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小學生的思維基本屬于形象思維,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困難重重。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數學繪本,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加以形象化、直觀化,化抽象為具象,讓數學知識的教學深入淺出,從而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與年齡特點。
一、利用數學繪本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選擇易學的數學繪本
教師應為學生選擇一些容易學習的繪本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如教學“認識元、角、分”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人民幣元、角、分的換算,我選擇了繪本《香噴噴燒餅店》,讓學生在燒餅店,買賣燒餅付錢找零的過程中,認識并學會使用元、角、分。一塊燒餅價格是2.5元。小明同學買一塊,付了5元,店家該找零多少?(2.5元)小麗買了兩塊,付了一張10元幣,店家該找零多少?(5元)……后來找零角幣不夠,店家就用分幣代替,買一塊燒餅找零給了兩張1元幣和4張一角幣,還應該給幾個一分的硬幣?
(二)選擇易教的數學繪本
數學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化難為易的過程。如在教“乘法”時,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乘法并應用乘法原理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選擇了繪本《跳跳國的飛雞》,創設了一個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用幾種小寵物的腳代替了單調的數字。例題:一只雞有1個頭2只腳,一只兔子有1個頭4只腳。如果一個籠子里關著的雞和兔共有10個頭和26只腳,你知道籠子里雞和兔子各有幾只嗎?這樣用繪本故事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計算出了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從中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選擇好看的數學繪本
生動有趣的數學繪本故事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畫面中感悟數學之美,在閱讀故事中體驗數字之旅。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選用了繪本《幸運糖豆和倒霉糖豆》。學生閱讀繪本后,我讓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幸運糖豆和倒霉糖豆去摸獎,暗箱中有5個紅球和1個白球。摸到紅球者有中獎的機會。幸運糖豆和倒霉糖豆雖然每人摸獎機會均等,但是每次倒霉糖豆總是摸到白球。學生在欣賞充滿笑料、饒有趣味的故事過程中,潤物無聲地掌握了“不可能”與“可能”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感受了數學王國的無窮樂趣。
二、巧妙利用數學繪本的教學案例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繪本《小狗賣蛋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分數,并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分數。知道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看作一個整體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
3.感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充分體會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二)教學過程
1.運用繪本故事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個是小狗丁丁。(教師用課件演示繪本《小狗賣蛋糕》)
小狗丁丁開了一個蛋糕店。一大早就做了一個大蛋糕。雪白的奶油上面還有顆鮮紅的草莓。丁丁在店門口貼了一張廣告:新鮮蛋糕,價格優惠。
一會兒來了兩位顧客。丁丁把一個蛋糕切成兩半,分別賣給兩位客人,結果卻遇到了一些小麻煩,看誰能幫助他解決麻煩。
師:我們來看看丁丁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煩。
2.激活平均分,感受分數
師:原來兩位顧客都認為自己分到的蛋糕比對方小。假如你是丁丁,你會怎么對兩位顧客說明其實兩塊蛋糕的大小是一樣的?哪位同學上臺來用教具演示一下。
生:把他倆的兩塊蛋糕重疊放在一起完全重合。(操作教師給的紙板教具)
師:大家說演示正確嗎?(正確)
師:你說說,為什么要重疊?
生:因為完全重合就證明兩塊蛋糕一樣大。
師:對!像這種每份分得一樣多的方法我們把它叫作什么?(平均分)
師:非常正確。我們在二年級時學過的平均分與哪種運算有關?(除法)
師:看這是什么符號?(除號)
師:這堂課我們將繼續學與除號相關的知識。
3.充分感受分數的必要性
師:小狗丁丁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個?(半個。師板圖:半塊蛋糕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塊蛋糕。
師:不一會兒,又來了4個朋友。丁丁這次會怎么分呢?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4塊蛋糕沒有平均分,4個朋友可能又會有意見了。)
師:于是,丁丁又取出一個蛋糕,把它平均分成4份,分給4個朋友。每個朋友能吃到4份中的1份。(板圖:的蛋糕圖)
師:如果丁丁又來了8個朋友,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后,還能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嗎?(可以)
師:這樣,后來的8個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多少?(8份中的1份板圖:的蛋糕圖)。
丁丁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的蛋糕原是整個的,如果只有一位顧客,又不想買整個的蛋糕,就會有麻煩。不如一開始就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4份、8份來賣。
師:丁丁蛋糕店的蛋糕如果能用數字來表示,該怎么寫價格表呢?(學生思考)
師:這些切好的蛋糕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行)
師:那么,應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分數)
師:怎么表示?(引導學生說出、和)
師:很好!根據同學們的建議,丁丁又重新設計了一份價格表,一起來看看吧!(師出示課件)
小結:像、、這樣的數,就是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分數”。
4.數形結合,引導學生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數學題中該怎么寫。請大家舉起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
師:先寫中間的一條橫線,“平均分”就用這條短橫線來表示。橫線的下面寫數字2,在橫線上面寫數字1。這條橫線在分數里叫作“分數線”;數字2是“分母”;數字1是“分子”。
師:讀作“二分之一”。
師:剛才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個蛋糕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師:誰能結合“平均分”的過程,說一說分數各部分的含義呢?
生:短橫線是分數線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1份。
(2)認識“幾分之一”
師:誰能說說丁丁蛋糕店的價格表所表示的數學含義嗎?
生: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蛋糕的“”;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
師:小狗丁丁把一個完整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表示;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可以用表示;繼續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5.課堂練習,鞏固所學,深化對“幾分之一”含義的理解
習題一:
師:當天下午有兩家人來蛋糕店買蛋糕。他們每家都是3個人,都買了一個生日蛋糕。這兩個家庭的每個成員吃的蛋糕用分數表示是?
生:。
師:他們兩家每個人吃到的蛋糕是一樣多嗎?
生:一樣多。
師:大家請看圖1,前面的圓是第一家的蛋糕,后面的圓是第二家的蛋糕。大家說一樣多嗎?
圖1
小結:雖然每個人都是吃“”的蛋糕,但第一個家庭吃的是“小生日蛋糕”,第二個家庭吃的是“大生日蛋糕”。所以,大家在做比較時一定要看清楚。
師:小狗丁丁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來買蛋糕,就制作了一些不同形狀的蛋糕。(出示圖2)大家說說都有些什么形狀的蛋糕???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圖2
師:請大家說說圖2中各種形狀的涂色部分的蛋糕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一。
習題二:
師:請同學們判斷下面的分數能否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的蛋糕呢?(見圖3)并指出錯誤的原因。(生回答,師歸納)
圖3
師:第一個圓形蛋糕下的分數錯誤,因為沒有平均分;第二個分數是正確的;第三個分數是錯誤的,因為數錯了平均分的份數,正確的應該是。只有平均分并且數對了平均分的份數才不會錯。
習題三:
師:請通過分一分,涂一涂(可以用畫虛線的方法涂上顏色)在下圖三個正方形蛋糕(見圖4)上表示出正方形的,想一想,可以有幾種分法?(學生動手分一分、畫一畫。)
圖4
師:同樣都是正方形的蛋糕,卻可以有幾種分法。請說說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這個正方形的呢?
生:因為它們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1份是它的。
師:由此可見,同樣的蛋糕怎么分是沒關系的,只要能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就是它的。
三、結語
三年級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是在學習了整數和小數基礎上學習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的概念,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飛躍。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其思維發展特點,巧妙地利用數學繪本,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以學生熟悉的且能夠實際操作的切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入分數知識。我讓學生經歷一個從運用形象實物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抽象的數學符號表示的過程,大大降低了學習理解分數的難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