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銳
摘 要:中國經典文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典文學作品被改編,以之為題材的電視劇已經成了當今社會一種常見的創作形式。探討將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所面臨的問題,從經典文學與現代影視藝術的碰撞和融合的視角,對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進行藝術分析,探討其在傳承文化遺產、藝術表現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經典文學作品;電視劇改編;藝術表現;文化傳承
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內容,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學底蘊,在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都有著深刻的影響[1]。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電視劇以經典文學作品為基礎進行改編。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成為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形式的一個重要題材,電影、電視劇讓這些經典文學作品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以此吸引觀眾的關注,并贏得良好的口碑[2]。本文將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以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藝術為研究方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
一、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重要性
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發生了視覺文化轉型。在當今社會,看電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娛樂方式。與原版文學作品相比,文學改編影視劇在傳播上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其不需要觀眾具備太高的閱讀和理解水平,任何學歷和文化程度的觀眾都可以輕松地接受。其借助視覺和聽覺的方式,更適合現代人的接受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3]。因此,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可以使經典作品變得更加通俗和娛樂化,擴大經典作品的傳播范圍,有利于對經典作品的傳承[4]。
將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可以使沉寂于喧囂的大眾文化中的文學經典重新走入公眾的視線,不僅能夠向觀眾展示原著的魅力,還為當代觀眾提供了重溫經典的機會,從而促進了文學作品的傳承與發展。這就要求改編者在創作過程中,尊重原著文學作品的核心精神和主題,努力保持故事情節的連貫性、人物形象的真實性。無論是在故事情節的改編上,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改編者都要努力保持原著作品的精髓和特色。通過對原著作者思想、情感和藝術風格的理解,更好地表達原著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使觀眾在觀賞中感受到原著作品的魅力[5]。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將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引起了學術界對文學經典的關注。這些學者從多個角度進行批判分析和探討,包括提高電視劇質量、豐富電視劇內涵的可行辦法。比如,新版《紅樓夢》播出后,學術界對這個電視劇進行了評論,并發表了很多相關的觀點,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紅學”的研究成果和真正的原著精神[6]。
經典文學作品的電視劇改編,可以使經典原著得到更多的關注。電視劇制作方會通過一系列引人關注的新聞事件,使改編電視劇成為熱門的話題,經典文學作品也因此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電視劇的情節內容往往會引起其對原著的興趣,激發他們進一步了解原著的熱情,掀起重溫經典文學熱潮[7]。比如,新版《紅樓夢》播出時,圖書市場就掀起了一股“紅學熱”,不僅《紅樓夢》原著受到很多的關注,與《紅樓夢》相關的解讀書籍也相應受到了熱捧。當下,電視劇已經成為人們了解經典文學作品的重要途徑,也是傳承經典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對經典作品會有更深入的了解,為經典文學作品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追逐眼球經濟,炒作現象嚴重
過分追求眼球經濟而造成的明星炒作,在很多經典文學改編電視劇中都有出現。從電視劇拍攝開始,相關人員會在各大媒體上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包括投資情況、拍攝進度、明星陣容、劇照、片花等,甚至還會制造緋聞,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樣的宣傳手法對電視劇的品質造成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一些觀眾只關注作品表面的宣傳,而忽略了作品的故事情節、情感表達、制作技術,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雖然明星炒作會引起觀眾的注意,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如果不能將一部有深意的經典文學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就會影響整部電視劇的藝術水準。改編者要注重內容的傳遞,切忌盲目追求明星陣容或表面造勢,演員也要注意演技,對角色進行深入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詮釋經典人物,使經典文學得以傳承與弘揚。
(二)重視特效制作,忽略作品文化內核
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劇的拍攝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以景觀特效為主的制作轉變為更純粹的感官享受。許多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都大量使用了影視特效,利用電子合成技術創造出眼花繚亂的鏡頭,制造出一個個視覺上的奇觀。這種特效制作能夠產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直接抓住觀眾的眼球,獲得較高的收視效益。許多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制作方不惜成本地制造景觀特效,忽視了聲畫的獨立價值。這種特效沖擊會讓觀眾在感官誘惑下忽視對文化內涵深層次的反思。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特效鏡頭能夠為觀眾帶來短暫的快感,但也限制了人們的思考,使文化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娛樂和消遣,忽略了作品的質感和深度,使作品失去了深層次的內涵。
(三)過度改編原著,弱化原著文化價值
近些年,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引起了比較多的激烈爭論。有些觀眾認為,這類電視劇純粹是為了商業、為了娛樂,以改動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來吸引觀眾,弱化了原著的價值,一些改編者甚至在內容中夾雜一些毫無邏輯的現代符號以及荒誕的情節。這樣的改編缺乏對原著的理解和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尊重,從而損害了原著作品的文學內涵,扭曲了原著作品的精神[8]。在改編的過程中,改編者要以尊重和理解原著為前提,重視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的表現以及場景的還原。這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得到觀眾的認同,更是對原著的尊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改編的質量,提升作品的影響力。
三、中國經典文學作品的電視劇改編藝術探析
將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一種在藝術上的創新與突破。在對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過程中,改編者要尋求獨特的創新性,充分利用現代影視語言和技術手段的優勢,通過音樂、演技等方面的呈現,力求在傳達文學故事情節的同時,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讓經典原著之美煥發出新的藝術光輝,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引發觀眾的共鳴。
(一)視聽覺呈現
電視劇是視聽媒體,通過創作動態的畫面來表達文學作品的內涵。在將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視覺、聽覺要素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改編者一般都會運用現代攝影、美術、服裝道具和化妝等技術方法,刻畫原著中所描述的場景、人物和歷史背景,營造出與原著相符的文化和情感氛圍,力求還原文學作品中的年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在音效上,改編者要挑選與場景和情節高度匹配的音樂主題和背景音樂,增強故事的情感色彩和氛圍,通過特定的音效,強化觀眾的情感體驗,帶動觀眾的情緒。通過視覺呈現再現文學作品的文化氛圍,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使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原著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和價值觀。
(二)創新性改編
要想將一部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改編者必須深入了解原著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文化背景,以把握經典文學作品的核心精神。改編并不是單純地照搬照抄,而是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前提下,融合一些創造性的元素,達到提高視覺效果、豐富文化底蘊的目的。這就要求改編者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敏銳的藝術鑒賞力,以及對原著和讀者的敏銳洞察,只有這樣才能用新的角度、新的創作方式來重新詮釋經典文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改編的時候,還需要將原著的特點與當代觀眾的喜好相結合,重新安排故事的結構,添加更多的細節。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尊重原著作者的意愿,保留原著的特點。這種改編不僅是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有益探索與精彩演繹,更是對原著的一種致敬,還是對現代美學的一種回應。
(三)美學呈現
經典文學作品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和主題都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電視劇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形式,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媒介語言重現這些經典文學作品,從而使觀眾了解和接受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文化精髓。電視劇在敘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表現形式豐富,能夠為經典文學作品注入新的活力,使經典文學作品更加生動,在視聽上更具沖擊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觀眾以全新的視角關注和了解經典文學作品。
(四)時代背景的呈現
在將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時,改編者要在講述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結合時代發展的變化,以故事人物敘事為主線,展現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風貌,對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社會民生問題進行綜合反映。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改編的敘述視角,使電視劇的社會現實意義更加深刻。劇中所展現出來的歷史年代感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其與當下社會發展的對比,能夠讓年輕觀眾更加關注當前社會的問題。因此,改編者在改編的過程中要緊隨時代的變遷,對原著的社會背景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作品更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意義。
(五)表現手法的重建
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學意蘊與哲理性,很多經典作品的結尾都帶有一種批判、悲涼的色彩,這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但是,在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改編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當今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接受水平,以及商業市場的需要,適當減少作品中的悲劇成分,提高其文學性。比如,《白鹿原》揭露了殘酷的社會現實,批判了人性的復雜,在對其進行電視劇改編時,就要兼顧當下觀眾的審美情趣,淡化其悲涼色彩,加入一些通俗的情節,從而擴大受眾面,使文學作品流傳得更廣。
(六)凝聚時代特征,凸顯奮進精神
電視劇在保留經典文學作品中質樸的傳統美德的同時,也要更多地融合新時代特征。不同時代所倡導的價值觀念不同,因此在電視劇改編中,創作者可以根據時代背景對人物進行塑造,展現具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符合當前時代發展要求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小說《人生》改編的電視劇《人生之路》中,高加林的形象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突出了農村青年改變命運的決心、勇氣和毅力,通過對人物從不滿現狀到決心改變的刻畫,展現其堅韌不屈的精神。回到鄉村后,高加林被趙飛的事跡所感動,撰寫報告文學并獲了獎。成為記者后,高加林更加沉穩,踏實追求人生的理想。在電視劇中,創作者在高加林的故事中融入現代元素,向觀眾傳遞積極的正能量,鼓舞年輕一代不放棄追求,反映了現代青年為事業和理想堅持自我的原則、追求人生道路的精神,體現了奮發進取的現代元素。
(七)對文學中的自省意識采取理想化處理
在電視劇《人生之路》中,高雙星父子因當年的頂替案主動投案自首接受法律制裁;高加林當年拋棄巧珍,到后來兩人上海相聚輕松化解過往;等等。這些電視劇的改編都是為了凸顯當下的時代精神,但是這種改編難免會有理想化處理的痕跡。
四、結語
將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為電視劇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藝術創作活動,是對原著文學作品的再現與傳承。改編者要順應當前時代的文化審美趨勢,深入了解這些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尊重經典文學作品,充分利用電視劇這一媒介的優勢,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偉.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時代性闡釋:由小說《人生》到電視劇《人生之路》[J].東方論壇,2024(1):119-127.
[2]賈寶玲,王志敏.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如何重塑經典[J].文學教育(下),2016(3):59.
[3]丁穎.經典消費與經典傳承:以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為例[D].湘潭:湘潭大學,2013.
[4]郭瑞雪.返觀與重構:新世紀以來文學經典重拍的思考[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5]張妍婷.從小說到電視劇: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與小說《紅樓夢》的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6]周柯岑.文學作品的影像傳承:電視劇改編之路[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59-60.
[7]石海琳.影視化發展對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影響[D].延吉:延邊大學,2016.
[8]崔亞娟.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動畫電影中的傳承與創新問題:以《西游記》《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改編為例[J].電影文學,2019(19):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