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濤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構成了嚴重挑戰。通過對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基于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標準,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旨在為高職院校網絡安全管理提供實踐指導,確保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安全;等級保護2.0;問題分析;解決策略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數字化校園的推進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率,也為校園管理和服務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手段。然而,隨著網絡應用的深入,網絡安全問題逐漸成為制約高職院校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網絡安全事件的頻發不僅威脅到校園網絡的穩定運行,更可能導致敏感數據泄露、財產損失甚至法律責任。因此,如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挑戰,保障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網絡安全法規和標準,特別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以下簡稱等保2.0)標準的實施,為我國網絡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導和要求。等保2.0標準的推出,標志著我國網絡安全管理由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的轉變,強調了從整體規劃到具體實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的基礎上,基于等保2.0標準,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二、高職院校網絡安全現狀分析
在數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網絡教學、管理及服務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然而,與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相比,網絡安全防護措施的建設顯得滯后。部分高職院校在硬件設施上的投入較為充足,但在安全防護體系建設上的投入卻相對不足。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導致了校園網絡在面對外部攻擊和內部威脅時的脆弱性,網絡攻擊事件頻發,如DDoS攻擊、惡意軟件感染等,嚴重威脅著校園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1]。高職院校在網絡安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管理體系的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在網絡安全管理體系方面存在顯著不足。一些院校尚未建立或完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專業的網絡安全管理團隊,安全責任分配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執行機制。這些問題導致網絡安全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安全政策和措施難以落到實處。此外,網絡安全意識的普及不足,師生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難以形成全校范圍內的網絡安全防范文化。
(二)技術層面的挑戰
技術層面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安全設備的陳舊、安全技術的落后,以及對新興技術的安全挑戰應對不足。部分高職院校的網絡設備和系統未能及時更新,安全防護措施未能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導致安全漏洞頻出,為網絡攻擊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安全面臨的挑戰更加復雜,傳統的安全防護措施已難以滿足當前的需求。
(三)人員因素的制約
人員因素是影響網絡安全的另一關鍵因素。部分高職院校中負責網絡安全的技術人員往往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實踐經驗,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形勢。同時,部分師生對網絡安全的認識不足,容易在日常使用中忽視安全操作,如使用弱密碼、隨意下載不明來源的軟件等,增加了網絡安全風險。此外,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足,導致專業技術人員短缺,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網絡安全需求。
(四)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影響高職院校網絡安全的重要因素。隨著網絡攻擊手段的不斷更新和網絡安全法規的滯后,高職院校面臨著來自外部的、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威脅。黑客攻擊、網絡病毒和網絡詐騙等安全問題日益復雜化,對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構成了嚴峻挑戰。此外,國際網絡安全形勢的變化也給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帶來了新的考驗,如何有效應對跨國網絡犯罪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技術、管理和人員等多個層面的相互交織。技術層面的不足需要通過更新設備、提升技術水平來解決;管理層面的缺陷則需要通過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執行機制來彌補;人員層面的問題則需要通過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來改善。同時,高職院校還需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安全策略,以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安全威脅。
三、等保2.0
(一)等保2.0標準
等保2.0旨在為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提供全面的指導,該標準在原有等保1.0的基礎上,針對新興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安全新形勢,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完善。等保2.0不僅覆蓋了傳統的信息系統,還將云計算平臺、物聯網系統、移動互聯應用等新興技術納入保護范疇,體現了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積極響應和適應。等保2.0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一個中心,三重防護”,即通過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實現對網絡安全的整體監控和響應[2]。同時,它強調在物理環境、網絡通信、區域邊界、計算環境等方面構建綜合防護體系,確保信息系統的全面安全。這一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網絡安全管理從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的轉變,更加注重預防性和前瞻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圖1為等保2.0體系架構[3]。
等保2.0標準的核心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要求,從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運營到廢棄的每個階段都要實施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這一要求強調了安全管理的持續性和系統性,確保了信息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
第二,強調了主動防御的重要性,要求網絡運營者不僅要對已知的安全威脅進行防護,還要對未知威脅進行預警和主動防御,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第三,提出了對新興技術的安全管理要求,如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這些要求為高職院校在新技術應用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導。
(二)等保2.0與等保1.0的比較
等保2.0標準相較于等保1.0,在多個關鍵方面進行了顯著的擴展和深化,以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不斷演變的網絡安全威脅,主要體現在:
1.保護范圍的擴展
等保1.0主要針對傳統的信息系統,而等保2.0則將保護范圍擴展到了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領域。這一變化反映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多樣化需求。等保2.0的這一擴展使得高職院校在采用新技術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為全面和具體的安全指導,確保新技術的安全應用。
2.安全防護要求的深化
等保2.0在安全防護要求上更為細致和具體。相較于等保1.0,它不僅增加了對數據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的保護要求,還特別強調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等保2.0明確提出了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傳輸等環節的安全要求,給高職院校處理大量師生個人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3.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引入
等保2.0引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這是等保1.0所缺乏的。等保2.0要求從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運營到廢棄的每個階段都要實施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這一理念的引入極大地提升了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的系統性和連續性。高職院校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確保在整個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達到等級保護的要求。
4.主動防御理念的提出
等保2.0提出了主動防御的理念,這是對等保1.0中被動防御策略的重大改進。等保2.0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對已知的安全威脅進行防護,還要對未知威脅進行預警和主動防御。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高職院校建立更為先進的安全預警和響應機制,提高對網絡安全威脅的識別和處置能力。
5.法規遵從性的強化
等保2.0在法規遵從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高職院校遵守國家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還要求院校在信息化建設中遵循等保2.0標準的相關要求。這一點在等保1.0中并未得到足夠的強調。等保2.0的實施,意味著高職院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必須更加注重合規性審查和法律風險評估。
四、等保2.0在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建設中的意義
首先,等保2.0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網絡安全管理框架,有助于建立起從組織結構到技術措施、從人員培訓到應急響應的全方位網絡安全管理體系。通過等保2.0的實施,高職院校能夠明確網絡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意識,提升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其次,等保2.0的主動防御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使得高職院校能夠更加前瞻性地識別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提高對新型網絡攻擊的防御能力,對于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復雜網絡安全形勢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減少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保護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再次,等保2.0標準的實施有助于高職院校提升網絡安全技術防護能力。通過按照等保2.0的要求更新和升級安全設備,部署先進的安全技術,能夠構建起更加堅固的網絡安全防線,抵御外部攻擊和內部威脅。
最后,等保2.0的推廣實施還有助于高職院校形成良好的網絡安全文化。通過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意識宣傳等活動,提升師生員工的網絡安全素養,營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為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網絡安全基礎。
五、網絡安全解決策略
(一)構建全面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應依據等保2.0標準的要求,構建全面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首先,明確網絡安全管理的組織架構,成立專門的網絡安全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和協調全校的網絡安全工作。該小組應由校級領導擔任組長,成員包括信息化部門、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關鍵部門的負責人,確保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全校層面的支持和配合。其次,制定全面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涵蓋網絡使用規定、數據保護政策、應急響應計劃等,確保各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執行[4]。此外,應定期對網絡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審查和評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威脅環境。通過這些措施,高職院校能夠建立起一套從組織結構到技術措施、從人員培訓到應急響應的全方位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從而提升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二)強化網絡安全技術防護措施
技術防護是網絡安全的核心。高職院校應根據等保2.0標準,強化網絡安全技術防護措施。首先,對校園網絡進行安全區域劃分,部署防火墻、入侵監測系統(IDS)、入侵防御系統(IPS)等設備[5],以實現對網絡流量的監控和過濾。其次,加強終端安全保護,確保所有接入網絡的設備都安裝有最新的防病毒軟件和安全補丁。最后,實施數據加密措施,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防止數據泄露。此外,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實現對網絡安全狀態的實時監控和統一管理。對于滿足等保2.0三級標準的信息系統,至少應配備表1所列的網絡安全防護設備。
(三)提升網絡安全人員專業能力
人員是網絡安全的關鍵,高職院校應加強網絡安全人員的培訓和能力提升。首先,對網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其次,建立網絡安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網絡安全領域的專業人才。最后,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網絡安全相關的科研項目和競賽活動,提高全校師生的網絡安全素養。
(四)培育網絡安全文化
網絡安全文化是網絡安全的基石。高職院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培育網絡安全文化。首先,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師生員工的網絡安全意識。其次,制定網絡安全行為規范,引導師生員工形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最后,建立網絡安全獎勵和懲戒機制,鼓勵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網絡安全保護工作。
(五)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律法規
高職院校應嚴格遵守國家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網絡安全工作合法合規。首先,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動態,確保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符合法律要求。其次,加強與公安機關的溝通和協作,及時報告網絡安全事件,依法處理網絡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最后,定期開展網絡安全合規性檢查,發現并及時糾正網絡安全管理中的問題。
(六)建立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
應急響應是網絡安全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應根據等保2.0標準,建立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首先,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流程和責任分工。其次,建立網絡安全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實現對網絡安全威脅的早期發現和預警。最后,組建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團隊,負責網絡安全事件的快速處置和恢復工作。此外,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和效率。
(七)加強網絡安全研究和合作
網絡安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高職院校應加強網絡安全研究和合作。首先,建立網絡安全研究團隊,開展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其次,與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網絡安全資源和信息,共同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6]。最后,參與國內外網絡安全交流和合作項目,引進先進的網絡安全理念和技術,提升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工作的國際化水平。
六、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安全已成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網絡安全現狀的深入分析,探討了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基于等保2.0標準提出了一系列綜合性的解決策略。這些策略旨在從管理體系、技術防護、人員培訓、安全文化建設、法規遵從性、應急響應機制以及合作研究等多個維度,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在實施等保2.0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網絡安全策略。同時,應注重網絡安全文化的培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形成全校范圍內的網絡安全共識。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強與外部機構的合作,共享資源,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參考文獻
[1]馬朝霞.等保2.0標準下高職院校信息安全工作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1):10-11+16.
[2]馬力,祝國邦,陸磊.《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標準解讀[J].信息網絡安全,2019(02):77-84.
[3]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9.
[4]楊陽.南開大學等保2.0與網絡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教育網絡,2022(Z1): 66-68.
[5]陳龍剛.高校校園網絡等級保護安全架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02):18-20.
[6]朱圣才.高校網絡安全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電腦與電信,2020(Z1):49-53.
基金項目: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等保2.0標準下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2YZB003)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化中心
■ 責任編輯:王穎振、鄭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