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打飛的”,曾經似乎還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然而就在今年,國內的低空試飛持續“上新”——2月底,由峰飛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龍”,模擬一家人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飛至珠海九洲港碼頭的跨海載人應用,飛行約50千米,全程20分鐘。5月25日,億航的“空中的士”EH216-S在大連東港音樂噴泉廣場完成載人前的首飛演示。同一天,小鵬匯天的二座“飛行汽車”旅航者X2在深圳人才公園廣場垂直起飛,在公園上方繞行一周,完成了一次飛行高度為30米的低空飛行,而其另一款飛行汽車產品“陸地航母”也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并接受全球預訂。
用空中通勤告別上下班的擁堵,這樣的場景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試想一下,隨著技術和場景的完善,未來會有像現在打車軟件、支付軟件、應用軟件等在內的空中服務平臺不斷出現,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這條新“路”上,同樣會出現“路上的車”“開車的人”,還有因“路”而富的產業。曾經因為地面上縱橫交錯的道路而興起的繁榮,同樣將是未來低空經濟里蘊藏的廣闊機遇。
由于eVTOL采用純電運行,國內相關研發企業延續了中國新能源車的優勢,具備“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成熟完整的供應鏈,因此與歐美相比,正處在同一競爭水平。本期,我們一同登上eVTOL這一新型飛行器,探索它飛行的那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