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 秦顯峰 孫振勇

摘要:汽車轉型升級和國家職教發展等給職業教育注入新動力,指明了新方向,為適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建設高水平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該文對高職汽車類專業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差、團隊協作精神匱乏、校企“兩張皮”等困境。為解決上述困境,該文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設路徑:通過思想引領,營造良好氛圍,打造爭優創先共同體;因地制宜,對接汽車“新四化”,構建“六層級四元四維逐層遞進”教師能力培養體系;搭建平臺,因材施教,構建協作共同體;由點及面,對接國際標準,構建高層次國際品牌;差異化發展,優化制度體系,構建互惠共贏局面。以期為汽車產業培養大量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關鍵詞:教師創新團隊;五育融合;高職院校;汽車;教學;“雙師型”
中圖分類號:G719.51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a)-0126-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for Automobile Major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Wei, QIN Xianfeng, SUN Zhenyong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Xiangyang Auto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gyang Hubei,? 441021,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utomobi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ject new impetus and directions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high-level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vocational college automotive teacher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difficulties such as poor practical ability of "dual teacher" teachers, lack of team collaboration spirit, and a split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solve the above difficulties, the article proposes five construction paths: through ideological guidance,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connect with the "new four modernizations" of automobiles, and build a "six level, four element, four dimensional, and progressive" teacher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building a platform, teaching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needs, and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from point to surface,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build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brand;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optimized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built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ituation. It aims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composit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skilled craftsmen, and great country craftsmen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Key words: Teacher innovation team;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Teaching; "Double-qualified type"
自2019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供了新理念、新要求、新方向和新平臺。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2]。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興產業”。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是落實汽車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核心資源,探索如何構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對于汽車轉型升級和對接汽車“新四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實現高職教育“提質培優”,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收集
為了全面深入了解國內研究學者對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研究情況,本文通過知網、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和百度三種方式搜索高質量優質文獻。第一,通過中國知網搜索文獻,采用“高級檢索”方式,以“汽車類”“高職院?!薄敖虒W創新團隊”“職業教育”和“師資團隊”等為主題,來源類別界定為“北大核心”和“CSSCI”,學習和研讀選擇參考價值較高的文獻;第二,通過在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原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中以“汽車類”“教學創新團隊”“教學團隊”和“師資團隊”等為主題,搜索相關文獻,學習和分析價值較高的文獻;第三,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以“高職院校”“汽車類”“教學創新團隊”和“師資團隊”等為主題,檢索國家“雙高”有關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典型案例,學習和研究有價值的文獻。截至2023年10月4日,通過上述方式共搜集到107篇關于“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文獻和典型案例。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數據分析和文獻閱讀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獻分析。其中,數據分析主要采用CiteSpace4.5軟件對研究情況進行可視化分析。同時,本文采取文獻精讀法,對CiteSpace4.5軟件識別的高質量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文獻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核心觀點和結論,提煉有關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研究的觀點和內容。
2 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研究現狀
分析結果顯示,國內研究學者已在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面進行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相應成果。在國家教師創新團隊建設研究方面,呂希[3]等結合對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重點打造“三雙”教師創新團隊建設模式,提高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培養質量。在專業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方面,尹興[4]等通過對專業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提出按照“1+3”模式并開展機制和體制協同創新,構建以名師名匠為引領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在“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方面,陳超群[5]等指出,為適應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必須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體制,拓展團隊教師引進渠道,研制及構建認定標準體系。
雖然國內研究學者在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效,但是通過綜合分析發現,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團隊結構不合理、缺乏合理評價體系及未與行業產業深入對接等問題,面對“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差、團隊協作精神匱乏、校企“兩張皮”等現象,存在團隊組織構建思路不清晰、缺乏國際視野和機制體制建設有待更新等困境[6-8]。因此,為適應國際國內高質量發展,滿足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有待深入研究。
3 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
深入推進和落實“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構建和優化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勢在必行[9-12],由此,要求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應將“全人”和“融合”等理念融進思想,以寬闊的視野融進心靈、以廣博的知識融進專業,以高超的技能融進課堂,促進思想、心靈、專業和課堂有機融合,推動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培養。構建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
3.1 思想引領,營造良好氛圍,打造爭優創先共同體
依托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樣板黨支部”,堅持強化思想引領,建立“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對標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通過國培、省培、“學習強國”、專題學習、模范黨員講座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線上線下結合,著力培養“德育雙帶頭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國家、省級、市級和學校黨委的部署,堅持立德樹人,將“四有”好老師作為評價教師團隊素質的第一標準,修訂完善師德師風考核標準,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通過專題教育、名師示范、學習大國工匠和社會實踐等方式,營造向師德師風榜樣學習的良好氛圍,設計“優秀教師、先進教師、模范教師、時代楷?!彼膫€層級,提升團隊教師師德師風水平;建立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制度,確定師德師風達標標準,并納入年度考核,對團隊成員師德缺失的行為實施“一票否決”制,引導團隊成員爭做“師德師風標兵”,打造爭優創先共同體。
3.2 因地制宜,對接汽車“新四化”,構建“六層級四元四維逐層遞進”教師能力培養體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接汽車“新四化”和汽車行業轉型升級需要,明確團隊使命和目標等開展總體設計,對團隊人員結構分析,系統規劃團隊結構,制定成員能力素質標準。依據團隊教師職業成長規律和尊重教師個體選擇及發展要求,合理規劃教師成長路徑,按照新教師、合格教師、雙師素質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六個層級”,建構以“課程”“技術”“個人”“黨建”為“四元”,從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師德修養”“四維”逐層遞進的教師能力培養體系。
3.3 搭建平臺,因材施教,構建協作共同體
搭建合理平臺是教師創新團隊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礎。首先,搭建“五個工作室”,實施“十個一工程”。匯聚特斯拉和比亞迪等校企、校校資源,聚焦教師“雙能”標準,構建“樣板黨支部工作室”“專家科研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學名師工作室”和“創新創業工作室”“五個工作室”,實施“上好一門課程”“帶好一個班級”“研究一項課題”“指導一項大賽”“指導一個社團”“參加一項大賽”“聯系一家企業”“編撰一本教材”“參加一個項目”和“承擔一項社會服務”“十個一工程”,為教師基礎能力提升提供平臺。其次,結合團隊成員的實力和研究方向,制定多維規劃,促進團隊成員多維發展。再次,充分發揮校企協同優勢,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技術服務平臺、社會服務平臺和國家交流平等綜合平臺,通過“青藍工程”等形式開展基礎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三級遞進”,促進成員綜合能力提高;通過校企掛職鍛煉等方式,融入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等,以項目為載體,開展校企技術優化、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技術升級等方式,借助學、用、產、研、創,實現成員創新能力提升。最后,以團隊為依托,發揮成員在人才培養、資源建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團隊、企業、學校、行業協作,推進產教融合,構建團隊協作共同體(見圖1)。
3.4 由點及面,對接國際標準,構建高層次國際品牌
打造中國特色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第一,引導成員在汽車專業領域進行技術積累,深挖潛力,塑造個人品牌;提升團隊專業實力,打造團隊特色優勢。第二,服務國家戰略,建立并優化完善國家標準和方案;在國家標準和方案基礎上,結合區域產業發展特色,借助市域聯合體平臺,構建區域地方標準和方案;分析汽車專業辦學特色,開展校際合作,構建校本標準和方案;總結提煉先進經驗和做法,聚集優勢資源,促進團隊、學校、企業和產業發展,提高團隊影響力;合理設計與規劃標準和方案,建設常態化機制,實現團隊輻射引領。第三,依托國際合作交流部門,制定國際交流制度與建設方案,促進國際交流常態化;依托國際交流平臺,發揮國外教師的作用,提升師生國際交流能力;通過互助合作開發國際專業和課程標準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交流質量與實效;對接國際標準,提高專業和課程等在各國之間互學互用,構建高層次、高質量的國際合作品牌。
3.5 差異化發展,優化制度體系,構建互惠共贏局面
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管理、評價和激勵體系。第一,結合成員成長規律,鼓勵個人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差異化發展;探索多角度差異化的團隊管理模式,構建分層次多元化的管理體系。第二,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平臺,構建以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體系,收集“政”“?!薄捌蟆薄靶小倍喾皆u價數據,挖掘數據內涵,制定優化團隊和成員方案,促進團隊和成員良性運行和成長。第三,結合成員特點,制定成員激勵方案和策略,采用績效評估,實現精準化激勵;結合成員激勵方案,制定團隊激勵制度,營造團隊激勵氛圍,促進團隊及成員整體與個體激勵,促進互惠共贏。
4 結束語
服務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建設高水平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該文通過對高職汽車類專業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現狀的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期為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19-02-13]. https://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EB/OL].(2022-09-20)[2022-09-22].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10/t20221011_ 668830.html.
[3] 呂希,戴小紅.高水平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內涵與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17):73-78.
[4] 尹興,郝曉秀,魏娜,等.專業群視域下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探索與實踐:以天津職業大學包裝工程技術專業群為例[J].包裝工程,2021,42(S1):134-137.
[5] 陳超群,胡伏湘.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一流“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J].教育與職業,2020(18):76-79.
[6] 董媛.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歸因、沖突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21):60-64.
[7] 劉榴,周俊華.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內涵、困境與路徑:基于共同體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22(8):42-47.
[8] 潘麗云.“雙高”建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研究:基于基層教學組織重構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9):53-56.
[9] 郭廣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寫在中央民族大學建校70周年之際[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5):5-12.
[10]杜玉波.奮進新時代大學素質教育新征程[J].中國高教研究,2023(5):1-3.
[11]郭元祥.知行合一:“知”“行”范疇的蘊含及其教育指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62(5):185-194.
[12]靳蔭雷,朱寧波.“五育融合”的現實透視、內涵審思及路徑選擇[J].教育科學研究,2023(4):33-39.
課題來源: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立項研究課題“基于‘五育并舉的高職??圃盒H瞬排囵B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2GB264);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立項研究課題“湖北省高職院?!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23GB28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江偉(1981-),男,湖北仙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智能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