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 王平平 郭春生 葉亞軍 張傲杰 龔廷鋒 艾綏龍 張立新



摘要:為明確初烤階段(變黃期)外源酶制劑不同噴施方式下烤后煙葉中揮發性代謝物的差異變化規律,本試驗以陜西煙葉主要產區商洛市洛南縣的云煙99(B2F)為供試材料,運用液相色譜-質譜(LC-MS)聯用技術進行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研究酶制劑不同噴施方式(LN和LN-A)和對照(LN-CK)煙葉中揮發性代謝物的差異。結果表明,外源酶制劑噴施方式對煙葉中揮發性代謝物的相對含量產生顯著影響,從各樣品煙葉中共檢測出578種揮發性代謝物,其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萜類(99種)、酯類(91種)、雜環化合物(88種)、烴類(63種)、酮類(52種)、醛類(42種)、有機酸(21種)等。PCA和OPLS-DA分析結果顯示,LN-CK與LI-I、LN-CK與LN-A、LN與LN-A之間的代謝物表現出良好分離,分別存在177、121種和175種顯著差異代謝物,其中.LN與LN-CK相比,上升的有142種,下降的有35種;LN-A與對照相比,上升的有71種,下降的有50種;LN-A與LN相比有56種上升.119種下降。基于樣本間的S-PIoL圖和火山圖,從LN-CK與LI-I、LN-CK與LN-A、LN與LN-A三組各篩選出20個相對含量差異顯著的揮發性物質成分,可用于比較兩種酶制劑噴施方式的不同效應,可為外源酶制劑噴施方式的選擇提供技術支撐。總起來看,LN這種外源酶制劑噴施方式能更好地正向影響揮發性代謝物種類進而提升煙葉香氣品質。
關鍵詞:烤煙;外源酶制劑;噴施方式;代謝組學;揮發性代謝物;差異分析
中圖分類號:S572.0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4)04-0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