務而難以全身而退。
“套路”誘導貸款這幾年之所以不斷上演,原因主要是“套路貸”這種新型犯罪手段隱蔽性、欺騙性較強,加之跨領域金融法治監管尚存盲區,不法分子趁機從線下向線上蔓延,不斷復制手法非法獲利。
這類“零首付”“免費”等營銷詞匯的背后,是不法分子假借“擔?!薄暗盅骸钡确绞?,最終目的是占有受害人財產。監管部門通過風險提示的方式發出預警,再次讓套路手段暴露在陽光下,進而降低消費者“中招”風險。
要注意識別非法金融廣告,防范不當誘惑。網絡中的信息魚龍混雜,消費者獲得線上招聘信息后應從正規信息平臺等途徑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交叉、反復驗證,高度警惕那些看似誘人但超過合理范圍的待遇條件。在沒有充分理解合同條款或知悉年化利率、實際費用等綜合借貸成本的情況下,不要貿然與他人或機構簽訂借款合同,防止不法分子翻新花樣弄虛作假行騙。
放貸資質是消費者辦理貸款前必須要明確的一環。無論不法分子把辦理貸款手續吹噓得多么簡單、多么省事,消費者辦理貸款前務必擦亮雙眼,可以通過金融監管部門的系統查詢貸款機構是否具備金融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等業務資質,且還要在規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尤其要警惕的是,在接到金融機構信貸審核電話時,如果偏信不法分子的誘導而提供虛假信息,將會讓自己在“套路貸”中越陷越深。
說一千道一萬,消費者遇到此類情況時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牢記理性借貸,拒絕過度負債。倘若掉入“套路貸”陷阱,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而不是在不法分子慫恿、忽悠之下,選擇以貸還貸而落入無底深淵。各級司法部門應持續加強跨部門聯動、靶向整治,依法加大對“套路貸”的精準打擊,進而維護公平誠信的金融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