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航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中國觀眾對外國電影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其傳播也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不同國家間的文化溝通交流?;诓煌Z言背后存在的巨大差異,觀眾理解電影情節和思想主要是通過其字幕翻譯,這也就直接影響著觀眾對于影片的接受程度。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好萊塢經典影片之一,以監獄為背景來傳播希望、夢想、信念和友誼,電影中的人物亦極具魅力,個性鮮明。本文旨在以目的論為指導,基于目的論三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來對電影中人物塑造時所采取的字幕翻譯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期為電影字幕翻譯領域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電影字幕翻譯;《肖申克的救贖》;目的論;人物塑造
【中圖分類號】H15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4)21-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34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是由弗蘭克·德拉邦特編劇并執導的一部經典美國監獄題材劇情電影,由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鮑勃·岡頓領銜主演。該影片主要講述銀行家安迪欲報復出軌妻子,后打消念頭,妻子與情夫卻慘遭殺害,安迪受到誣陷被判無期徒刑,服刑于臭名昭著的肖申克監獄。入獄期間,他不動聲色、步步為營,建造監獄圖書室,幫監獄長諾頓打點財務,從獄中好友瑞德那里獲取工具,打造了一條逃生通道,自我拯救并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的故事。
一、目的論概述
最初的翻譯研究多是聚焦在翻譯現象上,隨著翻譯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譯者發現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翻譯實踐極易與現實情況脫節,于是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理論家們開始了對于翻譯理論的探索研究。凡是行動都有其目的性,翻譯自然不會例外,在此背景之下,目的論應運而生。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y)是由德國譯論家Hans Vermeer發展起來的翻譯理論模式,該理論基本上上屬于一種對翻譯的外部研究,它將研究聚焦在翻譯過程中各種目的選擇上,因此無疑能夠彌補傳統翻譯研究的不足,從而使翻譯的多學科探索又增加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范祥濤、劉全福,2002)。
目的論源于凱瑟琳娜·賴斯(Katharina Reiss)在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書中首次提出的功能派理論。她的學生弗米爾在此理論基礎上提出了翻譯目的論。目的論強調譯者應以譯文的預期目的為主,并依據此目的采用符合實際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但無論是什么方法和策略都是由翻譯所服務的目的而定,在此過程中還要遵循以下三個主要原則(陳靜,2016)。三原則分別是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指譯者所選擇的翻譯技巧和策略都是基于翻譯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的來確定。連貫原則是指譯文必須符合語言連貫性的標準,保證其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忠實原則是指譯文應傳達出原文的思想內容并符合邏輯走向,有效傳達給讀者信息。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服從于目的原則。
二、電影字幕翻譯概述
字幕是以文字形式顯示的影視作品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字和聲音語言的局限性不同,能為電視、電影等作品消除語言隔膜以及其他客觀因素造成的傳播障礙(楊秀花,2022)。故電影字幕翻譯屬于文學翻譯,但也具有自身獨特性,包括大眾性、瞬時性、空間限制性。大眾性是指:電影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的綜合呈現,最終目的是要讓觀眾看懂并接受,所以絕不能翻譯得晦澀難懂。瞬時性是指:電影是通過聲音和影像來傳達內容和思想,畫面切換轉瞬即逝,尤其演員語速快時,如果觀眾不能及時跟上并看懂,就會忽略掉一部分內容,從而造成理解不全面或產生誤解。空間限制性是指:電影屏幕的大小影響著字幕的字數和行數,字數過多影響影像的呈現效果,行數過多影響觀眾的接受速度,都不利于良好的觀看體驗,并且字幕的呈現也要與演員的口型保持一致,達到音畫同步的效果?;谶@些特性,電影字幕翻譯必須簡潔生動,流暢自然,最大限度提供觀眾看本土化電影時同樣的觀看體驗,故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務必在考慮語境的前提下對字幕特點多加考量,斟酌措辭。
三、目的論指導下分析《肖申克的救贖》字幕翻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會讓人感到震撼,受到鼓舞,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走向,極具質感的場景呈現,高超專業的拍攝手法外,也離不開對于每個人物精準傳神的塑造,他們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都折射出希望與救贖,從而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并且經過演員細致的刻畫,讓角色更加飽滿,變得有血有肉,層次豐富。故字幕翻譯必須做到精確傳達出電影人物的魅力,讓觀眾更能看懂人物形象背后的意義和內涵,能與觀眾產生心靈上的溝通。下面將舉例說明,并基于目的論三原則來分析該電影中人物形象塑造時采取的字幕翻譯方法。
1.基于目的原則
例1:
You strike me as a particularly
icy and remorseless man,Mr.Dufresne.
It chills my blood just to look at you.
杜福蘭先生 你鐵石心腸
毫無悔意 尤為冷血
看著你都讓我覺得毛骨悚然
例1是電影初期安迪庭審時,檢察官對他的評價。此處以四字結構為主,使用了“鐵石心腸”“毛骨悚然”兩個漢字成語,讓人物呈現更符合中國觀眾的習慣,也凸顯成語的文化特色及其魅力。中間一行前后銜接,對仗工整,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富有層次,也讓觀眾在觀看時有暢快之感?;陔娪暗姆g目的,此處字幕旨在用刻薄嚴苛的表達,塑造安迪入獄時的反面形象,后續揭開其無辜入獄的冤屈時,才更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例2:
Actually I feel stupid telling you this. Im sure you would have investigated the matter yourself.
我就不該告訴你的 你肯定自己也會查得到的
例2是全影片中字數最多的一幕,是安迪在工作時向獄警爭取機會,以幫助他逃稅的名義讓自己的“同事”像監獄外的人一樣在樓頂盡情喝啤酒。此處基于情節的演繹,演員語速很快,故從目的原則來看,為避免觀眾造成遺漏,此句的翻譯必須做到簡潔清晰,所以采用意譯方法,做了縮減和用詞調整,同時考慮到中美文化和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將直接表述轉換為委婉表達,以否定的語氣抬高獄警的位置,降低其對自己的質疑,以此獲得信任和片刻的自由,這里既表現了安迪出色的才干,也襯托出了他的理智和對自由的向往,為后面不斷追求自由埋下了伏筆。
例3:
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a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cage
and made tho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歌聲直上云端
飄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夢想
宛如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牢房
瓦解了這冷酷的高墻
就在這短暫的一瞬間
肖申克的所有人都感覺到了自由
例3如同詩歌般的表達,與電影場景和音樂呈現相互配合,給觀眾帶來強烈的美學沖擊,此處出自安迪第二次在獄中感受到渴望的自由,他為整座肖申克監獄帶來了音樂,象征希望與自由的音樂,即使代價是兩星期禁閉的處罰。此處將直譯和意譯做到了靈活運用,同樣使用了四字表達方式,既貼合中國觀眾的表達習慣,又極具電影質感。此處第二行的翻譯最為精妙,在理解深層次內涵后,不拘泥于字對字的翻譯,而是調整順序以得到更通順的表達,并且“失意囚徒的灰色夢想”點明了電影主題。
例4:
The funny thing is
on the outside, I was an honest man,straight as an arrow.
I had to come to prison to be a crook.
可笑的是
沒進來的時候 我是個剛正不阿的老實人
進了監獄卻大騙特騙
例4是安迪幫監獄長做假賬時的自嘲,對比入獄前和入獄后的自己,給觀眾一種安迪已經受到監獄影響而放棄自己,沾染惡習的錯覺,從而隨著劇情發展,逐步揭開安迪的無辜以及他對自由的不懈追求時,給觀眾更強烈的心靈震撼。故基于此目的,此處翻譯時,將“在外面的時候”轉換為“沒進來的時候”,更強調安迪此時獄中人的身份,也更突出對比效果;“honest man”譯為“老實人”更符合中國觀眾的日常表達習慣,更加通俗;“剛正不阿”“大騙特騙”兩個四字成語的出現也十分精妙,通過創譯法,讓人物形象具有矛盾而更加豐滿。
2.基于連貫原則
例5:
I believe in two things:
Discipline and the Bible.
Here, youll receive both.
Put your trust in the Lord.
Your ass belongs to me.
我篤信兩件事
紀律和圣經
你們兩樣都少不了
把信仰寄托于神
把賤命交給我
例5出現在安迪這批新人入獄時,監獄長諾頓給他們的交代,要求他們不準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此處前兩行采用直譯,將諾頓描繪成了一個虔誠的教徒,和后面他的貪婪、虛偽和陰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他偽教徒的嘴臉。后三行采用意譯,尤其此處“ass”的翻譯更是傳神,該詞原意有“笨蛋、傻瓜”之意,此處譯為“賤命”,通俗的同時體現出了諾頓的獨裁,他表面上宣揚著“信仰、紀律、道德”的口號, 實際上卻做著“欺騙、暴力、罪惡”的事情(朱珂鑫,2023)。
例6:
Salvation lies within.
救贖之道 就在其中
例6出自諾頓第一次查寢,因為看到了安迪的價值,想要他為自己所用,所以對安迪的違紀物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離開時將圣經還給了安迪,并送給他這句話。此句采用意譯法,將一句話拆解為兩個半句,對仗工整,易于記憶,其次也向觀眾傳達了兩層含義,一是從諾頓角度出發,旨在讓安迪替自己做事并暗示他以此來得到救贖,二是從安迪角度出發,他將越獄用的石錘藏在了圣經之中,這是讓他重獲自由,擺脫冤獄的救贖之道。此外,這句話基于目的原則層面分析,也旨在向觀眾呈現諾德愚蠢的形象,深諳圣經內容,卻不知圣經重量,更加明確他是偽教徒的事實,讓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的豐滿。
3.基于忠實原則
例7:
You have to be human first.They dont qualify.
If I were you,Id grow eyes in the back of my head.
首先圈內人也是人 但他們連人也不是
如果我是你 就會加倍小心
例7源于安迪入獄不久,遇到同性戀“三姐妹”的糾纏,于是他詢問尚未成為好友的瑞德,圈內人是否不在乎對方的性向,此例便是瑞德的回復和忠告,此處表明瑞德是正義的,雖受到監獄體制的束縛,但并未被同化而喪失善良的本性,此處直譯會顯得呆愣、死板,讓人不知所云,所以采用意譯法。首先與前面的問題呼應,將“you”轉化為更清晰的表達,即“圈內人”;其次將第一行的兩個短句轉換為長句,添加連接詞“但”;此外“They dont qualify”可譯為“他們不配”或“他們不夠格”,均符合連貫原則的要求,但原片此處的翻譯更勝一籌,既與前面形成對應,又加強了語氣,更能忠實傳達給觀眾“三姐妹”無恥、邪惡的形象。第二行的“grow eyes in the back of my head”直譯為“在后腦勺上長出眼睛”,不符合中國觀眾的語言習慣,故此處意譯為“加倍小心”,既符合了情境,又真實傳達出了深層含義。
例8:
If they ever trace any of those accounts,theyll wind up chasing
a figment of my imagination.
就算找到蛛絲馬跡 也只是在捕風捉影
追蹤一個我杜撰出的人
例8是安迪講述自己為典獄長做假賬的場景,通過杜撰虛假身份的人來轉移財務以達到洗錢的目的,這里體現了安迪的智慧和能力,并且他的行為也為出獄后的自己提供了生活資本和安全保障,這使觀眾看到電影后面會有恍然大悟之感。此處的結構劃分并不標準,從后半句的中間分割,如果翻譯時不做結構上的調整,必定會影響觀看體驗,故此處除意譯法外,還使用了增譯法,增添“捕風捉影”這一表述,一方面能和源語言結構對應的同時不影響觀眾的閱讀和理解,另一方面,四字成語又與前面意譯的“蛛絲馬跡”對仗,增添中國文學特色,提升觀看體驗。
例9:
Andy crawled to freedom through 500 yards
of shit-smelling foulness I cant even imagine.
安迪向著自由的方向 爬過一段五百碼長的
臭得令人無法想象的下水道
此例出現在安迪成功逃獄后好友瑞德的獨白中,場景是安迪在爬臟污的下水道實現越獄,但原文中并未提到下水道,故為了方便觀眾理解,忠實傳達信息,在此處字幕翻譯時增添了“下水道”,然后通過調整語序,讓語言更加口語化,同時傳達出了救贖之道的艱難,更彰顯安迪的堅韌和對自由的渴望。
四、結語
電影是傳播不同文化的媒介,大多數中國觀眾看英語電影時都需要依靠字幕,所以字幕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和感受,如何運用翻譯理論、策略和技巧來呈現忠實且自然的字幕需要得到更多關注和研究。字幕翻譯不同于文本翻譯,要考慮觀眾的文化背景及認知環境,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進行有效翻譯,達到準確傳達內容、文化和思想的目的。本文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摘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人物塑造的部分,基于三原則分析總結其字幕翻譯方法和效果,希望能給字幕翻譯者提供啟示與幫助,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隔閡,促進文化傳播。
參考文獻:
[1]陳靜.淺析翻譯目的論三原則及其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6,(17):89-90.
[2]范祥濤,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06):27–30.
[3]楊秀花.明晰化理論視角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字幕翻譯研究[J].校園英語,2022,(14):187-189.
[4]朱珂鑫.人類的贊歌: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活著》的對比分析[J].牡丹,2023,(22):78-80.