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德斯·佐恩是著名瑞典民族藝術畫家,他的童年經歷和創作的時代背景深深影響著其繪畫風格,無論是水彩畫寫生還是油畫創作,都以印象派的表現方法描繪現實主義題材的真實性。本文針對其人物畫作品繪畫風格及影響進行探究,從題材和畫面表現上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色彩、光影以及筆法運用呈現的效果特點,并探究其對同一時期人物畫表現語言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安德斯·佐恩;人物畫;藝術賞析
【中圖分類號】J2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1-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30
一、安德斯·佐恩的個人經歷
著名的水彩畫家安德斯·佐恩出生于瑞典達拉納省的一個小村莊,由于父母離異,他自小與外祖母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困,但他仍飽含著對生活的無盡期許。外祖母的愛護讓佐恩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濃厚情感,這正是他在藝術創作中以故鄉的大自然和勞動人民為主要題材的重要原因。佐恩自小便展現出對繪畫藝術的獨特興趣,而他青年時期的旅行創作經歷更是為他帶來新的藝術高峰。他于1880年從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畢業,之后去到歐洲的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國家一邊旅游一邊學習。因此,在這期間留下了不少出色的畫作。這一時期,他不僅深入學習了印象派繪畫的表現技法,而且結識了自己美麗的妻子艾瑪,艾瑪從精神和物質上都十分支持他,這使佐恩擁有動力繼續他的旅行創作。在1888年后,佐恩深受法國印象派影響創作出的油畫使其名聲大噪,這讓他很快成為歐洲的知名畫家。印象主義風格的繪畫讓佐恩對光感和色感關系有了新的認識,自此以后他的作品無論風景還是人物,都以輕松暢快的筆法和清新典雅的畫面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1896年,佐恩結束旅途后回到他的家鄉瑞典莫拉,以鄉下的生活場景和農婦為主要題材,為當地的繪畫發展帶來了新鮮血液。成為新一代民族藝術家的佐恩,推動了民族藝術發展的新高潮。
二、安德斯·佐恩創作的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工業革命的影響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思潮的美術流派層出不窮。由于歐洲政權的復雜更迭、演變極快,其中現實主義繪畫的發展最為輝煌。這一時期的英國盛行浪漫主義與風景派繪畫,浪漫主義的代表畫家布萊克同樣擅長水彩作品的創作,他的畫作以富有寓意和象征性的手法以及奇異怪誕的構圖來表達進步思想。而風景派的代表畫家透納漸漸從歐洲傳統的古典形式中脫離出來,去追求畫面光與色的表現以及大自然的瞬息萬變。除此之外,在法國涌現出的眾多畫派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印象派。印象派的繪畫風格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推崇畫家們走到戶外探索自然,并認真觀察自然景色中的光線變化,打造清新生動的畫面效果。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的莫奈十分擅長光與影的表現技法,他的畫作中常??床坏矫黠@的陰影和輪廓線,作品《睡蓮》更是沉迷于光與水的變化和表現。其他的印象派代表畫家雷諾阿、馬奈等,也同樣喜歡用羽毛般的筆觸和淺淡的顏色,去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感覺。將明亮、清新的顏色用一種更加創新的涂抹方式以及一系列簡短斑駁的筆觸去擱置在畫布上,這成為印象派畫作的標志性特征。年輕的佐恩在英國、法國都有旅行創作的經歷,他的作品還是以當時主流的現實主義為題材,而在表現技法上則追隨了法國印象派的藝術風格特點。不過佐恩沒有局限于此,他繼續其他歐洲國家的游歷,并去深入的進行藝術交流并學習,這使得他的作品不斷開闊視角并重新升華。
三、安德斯·佐恩人物畫的繪畫風格特征
(一)繪畫題材的選擇——以勞動人民和女性為主
很多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都會從生活中去尋找靈感,并且作品會反映當下時代的面貌。佐恩人物畫風格的形成亦是如此,由于他從小的生活經歷以及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情感,他在創作題材上一直以自己家鄉的勞動人民為主。佐恩的家鄉瑞典在18世紀時期發展比較迅速,但底層農民仍生活十分艱苦,因此兒時的佐恩對此深有體會。他在創作水彩畫《我們的面包》時說道:“我試圖創作一幅我最了解、最喜愛的畫,小時候大人們在地里收割的時候,我在地里的小水溝邊玩耍。我的奶奶當然是主角,她在小溝里煮土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食物,為收割機做準備?!?“我關心田野里的每一片草葉、每一片小草。對谷粒、老人臉上皺紋等的描繪,大多來自于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以及對藝術表達的渴望?!盵1]底層人民的質樸形象被佐恩用流暢的筆法一一展現,他創作出扎實的人物造型,理性的對角線構圖與清新柔和的冷色調,他對每一幅畫作都注入了真摯而樸實的情感。而除了對勞動人民樸實無華的形象展現,歐洲的女性也是他時常創作的人物畫題材之一,因為缺乏父愛的佐恩是在母親和祖母的陪伴下長大,這種母性的關懷是他對情感認知的主要來源。在各國游歷期間,他又遇到了自己深愛的妻子艾瑪,她帶給佐恩的幫助賦予了對方在創作中極大的動力,所以佐恩對母親、祖母和妻子的深厚感情使他對女性有著無限的好感。但在佐恩繪畫過程中,從不用職業的女性模特,他的模特大部分是當地的女青年,她們皮膚白皙,卷發紅唇,曼妙的身姿勾勒出蜿蜒的曲線。當然,妻子艾瑪也是佐恩最喜歡的御用模特之一。而后期擁有一定知名度的佐恩,更是會受邀為一些貴族女性去作畫。佐恩在刻畫女性時一直保持著對美感的追求,這使得他筆下的女性人物永遠散發著獨有的柔和魅力。
(二)人物的畫面表現——造型嚴謹、色調清新、光影柔和、筆法靈動
佐恩繪畫作品中人物的表現可以說是出神入化,無論是用油畫工具還是以水彩為媒介,他所創作的人物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備、筆法清新暢快。從人物造型、畫面色調還有筆法運用幾個層面來解讀,佐恩的造型能力無疑非常扎實,他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系統學習后又到各國游歷深造,這為他之后的繪畫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他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善于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明暗變化,并巧妙地以很少的筆觸刻畫出人物特點,同時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來表現人物的體積感和質感。他的畫作中陰影部分色彩更深一些,而高光部分又做留白處理,這種鮮明的對比使畫面中人物產生強烈的立體感。不僅如此,佐恩在表現人物特點和明暗變化的同時,也非常精細地觀察和描繪人物的骨骼、肌肉結構。因為對人體解剖和結構有著深入的了解,這使得他的人物更加真實豐滿,并成為他展現作品實力的基石。佐恩作品畫面中的筆觸和線條十分流暢自然,尤其是在描繪人物輪廓和表情時,他筆法暢快靈動,并且操控線條如行云流水,不僅給人以力度的感覺,也使人物更加生動自然。而在畫作光影的表現上,佐恩時常會把光影處理得更加柔和,遵循印象派主義外光的用法,不僅關注單個人物的光影,更是很好地觀察并利用環境光來表現人物。他選擇的畫面角度和構圖,往往讓觀者感受到畫面光線的方向、環境的空間感,從而更好地襯托人物。佐恩人物畫作品中的色彩并不豐富,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以冷色調為主,藍紫橙黃是他的常用色,但是他巧妙地運用有限的色彩來配合明暗的變化。例如他在刻畫人物膚色時會以藍紫色為底色,然后用橙色調較高的顏色在高光處加強明度,用較深具有對比性的顏色在陰影處加深色度。正是因為佐恩在造型、筆法、色調以及光影上的用心,所以他的作品常常會給人一種簡潔明了卻又深入細節的感覺。
四、安德斯·佐恩的人物畫賞析
(一)水彩人物畫—— 《哀慟》
早期的佐恩十分熱愛水彩,這種寥寥幾筆可以快速創作的方式,讓他可以心無旁騖地將自己對人物的特殊情感融入到繪畫中去。也正是因為水彩畫不像油畫那樣可以反復遮蓋,通常一筆下去要直接成型,這需要畫家更敏銳的觀察力和果斷的筆法。水彩作品《哀慟》(如圖1)是佐恩于1887年創作的一幅人物肖像畫,這幅作品以干脆利落的筆觸描繪了一個身穿黑色服飾,頭戴黑紗禮帽的美麗鄉間少女。其取材于佐恩瑞典家鄉的年輕女性,描繪了女孩在親人葬禮時露出悲傷憂郁的神情,她微微垂下的眼眸和看似平靜的嘴角令無數人為之動容。在畫面表現上,佐恩采用濕畫法塑造五官,由于人物造型嚴謹、筆法輕松暢快,使少女形象既寫實逼真又柔和唯美。整體的畫面色調十分素雅清新,服飾整體為簡單的黑色,人物的皮膚則以藍紫為主,并配合自然光線運用少量橙黃色做高光部分,皮膚和衣服的黑白對比強調了明暗關系,更突出了人物以及服飾的體積感。除此之外,佐恩會在人物的細節會上下足功夫,但這個“功夫”并非指多么復雜的筆觸和繁瑣的步驟,而是用最少的顏色以及最輕松的筆觸去塑造物體的質感。用一句中國古話說,大概就是“寥寥幾筆,形神盡顯”。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整幅作品中的每一個細小衣褶都可以用暢快的筆法刻畫出來。馬爾科姆.薩拉曼曾指出:“安德斯·佐恩畫他所見而不做任何預先的想象,他靠的是捕捉現實事務的能力,不管它是人的相貌,還是自然環境的變化”。有檔案可查,在1880年5月22日的瑞典政府官方公報上,佐恩的這幅《哀慟》畫作受到瑞典著名藝術評論家卡爾·魯珀特·尼霍姆的稱贊,還因此獲得了200瑞典克朗的獎金。
(二)油畫人物畫—— 《貝肯夫人》
佐恩作為一名優秀的全能型畫家,他最大的神奇之處還在于水彩和油畫都能做到一筆成型,他靈活隨意的筆觸搭配上清新柔和的配色,無論是辛苦勞作的底層人民還是優雅美麗的貴族女性,在他的筆下都會變得熠熠生輝。《貝肯夫人》(如圖2.1)這幅作品是19世紀時期由佐恩先行創作而出,畫中人物是當時美國知名的貴族“貝肯家族”的夫人。后來同是歐洲受歡迎的人物肖像畫家薩金特也應邀為貝肯夫人畫像,他在得知對方已收藏一幅佐恩作品時,還曾請求想要觀賞。而在1897年,貝肯夫人的妹夫、美國鐵路大亨貝肯先生拜訪佐恩,請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再創作一幅“超越薩金特”的肖像畫,這便由此產生了佐恩的第二幅《貝肯夫人》(如圖2.2)。佐恩的兩幅《貝肯夫人》運用了完全不同的構圖和角度,但不變的是對造型的嚴謹塑造,以及清新色調和環境光線的表現。第一幅《貝肯夫人》采用半身像構圖,畫中貝肯夫人身穿粉色泡泡袖禮裙,一只手輕搭在自己肩頭,頭部微側看向一旁,面色紅潤的臉上微微露齒現出笑容。這幅作品在人物刻畫上,造型嚴謹,神情自然,尤其是女性人物的皮膚在環境光的襯托下清透柔美。而佐恩的第二幅《貝肯夫人》畫的則是全身像,畫中貝肯夫人身穿白色綢緞長裙,頸間佩戴一條細長的寶石項鏈,頭部微微仰起向上方看去,擁著她的愛犬坐在軟椅上。畫面中的背景和人物膚色都以冷紫色為基調,并巧妙利用環境光襯托出人物的質感和體積感。這兩幅畫作的人物特征都十分明顯,即使讓見過首幅《貝肯夫人》的人們,相隔幾年后再來欣賞第二幅,也會在看到畫作的那刻說出一句“這就是貝肯夫人”,也正是這兩幅作品讓佐恩本就有些名氣的畫功在歐洲更是廣為流傳。
五、安德斯·佐恩人物畫所帶來的影響
佐恩所在的時代以現實主義繪畫題材為主流的同時,印象派崛起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也正是因為所有學院派畫家一直堅持傳統和對繪畫基礎的重視才得以歷久彌新。當傳統繪畫達到極限時,印象派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發展,它可以捕捉客觀物體的瞬時運動和光影效果,它自發的筆觸使油畫顏料變得神奇,這種對美的欣賞是一種非理性的滿足感。所謂學術繪畫的力量,讓思考占據了重要地位,讓感性發揮了自己無窮的魅力。深受印象主義影響的佐恩,在繪畫風格表現上酣暢、豪放,這種繪畫風格碰撞上守舊的學院派是一次思想的挑戰,同時給新時代人們的繪畫風格作出一種“推陳出新”的藝術表達。佐恩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人物形象,造型精準,栩栩如生,但又具有強烈的情感表達,這樣扎實的繪畫基礎和大膽創新的表現形式相結合,為后來的現實主義畫家提供了一種新的創作思路。之后的一些現實主義畫家也受到佐恩對人性和自然的獨特理解的啟發,將人物的情感融入到自己作品中力求展現真實生活和社會現象。比起同一時期的水彩人物大師薩金特,佐恩的名氣似乎沒有那么大,但作為同一個時代能將外光技巧靈活運用,并且對作品注入深厚情感的人物畫家,他為后代帶來的影響不亞于薩金特,他期盼擁有藝術傾向和美學思想的碰撞,這正是藝術生活的起源,激蕩起許許多多熱愛藝術的人們。藝術愛好者們在這個新時期被佐恩的藝術所吸引,漸漸他的繪畫也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原則,因為他的作品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風格和思想高潮。佐恩曾這樣評價自己:“我從沒花太多時間去深究別人的藝術行為。我覺得,如果我想成就一個目標,那我就必須以我所有的興趣和精力去追求、去尋找我所熱愛的東西,并渴望探究它更深層的魅力。我自信有資格像其他人一樣有所建樹,在我所掌控的藝術——水彩畫中,前無古人后無來者?!?/p>
六、結語
自幼酷愛藝術的佐恩,以一個水彩畫家的面貌登上畫壇,并同時征戰于油畫領域。他高超的繪畫技巧,大膽的創作思路以及豐富的各國游歷經歷都讓人佩服不已。佐恩在人物畫的造詣上更可以被稱為是非凡的藝術家,他受歐洲現實主義新思潮的影響,并以戶外光畫理論作為其藝術創作基礎。他的繪畫作品用絢麗燦爛的語言去描繪了北歐社會不同階級的人們和不同的風景,辛苦勞作的底層人民、優雅高貴的歐洲女性、湖畔邊溫暖的陽光還有難得一見的極美夜空。佐恩一生都在為瑞典繪畫藝術帶來新鮮的血液,他用自如的筆觸去隨性而不拘謹地塑造人物形象,他用明快的色彩和清晰的畫面開啟了光與色的關系,這帶給人們豐富無限的想象。佐恩作品帶來的那種暢想是無法用語言比擬的,這種藝術感受更是令人沉浸其中,也正如羅丹所說:“無論在什么時代,佐恩都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繪畫大師!”
參考文獻:
[1]張榮生.瑞典畫家佐恩[J].外國文學,1984,(1):95-98.
[2]李曉雯.根植于本土的瑞典美術《佐恩》一書編后[J].美術之友,2005,(6):55-57.
[3]邨夫.再讀佐恩水彩作品有感[J].美術大觀,2005,
(6):10-11.
[4]全山石.瑞典畫家——佐恩[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15-16.
作者簡介:
劉雅舟,女,滿族,河北秦皇島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